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78章 生命危险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78章 生命危险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袁朗愤怒之下斩杀了几名部下,还与马勥产生激烈争执。

马勥当即说道:“兄弟们冒着生命危险 ** ,为的就是痛快!若事事受限,又何必追随首领?”

双方几近动手,幸得杜壆等人劝阻,此事最终上报至王庆处。

王庆听后颇为头痛。

自梁山泊兴起,大宋绿林中开辟了新的路径,吸引了无数江湖人的向往。

“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口号虽令人敬仰,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眼下手下纷争不断,让王庆十分不满,但碍于两人均为大将,不便过分责罚。

“罢了,都是自家兄弟,莫因琐事伤了和气!”王庆只能大事化小,息事宁人。

王庆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能从一个普通逃犯一步步走到今日这般地位,若非自身具备真才实学,即便有段家堡相助,也难以成就如今的威望。

最后一场争端,在王庆巧妙化解后,袁朗心中已萌生退意。

原书中梁山虽以“替天行道”为名,但实际作为不过尔尔。

然而在这个世界里,梁山更像是条清流,成为大宋绿林的典范。

过去江湖中英雄的标准较低,像李立、张横之流也能被称为豪杰。

而梁山不同,尽管仍游走于法律边缘,但那是因朝廷无道所致。

世间黑暗,君主昏庸,官员 ** ,梁山便自行承担起替天行道的责任,惩恶扬善,行侠仗义。

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人钦佩?

袁朗本就仰慕梁山,若非京西距离京东过远,加之当时王庆声名尚佳,他早就投奔梁山了。

荆门军的经历让他深感失望,最终决定前往梁山。

这晚,袁朗正打算次日启程时,亲兵来报,说门外有人自称萧嘉穗求见。

袁朗听闻亲兵的话,心中疑惑顿生,夜已深,怎会有访客?何况他并不识得此萧嘉穗。

略加思索后,他起身出门,至门前一看,来者约莫三十岁,身材高大,留着胡须。

虽穿布衣,却自有一股不凡气质,令人不敢小觑。

袁朗拱手问道:“阁下可是萧嘉穗?”

萧嘉穗回礼道:“在下正是,不知头领是否方便?不如入内详谈如何?”

袁朗听罢,心中微动,随即点头道:“是我失礼了,请入内落座。”

二人至后堂坐下,袁朗开口询问:“不知英雄光临,有何赐教?”

萧嘉穗拱手说道:“适才我在城内目睹王庆军士四处抢掠,唯独头领能约束部众,心中深感钦佩,故特来拜会,望头领莫要见外。”

袁朗听后沉吟道:“我们揭竿而起,只为对抗昏庸朝廷,为天下苍生开辟生路,怎会再去扰害百姓?”

萧嘉穗道:“头领仁义非凡!直言相告,我观察王庆等人,不过逞一时勇猛,难成大业。

头领武艺超群,若投身王庆帐下,实属可惜。

我久闻梁山泊替天行道之威名,现正打算前往效力,头领不妨与我同行?”

袁朗心中警觉,他并非愚钝之人,当即拍案而起:“我以为你是坦荡君子,没想到竟是来挑拨是非的!先前之言权当未闻,速速离开荆门城,否则休怪我不留情面。”

萧嘉穗哈哈一笑:“头领是否怀疑我是王庆派来的?实不相瞒,我是南梁萧氏后裔,高祖萧憺,字僧达,乃南北朝时期大梁武帝萧衍之弟。

今日之事,皆因段文昌轻视于我,未能采纳良策,致使城池失守。

头领能够约束军纪,深得民心,正是我前来相邀共赴梁山的理由。”

萧憺曾任荆南刺史,天监六年荆州遇洪灾,他亲率官吏修筑堤坝,冒雨指挥,终使水患消退。

昔日王谢堂前燕,今日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萧氏家族显赫一时,至今日已然风光不再。

萧嘉穗文武兼备,胸怀坦荡,志向远大,为人豁达且力大无穷,武艺精湛,堪称难得的贤才。

萧嘉穗虽才华横溢,却不受朝廷待见,他深知官场险恶,不愿为仕途折腰,转而浪迹江湖。

他与有胆识的人结交,无论身份高低。

若在太平年间,萧嘉穗或许会这样度过一生,默默无闻。

然而此时正值乱世,梁山泊崛起京东,田虎、王庆等人亦扰乱河东、京西。

大宋江山动荡,萧嘉穗怎甘心隐于市井,不求名扬天下?

