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71章 权衡利弊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71章 权衡利弊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如今见信,却心动不已。

徐悟锋虽为叛军,却是极富威名,连官府都被压制得抬不起头,这般能力实属罕见。

即便山东地势平缓,不如川蜀险要,但在徐悟锋麾下,仍有可为。

闻汝明权衡利弊,很快有了决断。

燕青看他拿定主意,笑着问道:“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闻汝明答道:“父亲来信,自当携母前往相聚。”

他将书信收入袖中,果断表态。

即便多等片刻,待形势明朗后再动身,那时若徐悟锋依旧势如破竹,投奔梁山的文人必定更多。

天下将变,男儿理当有所作为,岂可犹豫不决?

于是,闻汝明当下决定立即启程。

---

青州。

自徐悟锋控制胶东以来,梁山的所有事务中心便迁至青州。

原本的青州府衙经修缮后成为山东节度府,刘慧娘等女眷早已入住。

这天,程万里的正妻带着两个儿媳特意来到节度府后宅探望程婉儿。

原来,程家得知程婉儿身体有异,便请了安道全为其诊脉,结果发现程婉儿怀上了孩子。

此事尚未传开,刘慧娘已闻讯,不仅送来了补品,还亲自探望了程婉儿。

进屋后,侍女们退出,只剩程家母女二人。

程夫人环顾四周,才开口问女儿:“在这儿可有人欺负你?”

程婉儿摇头:“没有,几位姐姐待我都很好。”

程夫人仍不放心,追问:“真的都好?哪怕一般富贵人家,若有三妻四妾,也常会有纷争。”

程婉儿答道:“娘亲,我确实过得很好。

他对我很好,姐姐们也很照顾我,前日刘姐姐还来看我。”

程夫人闻言安心,看着女儿笑道:“好孩子,你真争气,入府不久便怀上了孩子,希望能为徐家添个男丁。”

程婉儿已羞得双颊绯红,低头不语。

见女儿这般模样,程夫人又问:“他一个月会在你房里住几晚?”

并非程夫人爱打听,而是这事关系到程婉儿是否受宠。

程婉儿脸更红,迟疑片刻才轻声回应。

程夫人听后一怔,随即也红了脸,嗔道:“他怎能这样?让你们一起……他哪里应付得过来?”

“娘亲,别再问了……”程婉儿窘迫不已。

“好好好,我不问了!”

程夫人勉强笑了笑,虽听说徐寨主武艺高强、体格健壮,但看他外表不凡,实在没想到私下竟如此行事。

如今的年轻人啊……

稍作停顿,程夫人叮嘱女儿:“你现在怀孕了,要多加小心,安心养胎才是,以后的日子还很长。”

程婉儿听闻此言,不禁开口道:“母亲,难道您真的觉得未来还有很多时日吗?我听说朝廷大军已逼近济州,我的心一直悬着。”

程婉儿对徐悟锋颇有好感,他不仅不像传言中的那般令人畏惧,反而英姿勃发,对她关怀备至,这让她对他渐渐倾心。

然而,随着朝廷大军的到来,程婉儿不止一次做噩梦,梦到梁山泊连连失利,朝廷大军势不可挡。

最终,青州城陷落,节度府也被焚毁,她的父母和兄嫂都在这场 ** 中丧生。

程婉儿难以置信,小小的梁山泊竟有力量对抗大宋朝廷。

相比大宋朝廷,梁山泊的八百里水域显得微不足道。

即便一时占据上风,控制了整个山东,但面对朝廷精锐部队的到来,也如沙堡般脆弱不堪。

占领胶东两个月以来,梁山泊的各项政策逐步实施。

程婉儿对此略有耳闻,她并非无知之人,梁山泊的政策明显与地方豪强对立,站在了文人官僚的对立面。

在程婉儿看来,朝廷大军压境,山东各地民众必将热烈欢迎王师。

程夫人听见女儿的话,也大吃一惊,转头看向门外后说道:“乖女儿,你怎么能这样想呢?你已经是他的人了,怎么还能如此忧虑?”

程婉儿答道:“但我确实很担忧,母亲,要是万一……”

“没有万一!”

程夫人立刻打断女儿的话,说:“看来你还不知道吧,你父亲刚刚得到消息,朝廷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

“那所谓的九个节度使,有一个战死,剩下的都被俘虏。

领军的蔡攸抛下大军独自逃窜,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么快就失败了?这……这……才多久啊?”程婉儿听得目瞪口呆,算了一下时间,不过半个月而已。

这……这就失败了?

