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14岁,不做乖女,嘎嘎乱杀 > 第49章 德国的多面布局与局势转变

在美苏激烈角逐于太空军备竞赛,陷入白热化胶着状态,无暇旁顾的关键节点,德国在汉斯这位极具远见卓识与果敢决策力的领导人引领下,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将国家的核心力量高度聚焦于巨型火箭的重点研究之上。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德国倾举国之力,从各个角落搜罗最顶尖的科研人才。这些科研精英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对国家使命的担当,汇聚一堂。在航空动力学领域,那些对气流与飞行原理有着深刻见解的专家们,日以继夜地研究如何优化火箭的外形设计,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他们在风洞中进行无数次模拟测试,观察气流在火箭表面的流动形态,反复调整火箭的每一个弧度与棱角,只为找到最完美的空气动力学外形。材料科学方面的学者们,更是深入到微观世界,探索新型材料的奥秘。他们在实验室里,运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尝试将各种元素进行组合,通过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的处理,研发出既轻便又具备高强度、耐高温特性的火箭专用材料。电子控制技术的工程师们,则致力于打造精准无误的火箭控制系统。他们编写复杂的代码,调试精密的电子元件,确保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按照预定轨道稳定飞行,实现对卫星的精确投放。

这些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从未在午夜前熄灭过。他们反复进行理论推导,在堆满书籍和资料的办公桌前,常常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争论得面红耳赤。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公式,都关乎着火箭发射的成败,容不得丝毫马虎。他们无数次开展模拟试验,在庞大而复杂的试验场地,忍受着高温、噪音和各种潜在的危险。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时,那炽热的高温能将周围的空气烤得扭曲,震耳欲聋的噪音仿佛要穿透耳膜,但他们从未退缩。只为了验证一个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改进、尝试,每一次失败,都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化作他们前进的动力,激励着他们更加努力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德国的巨型火箭终于矗立在广袤无垠的发射场上,宛如一座巍峨的钢铁巨塔,散发着冷峻而威严的气息,蓄势待发。发射当日,现场气氛紧张而凝重,仿佛空气都被凝固。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都聚焦于此,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火箭。随着倒计时的数字逐个跳动,“10、9、8……3、2、1,发射!”指令下达,火箭底部瞬间喷射出炽热而耀眼的火焰,那火焰如同一头愤怒的火龙,咆哮着向外喷涌,伴随着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大地撕裂的轰鸣声,火箭缓缓升空。它越升越高,逐渐变成天空中一个小小的亮点,如同一颗新生的星辰,承载着德国全体科研人员的心血、德国政府的期望以及整个国家对于未来的野心,坚定地划破苍穹。

令人振奋的是,第一次升空,德国的巨型火箭便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成功将一颗精心研制的通信卫星精准地送上了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凝聚了德国顶尖的通信技术,它将在太空中构建起德国的通信网络,极大地提升德国在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这一伟大壮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引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轩然大波。

美苏两国,作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直对太空领域的一举一动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警惕。德国此次在太空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无疑像一把利刃,刺痛了他们的神经,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深知,太空领域在未来的国际战略格局中将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德国在这方面的快速崛起,极有可能打破现有的战略平衡,严重威胁到自身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和核心利益。

于是,在德国成功发射卫星的消息传来后,美苏两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进一步加大在太空军备竞赛方面投入的决策。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基础,迅速在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紧急拨款法案,追加了数额惊人的科研经费。这些资金如洪流般涌入各大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启动了一系列旨在超越德国的新太空项目。从研发推力更强大、精度更卓越的新型火箭技术,到设计具备更高通信效率、更强抗干扰能力的先进通信卫星系统,美国的科研团队和工程师们被赋予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科研人员们穿梭于实验室与试验场之间,日夜进行着复杂的实验与计算。他们研究新型推进剂的配方,力求让火箭获得更强大的动力;探索更先进的卫星通信频段,以提高通信质量。工程师们则忙碌于生产车间,精心打造每一个零部件,确保其精度达到极致。整个国家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键,全力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太空竞赛之中。

苏联同样不甘落后,尽管国内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国家安全战略的考量下,毅然调集了国内各个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从莫斯科的高等学府,那里汇聚着理论研究的权威,到西伯利亚的秘密科研基地,隐藏着无数技术创新的摇篮,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紧急征召,汇聚到与太空军备相关的项目中来。苏联政府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加快了新型太空武器、卫星防御系统以及更高效火箭发动机等关键项目的研发进度。科研人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奋战,他们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夜晚,坚守在科研岗位,用呼出的热气融化仪器上的冰霜。他们尝试新的材料合成方法,探索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力求在太空领域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并重新夺回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而德国,在成功引发美苏新一轮更为激烈的太空军备竞赛狂潮后,并没有被一时的成果冲昏头脑,而是巧妙且冷静地利用这层“烟雾弹”,开始有条不紊地对自身的军事与经济布局进行深度调整。

