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14岁,不做乖女,嘎嘎乱杀 > 第137章 援助与反制

重回14岁,不做乖女,嘎嘎乱杀 第137章 援助与反制

作者:程小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2 20:18:31

德军三大方面军在历经艰难攻坚后虽有所推进,但苏军凭借顽强抵抗,让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与装备损耗代价。与此同时,美国为了维持欧洲战场的均势,对苏联的援助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态势展开,这无疑给德军带来了全新且严峻的挑战,迫使德军不得不精心谋划并实施一系列极具针对性与复杂性的反制措施。

北极航线上的暗战

美国抱着坚定支持苏联以对抗德军的决心,不遗余力地加大了通过北极航线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一支又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在护航舰艇的严密护卫下,宛如一条条在北冰洋浩渺波涛中缓缓游动的钢铁长龙。这些船队承载着苏联在残酷战争中急需的各类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从先进精密的武器弹药,到维持士兵基本生存与战斗能力的食品药品,再到各种用于修复军事设施的零部件以及通信设备等,一应俱全,对于苏联在战争中的持续抵抗起着生死攸关的支撑作用。

为确保船队能够安全无虞地抵达苏联,美国海军进行了精心且全面的部署。不仅大规模增派了驱逐舰、巡洋舰等具备强大火力与高度机动性的护航舰艇,这些舰艇凭借其先进的武器系统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船队周围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还在空中部署了反潜巡逻机进行全方位掩护,这些反潜巡逻机如同盘旋在空中的猎鹰,凭借其敏锐的探测设备,时刻警惕着来自水下的威胁。这些护航力量紧密协作,构建起了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全力保障运输船队能顺利抵达苏联。

德军深知北极航线对于苏联的重要性,若能成功阻断,将对苏联的战争能力造成沉重打击。为此,德军绞尽脑汁,投入了经过精心策划与研发的新型战术与装备。德军潜艇部队此次配备了多艘经过特殊改装的新型潜艇,每艘潜艇上部均安装了先进的远程雷达。这种远程雷达是德军科研人员经过长时间研究与试验的成果,它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备极高的探测精度和极远的探测距离,犹如敏锐的鹰眼,能够在远距离外精准捕捉到盟军船队的蛛丝马迹。

在北冰洋广袤无垠且冰山林立的海域中,多艘装备远程雷达的德军潜艇按照精心制定的巡逻路线,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监视网络,几乎掌控了北部航线的绝大部分海域。当其中一艘潜艇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其远程雷达屏幕上突然闪烁起异常信号,这一信号的出现瞬间引起了潜艇内全体成员的高度警觉。经过艇员们紧张而细致的甄别,最终确认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美国运输船队正朝着苏联方向驶来。该潜艇艇长迅速通过加密通讯系统,将船队的精确位置、实时航向以及航速等关键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附近的其他德军潜艇。同时,他下达了一道谨慎而关键的命令,要求各潜艇相互配合,充当“眼睛”,对船队进行持续且严密的观察,但在未接到进一步指令前,严禁主动发起进攻。

然而,美军对运输船队的保护同样十分严密,时常派遣巡逻船和巡逻飞机在航线上穿梭巡查。一旦有美军巡逻船或者巡逻飞机靠近某一艘装备远程雷达的潜艇所在区域,该潜艇便会迅速做出反应,凭借其先进的声呐系统提前感知到危险,然后悄然下潜至深海,保持绝对静默状态。此时,其他携带雷达的潜艇则会接力观察,密切留意美军巡逻力量的动向。它们通过艇与艇之间的默契配合,利用各自的位置优势,持续对美军运输船队进行跟踪。待美军的巡逻船或飞机离开后,之前下潜的潜艇便会小心翼翼地浮出水面,再次开启雷达,继续执行对运输船队的观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德军潜艇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时刻关注着猎物的一举一动,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在多艘潜艇这般紧密协作、交替观察的过程中,德军对美国运输船队的一举一动可谓了如指掌。潜艇艇员们不仅掌握了船队的航行路线,还对其护航舰艇的分布、巡逻规律以及防御薄弱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确认时机成熟后,德军隐藏在后方安全海域的导弹船接到出击指令,开始悄然朝着目标海域进发。由于有前方德军潜艇的雷达提供精准掩护,这些导弹船能够巧妙地避开盟军的追杀。它们在北冰洋冰冷刺骨且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小心翼翼地航行,尽量降低自身的雷达反射信号,宛如潜行于黑暗中的猎手。导弹船的船员们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设备,确保船只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靠近目标。