震惊之下,程婉儿心中的不安顿时消散,让她大大松了一口气。

程夫人眉开眼笑地说:“你猜怎么着?你爹听说这事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你现在一模一样。”

“爹他怎么说的?”

程婉儿听得来了兴趣。

她深知父亲的立场,虽已投靠梁山泊,但忠心不过五成,大部分还是因为她的缘故。

程夫人笑着说道:“你爹当时直叹气,说徐悟锋真是个人才,梁山泊前途不可限量啊!你觉得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程婉儿也浅笑回应,单凭父亲这句话,她便明白他的心思已经发生了转变。

程夫人继续说道:“你爹这人,总是被书本误导得不清。

既然归顺了,就应该全心全意替女婿办事,让梁山泊发展壮大。”

“可倒好,他还装模作样,说自己身子不适,只干些闲差事,真让我气得牙痒痒。”

停顿片刻后,程夫人又道:“闺女,可别学你爹。

要是这次怀的是儿子,他那么宠你,你的地位就能稳住了。”

“可惜呀,你要是正妻就好了,说不定哪天,你还能当个皇后呢!”

程婉儿瞪大眼睛,愣愣地看着母亲。

皇后?这也能提出来?

“娘,你是不是疯了?”程婉儿忍不住开口。

“你怎么说话呢?”程夫人盯着女儿,眼神里满是疑惑,语气中透着不满,“我活这么大岁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

“看看你那没出息的老爹,以前还跟我嘀咕,说朝廷一来,梁山泊肯定完蛋。

结果呢?”

“朝廷大军倒是来了,可全是些草包,连个精锐都没有,一触即溃,见到我女婿就跑得飞快。”

“如今你爹也不再说了,看他刚才的表情,准是后悔得要命!闺女,读书人的嘴,靠不住,千万信不得。”

程婉儿结结巴巴地问:“怎……怎么会这样?”

程夫人说道:“自古以来,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纵观历史,每逢朝代更迭,那些显赫的大族世家,号称书香门第者,又做了些什么呢?”

她继续道:“无论从前朝得到了多少恩惠,一旦旧朝覆灭,他们总是第一个改换门庭,对新主歌功颂德,摇身变为辅佐新帝的重臣。”

“不必提太远的例子,就说仙源的孔家吧,自汉代起便享有世袭爵位,历经多次朝代变迁,有谁见过孔家为哪一朝殉节?”

“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他们可以助赵氏治理天下,却无法守护江山。”

程婉儿听了,紧张得咽了口唾沫,声音微颤地问:“母亲,他真的能成就那样的功业吗?”

程夫人答道:“你夫君乃当世豪杰,放眼天下,再找不到第二个如此人物。

仅仅三年时间,他就能割据胶东,登上帝位又有何难?”

稍作停顿后,程夫人冷哼一声:“换成如今那个赵官家,能有这样的作为吗?他虽擅长吟诗作画,可惜连江山都快要保不住了!”

程婉儿听得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

程夫人接着说道:“女儿,不要再胡思乱想了,今后好好侍奉于他,让他欢喜,咱们程家未来的命运,全系在你一人身上!”

程婉儿只能连连点头。

广济军一役,梁山泊轻松拿下城池,生擒了王焕和梅展,俘获大量官军。

王焕虽然愤怒,但并非因战败而恼怒,而是因为他没有随徐京、李从吉一同投降。

来到广济军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令王焕不满的是,梁山泊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正面交锋获胜也在情理之中,可徐悟锋还动用了诡计,使他败得极为窝囊。

因此,见到徐悟锋时,王焕的脸色十分难看,而徐悟锋对此并不在意,让人将王焕与梅展押下。

王焕的态度并不让徐悟锋感到意外,倒是广济军的知州,令他有些出乎意料。

广济军的府衙内,徐悟锋端坐堂上,目光如炬。

朱樘俯身跪地,恭敬行礼:\"小人朱樘,参见大王!\"

徐悟锋注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自起兵以来,朱樘是首位主动投诚的朝廷命官,而且是进士出身,这一点尤为难得。

即便徐槐归降,也因徐和的劝说以及亲属关系才得以顺利加入。

相较之下,赵鼎、宗泽等人宁折不弯,至今仍坚守梁山。

因此,朱樘的行为显得格外特别。

徐悟锋试探性地问:\"我已派人核查,你并无恶名,即便落入我方手中,也并无性命之虞,为何如此轻易归顺?\"

