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32章 染疾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32章 染疾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吴用沉思片刻后道:“或许是因为牢狱环境恶劣,致使宋公明染疾,但此地荒凉,何处能寻得良医?”

穆弘答道:“若想寻医,只能前往揭阳镇,前方尽是无人之地。”

听罢,晁盖立即决断:“那咱们即刻动身前往揭阳镇,公明贤弟病重,一刻也不能耽误!”

话音未落,宋江忽然呕出一大口血,浑身剧烈颤抖,双眼翻白,模样甚是骇人。

“公明贤弟!”晁盖惊呼,赶忙扶住宋江,却发现他不久后便彻底失去了生机。

“公明兄!”花荣脸色大变,扑至宋江身边试图唤醒他,却发现已毫无反应。

再探其鼻息,竟已无一丝气息。

……

宋江离世,令人心生感慨。

在晁盖等人的安排下,他的 ** 被妥善安置,并送往济州安葬。

与此同时,宋太公闻讯悲痛欲绝,匆忙筹备丧仪,因宋江身份特殊,只能低调处理后事。

另一边,晁盖在得知江州局势变化后,迅速召集族人,准备迁往梁山泊。

东溪村的百姓得知晁盖的决定后,无不感到忐忑不安。

晁盖的势力范围内也开始出现分歧,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投靠梁山的想法。

近年来,追随晁盖的江湖人士大多愿意加入梁山,而晁盖最初结义的那些老友,习惯了安稳生活,对再次冒险显得犹豫不决。

梁山虽已壮大至六千五百人,但在普通百姓心中,仍无法与朝廷相提并论。

世人大抵如此,总是倾向于依附胜利的一方。

吴用果断表态:“哥哥无需多言,我们不能再拖延。

愿意同行的随我们一起走,不愿去的各凭意愿,只带上可靠之人即可。”作为读书人出身的他,深知官府的行事风格,招安失败后,朝廷定会调集更多兵力进行围剿。

上一次出动五万大军,下次或许就是十万。

吴用深知,若自己留在原地,必将面临官府的追捕。

晁盖对此深信不疑,立即召集东溪村的乡亲们。

他的家业庞大,却无法携带全部财物,仓库里的数万铜钱太过笨重,粮食与食盐也尽数分给了村民。

最终,约三百名亲信愿意跟随晁盖前往梁山,每人分得五两银子,即刻兑现。

抛下所有财产后,晁盖带着金银细软以及这些心腹,与吴用一同前往梁山泊。

梁山方面早已接到消息,徐悟锋迅速派遣阮家兄弟乘船至郓城县外,公开迎接晁盖一行。

如今济州、郓州一带,皆为梁山控制,来去自如。

即便梁山好汉公开身份前往济州城,张叔夜多半也不敢贸然抓捕。

缘由很简单,只要稍有动作,下一刻梁山大军可能便兵临城下。

看到梁山兵马逼近,郓城县的差役与守军迅速闭门不出,个个噤若寒蝉,生怕惹祸上身。

新任县令宗泽立于城头,眼见梁山众人趾高气扬,内心虽怒火中烧,却也无计可施。

自从徐槐被劫后,朝廷委派宗泽接任此职。

虽仅到任几日,他已对梁山有了深刻认识。

然而越深入了解,宗泽越发感到不安。

宗泽出身贫寒,其父为读书人,加之天资聪慧,自幼奠定扎实学问根基。

成年后迁居他乡,见识渐广,不到二十岁便辞别家人游历四方,历时十余载,求学之处多达数十地。

元佑六年,三十三岁的宗泽参加科举考试,不顾规定字数限制,尽展才华,洋洋洒洒写下万余字,直指时政弊端。

他还大胆批评朝廷轻信谗言流放蔡确,称“朋党之祸由此开端”。

正因如此,考官担心触怒圣意,将其列为末等,仅授予“赐同进士出身”。

否则凭宗泽才智,岂会蹉跎至晚年仍仅为一介知县。

从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十六年间,他相继担任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衢州龙游四县县令。