在靠近到合适攻击距离后,导弹船依据充当“眼睛”的潜艇实时传来的精确引导信息,迅速且精准地调整导弹发射参数。这些参数的调整涉及到多个复杂的计算,包括目标的距离、速度、航向以及当时的海况、风向等因素。导弹船的火控系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算法,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了这一系列计算,为导弹的精确发射做好了准备。随着一声声沉闷而震撼的轰鸣,一枚枚导弹从导弹船上呼啸而出,拖着长长的耀眼尾焰,如同一颗颗流星般朝着美国运输船队疾驰而去。在前线潜艇的精确遥控引导下,这些导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命中目标。

一时间,美国运输船队陷入了混乱与恐慌之中。一艘艘运输船被导弹直接击中,剧烈的爆炸在船身上撕开巨大的口子,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升腾。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将船上的货物和设备抛向空中,随后又重重地落入冰冷的海水中。冰冷刺骨的海水如猛兽般迅速涌入船舱,船只开始急剧倾斜下沉。船员们在混乱中四处奔逃,有的试图启动救生设备,有的则在努力控制火势,但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助。美国护航舰艇见状,急忙展开反击,对德军潜艇和导弹船所在方向进行疯狂炮击。护航舰艇上的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如雨点般朝着德军所在区域倾泻而去。但德军凭借着前期的精心策划与部署,早已做好了周全的撤退准备,迅速且有序地撤离了战场。德军潜艇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迅速下潜并改变航向,消失在茫茫的北冰洋深处;导弹船则加大马力,驶向预先设定的安全海域。

经过这一系列精心策划与协同实施的袭击,美国运送的物资基本上有40%都被无情地击沉到了北冰洋冰冷的海底。尽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雄厚的军事资源,迅速着手补充受损船只,试图继续维持北极航线的物资输送,但德军的这一创新战术无疑给美国的援助行动带来了沉重且极具破坏力的打击。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北极航线的安全性,并加强对运输船队的保护措施,这使得美国在援助行动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苏联内部的援助整合

苏联在艰难地得到美国援助物资后,深知局势紧迫,迅速展开了全面、细致且高效的整合调配工作。在首都莫斯科,苏联专门设立了一个由经验丰富、能力卓越且在军事后勤管理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的将领负责管理的物资分配中心。该中心依据前线各个战区的实际需求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有条不紊地对援助物资进行精准分配。

对于南线战场,鉴于其围绕巴库石油产区展开的激烈争夺,这里德军装甲部队活动频繁,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和火力,对苏军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物资分配中心优先为南线战场分配了大量先进且高效的反坦克武器,包括新型的反坦克火箭筒、威力强大的反坦克炮以及充足的弹药。这些反坦克武器经过精心挑选,具备高精度、高杀伤力的特点,旨在增强苏军对德军装甲部队的抵御能力,确保南线防线的稳固。同时,为了提高士兵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还分配了大量先进的通讯设备和防护装备。

而在中部战场,德军的空中打击异常频繁,苏军时刻面临着来自空中的威胁。德军轰炸机编队经常对中部战场的苏军阵地、交通枢纽和后勤设施进行大规模轰炸,给苏军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物资分配中心重点为中部战场调配了各类先进的防空武器,如高射炮、防空导弹系统以及配套的雷达探测设备。这些防空武器组成了多层次的防空体系,力求提升苏军的防空能力,减少空中打击造成的损失。此外,还为中部战场的苏军提供了大量的工程设备和建筑材料,以便他们能够迅速修复被炸毁的防御工事和基础设施。

同时,北部战场由于气候极端寒冷,保暖物资成为了保障苏军士兵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故而,大量的保暖衣物,包括厚实的棉衣、保暖靴、皮帽等,以及防寒设备,如取暖炉、睡袋等物资被优先送往北部战场。此外,考虑到北部战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物资分配中心还为北部战场调配了一些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的运输工具,如雪地摩托、雪橇等,以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前线士兵手中。