朱樘低头答道:\"启禀大王,当今赵天子沉迷享乐,疏远贤臣,亲近奸佞。

他沉溺虚浮之事,荒废政务,民怨载道。

大王出身草根,心系黎民,此番举义,实乃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徐悟锋听罢,不禁点头称许。

朱樘口才出众,一番话条理分明,令他印象深刻。

然而,徐悟锋心中并未完全信任此人。

在他看来,朱樘不过是走投无路才选择归附,而非出于真心。

徐悟锋思虑片刻,决定给朱樘一个看似重要却无实权的位置:\"你先暂任主簿,日后若有更合适的职位,再另行安排。”

\"多谢大王恩典!\"朱樘连声道谢,不敢稍有异议。

处理完此事,徐悟锋随即转而处理其他事务。

此次朝廷出动十五万大军前来围剿,所运载的粮草、辎重、银两以及战利品数量庞大,令徐悟锋获利颇丰。

即便这十几万大军不可能完全被俘虏,但所得依然十分丰厚。

眼下,徐悟锋对战争的兴趣愈发浓厚,每次击败朝廷大军,都能让梁山的实力显着提升。

未曾想,朱樘投降的消息传播开来,影响十分显着。

广济军中经过清洗后遗留的差役和官吏里,至少有四十人愿意加入梁山,占据了剩余人数的大半。

这一数字不容小觑,毕竟广济军不过一座城池,能有如此多的人投靠已属难得。

徐悟锋部署完毕后,又分兵攻陷濮州与单州,如今京东二路仅剩应天府和兴仁府尚未攻克。

作为大宋四京之一,应天府堪称宋室兴起之地。

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并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时,便在此地。

赵匡胤登基后,因起源于“宋州”(即现今的应天府),故将国号定为“宋”。

由于宋州古称商丘,火正阏伯居住于此,商丘被视为大火星的分野之地,宋朝自称“炎宋”。

此地为赵氏宗庙社稷所在,紧邻汴河水道,是天下的繁华之地,也是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还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到赵佶即位时,城中已有十六万男丁,加上外来客居者,丁口数可能接近二十万,总人口约六七十万。

赵匡胤在北宋建立后,在归德修建赵家原庙,名为圣祖殿。

宋真宗时期,将应天府升格为南jing,建造行宫正殿,取名归德殿,将圣祖殿改为鸿庆宫。

并供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画像于圣祖殿旁,称为神御殿或三圣殿,为赵宋的祖庙。

梁山军攻下单州后,应天府的文武官员惊恐不已。

然而,徐悟锋暂时无意攻打应天府,他担心若攻下此城,会让赵宋君臣惊慌失措,一旦逃走就麻烦了。

攻陷应天府后,无需焚毁赵家祖庙,这太过缺德,只需掠夺一番,便足以极大削弱赵宋的威望。

世人对祖先一向敬重,若连祖庙都无法守护,赵宋的颜面恐怕荡然无存。

徐悟锋计划在此期间整顿军政,落实授田政策,稳固战果,再与赵宋交涉。

凌振、汤隆、白瓦尔罕等人研发的火炮即将完成!届时若西军来袭,定让他们见识到科技的力量。

……

东京城内,当日朝议决定招安策略后,仅剩细节尚未商定。

王黼下朝回府后,派人请来赵明诚和王师中。

京东逃出的官员中,只有这两人为知州。

尽管赵佶震怒,但王师中临行前搜刮了许多金银,到东京后四处打点,因此二人仅被削职。

如此结果已算宽厚,否则以赵佶的性格,两人恐难逃贬至岭南的命运。

赵明诚先行到达,见到王黼即刻拜道:“见过恩相大人。”

王黼瞥了他一眼,问:“德甫,近来可好?”

赵明诚忙答:“恩相,小人尚好,只是……这官职……”

王黼听罢,有些失望地说道:“德甫,我很失望,贼寇刚攻城,你就弃守逃跑,还用绳索缒城而出,叫我如何评价你?”

赵明诚羞愧地低下头,结巴着说:“恩相,贼寇实在凶狠,我当时害怕……”

王黼打断他的话,说道:“罢了,我不想听借口。

你的知州职务暂时取消,我为你争取了一个新差事。”

“只要你表现优异,我保证你能官复原职,甚至晋升也并非难事。”

赵明诚闻言大喜,急忙询问:“是什么差事?小人一定全力以赴!”

王黼回答:“前往梁山泊招安!”