宗泽为官二十多载,无论身处何地,皆勤勉尽责,造福百姓,政绩斐然,深受民众爱戴与信任。

遗憾的是,如今赵宋王朝奸佞当权,纵使宗泽政绩显着,也难以获得晋升重用。

多年宦海生涯,宗泽怎会不知匪患厉害,但相较梁山,先前所遇不过小巫见大巫。

宗泽深知自己对梁山的认识尚浅,但这更让他忧心忡忡。

且不说宗泽心中所思,晁盖、吴用等人已被阮氏兄弟接往梁山。

徐悟锋早为晁盖等人备下宴席,意在欢迎他们到来。

晁盖即将上山的消息让徐悟锋十分欢喜,尤其宋江已故,这更让他心情愉悦。

此时,方腊等人已离开多日,双方协议已成,婚期也定,正准备返回江南筹备。

徐悟锋此刻心情极佳,晁盖在齐鲁江湖的地位无需赘述。

如今投靠梁山虽未显着增强其实力,却提升了声望。

话说回来,晁盖真是选了个好时候,梁山正计划 ** ,他此时加入,算是搭上了末班车。

否则,待徐悟锋率军东进,席卷齐鲁时才来投奔,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与晁盖一同加入的还有吴用这位智谋之士,以及戴宗这样脚程快的人。

别看他平日里使些损招算计别人,就以为他徒有虚名,不懂军略。

实际上,吴用非常聪明,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不是那种善于预测战局或精通兵法的人,相比之下,许贯忠、朱武在这方面更强,吕也更有全局观念。

吴用更像是个揣摩人心的谋士,属陈平、贾诩那样的阴谋家,不过他是简陋版本。

初来梁山时,徐悟锋对吴用印象不佳,觉得他胸无大志,只会耍小聪明,常害人,比如卢俊义的例子。

但后来,徐悟锋改变了看法。

吴用并非天才,也非未卜先知,但他深谙人性。

作为文人,他并无战场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能在梁山占据高位,就证明了他的能力。

现在的梁山已不同于原着,吴用即便加入,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晁盖压制他的人都不少。

更重要的是,晁盖、吴用与朝廷立场并不一致。

戴宗这等人物,不过是个时代造就的结果,他的轻功了得,用来跑腿颇为合适,便安排进了机密营。

晁盖与吴用的面子,徐悟锋自是不会辜负。

招安之举既然失败,朝廷必然有所动作。

陈宗善回朝后,将招安受阻之事详细上报,赵佶听罢勃然大怒,质问:“当初是谁提议招安的?”

在他看来,招安梁山已是极大恩惠,谁知梁山不仅扣押使者,还撕毁诏书,实在令人难以容忍。

随即有人答道:“是御史大夫崔靖。”

于是,崔靖遭到严惩,被送往大理寺问罪。

赵佶接着问:“梁山贼寇如此放肆,若不迅速剿灭,必成大患。

谁能替朕分忧,领兵平定此寇?”

王黼立刻出列,阿谀道:“陛下,梁山贼众盘踞一隅,聚集各地无赖 ** ,在河北、京东一带横行霸道,官军难敌其锋芒。”

“然而,我大宋兵强马壮,百万雄师,区区挫败何足挂齿?”

一番话看似慷慨激昂,实则空洞无物。

蔡京随后附议:“陛下,依老臣之见,梁山虽气势汹汹,但尚未有大规模叛乱之心。”

“京畿诸州驻军十余万,中原各州禁军齐备,一道圣旨便可调集十万大军。”

“臣以为,可令高太尉亲自统兵前往,必能速战速决。”

赵佶点头称是:“爱卿所言甚是,朕差点忘记高爱卿了。

高爱卿武艺精湛,且曾在西军立下赫赫战功,此役必能马到成功。

高爱卿,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实际上,赵佶心中最属意的是童贯。

无奈童贯远在西北,正与西夏交战,否则赵佶定会派他出征。

高俅早有准备,跪地奏道:“古人云:尽忠尽孝乃为人本分。

臣愿为陛下效力,领军踏平梁山,消除隐患!”

赵佶听闻提议,心中甚悦,对高俅赞许有加:\"高爱卿果然深得朕心,先前屡次征讨未果,不知爱卿有何妙计?\"

高俅沉思片刻,说道:\"梁山泊占地广阔,非舟船不可通行。

臣恳请圣上准许,在梁山泊附近伐木造船,或者购买民船,以备作战所需。”

\"此次行动,臣欲一举荡平贼寇。

待兵马集结完毕,臣打算先行训练数月,以提振士气。”

赵佶点头应允:\"朕将重任托付于你,望你莫负朕望。”