此外,苏联充分利用美国援助的工业设备,在后方积极且全力地加紧恢复和重建部分重要兵工厂。以乌拉尔地区为例,一座原本在德军猛烈轰炸下被彻底摧毁的兵工厂,在得到美国提供的先进机床、完整生产线、技术资料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后,迅速开启了重建工作。工厂内,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奋战,秉持着顽强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包括原材料短缺、技术难题等。在重建过程中,技术人员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其能够生产出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武器装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这座兵工厂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开始源源不断地制造枪支、弹药、火炮等各类武器,为前线浴血奋战的苏军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支持。同时,兵工厂还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和技术骨干,为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军的战略调整

面对美国援助给战局带来的巨大压力,德军最高统帅部紧急召开了一系列高级别会议,商讨全面且深入的战略调整方案。参会的将领们来自各个军种和部门,他们汇聚一堂,对当前的战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激烈的讨论。经过反复权衡和细致的研究,他们最终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德军继续加强对苏联纵深地区的轰炸力度,将打击重点明确锁定为苏联的交通枢纽和物资储存点。其目的显而易见,即通过破坏这些关键节点,阻碍援助物资的顺畅运输和合理分配,从而削弱苏联的战争潜力。德军轰炸机部队接到命令后,大幅增加了出动频率,如同黑色的死神一般,对苏联境内的铁路枢纽、公路桥梁、港口以及物资仓库等重要目标展开了持续不断的轰炸。

在一次大规模空袭行动中,德军轰炸机群如乌云蔽日般飞临位于苏联中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铁路枢纽上空。数十架轰炸机整齐编队,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它们如同饥饿的猛禽般投下大量炸弹。瞬间,铁路枢纽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铁轨在炸弹的强大冲击力下被炸得扭曲变形,原本井然有序的车站建筑被夷为平地,化为一片废墟。货物仓库也未能幸免,熊熊大火吞噬了里面储存的大量物资。这一毁灭性的打击,使得苏联通过铁路运输援助物资的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大量物资滞留在途中,无法及时送达前线。同时,德军还对附近的公路桥梁进行了轰炸,导致公路交通瘫痪,进一步阻碍了物资的运输。

另一方面,德军加快了对苏军防线的进攻节奏。他们深知,必须在苏军充分利用援助物资增强自身实力之前,进一步突破苏军防线,从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南线战场,得到了新的兵力补充以及先进装备支援的德军南部方面军,士气高昂,对苏军防线发动了新一轮的猛烈攻击。

战斗伊始,德军集中优势炮火对苏军阵地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轰击。德军的炮兵部队精心挑选了各种口径的火炮,包括威力巨大的榴弹炮、精准度高的加农炮以及能够进行大面积杀伤的火箭炮等。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苏军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大地在炮火的轰鸣中颤抖,苏军的防御工事遭受了严重破坏。前沿的战壕被炸毁,掩体被炸塌,铁丝网被炸得七零八落。随后,德军装甲部队如钢铁洪流般发起冲锋,坦克的履带在地面上碾压出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强大的火力向着苏军阵地疯狂扫射。德军的坦克部队采用了新的战术编队,以相互掩护、交替前进的方式,减少自身在进攻过程中的损失。与此同时,德军步兵紧密跟随装甲部队,以娴熟的战术动作,迅速向苏军阵地推进。步兵们利用坦克的掩护,巧妙地避开苏军的火力点,逐步接近苏军防线。

尽管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进行了殊死抵抗,但德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优势和充足的兵力,逐渐突破了苏军的一些前沿阵地,成功地又向前推进了一段距离。然而,苏军并未气馁,他们迅速组织起新的防御力量,利用战场上的废墟和弹坑作为掩体,重新布置防线。同时,苏军还从后方调集了增援部队,准备对德军进行反击。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一种胶着状态,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了激烈争夺的焦点。

在这场援助与反制的激烈较量中,双方都倾尽全力,试图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占据上风。战争的天平在微妙地摆动,局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而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如同蝴蝶效应般,可能对战争的最终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双方都在不断调整战略和战术,寻找对方的弱点,力求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取得胜利。未来的战局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一方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本章节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