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64章 隐忍盗匪侵扰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64章 隐忍盗匪侵扰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百姓宁愿隐忍盗匪侵扰,也不愿上报官府,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昔日官府行事,动辄扰民。

一声令下,乡间百姓首当其冲,家畜被抢吃不说,还得供奉盘缠打发差役。

如若能捉拿贼寇倒也罢了,可那些捕盗之人,竟不敢下乡。

若是上级派缉捕人员,往往吓得狼狈不堪。

闻焕章对此心知肚明,他对当今赵宋官场的现状看得极为透彻,如同诸葛亮隐居隆中却洞悉天下大势。

说实话,闻焕章虽应允出山,但对此次征讨并不乐观。

高俅掌管禁军多年,京城附近的禁军早已腐朽不堪。

禁军如今的状况,固然与高俅有关,但更是历代积弊的结果,高俅只是其中最甚者。

以往几次征讨梁山,敢战之兵早已被他调走。

眼前这六万禁军,不过虚有其表,实质空虚。

不仅闻焕章如此认为,其他节度使亦持相同看法,唯独蔡攸自视甚高,在行军途中仍与美姬 ** 作乐。

……

济州城内,徐悟锋已集结七万主力大军,命史文恭镇守青州,同时派时迁日夜侦查官军动态。

不久,时迁带来消息:朝廷大军已至广济军,即后世的定陶,即将进入济州境内。

徐悟锋疑惑道:“以往官军总是行动迟缓,为何这次如此迅速?”时迁答:“昨夜我潜入官军大营,听见蔡攸训斥十位节度使,说东京的赵皇帝震怒,限期剿灭我们,拖延便要问罪。”

徐悟锋笑道:“杀掉一个高俅,赵佶就发怒,若再除掉蔡攸,岂不是要了他的命?速传令,召集诸将商议。”三通鼓响后,众将齐聚济州府衙。

待众人到齐,徐悟锋宣布:“刚接到时迁情报,蔡攸率领十二万大军已聚集于广济军,预计数日内抵达。”

李逵听罢,立刻嚷道:“正好!大哥,让俺当先锋,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

呼延灼摆手道:“切勿大意。

我早先在朝中时,便听闻十节度的大名。

个个都是沙场老手,屡立战功,远非高俅的禁军可比。”

山士奇插话道:“难不成他们的手下仍是当年草莽之人,无需轮替?”

呼延灼答道:“朝廷怎会让这些人拥兵自重?即便他们归顺已久,那些旧部也早已年老体衰。”

縻貹笑着接口:“如此说来,这几路节度的兵力,与其他禁军并无二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呼延灼正色道:“若论战力,单提荆忠、李从吉两路人马,便足以甩开普通禁军几条街。”

众人疑惑,呼延灼解释道:“荆忠和李从吉的部下驻扎西北,靠近河湟、吐蕃,皆属西军范畴。”

“当年王安石变法,针对宋朝‘兵将分离’的问题,推行‘将兵法’,每路设置数位节度使统领。”

“平日操练军队,战时领兵出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兵将不熟’的局面。”

“此法施行后,官军战力提升不少,在西部接连取胜。”

“然而,这场变法在赋税等议题上引发争议,最终失败,将兵法也因此受创。”

“如今这些节度使虽保留旧制,但京畿禁军依旧沿袭着‘兵将分离’的 ** 病。”

卢俊义点头道:“王焕、张开的河北边军,我也有所耳闻,确实比高俅的禁军强些。”

“但实则有限,久未历战,战斗力未必高出多少,绝不及我梁山精锐。”

李逵附和道:“几个老节度,有何惧哉?待他们上门,看我一刀一个,取他们项上人头!”

徐悟锋轻笑一声,说道:“十节度虽有名气,不过是因为没遇到对手。

如今梁山上下,尽是能征善战的兄弟。”

“那些节度使早已落伍,不足为惧。

这次大家齐心协力,定要一举击溃官军。”

项元镇若在此地,徐悟锋绝不会这般说。

鲁智深点头附和:“哥哥所言极是,我梁山兵强马壮,又有众多兄弟相助,这一战必让官兵吃尽苦头。”

众头领皆群情激昂,多次大捷让他们对官军毫无畏惧,即便十节度名声显赫,在他们眼中也不过 ** 。

徐悟锋转向一旁的时迁,问:“官军营寨防守如何?”