高俅受命担任京东宣抚使,负责调集各地军队,围剿梁山匪患。

因调动军队需时,加之训练事宜,经群臣商议,决定次年春季发起进攻。

回到府邸,高俅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其中有一人名为贾居信,原为东京酸枣门外的学究,以阴险狡诈着称,常自诩智谋过人,人称小张良。

贾居信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遂通过一位破落户攀附上了高衙内。

平日里,高衙内若遇到难以得手的女子,贾居信便会为其出谋划策,不知害了多少无辜者。

高衙内垂涎的目标多为京城显贵家眷,普通人家的女子,他向来不屑一顾,直接强取豪夺便是。

贾居信深知这些目标非同小可,不敢轻举妄动。

他惯用手段是设计引诱,制造让对方无法声张的局面,然后以此胁迫她们顺从高衙内的意愿。

当然,也有贞洁烈女坚守原则,令他无计可施。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礼教尚未普及,风气依旧开放,大家庭中的姬妾众多,故而贾居信的计谋往往奏效。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高衙内频繁涉足的事端终有败露的一天。

有人将此事举报给高俅,高俅质问高衙内后,得知幕后策划者正是贾居信。

高俅本是市井出身,得知贾居信深谙权谋后,便将其聘为幕僚。

贾居信接近高衙内,实则意在攀附高俅,为自己谋求仕途。

成为幕僚后,他屡献计策助高俅清除异己。

众人议论之际,孙静提议调遣旧日有功的十节度使平叛。

然而贾居信极力反对,称这十人关系紧密,若调动其中部分,恐生变故。

高俅听罢深以为然,转而询问贾居信意见。

贾居信献策以十万禁军围剿梁山,并建议独占战功,以此彰显高俅对禁军的掌控力。

高俅欣然采纳,更对其赞赏有加。

贾居信进一步建议组建水军,以彻底摧毁梁山水寨。

但高俅对此有所顾虑,因他早前已向皇帝提及造船征讨之事,若此时另起炉灶,恐招致猜忌。

朝廷若要造船,自然得拨款,高太尉机敏过人,随意截留些资金,便足够让他富得流油。

当然,这好处可不会独占,蔡京等人推举他出征梁山,难道真看中了他的才能?

自家人清楚自家情况,什么枪棒娴熟、精通韬略,全是哄骗赵佶的把戏。

高俅那点本事,在朝堂还能勉强对付,欺凌蔡京这样的老人绰绰有余,可放到江湖中不过中下游水平,更别提战场厮杀了。

西军取得的胜利,也不过是虚名罢了。

朝廷派去的官员,大多只是挂个监军名义,实际指挥仍由西军将领负责,他们不过是沾光领赏而已。

高俅如此,童贯亦然。

蔡京、高俅之流,固然想剿灭梁山,却更觊觎借此机会捞取私利。

朝廷处处需要钱,操作空间广阔,只要运作妥当,大家都能受益。

高俅稍作思忖,若调集水军,船只便无法建造,岂不是少了大笔收入?

但随即他又想到,此次调兵遣将,自己说了算,即便组建水军,也不必上报赵佶。

这样一来,梁山的战船有了着落,拨款自然落入高太尉囊中,有多少拿多少。

越想越兴奋,他开始盘算上报多少预算合适。

嗯,战船必须造大,越大越好,就按万料大船标准建造,先准备三百艘,暂时就这样报上去吧。

做人不可太贪婪。

高俅随即面露笑容,对贾居信说道:“你在府中已久,如今剿灭梁山正是用人之际,本帅就先安排你做军前参谋。

待凯旋回朝,定为你谋个出身。”

贾居信盼这一天许久,闻言立刻跪下叩头:“殿帅厚恩,没齿难忘,愿肝脑涂地,以报此恩。”

高俅心中已有谋划,随即命人呈上各地驻军名册,仔细审视后,挑选出八支精锐部队,分别是:

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

郑州兵马都监陈翥

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

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

许州兵马都监李明

邓州兵马都监王义

洳州兵马都监马万里

嵩州兵马都监周信

与此同时,高俅从御营中精选两万禁军,委派飞龙大将酆美和飞虎大将毕胜统领,整编后的总兵力达十万。

为了稳固自身势力,高俅还安排心腹牛邦喜担任步军校尉,负责沿江及河道的船只征调,确保所有物资集中于济州。

高俅麾下牙将众多,其中党氏兄弟尤为突出。

二人皆为统制官,勇猛无双,被高俅委以重任,率领亲兵贴身护驾。

完成点将后,高俅携带名单前往蔡京府汇报。

蔡京对此表示认可,叮嘱道:“太尉亲自出征梁山,定能旗开得胜,但切记不可损害朝廷威名。”

