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21章 营长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21章 营长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先谈谈山寨现状。”他落座后环视众人。

杜迁站起汇报:“你离山期间,又有数百人加入,目前山寨总人数已达三千六百余人,其中兵力超过两千五百人。”

“新来的人都编入新兵营,每日在校场操练。”

“几天前,山寨再次组织考核,七百五十三人被评为一等兵,累计一等兵总数已破千。”

“很好!”徐悟锋颔首赞许。

眼下山寨兵力两千余,一等兵逾千,以当前梁山的训练模式与供给条件,这样的规模配置显得恰到好处。

“这千余人中,我打算抽选百人组建亲兵营,其余每三百人设为一营,分别命名为第一营、第二营和第三营。”

提到这里,徐悟锋环视四周,继续说道:“第一营由史文恭担当营正,第二营由杜迁负责,第三营则由宋万担任营正。”

“谨遵寨主指令!”

史文恭、杜迁、宋万三人立刻起身接令。

徐悟锋满意地点点头,史文恭自不必说,武艺超群。

杜迁和宋万虽不及他,但他们二人是山寨元老,放眼当前梁山泊,再无人比他们更适合这个位置。

随后,徐悟锋询问了二等兵的情况,总计有一千多人,于是同样分成三营,而阮氏兄弟统领的水军单独计算。

至于这三营的营长人选,徐悟锋稍作思索后决定暂且空缺。

毕竟济州官府已有动静,预计很快就会前来围剿。

待此战结束后,再依据功劳分配职务,也可借此机会定下各自的排名。

徐悟锋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后,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卞祥开口道:“我们承蒙寨主厚爱加入梁山,当然寨主一句话便能让大家占据高位,但无功不受禄,我们现在毫无建树,坐得也不踏实,不如等到立功后再坐,这样才令人信服。”

刘唐附和道:“说得对!”

山士奇、杨林、汤隆等人也相继点头表示赞同。

“各位兄弟深明大义!”

徐悟锋颔首说道:“正如朱贵兄弟所言,济州官府不久便会再度派兵围剿,那时便是立功之时。”

“寨主所言极是!”众人齐声应和。

徐悟锋转向朱贵吩咐道:“朱贵兄弟,需增派人手密切关注济州动向,时迁兄身怀绝技,号称‘鼓上蚤’,擅于飞檐走壁,就先归你调遣。”

“是!”

朱贵起身拱手行礼。

时迁亦急忙回应:“见过哥哥。”

徐悟锋又对汤隆说道:“汤隆兄弟,在山寨中挑选人手,加快制造刀枪弓箭,我刚才在校场发现许多人仍在用木棍练习。”

汤隆忙答道:“哥哥尽管放心,只要有足够的铁料,再多的兵器都能打造出来。”

徐悟锋大笑:“这不成问题,绝不会让你闲着!”

原本他还想让汤隆去东京一趟,寻觅几个手艺精湛的工匠。

但眼下看来,此事还需缓一缓。

徐悟锋接着说:“若你觉得人手不够,可以带人下山找铁匠,给足报酬,定会有人愿意加入。”

古人云:金钱能开路!在他眼中,只要有钱,几乎没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

安排妥当后,徐悟锋静待济州官府的反应。

随后,他吩咐摆宴,并询问马匹的情况。

杜迁答道:“马儿初上山时不太适应,我们怕有闪失,便派人到东昌府请来一位兽医,这才让它们平安无事。”

徐悟锋心中一动,追问:“那兽医叫什么名字?”

杜迁回道:“他叫皇甫端,本是幽州人,因碧眼黄须,形似异族,被人称作‘紫髯伯’。”

果然是他!徐悟锋立刻露出喜色:“他在哪里?”

杜迁答:“如今住在山上,为防马儿再出状况,我们便留他下来。”

徐悟锋猜测,这些人可能用了一些强硬手段,便催促道:“速请紫髯伯前来。”

杜迁不多问,立即派人去请皇甫端。

不一会儿,皇甫端出现在聚义厅,众人见他气宇非凡,碧眼重瞳,长髯垂胸,皆暗暗赞叹。

徐悟锋起身拱手:“久仰紫髯伯精于相马,辨病施药,无不奏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皇甫端有些慌乱,忙回礼:“小人这点本事,怎敢承蒙寨主这般赞誉。”

毕竟他不过是一名兽医,即便再出色,也属低等职业。

而徐悟锋已是绿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两人身份悬殊,所以他才对徐悟锋的礼遇感到意外。

杜迁请他上山时并未如此客气。

“紫髯伯过谦了!”

