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14岁,不做乖女,嘎嘎乱杀 > 第131章 明斯克的终局与新格局

在历经了数场激烈且残酷的交锋后,德军成功取得了对苏军三大重兵团的压倒性胜利。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弥漫的血腥气仍未消散,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了困守在明斯克城内的守军。

彼时的明斯克,宛如一座被饥饿与绝望笼罩的孤岛。城内的守军已在断粮的艰难处境中苦苦挣扎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物资匮乏的阴影如恶魔般紧紧缠绕着他们。士兵们每日只能凭借着微薄且日益减少的配给艰难维持,饥饿如同跗骨之蛆,侵蚀着他们的体力与意志,士气也随之低迷到了极点。他们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迷茫,望着城内荒芜的街道和破败的建筑,不知明天是否还有力气继续坚守。

当“曙光军团”“雷霆军团”以及“利刃军团”全军覆灭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湖面般,在明斯克守军阵营内轰然炸开时,整个营地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起初,那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沉默,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随后,便是如潮水般此起彼伏的低声议论。士兵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恐惧,军官们则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们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外部强有力的支援已然彻底断绝,继续负隅顽抗,就如同将自己毫无防护地置于敌人的屠刀之下,除了白白牺牲生命,不会有任何意义。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明斯克守军内部展开了一系列紧张而激烈的商讨。高级将领们围坐在简陋的作战室中,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他们反复权衡着每一种可能的后果,分析着继续抵抗与投降的利弊。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每一句话都仿佛有千钧之重。而在营地的各个角落,普通士兵们也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最终的决定,他们或焦虑地踱步,或沉默地蹲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迷茫。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思索与争论,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无奈却又果断地选择了投降。这一决定,虽然饱含着苦涩与不甘,但也是在绝境中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唯一选择。当投降的命令下达时,许多士兵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眼中噙满了泪水。这些武器,曾是他们扞卫尊严与荣誉的伙伴,如今却不得不亲手放下,意味着他们向命运低下了头。

至此,这场围绕明斯克地区展开的残酷战斗,终于正式画上了句号。在这场堪称惨烈的战役中,我们收获了惊人的战果。于明斯克地区,总计俘虏了170万苏军。详细来看,“曙光军团”在激烈的战斗后,有30万人不幸被俘,他们或是在战场上力竭不敌,或是在突围时被重重包围,最终只能无奈放下武器;“雷霆军团”在洪水与德军的双重打击下,40万士兵沦为俘虏,他们曾试图凭借顽强的意志突破封锁,但终究未能成功;“利刃军团”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也有50万人被俘,他们的抵抗虽然英勇,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也难以逃脱被俘的命运;而明斯克城内的守军,在得知友军覆灭且自身陷入绝境后,同样有50万人选择了投降。

苏军在这场战斗中的损失堪称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疾首。“曙光军团”因饥饿、战斗等原因,死亡人数高达20万人,那些鲜活的生命,在无情的战火中消逝,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雷霆军团”遭遇洪水与德军的猛烈攻击,不幸战死的人数多达40万,他们在洪水中挣扎,在枪林弹雨中冲锋,最终倒在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利刃军团”尽管顽强抵抗,但仍有10万人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坚韧;明斯克守军在此前的战斗中,同样付出了30万人战死的沉重代价,他们为了守护这座城市,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综合计算,苏军在这场战斗中总共损失了270万人,这一数字,是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也是无数家庭破碎的悲歌。

面对这170万苏联俘虏,德军高层经过商议,为他们提供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其一,是加入德军。一旦做出这个选择,他们将享有德军在乌克兰地区所制定的一系列福利政策。这些福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以及在战争结束后可能获得的土地分配等,旨在吸引俘虏为德军效力。其二,则是进入德国的劳动营服役十年。然而,俘虏们心里都明白,德国劳动营的环境极其恶劣,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疾病和死亡威胁,使得能熬到释放那天的希望十分渺茫,几乎等同于被判了无期徒刑。

在经过慎重且痛苦的考虑后,有100万苏军最终选择了加入德军。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是在绝境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无奈之举,但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所做出的勇敢决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100万加入德军的苏军,在后续的战斗中展现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勇猛战斗力。他们深知,一旦战败被苏军俘虏,自己所面临的结局或许比德军对待俘虏更为残酷。毕竟,在战争的狂热氛围下,双方对彼此的敌意都极为深厚。所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他们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仿佛将之前压抑的恐惧与求生**都转化为了战斗的动力。他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令德军将领们刮目相看。

在明斯克地区,也就是白俄罗斯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随着三大重兵团的覆灭和明斯克守军的投降,已不再有大股的苏军部队存在。

德军如同掌控局势的主宰,迅速着手构建新的秩序。这片曾经充满硝烟与死亡气息的土地,如今亟待重建与安抚。

德军在这片占领区内,全面推行了与乌克兰地区一致的政策。首先便是土地分配,德军深知农业对于地区稳定的重要性,于是给当地农民分配了田地。农民们望着久违的土地,眼中满是复杂的神情,既有对战争终于告一段落的庆幸,又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但无论如何,土地就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德军此举,让这些农民看到了生活重新开始的可能。

除了土地分配,德军还给予了农民一定程度的自由化。在经历了战争的混乱与束缚后,农民们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由安排农事活动,决定种植的作物种类、时间等。这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自主权利。同时,德军规定只征收30%的税率,剩余的收成则归农民自己支配。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他们能够为自己和家人保留更多的劳动成果。对于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好。他们开始积极投入到土地的耕种中,田间地头逐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忙碌。

对于加入德军的苏军,德军也给予了优厚待遇,力图让他们真正融入德军体系,为德军所用。这些苏军的父母医疗、孩子上学等方面全部免费,享受与德军同等的待遇。德军为他们的家属提供了专门的医疗设施与教育资源,让这些加入德军的苏军士兵没有后顾之忧。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这些苏军士兵感受到了德军的诚意,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为德军效力。

这些举措迅速在当地产生了显着效果,明斯克地区原本因战争而动荡不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农民们因为有了田地和相对合理的税率,开始安心耕种,憧憬着未来的丰收。加入德军的苏军也因待遇的保障而更加卖力,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军通过这些手段,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秩序,使明斯克地区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迈向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