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异星悠闲求生,女神们馋哭了 > 第23章 制作陶器

林风此刻的心情,如同在寒冬腊月里猛灌了一壶滚烫的老酒,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子热乎乎的舒坦劲儿。

他狠狠地撸了几串鲜美无比的烤羊肉,又灌了一大口清冽的溪水,只觉得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那几个女人的事情,早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吃饱喝足,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羊肉,又看了看角落里安静等待发酵的酒坛,一个新的念头,如同雨后的春笋般,在他脑海中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这肉要储存,酒要酿好,都需要大量的陶器啊!以前那些歪瓜裂枣,终究是难登大雅之堂,容量也太小了点。”

他摸着下巴,眼神落在了木屋旁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边。

他记得,溪水下游的某处转角,似乎有一片颜色和质地都与众不同的泥土。

“黏土!如果能找到合适的黏土,我就能烧制出更多、更好、更大的陶器!到时候,酒坛、肉罐、碗碟……甚至可以尝试弄个更大的陶缸来腌制酸菜,或者储存更多的金狐米!”

一想到那些烧制精良、肚大能容的陶器,林风的心就热切起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像是一种文明的进阶。

从茹毛饮血到懂得用火,从粗陋石器到打磨陶器,每一步都是人类智慧的闪光。

他虽然不是什么历史学家,但这种亲手创造和改变生存条件的快感,却让他痴迷。

更深层次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木屋,这片土地,这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家当,都让他那颗曾经漂泊无依的心,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

他终于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打造的家。

在那个被他称为“蓝星”的故乡,他何曾有过这样的奢侈?

他是个孤儿,无根无萍,所谓的“家”,不过是城市角落里一间不足五平米的逼仄出租屋。

每个月,他辛辛苦苦送外卖赚来的钱,一多半都要贡献给高昂的房租。

他忍受着顾客的刁难,忍受着风雨的侵袭,忍受着深夜小巷里无边的孤寂,只为了能在那座钢铁森林中有一个小小的、能蜷缩身体的角落。

而现在,在这片原始而陌生的土地上,他却拥有了一座虽然简陋、却完全属于自己的木屋!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它,添置他想要的一切,不用担心房东的脸色,不用担心下个月的房租。

这种自由和掌控感,让他几乎要流下泪来。

“干!今天就开始找黏土,老子要让这木屋,彻底变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家!”

林风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的激情。

他提上一个用兽皮缝制的简易背囊,又带上了石斧和一把用来挖掘的尖锐石片,便循着记忆,向下游走去。

旺财颠颠地跟在他身后,时不时好奇地用鼻子嗅探着路边的花草。

果然,在小溪拐过一个弯,水流变得平缓开阔的地方,林风发现了一片与周围土壤颜色截然不同的区域。

这里的泥土呈现出一种细腻的灰白色,有些地方则略带淡黄。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入手细腻而略带粘性。他加了点溪水,在手中揉捏。

“就是这个!”林风眼睛一亮。

这泥土在加水后,可塑性极佳,能够轻易捏成各种形状,而且粘性适中,不松散也不至于粘手到无法操作。

这分明就是上好的制陶黏土!

他立刻动手,用尖锐的石片开始挖掘。

这片黏土层颇为厚实,他足足挖了大半个下午,才装满了大半个兽皮背囊。虽然沉甸甸的,但他心中却充满了喜悦。

回到木屋,他将黏土倾倒在一块干净的巨大石板上,开始了繁琐却至关重要的黏土处理工序。

第一步是筛选。他将黏土摊开,仔细地挑拣出里面的石子、草根和其他杂质。这是一个耗费眼力和耐心的活计,但他做得一丝不苟。

第二步是和泥与陈腐。他将筛选干净的黏土加入适量的水,然后赤脚踩了上去,反复踩踏、揉捏,如同在揉一块巨大的面团。

这个过程被称为“踩泥”或“炼泥”,目的是为了让黏土中的水分均匀分布,增强其可塑性,并排出泥料中的空气。

他一边踩,一边回忆着脑海中那些关于古法制陶的知识片段。

他还加入了一些之前烧制陶器剩下的、捣碎的陶器碎片,以及少量细沙。

他记得,加入这些东西可以减少黏土在干燥和烧制过程中的收缩率,提高成品的成功率。

炼好的泥团,被他用湿润的兽皮包裹起来,放置在木屋角落一个阴凉的地方进行“陈腐”。

这个过程,有点像面团的发酵,能让黏土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提高泥料的塑性和结合力,使其更易于塑形。