徐悟锋淡然一笑,让人搬来一把椅子,示意皇甫端坐下。

皇甫端心中忐忑,战战兢兢地落座后才开口问道:“不知寨主召小人前来,有何差遣?”

徐悟锋直言道:“正如你所见,我山寨新购了一批战马。

我忧虑这些马匹可能染疾,故想请先生常驻山寨,为它们诊治。”

原作中,皇甫端直到排座次前才上山。

他虽未多言,但凭借精湛医术位列第五十三位。

正因他的医术高超,梁山的骑兵才愈发强大。

像这样的良才,徐悟锋岂会轻易放过?

皇甫端听罢,心中盘算:若我不应允,他们定不会轻易放行;再说徐寨主这般厚待,令人如沐春风,留下亦无妨。

思索间,皇甫端立刻表态:“既然寨主看重,小人愿意竭尽全力效力。”

“好!”徐悟锋拍掌而笑,“有了先生,我梁山的骑兵便有了稳固保障。

先生也该占一把交椅。”

此言一出,众皆震惊!

徐悟锋重视皇甫端尚可理解,但要赐他交椅,众人难免疑惑。

徐悟锋缓缓解释道:“诸位兄弟,目前山寨不过百匹战马,但几年后,可能会增至数千甚至上万!”

“大家皆知,如今大宋缺马,劣马能卖十贯,好马更是珍贵。”

“若哪日战马突发疫病,没了先生这样的妙手,我们只能束手无策。”

“将来若组建骑兵,战马一旦生病,部队战斗力便会减半。

有先生在,我们的骑兵便可无忧。”

徐悟锋环顾四周:“因此,先生理应占据一把交椅。”

史文恭站起说道:“寨主所言极是,先生虽不冲锋陷阵,却关系千军万马。”

朱贵也附和道:“不错,还请先生坐一把交椅。”

众人听后一致认同,徐悟锋的话令他们无言以对。

皇甫端内心十分感激,上前跪拜说:“日后定当全力辅佐兄长。”

徐悟锋将他扶起,说:“若有家人,也可一同接来山上居住。”

皇甫端谢过徐悟锋。

商议完毕,徐悟锋前往马场,只见空旷之地遍养良驹,数十匹骏马悠然自得,旁边便是食槽和水槽。

杜迁说道:“这些马匹食用的都是精选饲料,比人吃的好得多。”

徐悟锋笑着回应:“马乃珍贵牲畜,马场需保持洁净,还需划出几处空地作备用。”

杜迁点头应下。

梁山幅员辽阔,但平坦之地仅限宛子城,其余多为零星地块。

在此养马并非理想选择,但也别无他法。

……

济州城外的大道上,一个体型魁梧的胖和尚手持禅杖、腰挂戒刀,缓步走向城内。

此人正是鲁智深,他的视线集中在远处的军营及操练中的士兵身上。

鲁智深出身西军,曾在战场与西夏人厮杀,屡次斩杀党项人首级,还做过小种将军的提辖,见多识广。

在他眼中,那些营帐杂乱无章,士兵的训练也显得敷衍。

若放在西北战场,这样的军队只会送死,甚至引发军心动摇。

然而,鲁智深并未止步于表面,边行边思索:“上次路过济州时没发现这些兵力,难道是冲着梁山来的?”

他早知梁山击败济州官军之事,当时因都监摔伤腿,才由团练使领军,结果千余官兵惨败,团练使亦被斩首,据传济州知州震怒。

鲁智深本就料到此州官不会善罢甘休,如今见到这般阵势,果真印证了他的猜测。

济州城内,鲁智深迈着豪迈的步伐走入城中。

他刚从东京护送林冲返回,就听闻董超、薛霸已将此事上报高俅。

高俅闻言大怒,非但未因林冲逃脱而喜悦,反而恼怒于有人胆敢干预他的事务。

高俅首先惩处了疏忽职守的董超和薛霸,随后命令大相国寺不得收留鲁智深,并派遣手下追捕他。

得知情况后,鲁智深在徐悟锋的提醒下早有防备,迅速离开东京,前往济州。

由于徐悟锋的关系,鲁智深并未前往孟州,因而也没有遇到孙二娘与张青夫妇。

一路思索着未来的路途,他在途中购买了食物,直奔郓城县而去。

一日后,鲁智深抵达李家道口,再次遇到了那位熟悉的店小二。”大师,您又来济州了?”店小二惊喜地认出了他。”我得罪了高太尉,无处容身,特来梁山入伙。”鲁智深坦然说道。

“大师肯来,实乃大好事!”店小二高兴地取出响箭,朝水泊射出信号。

不多时,一艘小船划出,停靠岸边。

“这位是鲁智深大师,曾在此逗留,现欲正式加入梁山。”店小二介绍道,“大师请上船,我带您去金沙滩。”

“多谢。”鲁智深点头登船。

舟行水上,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聚义厅内,徐悟锋听到消息,目光一亮:“鲁智深来了?”朱贵回答:“刚接到通报,他已经到金沙滩,估计正往山上赶来。”

徐悟锋满心欢喜,急切地招呼鲁智深前来相见。”终于等到你了,快随我来。”说着便站起身子,迈步向外走去。

不多时,徐悟锋抵达黑风口,只见喽啰引着一位体型魁梧的和尚缓缓上山。

定睛一看,这不是鲁智深吗?