不久后,王师中才缓缓赶到。

得知要去梁山泊招安时,他顿时惊得双腿发软。

“恩相……梁山贼寇极为凶狠,让我们去招安,我恐怕回不来啊。”王师中已满头是汗。

王黼不满地说:“看看你们的胆量,难怪会弃城逃跑!战场上尚且不杀使者,上次陈宗善去招安,不是安全返回了吗?”

赵明诚连忙说:“恩相,这些贼寇不同往常。

而且陈太尉虽平安归来,但同行的赵鼎据说被贼寇扣押,生死未卜。”

王黼听后脸色骤变,冷笑一声:“我还在皇上面前保荐你们,没想到你们胆子如此之小!”

“很好,你们现在就离开,明天一早就去辞掉这个差事。”

见王黼动怒,王师中和赵明诚都心头发寒。

王师中赶紧说道:“恩相息怒!我们并非此意,只是担心招安可能不顺利……”

王黼冷冷地道:“你们弃城而逃,如今是戴罪之身,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要不是我替你们求情,你们的政治生涯早就结束了。”

王师中和赵明诚都有做官之心,一听这话,立刻服软。

看到两人态度转变,王黼也缓和下来,说道:“你们尽管放心,只要别惹怒贼寇,他们未必会对你们不利。”

“一旦招安成功,功劳便是你们的,皇上高兴之下,也会原谅你们失守城池的过错。”

赵明诚说道:“恩相,朝廷真的要招安梁山贼寇?这些反贼占领胶东,势头直追当年的李元昊,若朝廷下旨招安,恐怕会让贼寇更加嚣张。”

王黼摇头道:“皇上并非真心招安,这只是缓兵之计,在西军入关平定叛乱之前,先稳住这些贼寇,让他们老实点。”

王师中进言道:“这些叛军已占胶东,若无些甜头,如何能让其归顺?官家有何打算?”

王黼答道:“正在商讨,数日内或有定论。

我先告知你们,你们先回去准备。”

“是!”王师中、赵明诚答应一声后告退。

赵明诚从王黼府邸出来,思虑片刻,便往秦桧住所而去。

李清照之母王氏为前朝王珪之女,秦桧之妻亦是王珪孙女,二人实为表姐妹。

因这层关系,赵明诚回京后与秦桧结识,而秦桧早因某些事迹小有名气。

听闻赵明诚来访,秦桧热情迎接,入厅落座后笑道:“德甫兄,今日怎么有暇来此?”

赵明诚叹息一声,说道:“会之,适才我去王少宰府上,他说朝廷命我去梁山招安。”

秦桧听后一笑:“这是好事!王少宰把此事交给你,说明看重你,若成事,官复原职指日可待。”

赵明诚道:“会之,可那是梁山啊,听说那些匪徒十分凶悍。”

秦桧摇头道:“德甫,即便有风险,也无需太过担忧。

况且你之前失守城池,这次正好弥补过错。”

“我们为官者,理应尽忠报国,天下好事不会尽数落到一人头上。”

“我听说此次招安由宿太尉牵头,你只是副手,多做事少说话即可,有何危险?”

赵明诚闻言道:“若真如你所说,我就安心了。”

秦桧微微一笑:“说实话,我都想替你去。

这次招安旨在安抚叛军,若成功,必是大功一件,对仕途大有裨益。”

“会之所言极是!”

赵明诚点头,他对梁山心存畏惧,所以犹豫不决,但秦桧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归根结底,赵明诚还是舍不得放弃官职。

赵明诚出身名门,怎能甘于平庸?眼见蔡京失势,他好不容易找到翻身的机会,绝不愿就此结束政治生涯。

他暗中握紧拳头,决心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

看到赵明诚的神色,秦桧微微一笑。

此时秦桧刚刚步入仕途,虽已有些名气,但仍不过是个小人物。

他急需建立人脉,尽管妻族背景深厚,但他深知作为男子不应仅依赖妻子的势力,于是有意与赵明诚结交。

秦桧笑着提议道:“你此行去招安梁山泊,正好可以顺便接回你的姐姐,让她不再独居京东这块贼寇横行之地。

那里毕竟不太安全。”

满怀雄心的赵明诚听罢,顿时神情凝滞。

他其实并不愿将姐姐接回,甚至有些害怕她的归来,只盼她继续留在青州。

并非姐姐强势,而是赵明诚仕途坎坷,才学又不及姐姐,这让他总是抬不起头。

家庭地位的低下让他深感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