袁朗闻言大惊,忙问:“先生此言属实?”

萧嘉穗微笑答道:“若有虚言,愿遭天谴。”

袁朗拱手致歉:“壮士莫怪,我实因已有投奔梁山之意,不得不谨慎行事。”

萧嘉穗笑道:“头领此举令人钦佩,能舍弃富贵投身草莽,实属难得。”

袁朗摇头道:“这些财富皆来路不正,舍弃有何难?”

萧嘉穗笑道:“江湖好汉众多,但像头领这般视荣华如浮云的,实不多见。”

袁朗笑了笑:“壮士今晚暂住于此,我即刻写信向王头领辞行,明日启程。”

“此行梁山,甘为小卒,纵赴汤蹈火,亦无怨言。”

“痛快!”萧嘉穗开怀一笑。

徐悟锋费尽心血经营梁山声势,便是为此铺路。

当下,袁朗让人备好酒食,与萧嘉穗彻夜长谈,直至深夜方歇。

五更时分,天渐亮,袁朗与萧嘉穗各自牵出良马,直奔城门。

守城的喽啰询问缘由,袁朗称奉王庆之命处理要事。

喽啰虽疑虑重重,却不敢多问,放二人离去。

出了荆门城,向东而行,午时来到郢州,此处临汉水。

沿着汉水乘船而下,可直达长江,顺流而行至淮南,再北上到达梁山泊。

两人不敢多做停留,担心王庆派人在身后追赶,只在路边买了一些馒头和肉食,便租下一艘大船离开。

荆门城内,王庆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听闻手下报告说,袁朗留下一封信后,清晨便已出城。

王庆大吃一惊,看完信件后怒不可遏,认为袁朗此举让他颜面尽失。

然而此时派人追赶恐怕已经来不及,只能就此作罢。

袁朗和萧嘉穗一路急行,不久便抵达江州。

两人因长途跋涉感到饥饿口渴,在名为丁田镇的地方靠岸休息。

他们就近找了一家酒店,选了两个座位,向店家要了两桶酒、两大盘肉,还添了些炊饼,开始享用美食。

萧嘉穗边吃边观察周围,发现附近不断有官兵经过,行人神情紧张,心中疑惑渐生。

萧嘉穗唤来店小二询问:“小二,为何江州如此戒备森严?难道出了什么大事?”

小二左右张望后,压低声音回答:“客官有所不知,睦州有个叫方腊的,聚众起事了!”

两人震惊不已,袁朗惊诧道:“江南摩尼教也 ** 了?”

小二点头道:“正是,消息传到江州,连知州都吓得不轻,江州城加强了防备,凡是形迹可疑的人都要接受盘查,生怕混入摩尼 ** 。”

萧嘉穗点点头说:“原来如此,多谢小二哥告知。”

小二客气道:“客官请慢用。”

两人对视一眼,迅速吃完肉饮尽酒,让店家将羊肉、熟鸡鸭、炊饼以及两坛酒装好,随即匆忙登船继续前行。

萧嘉穗坐在船头,对袁朗说道:“如今摩尼教起事,赵宋江山怕是要难以为继了,或许不出几年,天下局势就会明朗。”

袁朗惊讶道:“不出几年?萧兄为何如此肯定?”

萧嘉穗道:“袁兄有所不知,此地乃大宋税赋重地,实为朝廷财源支柱。

若东南之地动荡不安,赵宋财政必受影响。”

“朝廷若无充足财资,如何支付军饷?又怎能应对变局?若不能迅速平定摩尼教,赵宋江山恐难稳固。”

袁朗点头称是:“萧兄所言甚是。”

萧嘉穗继续说道:“如今赵官家行事轻率,偏信奸佞,朝廷又奸党当道,欺压民众,搜刮民脂民膏。”

“而徐悟锋据守胶东,根基初具,手下兵强马壮,他本人更是英雄豪杰,为人慷慨仁义,在天下名声远扬,只需再进一步,便可统御山河。”

“此外,还有方腊、王庆、田虎等人,外有辽国、西夏,赵宋内外交困。”