鲁智深闻声疾步上前,兴奋地说:“寨主如此挂念,真让我受宠若惊。”

此言让鲁智深倍感舒畅,犹如酷暑中品尝甘甜瓜果。

“大师不必多礼。”徐悟锋拱手回礼,接着说道,“正如寨主所料,那二人果然向高俅告状,高俅得知后要捉拿于我,无奈之下,我只能前来投奔。”

“那厮得意忘形,不足为惧。

咱们还是先去聚义厅商议对策。”

徐悟锋开怀大笑,命喽啰持刀仗棍,护送鲁智深前往聚义厅。

众人坐定后,鲁智深开口道:“昨日途径济州,发现城外驻扎着众多军营,想必官府又要兴师动众攻打梁山了?”

徐悟锋轻笑回应:“陈应龙先前折损了腿骨,如今伤愈复出,必然整军备战,想要与我们决一胜负。”

鲁智深莞尔:“这陈都监倒是谨慎有加,不像某些莽撞之辈贸然行事。”

徐悟锋冷哼一声:“黄安那厮头颅尚挂城头,他岂敢轻举妄动,定是在吸取教训。”

鲁智深点头笑道:“看来我到得恰是时候。”

徐悟锋拍案而起,朗声说道:“大师能在此刻加入,实乃我梁山之福。”

八月,夏日炎炎渐息,秋风送爽而来。

郓城县郊,赤红的旗帜在青翠的原野上飘扬。

放眼望去,满载粮草的辎重车队延绵不绝,众多民夫正紧张有序地搬运物资。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无人稍作停歇。

监工的汉子腰佩长刀,手执皮鞭,不时吆喝督促,驱赶劳作。

不远处,一队队士卒整齐列阵,铠甲武器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那面帅旗下赫然绣着一个夺目的“陈”字。

济州兵马都监陈应龙,身披朱漆山文甲,跨骑高头大马,凤翅兜鍪金光耀目,腰挂兽首蛮带,气势非凡。

此次征讨梁山,鉴于黄安的前车之鉴,陈应龙不敢掉以轻心,自认准备充分。

他在金乡、任城两营厢军中挑选精锐二百余人,编入禁军,又广募青壮乡勇,填补厢军缺额。

这些安排均出自他养伤期间。

听闻黄安围剿梁山失败且身首异处,陈应龙先是震惊,继而轻蔑。

他内心对黄安深感不屑,认为其丧师辱国,死于匪寇之手,令济州官军颜面尽失。

然而,他对梁山并未掉以轻心,深知其地险要,故调集两营禁军与四营厢军,总计三千人马,另有民夫及捕盗公差随行。

梁山众寇究竟几何?在他陈都监带领下,定能一举荡平。

陈应龙携亲兵、数营指挥使与缉捕使臣何涛入城,前往县衙。

此前何涛因征剿梁山失利,被夜袭后狼狈逃脱,心中恐惧至今未消。

但两个月时光冲淡了他的惧意,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羞愧。

作为缉捕使臣,竟被匪徒吓得魂飞魄散,若非黄安代罪,他的仕途早已终结。

如今州府兵马都监亲征,何涛决心洗刷耻辱。

郓城县县衙内,知县时文彬、县尉、通判等官员,以及马军都头朱仝、步军都头雷横皆来迎候陈应龙。

雷横因括田事件遭徐悟锋殴打,未能参与上一次行动,此次亦已痊愈。

心中愤懑难平,不仅为身体所苦,更觉尊严受创。

济州城内,时文彬与陈应龙商议军事。

时文彬喜形于色:“多亏陈都监亲自领军,梁山那群匪徒的好日子终于结束了。”

陈应龙正色答道:“时大人不必过谦,上次因伤未能参与围剿,反让那些贼人嚣张了一阵。”

“如今州府已集结三千精锐,定能一举荡平匪巢,还济州百姓安宁。”

时文彬点头笑道:“陈都监见解独到。

只是梁山水泊广阔,易守难攻,不知有何妙策?”