在等待黏土陈腐的几天里,林风也没闲着。

他开始思考更高级的“装备升级”——建造一座能达到更高温度的窑炉!

他之前的陶窑,虽然也能用,但温度有限,烧出来的陶器质地相对疏松,而且对于他脑海中那些更大胆的想法——比如尝试熔炼矿石,甚至制作最原始的玻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要炼铁,要搞玻璃,没个高温炉子可不行!”

林风的目标,早已不仅仅是满足于温饱了。他渴望活的更好。

他开始在附近搜寻合适的耐火材料。

普通的石头在高温下容易炸裂,他需要的是那种在火焰中久经考验的“硬骨头”。

他想起之前搭建壁炉烟囱时,曾找到一些质地坚硬、颜色发暗的石头,在火焰中灼烧许久也不会开裂。

他决定就用这种石头,配合耐火黏土,来砌筑他的高温炉。

选址也很重要。他将高温炉的位置选在了木屋下风口稍远一些的空地上,既能避免烟火影响木屋,也方便他操作。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高温炉的建造中。

首先是挖掘炉底和烟道。他挖了一个直径约一米、深约半米的圆形坑洞作为炉底,又在侧面挖通了一条倾斜向上的烟道。

然后是砌筑炉壁。他将收集来的耐火石块用混合了草木灰和黏土的泥浆仔细砌筑起来,形成一个下宽上窄的圆筒形炉身。

炉壁砌得极厚,足有半米,以确保保温和结构强度。

他在炉身的下部,正对着主风口的位置,预留了几个均匀分布的“风眼”。他还用更纯净的耐火黏土制作了一些砖块状的泥坯,晾干后准备用来砌筑炉膛内部和修补缝隙。

最关键,也是最具技术含量的,是鼓风设备——风箱的制作。

没有强劲的鼓风,炉温很难达到熔炼金属所需的温度。

他绞尽脑汁,回忆着古籍中关于风箱的描述。最终,他决定制作一个最简单的拉杆式木制风箱。

他挑选了几块质地坚韧、不易开裂的硬木板,用石斧和石刀 地打磨、拼接,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箱体。

箱体的一端留有进气阀(用柔韧的薄兽皮制作,只能单向进气),另一端则安装了一个用掏空的兽骨磨制成的出风管。

风箱内部的活塞,他用一块大小合适的木板,边缘包裹上厚实柔软的兽皮(确保气密性),再连接上一根结实的木质拉杆。

制作风箱的过程,十分艰难。

木板的拼接要严丝合缝,进气阀的灵敏度和密封性,活塞与箱壁的配合,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林风失败了好几次,不是漏气,就是拉杆不顺畅。但他毫不气馁,反复拆装、改进,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也浑然不觉。

终于,在一个傍晚,当他最后一次组装好风箱,用力一拉一推,一股强劲的气流从兽骨出风管中“呼”地一下喷涌而出,吹得地上的草屑和尘土四散飞扬时。

林风忍不住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有了风箱,高温炉的“心脏”便有了着落。

他将风箱的出风管通过一截掏空的、涂抹了耐火泥浆的粗竹管(这是他意外发现的一种巨型竹子,竹节粗壮,质地坚韧),连接到炉体预留的主风口上。

经过十数日的辛勤劳作,一座高达两米,外表粗犷却结构坚固,带着几分狰狞气势的圆筒形高温炉,终于拔地而起!

它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等待着被火焰唤醒。

看着眼前这座倾注了自己无数心血的杰作,林风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座炉,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他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他向这个世界宣告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