袁朗哈哈一笑:“此皆昏君佞臣自取其祸,我辈正可辅佐明主,建功立业,不负所学。”

“正是如此!”萧嘉穗亦展颜而笑。

二人沿水路南下数日,抵达扬州,暂未北返,而是决定先行探查摩尼教的消息。

因方有常告密,方腊被迫改变原定计划,原本腊月初八的 ** ,现需提前进行。

九月初三,方腊召集摩尼教骨干及数千精锐,在自家漆园誓师,正式启动 ** 。

誓师大会上,方腊激昂陈词,历数宋廷挥霍无度、掠夺百姓、屈辱求和、进贡岁币等罪行。

“现今赋税繁重,官吏横征暴敛,农桑收入难以维系民生。

我们赖以生存的漆楮竹木,也被苛捐杂税榨干榨尽。”

“百姓终年辛劳,却连一日温饱都难以为继,东南之地早已民怨沸腾。”

“我今日揭竿而起,诛杀 ** 污吏,定能引发四方响应,十日之内,必有万人相随。”

“只要划江而治,减税轻徭,宽以待民,四方谁不心悦诚服前来归附?十年之后,必能一统江山。”

誓师大会后,方腊提出的口号深得贫苦百姓支持,短短数日间,便有万余人响应。

方腊首战便攻下了青溪县西北要地——万年镇。

青溪知县陈光听闻此讯,惊愕不已,立即召集县中捕快和都头,带领五百兵勇赶往万年镇,然而却遭遇伏击,全军覆没。

陈光得知噩耗后,忧心忡忡,连续几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内心充满焦虑。

深知局势不可隐瞒,陈光不得不将方腊之事上报睦州知州。

张徽言得知后同样震惊,迅速派遣都监蔡遵与颜坦率军增援青溪县。

尽管州府援军到来让陈光稍感宽慰,但他依旧忧心忡忡,亲自迎接蔡遵与颜坦至县衙。

蔡遵见陈光神情萎靡,语气严厉地问道:“陈大人,方腊盘踞贵县,如今还自称圣公,您打算如何应对?”

陈光急忙回答:“蔡都监,方腊匪众并非易与之辈。

之前我派出县内捕快及五百将士前去征讨,竟无一生还。”

“据探子回报,其势力已达数万人,越发难以招架。”

说到此处,陈光情绪低落,似泄了气的皮球。

颜坦冷哼一声:“陈大人多年为官,政绩斐然,怎会被区区草民吓倒?”

蔡遵附和道:“方腊之流不过是些乡野莽夫,仅凭农具为械,从未经过正规训练,怎能敌得过朝廷精锐?”

颜坦嗤之以鼻:“这些人简直是不知死活!梁山好汉都不敢称王,方腊却妄自尊大,自称圣公,真让人齿冷。”

陈光急切劝道:“方腊匪徒实力强劲,二位都监万万不可轻视。

一旦他们拿下万年镇,势必直逼青溪。”

“依我之见,我们应固守城池,同时呈报府台大人,请求邻近州郡出兵,共同剿灭此辈。”

蔡遵与颜坦对视一眼,翻了个白眼。

江南久未战事,身为武将,若无军功,晋升之路将难以为继。

好不容易有个不怕死的站出来,这可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蔡遵和颜坦怎会将功绩拱手让人?

蔡遵提议:“陈大人,这样安排如何?给你两千人守青溪,我和颜大人亲自率领五千大军进攻方腊,你觉得如何?”

陈光一心只顾自身安危,听说能分到两千兵马,顿时松了口气。

陈光立刻正襟危坐,整理官帽,鼓起勇气说道:“二位都监亲自讨伐方腊,定能一举成功。

我已经准备好了宴席,等待二位凯旋归来。”

蔡遵与颜坦一同大笑,满是志在必得之意,对方腊毫不在意。

次日清晨,蔡遵与颜坦率五千官兵气势汹汹地朝万年镇挺进。

傍晚时分,官兵抵达息坑。

此处地处青溪县与万年镇之间,新安江畔,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从青溪通往万年镇的险要之地。