时迁答道:“十节度威名不小,确有过人之处,夜晚营地守备森严,探子伏哨远达五里。”

“营外障碍重重,鹿角埋设深密,铁蒺藜布满四周,巡逻士兵往来不息。

昨晚我潜入其中,费了不少力气。”

徐悟锋笑道:“既然如此,夜袭恐怕难以奏效。

也好,待他们进抵济州,我们再列阵而战。”

话说蔡攸率军抵达广济军,立刻发出多道指令,命王焕、张开率部迅速与主力会合。

王焕、张开领命后不敢迟缓,迅速召集部队,从大名府疾驰至广济军。

蔡攸首次领军,拿着令牌胡乱指挥,催促得王焕、张开紧赶慢赶,迫使二人每日加快行军步伐。

王焕、张开尚能忍耐,但下属士兵们却满腹牢 * 。

除杨温外,其余八位节度使均已到齐,蔡攸随即调动大军,直逼济州二十里扎营。

众人商议后决定,先让大军休整三日,再与梁山交战。

蔡攸初次领军,又不通军事,一路走来受了不少挫折,得知能休整三日,自是满心欢喜。

三天过去,八位节度使及众将领均已穿戴整齐,在帐外等候。

日头渐高,蔡攸仍未现身,众将早已等得焦急。

王焕抬头看了看天色,对守在大帐外的四位士卒说道:“请代为通报一声,今日乃出征之日。”

守门的士卒摇了摇头:“若无元帅命令,我等不得擅自进入大帐,请诸位将军稍作等候。”

王焕冷声哼了一声:“此时怎可拖延?军国要务,岂容如此轻慢?”

在十节度之中,王焕所统领的兵力虽非最强,但他年纪最长,资历最深,素来被视为众人的兄长。

尽管王焕年过六旬,早年却是个放浪形骸之人,人称“ ** 王焕”。

王焕本籍汴梁,因父亲去世,依附叔父定居洛阳。

有一年清明时节,游览陈家花园时,于百花亭邂逅上厅行首贺怜怜。

二人一见钟情,随即前往贺家宴饮,订下婚约。

然而半年后,财尽之际,王焕遭鸨母驱逐,而怜怜则被卖至西北边关将领高邈为妾。

怜怜通过售卖查梨条的王小二,悄悄联系王焕,赠送盘缠,劝他西进立功,以盼日后重逢。

王焕被说服,两人一同投奔绿林。

王焕少年时虽行为轻佻,却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绝技,很快在绿林中闯出名号。

后受招安入仕,在西北战场上屡建奇功,获封节度使,可谓功成名就。

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劝道:“兄长,他们也非有意怠慢,还请息怒。”

近日,蔡攸携众多歌姬美妾,整日沉溺于营帐享乐,对军务全然不闻不问,全赖王焕等人支撑大局。

王焕也曾听说,有几名士卒无意间打扰了蔡攸的私会,遭到严厉惩罚。

他并不想因此牵连更多人。

然而蔡攸的营帐内定然不乏女子,王焕不便强行闯入,只能站在帐外高声说道:“末将王焕,拜见元帅。”

尽管年事已高,王焕嗓音依旧浑厚有力,这一喊震耳欲聋。

帐内,蔡攸正拥着一名美姬酣睡,突闻喧哗声惊醒,顿时勃然大怒。

蔡攸未听清前半部分,只听见后半句,立刻厉声呵斥:“大胆!何人在外喧哗,速速捉拿!”

“老将军,多有冒犯!”

守卫的士兵相互对视,虽心存疑虑却不敢违背指令,只能上前捉拿王焕。

众人未曾料到王焕一声高呼竟引发如此变故。

王焕性情刚烈,厉声质问:“我一心为国,有何罪过?”

蔡攸听闻是王焕,顿时醒悟,急忙喊道:“原来是王将军!我还以为有人擅闯中军大营,莫要对王将军无礼。”

蔡攸虽常于宫中装愚弄智,实则并非真傻,只是心思未用在正途。

蔡攸深知此次领军平定梁山匪患,关键在于王焕等节度使,故对他们并无官架子可言。

然普通士卒则不受此优待。

众人进帐不久,蔡攸亦整理仪容自屏风后走出。

蔡攸坐定帅案后,坦然道:“一路奔波劳累,不慎睡过头,望诸位将军海涵。”

见蔡攸态度谦和,诸将连忙回应:“岂敢,岂敢。”

王焕见状也出列拱手道:“适才末将莽撞,恳请大人宽恕。”

蔡攸微笑道:“老将军一心为国,乃我辈楷模。

今日之事皆因本官失察,误了时辰。

诸位现可商议,如何击溃梁山匪徒。”

韩存保提议:“匪徒现驻扎于济州,巢穴恐已空虚。

我军可先筹备船只,分兵两路。”

“一路牵制敌军主力,另一路由水路直取梁山,令其首尾难顾,必能一举剿灭匪患。”

“韩将军所言极是。”

蔡攸点头附和,又问:“杨温的军队到了哪里?”