陈应龙挥了挥手:“只需大人准备足够的舟船,其余交由我处置即可。”

时文彬虽不明军事,却也明白此乃大事,于是道:“一切听凭都监安排。”

陈应龙微微颔首:“不过此次行动,还需增加人手,到时候必然用得着。”

时文彬笑着回应:“这点无需担忧,我这儿有两名都头,武艺出众,另有士兵、乡勇三百人可供调遣。”

陈应龙目光扫向朱仝和雷横,心中暗赞二人仪表堂堂,但并未表露,只默默点头。

随后他继续说道:“既然准备妥当,大军将在郓城驻扎两日,再直奔梁山水泊。”

……

梁山泊,聚义厅内气氛紧张。

消息传来,济州城的大军已启程,陈应龙统领厢禁军六营,总兵力约三千余人,加上随行的公差、乡勇等,总数不下三千五。

徐悟锋召集众头领议事,先命朱贵通报敌情,而后询问对策:“诸位有何良策应对州府的攻势?”

厅中一时议论纷纷,各怀心思。

梁山之主徐悟锋,需得具备领袖的威严与决断力,但在重大决策时,向兄弟们征询意见,展现谦逊姿态,同样会赢得尊重。

话音落下,众人目光齐聚鲁智深。

他出家前为西军将领,曾与西夏交战,近几日比试也让大家心悦诚服。

梁山虽初具规模,但鲁智深堪称专业人才。

徐悟锋笑道:“鲁大师,请谈谈看法。”

鲁智深点头拱手道:“众位兄弟,州府兵马约三千,粮草兵器俱全,气势汹汹。

然而官军也有弱点,平日疏于训练,即便仓促备战,士兵难成精锐。”

“我建议先依托水泊坚守数日,同时派人在外围挑拨,若他们贸然入泊,便由阮家兄弟施以教训。

若他们胆怯不进,我们持续挑衅,扰乱其军心。

待指挥官心浮气躁时,再设埋伏,诱敌深入,必能一举制胜。”

“此计高明!”徐悟锋不禁称赞。

鲁智深出身西军,片刻间便提出良策。

西军与西夏对峙多年,历经无数次战斗,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他看来,济州官军远不及西夏劲敌,梁山将士若非新组建且装备稍逊,他早就提议直接迎击,验证彼此实力。

在州府大军抵达郓城县之后,徐悟锋迅速下令,将梁山兵力集中至水泊内。

原本设于济水、汶水的收费关卡,自然暂时撤销。

陈应龙听闻此消息,当场哈哈大笑三次,随即派何涛、朱仝、雷横三人带领五百名差役、士兵及乡勇,先行进驻梁山镇。

郓城县城到梁山镇约百里之遥。

何涛等人所率的乡勇并非千里急行的精锐部队,即便每日行走五十里都艰难,不可能一日之内抵达梁山镇。

首日,他们仅前行二十多里,众差役与乡勇便叫苦连天,不得不就近找小镇暂歇。

此次济州再度围剿梁山,郓城县附近的乡绅地主个个欢欣鼓舞,仿佛庆贺一般。

自黄安战败以来,梁山四处替天行道,周边的豪强劣绅已有不少被灭门抄家。

余下的地主对佃农的态度虽有所改善,但依然惶恐不安。

梁山如同悬顶之剑,不除去这心头大患,他们的生活难以安宁。

因此,这些恶霸见到官军到来,热情非常,无需何涛等人开口,便送来热茶热水、猪羊鸡鸭以及美酒佳肴。

何涛、朱仝、雷横三人对此感到意外,面对乡绅们的热情与拥戴,竟有“箪食壶浆迎王师”的错觉。

“瞧,这才是真正的民心!”何涛兴奋地拍腿说道。

一旁的朱仝冷眼观察,心中明镜似的——这些乡绅如此殷勤款待,无非是希望官军剿灭梁山,否则根本不会搭理他们。

众人饱餐一顿后次日再出发,昨日的经历似乎激励了队伍,今日竟然行进三十里,离梁山镇仅剩一日路程。

何涛、朱仝二人曾吃过梁山埋伏偷袭的亏,一路警觉提醒,唯恐途中发生变故。

何涛心中明白,若此次行动再如上回般,在未抵达梁山镇前便遭贼人埋伏,那么他的缉捕使臣生涯也就走到尽头了。

然而,何涛并不知晓,他们此行的动向早已落入梁山的眼线之中。

徐悟锋对他们的首领身份、兵力规模及所携装备了然于胸。

这两个月来,徐悟锋耗资巨款组建了谍报堂,亲自坐镇指挥,朱贵则为副堂主。

如今看来,这些花费确值其用。

一天后,何涛、朱仝、雷横及其麾下五百余人顺利抵达梁山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