到达息坑后,蔡遵和颜坦命令部队原地扎营,准备晚饭,准备次日继续行军。

天气渐冷,官兵驱赶息坑的百姓离开茅屋和山洞,占据了这些住所。

寒风掠过,营中炊烟袅袅升起,刚越过山头,忽然一群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地从山上跑下。

这些人打着义军旗号,但并无一个成年男子,也没有武器,清一色是妇女孩童。

妇女们精心装扮,身穿教服,手持各式拂尘,宛若戏台上的角色。

孩童们脸上画着五彩图案,头上梳着不同样式的小辫,远远地朝着官兵扭动身体。

官兵们面面相觑,不知对方有何玄机,不敢贸然前行。

这时,颜坦放声大笑:“这就是所谓的叛军?青溪县的军队如此不堪,竟被这些乌合之众打败。”

蔡遵附和笑道:“这样的乌合之众,如同儿戏一般,看我如何处置他们。”

随即,两人率军发起攻击,誓要将这些妇孺杀个干净。

那些妇女和孩子哪里经得起这样的阵仗?

那战火蔓延之处,妇孺纷纷躲避,慌忙后撤。

蔡遵和颜坦心存疑虑,但还是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一逃一追间,那些妇孺身影穿梭于树林与溪流之间,四散奔逃。

官兵追赶数里,却再无她们的身影。

片刻后,只剩寂静山林与森森古木。

颜坦心中一紧,对蔡遵说:“此番莫非是敌人的诱敌之计?我们速回,切勿中计。”

蔡遵一心想要剿灭叛军,根本听不进颜坦的劝告,他瞥了颜坦一眼,语气轻蔑:“你怕了?我们多年征战,还惧怕这些人?”

话音未落,蔡遵再次向前追去,颜坦无奈跟上。

继续追了一段路,仍不见敌人踪迹,颜坦干脆勒马停下。

颜坦急切地对蔡遵道:“你看这地形,岂非绝妙的埋伏之地!”

蔡遵驻马环顾四周,也感到震惊。

不知不觉间,他们竟闯入了一处山谷,前方一片白茫茫的新安江水横亘眼前,阻挡了去路。

正当蔡遵犹豫之际,突然一声号炮响起,震得树叶颤抖,令人心生寒意。

两人迅速抬头环视,发现两侧密林中飞出无数箭矢,在阵阵惨叫中,不少官兵已倒地不起。

夜幕降临,山野间瞬间燃起无数桐油火把。

蔡遵大惊失色,急令撤退,然而为时已晚。

方腊早已布下的伏兵此刻尽出,叛军手持火把,先锋数千人披甲执锐,刀枪齐整,从山坡直冲而下。

蔡遵与颜坦目瞪口呆,原以为这些所谓的反贼只是乌合之众,如今却发现他们装备精良。

若非这些人打着反贼的旗号,几乎会被误认为是朝廷军队。

官军陷入埋伏,猝不及防,统帅方天定、石宝、邓元觉等人在混乱中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士兵们狼狈不堪,丢盔弃甲。

蔡遵与颜坦心急如焚,立刻集结残余兵力,意图突围,却再次被义军击溃,慌乱中四处逃窜,最终坠入坑沟。

蔡遵虽处困境,却生出几分胆识,在此危局中决心与义军殊死一搏,一时之间无人能靠近他。

蔡遵挥舞大刀,怒吼道:“逆贼首领何在?接我一刀!”话音未落,石宝策马而来,手握劈风刀,冷声回应:“石宝在此,受死吧!”蔡遵怒喝一声,挥刀直取石宝。

二人交锋数合,蔡遵怎是石宝的对手,只见一道寒光闪过,蔡遵的人头已滚落山谷。

第二日清晨,陈光刚起身便听到噩耗,蔡遵和颜坦在息坑惨败,全军覆没,他顿时震惊不已。

“完了,一切都完了!”陈光从希望跌入绝望,神情恍惚,脚步虚浮地走向后堂。

城内一片欢庆,方腊公然庆祝胜利,若能平定叛乱,他的仕途将更加辉煌。

过了许久,陈光才缓过神来,意识到青溪已不宜久留,便唤来妻子吩咐道:“赶紧收拾些金银细软。”

陈光的妻子疑惑地问:“老爷,这些财物为何要收拾?”

“让你收拾就收拾,别问这么多!”陈光不耐烦地回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