王焕答曰:“徐悟锋率部阻断道路,杨温怕是难以及时赶到。”

蔡攸语气不悦道:“暂且莫提此人,延误征伐大事,我必严惩不贷。”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杨温遇袭并非有意拖延,蔡攸却不问缘由便强加罪名,着实令人叹息。

就在此时,守卫入内通报:“元帅,梁山派人送来战书。”

公元1642年

王焕听罢,眉头紧锁,愤然说道:“一群叛逆之徒,有何资格递战书?直接杀了便是。”

蔡攸原本也有此想法,但见王焕如此放肆,心中颇感不悦。

在这八位节度使中,蔡攸最厌恶的就是王焕,其次则是徐姓老将。

二人年事已高,确实难以驾驭,但因资历深厚,愈发骄横。

赵宋对退休的功臣颇为优待,尤其是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

蔡攸有意反驳,摆手示意,大度地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叫他进来吧。”

“遵命!”

不久,守门的小校引着一名身穿褐衣的男子入内,正是梁山的石勇将军。

石勇步入大帐后,未向四周众人多看一眼,径直朝蔡攸走去。

“大胆!”

韩存保见状,立刻大声呵斥,上前阻拦。

蔡攸见石勇步步逼近,大吃一惊,以为此人意图不轨,下意识地往后退去。

石勇扫视众人一圈,又看了看拦路的韩存保,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说道:“受我家主帅之托,特来递交战书。”

韩存保怒斥道:“不过是一群匪寇,竟敢冒充节度使?”

石勇毫无惧色,笑道:“我梁山占据胶东,称王都无不可!我家兄长顾及朝廷颜面,仅自封节度使,你们就已经坐立不安了吗?”

见石勇胡言乱语,蔡攸急忙制止:“住口!先将战书呈上来让我看看。”

韩存保闻言,随即从石勇手中接过战书,转交给蔡攸。

蔡攸拆开封信,只见上面寥寥数语,匆匆浏览一遍,随手丢在一旁,笑道:“好,你回去告诉徐悟锋,就说本官答应应战。”

石勇确认任务完成,拱手告辞。

王焕见石勇离去,急切地询问:“梁山贼寇的战书写了些什么?”

蔡攸笑着回答:“贼寇邀请明日决战,无论是斗将还是两军交锋,全凭我们选择。”

王焕不禁放声大笑:“我征战沙场多年,无人能敌,这梁山草寇竟敢前来挑衅,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蔡攸见状,心中愈发不悦,暗忖:老匹夫如此狂妄,明日定让你先行出战,看你怎么落败。

韩存保亦言:“朝廷大军人才济济,这些贼寇分明是在自寻死路。”

这八位节度使皆为久经沙场的悍将,平生鲜遇对手,此刻个个信心满满。

纵使近年梁山泊声势浩大,压过了他们昔日的风光,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但他们怎会甘愿就此陨落?

听闻梁山泊约战,王焕等人无不振奋,决心与这些后起之秀一较高下。

次日凌晨,蔡攸任命王焕为先锋,领军直指济州。

王焕率部前行,在一处名为凤尾坡的地方驻扎下来。

此处坡下有一片茂密森林。

其麾下有两位猛将,邓宗弼与辛从忠,皆具万夫莫敌之力。

此时邓宗弼领前锋先行,一路行来极为谨慎,毕竟这里已是济州,属于敌方势力范围。

哪怕稍有异动,他也严阵以待,虽有些过于紧张,但多加小心总归无错。

“报——”

探马疾驰而来,至邓宗弼面前道:“禀将军,前方有座山岭,地势险峻,名为凤尾坡,尚未发现敌踪。”

凤尾坡四周林木繁盛,探子不敢贸然深入,仅匆匆观望便迅速返回禀报。

“知道了!”

邓宗弼点头后继续率军推进,很快抵达坡脚。

但见两侧山石陡峭,林木交错,仅余一条狭窄通道可通过,堪称一夫当关。

邓宗弼略作踌躇,正欲再遣探子入林查探时,忽见山坡上有鸟儿振翅飞起,让他眼前一亮。

山林间若藏匿军马,定会让栖息林中的鸟雀受惊飞离。

远处观之,寂静无声的山岭若见飞鸟,便表明林内无人,可安心前行。

“传令大军,迅速通过!”