高俅心领神会,提议将十万兵力虚报为二十万,蔡京听后微微颔首,未再多言。

高俅暗自欣喜,盘算着从中截留部分军费供己使用,但并未过分贪婪。

离开蔡京府后,高俅迅速发出八份札付文书,调集八州军队进京,并指示军器监按二十万规模筹备装备,实际仅生产十万余套。

文书传至各州,八位都监迅速响应,各自召集一万精锐,昼夜兼程赶赴东京。

不出半月,全部集结完毕。

某日,八位都监齐聚殿帅府拜见高俅。

高俅让座赐茶,随后问道:“诸位皆为国之栋梁,武艺超群,此次前来共带多少兵马?”

众人对视片刻,段鹏举答道:“末将遵照太尉指示,在睢州招募了一万精兵。”

高俅轻笑一声,说道:“哪会如此?我之前巡查军营,看见各路人马每支至少都有五万人。”

八位都 ** 闻此言,无不心惊胆战,身为官场中人,怎会不懂高俅的意图?

天啊!

空饷之事见得多了,但没见过这么大胆的,每支五万人,加起来就是四十万大军,多出的三十万不就是空饷?

众人心想:高太尉行事果然不同一般,这般魄力,实在令人佩服。

许州兵马都监李明忍不住问道:“太尉,每支五万人,这数目是不是太大了?”

高俅再度微笑,“各位莫急,我只是开个玩笑,待会儿你们上报时,每支报两万人即可,可记住了?”

“明白了!”八位都监长舒一口气,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不过就是空饷罢了,谁没做过?十万兵马的空饷,即便分到每人手里不多,也足够他们享受一阵子了。

除了军饷,军械、粮草等资源也是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动心?

高俅补充道:“梁山贼寇不好对付,朝廷已下令,来年开春就要出征,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好好操练兵马,别让皇上失望。”

八位都监齐声回应:“明白!”

东京城外新添的八路兵马,全城百姓皆知,朝廷又要对梁山用兵,而且由高太尉亲自领兵,看来这次是真的要动真格了。

过街老鼠张三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送往梁山泊,心中冷笑不已,派出二十万乌合之众又能怎样,不过是送死罢了。

徐悟锋收到消息后只是淡然一笑,高俅亲自领兵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在他眼中,高俅不过是个草包,若因此惧怕,那才可笑。

如今,徐悟锋一心只想着一件事——迎娶方百花。

清晨,天地间一片寂静。

东方的地平线逐渐泛起微光,房间内光线昏暗,显得格外宁静。

徐悟锋早已醒来,但他并不急于起身,毕竟怀里抱着一位佳人,谁都会沉醉于这份温柔之中。

此刻,花小妹正安睡在他的怀抱里,正值青春年华的她,与出身豪门的童娇秀不同,生活更为朴素简单。

童娇秀的父亲是童贯的弟弟童贳,童贯发达后,童贳也纳了多位妻妾,对此童娇秀早已习以为常。

即便家中再添一位姐妹,童娇秀也不会在意,但另一位女子却忍不住心生醋意,尽管她已接受现状。

徐悟锋察觉到她的醋意,昨夜便细心安抚,给予她满满的关怀。

伴随着一声鸡鸣,那位女子缓缓睁开眼睛,虽然还有浓浓的倦意,却已清醒。

她像只慵懒的小猫,在徐悟锋怀中调整姿势,随后目光触及徐悟锋的笑容,脸颊微微泛红,轻轻推了他一下,害羞地说:“天不早了,快起来吧,今天要接新娘。”

徐悟锋捏了捏她的脸,笑着说:“是不是不再吃醋了?”

“随你娶谁,我可没吃醋!”女子哼了一声。

徐悟锋笑问:“那刚才谁,脸拉得老长?”

女子轻轻拧了他一把,娇嗔道:“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就行!”

徐悟锋哈哈大笑,将她抱得更紧,低声说着甜蜜的话。

待时间接近,他才下床简单梳洗一番。

同一时刻,摩尼教首领方七佛、邓元觉、娄敏中等人护送新娘方百花抵达梁山泊。

徐悟锋早已穿上红色喜服,在金沙滩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