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张御史与慕容朵兰后,镇北王府的喧嚣渐渐平息,可柳林的书房内,烛火却彻夜未熄。他站在巨大的北境舆图前,指尖沿着凉州与北狄的边界缓缓滑动,舆图上标注的红点密密麻麻,皆是他安插在各处的眼线与粮仓位置。周、李、赵三位谋士围在一旁,神色比白日议事时更为凝重。
“王爷,朝廷粮草虽已到账,可据属下探查,这批粮草中竟有三成是陈粮,还有部分掺了沙土,根本无法食用。”周谋士将一份密报递到柳林手中,声音压得极低,“看来朝廷虽表面信任王爷,实则仍在提防,不愿让北境真正壮大。”
柳林接过密报,指尖划过“陈粮掺沙”四字,眼神冷了几分,却并未显露过多怒意:“意料之中。朝廷向来如此,既需借助我稳住北境,又怕我拥兵自重。这陈粮,既是试探,也是敲打。”他将密报揉成一团,随手丢进炭盆,火焰瞬间将其吞噬,“不过没关系,只要粮草的名头到了,凉州百姓便知是我柳林为他们求来的生机,朝廷的这点小动作,反而会让百姓更依赖我。”
李谋士上前一步,躬身道:“王爷高见。只是北狄王那边,虽签订了和平协议,却在慕容朵兰公主返回后,暗中增兵关外,似有不甘。属下担心,他只是暂时隐忍,待时机成熟,仍会南下。”
“他当然不甘。”柳林冷笑一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吹进书房,带着深秋的寒意,吹得烛火微微摇曳,“慕容朵兰是他的心头肉,被我掳走数日,颜面尽失。如今虽放回公主,却也让他看清了我北境的‘实力’,他既怕我真的动手,又咽不下这口气,增兵关外,不过是想找回些颜面,同时试探我的底线。”
他顿了顿,转身看向三位谋士,语气带着一丝笃定:“但他不敢真的开战。北狄内部本就矛盾重重,贵族们沉迷享乐,士兵缺乏斗志,若真与我开战,只会让北狄陷入内乱。他如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做给北狄贵族看的,让他们知道,他这个王,没有示弱。”
赵谋士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说道:“王爷洞察人心,属下自愧不如。只是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是继续示强,还是适当示弱,安抚北狄王?”
柳林走到舆图前,拿起一支狼毫笔,在凉州与北狄边界的“黑风口”处画了一个圈:“黑风口是北狄南下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明日起,派五千士兵前往黑风口修筑防御工事,再让鬼族暗卫统领调派百名鬼族士兵,暗中协助——记住,只许防守,不许主动出击。”
他抬眼看向三位谋士,继续说道:“同时,派人给北狄王送去一份厚礼,就说本王感念和平来之不易,愿与北狄世代友好。礼物中,要多放些中原的丝绸、茶叶,还有凉州特产的粮食——让他知道,跟着我,有好处可拿;与我为敌,只有坏处。”
三位谋士闻言,纷纷点头:“王爷妙计!如此一来,既展现了我们的实力,又表达了和平的意愿,北狄王定会权衡利弊,不敢轻举妄动。”
柳林微微颔首,眼神却飘向了舆图最北方的“极寒之地”——那里标注着一个模糊的黑色阴影,正是他一直提防的异族栖息地。“你们以为,我费尽心机稳住北境,只是为了掌控凉州,对抗朝廷吗?”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北境真正的威胁,从来都不是北狄,也不是朝廷,而是极寒之地的那些东西。”
三位谋士皆是一愣,周谋士不解地问道:“王爷,您说的极寒之地的东西,是指那些传说中的异族怪物吗?属下以为,那些不过是民间的谣言,不足为信。”
柳林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一枚古朴的玉佩——正是那枚能预测异族入侵的“镇北玉”。玉佩此刻微微泛着冷光,表面的纹路似乎比之前更加清晰。“这不是谣言。”他将玉佩递给三位谋士传阅,“此玉名为镇北玉,乃是当年我在北境古墓中所得,能感知异族的气息。近年来,玉佩的光芒越来越强,纹路也越来越清晰,这说明,极寒之地的异族,正在苏醒,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南下。”
三位谋士看着手中的镇北玉,脸上的神色从疑惑变成了震惊。李谋士颤声说道:“王爷,若是真如您所说,那北境岂不是危在旦夕?我们如今的兵力,能抵挡得住异族吗?”
“很难。”柳林的语气带着一丝沉重,“异族的战斗力远超人类,且数量庞大。若是他们真的南下,仅凭我北境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所以,我必须尽快掌控整个北境,整合所有力量,才能有一线生机。”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朝廷的提防,北狄的不甘,都只是眼前的小麻烦。真正的大危机,还在后面。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对抗异族做准备。只有让北境真正团结在我麾下,只有让血海鬼族的力量完全为我所用,我们才有机会守住北境,守住这天下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