邓宗弼一声号令,大军继续向前推进。

殊不知,凤尾坡上早已布满伏兵,鲁智深、武松所率精锐潜伏于此。

先前放飞的鸟儿,皆是他们提前捕捉,只为诱使敌军误判山中无人。

大军行至坡下,忽闻一声哨响,随即无数箭矢、滚石如雨般倾泻而下。

此路本窄,三千官兵被困,梁山伏兵无需精准瞄准,随意投掷即可命中目标。

“有埋伏!”

“完了!”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官兵陷入混乱,哀嚎声中数百人瞬间丧命。

其实多数伤亡并非因直接打击,而是因拥挤踩踏所致。

狭路相逢,三千兵马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邓宗弼虽惊却不乱,挥舞双剑拨开箭矢,高呼:“莫慌莫乱,速结阵形,准备应战!”

然而喊杀声震天,众人四散奔逃,唯有亲卫勉强维持队形,余人皆惊恐不已。

“杀!”

时机成熟,鲁智深提八十斤禅杖怒吼冲锋,武松紧随其后,持钢刀如猛虎出山。

随着号令下达,埋伏已久的梁山士卒齐齐杀下山坡。

官军猝不及防,惊恐失措,哭喊求饶,四处溃逃,甚至丢弃武器。

梁山军队发起一次冲击,官军便显现出溃败迹象,士兵们恨不得长出翅膀逃离这片修罗之地。

“冲出去!冲出去!”邓宗弼眼看局势不可挽回,怒火攻心。

他想稳住军心,但成效寥寥。

无可奈何下,决定突围。

计划冲出后,再与其他队伍会合反击。

邓宗弼武艺高强,加之地形狭窄,虽陷入埋伏,却被鲁智深和武松追赶不上,凭借勇猛杀出一条血路。

目睹邓宗弼逃脱,剩余官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鲁智深见状不但未感喜悦,反而略有失落,抱怨道:“这帮家伙太不经打了,还没过瘾就投降了!”

武松笑着安慰道:“大师莫急,接下来还有的机会。”

鲁智深闻言一笑,下令清理战场,押送俘虏回济州。

邓宗弼成功脱困,确认梁山部队未追击后稍作喘息,发现麾下仅剩千余人,损失惨重。

“未战先损兵力,这该如何是好?”邓宗弼叹息着集结残部,先行与王焕汇合。

不久后,他遇到先锋主力,直接向王焕请罪。

王焕听闻此事,既震惊又愤怒,但念及邓宗弼是其爱将,便宽慰道:“此乃敌方诡计,兵马损伤并非不可弥补,回头再战即可。”

“属下定当奋不顾身,为大军复仇!”见王焕并未严惩,邓宗弼内心自责,暗暗发誓要雪耻。

王焕随即整编部队,派遣大量斥候,随后继续前进。

再度抵达凤尾坡时,王焕与邓宗弼格外谨慎,终于顺利绕过险地。

然而,在树林后的山脚下,另一支梁山军悄然现身。

领头的是一位壮汉,手握长矛,全身铠甲,身后大旗下写着:梁山泊义士卞祥。

两侧有李逵、刘唐所率队伍,早已布好阵势,目光如炬地注视着王焕的军队。

王焕即刻命令大军停驻,偕同邓宗弼、辛从忠至阵前观望梁山军容。

只见队伍井然有序,旌旗猎猎作响,兵刃森然林立。

即便放眼整个大宋的正规军队,也鲜有如此气势磅礴的部队。

王焕心中虽惊,面上却凛然呵斥:“无名草莽,不知死活之徒,可知大将王焕在此?”

李逵听闻此言,勃然大怒,喊道:“这老贼如此放肆,待我劈了他!”

“铁牛,切勿莽撞!”卞祥及时制止了李逵,执长矛指向王焕,朗声说道:“王节度大名,我早有耳闻,今日有幸一见。”

“王节度,你本应坐镇河北,却为何擅自侵我疆域?”

王焕三人闻言,皆变色失态。

王焕愤然斥责:“反叛之徒,怎敢口出狂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现今以赵氏为尊,京东之地,亦属大宋领土,尔等逆贼,必死无疑,还不速速归降?”

“哼!”

卞祥冷笑一声,回应道:“即便赵氏为尊,也该整顿社稷,体恤民生,重振汉家威仪。”

“为何我们要尊崇北地异族?如今的赵氏 ** 只顾享乐,不顾苍生疾苦,有何资格统领天下?我兄长仗义疏财,爱民如子,远胜赵佶百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