在军事生产方面,德国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明智的决策——有意放缓普通军事生产的节奏。汉斯领导下的德国政府深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过度依赖传统的普通军事生产,不仅会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还可能引起美苏等国的过度关注和警惕。因此,德国在确保科学研究领域依旧维持高额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对军工生产进行了战略性收缩。在那些曾经机器轰鸣、日夜生产枪炮、坦克等常规武器的军工厂里,生产规模逐渐缩小,工人数量有所减少,生产流水线的运转速度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紧张忙碌。军工生产仅维持在一个能够满足基本国防需求的较低水平。通过这一举措,德国成功节省下了大量原本源源不断投入到普通军工生产中的资金,这些资金如同被释放的活水,为国家的其他发展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些来之不易的资金,在德国政府的精心规划下,被合理且有效地分配到了两个对国家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领域。

一方面,德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德国战区的基础建设之中。在那些饱受战争蹂躏、满目疮痍的地区,到处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建筑工人们如同勤劳的蚂蚁,忙碌在各个施工现场。曾经被战火摧毁的桥梁,在工程师们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下,重新横跨在江河之上,成为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工程师们深入研究河流的地质结构与水流特性,采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确保桥梁的稳固与安全。坑洼不平、布满弹坑的道路,被重新铺设,崭新而平坦的柏油马路如同黑色的丝带,蜿蜒穿过城镇与乡村,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供了便利。道路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路面的平整度,还考虑到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恢复与完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一座座发电站重新运转起来,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动力。技术人员们对发电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与升级,提高发电效率,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供水管道被重新铺设,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入居民家中,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在管道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采用环保、耐用的管材,保障居民用水的安全与卫生。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更是得到了重点重建与升级。新建的学校宽敞明亮,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从智能教室到现代化的实验室,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门还招聘了优秀的教师,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现代化的医院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专业的医护人员,从先进的诊断设备到高端的治疗仪器,一应俱全。医院还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当地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基础建设的推进,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让他们重新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更为地区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德国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国内市场的基础建设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大力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科技领域,对那些专注于计算机技术、新能源研发、生物科技等前沿方向的创新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优惠措施,帮助它们快速成长。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科技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和风险投资,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研究和产品开发。同时,积极改善国内的商业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宽松的竞争环境。政府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企业办理各类审批手续更加便捷高效。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春风化雨,使得国内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产业也在创新的驱动下实现转型升级。城市中,一座座现代化的科技园区拔地而起,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科技园区内,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享资源与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国内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与此同时,德国还想出了一个颇具智慧的妙招来进一步缓解经济压力并获取资金。德国将国内积压过剩的二战武器装备进行整理和评估,挑选出那些虽然相对老旧,但对于一些军事力量薄弱、又迫切渴望提升自身国防能力的第三国家来说,仍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武器。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渠道和商业洽谈,德国与这些第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德国派遣军事专家团队前往这些国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军事战略,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武器解决方案。在商业洽谈中,德国展现出诚意与灵活性,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和付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德国不仅有效地清理了国内积压已久的武器库存,减少了武器存储和维护所需的成本,还为德国换取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又可以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发展项目中。而且,通过与这些第三国家建立起的武器贸易关系,德国还在国际舞台上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外交空间,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德国与这些国家开展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提升军事人员的素质和作战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

在德国国内局势逐渐朝着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各项经济布局有序推进之时,一则震撼人心的重磅消息从德国宫廷传出——英国安妮公主,这位美丽且备受瞩目的公主,同时也是汉斯深爱的妻子,怀孕了。这一消息对于德国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皇室家庭的喜讯,更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德国政府迅速做出决定,宣布安妮公主肚子里的孩子将成为德国未来的下一任继承人。

这一宣布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际社会激起了层层涟漪。英国,作为安妮公主的母国,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响应。英国政府通过官方渠道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热烈欢迎,言辞之间充满了友好与期待。英国首相发表公开讲话,强调这一事件将为英德关系带来新的契机,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英国国内的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正面报道,从皇室的角度到民众的反应,全方位地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舆论氛围。在英国的带动下,所有英联邦国家对德国的态度立刻发生了显着的转变,仿佛一夜之间,曾经因为战争和地缘政治等因素而产生的紧张关系瞬间得到了极大的缓和。英联邦国家纷纷向德国表达了善意与友好,在外交场合上,对德国的态度变得和善而亲切。各国领导人纷纷致电德国,祝贺这一喜事,并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意愿。这种态度的转变为德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其后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得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为德国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为光明的前景。德国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