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86章 微不足道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86章 微不足道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受伤者数量更多,若剔除轻微擦伤,重伤需特别救治的也不下百人,其中大部分因弩箭所致。

毕竟在当下的大宋军中,一营兵力中至少七成配备弓箭,而梁山泊亦不例外。

但从成果来看,这些损失微不足道。

青州、高唐、东昌三路联军共七千余人,即便撇开濮州援军不论,单这三路已让梁山泊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行动显然由项元镇主导,如今重创三路敌军,无疑削弱了他的势力,以梁山泊当前实力,足以应对项节度。

此外,此役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足够武装数个营,主力部队的铁甲覆盖率已达三成以上。

徐悟锋并未急于追击逃散的秦明、黄信及青州残军,因山寨传来消息,项元镇即将抵达任城。

濮州方面,徐悟锋并不在意,其兵力不过千余,且多为地方武装,尚无动作。

唯独对濮州兵马都监梁横稍显重视,这位五旬老将性格刚毅,闻听梁山围困高唐州,欲率军救援,却被知州张觷劝阻。

张觷深知濮州非大州,自身兵力远逊高唐,更遑论对抗梁山泊。

眼下应固守城池,待项元镇大军到达后再行定夺。

即便要救援高唐,也该由大名府或东昌府负责,濮州相隔甚远,何必卷入是非。

梁横遭遇知州张觷的阻止,虽有几分不甘,但也明白对方所言有理,于是选择固守城池,静观事态进展。

另一边,蔡京与高俅欲对梁山泊采取行动,派遣五路大军出击,其中项元镇所率一路堪称主力。

当日接到军令后,项元镇送走使者返回书房,坐下后心中竟有些激动。

这并非因为他未曾经历过大事,早年受朝廷招安时,他与其他九位节度使屡建功勋。

若非如此,项元镇昔日流落草莽,在朝臣眼里不过是草寇而已,仅凭一封招安诏书就想成为节度使?当年招安实属机缘巧合,十位节度使中韩存保乃韩忠彦之侄,后者在哲宗朝任枢密院事;杨温则是杨家后代,即便杨家式微,依旧令人刮目相看。

这些人在绿林扎根壮大,朝廷一时无法剿灭,便遣使送来招安文书。

他们并无反意,既得诏书,自然欣然从命。

相较之下,方腊公开 ** ,即便朝廷也曾试图招安,无奈其志向坚定,终致失败身亡。

自从担任节度使以来,项元镇一直未获重用,主要原因在于文官集团的忌惮。

大宋以文制武,文官掌握实权,怎会轻易拱手让人?

狄青身为武将出任枢密院使,最终遭文官排斥,甚至传言其家中犬生角。

此事件后,文官更趋谨慎,唯恐再起类似情况,更何况十位节度使皆握兵权,一旦有人崛起,其余便可能结党营私,给文官造成麻烦。

童贯则不同,身为宦官,即便官至枢密使,也难以构成实质威胁,故文官对他颇为放心。

十多年间,项元镇驻守淮阳军,未曾真正动用过刀兵。

即便周边偶有匪患,也是属下负责平定,身为一军节度使,他怎可轻易涉险?

起初,项元镇以为此生不过庸碌度日,直至年迈体衰,便该退隐。

然而,梁山泊突然崛起的强寇却让朝廷再度想起他,命其率军征讨。

接到命令后,项元镇迅速整备大军北上。

刚入济州境内,便得知令人忧虑的消息:梁山贼寇已主动出击,接连挫败高唐、东昌及青州三路官军。

这些消息令项元镇震惊,他原以为凭两万大军足以困住贼寇于水泊之中,却没想到对方竟敢主动迎战,且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实力。

项元镇意识到,这批贼寇绝非寻常之辈,自己必须慎重应对。

作为曾经对抗西夏、辽人的将领,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信,但如今面对这股新生力量,心中亦生警惕。

大军抵达任城县后,项元镇并未继续推进,而是在城外设营,并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在中军大帐内,项元镇环顾四周,沉声说道:“据报,贼寇已击溃三路大军,其势不容小觑。

诸位有何妙计?”

沉默片刻后,一名老将起身发言:“主帅所言极是。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末将认为应先摸清敌情,再制定相应策略。”

老将庞毅,现任项元镇麾下都监,虽已年过六十,却身手矫健,胆略非凡,武艺丝毫不输年轻人。

众将领听后连连点头,庞毅所言句句稳重,如今敌寇击败三路大军,确实需谨慎应对。

众人虽如此认为,但内心仍轻视这群草寇,认为三路大军的失败源于无能。

项元镇亦无良策,便道:“依庞都监之见行事,我们从淮阳至此,士卒想必疲累,可在任城暂歇数日,再派人查探敌情,之后再做定夺。”诸将纷纷称颂项元镇英明。

次日,项元镇刚入任城,徐悟锋即获消息。

身为节度使的项元镇,历经西夏、鬼方、辽国之战,经验丰富。

即便多年未临战阵,徐悟锋也未轻视他,但亦不惧怕。

不论项元镇个人能力如何,仅看他麾下一万兵马,依照大宋惯例,各地军队定期轮换,以防武将专权。

因此,徐悟锋视这支军队与普通禁军相差无几,实力未必高出太多。

梁山聚义厅击鼓召集将领,徐悟锋调遣马步军共一万,其中千名骑兵全数出征,可见对项元镇的尊重。

大军于运河口登岸后,向任城县推进,至距县十里处抵达三口镇。

三口镇临河而建,规模不小,离任城仅十里,适合作为梁山驻扎之地。

梁山大军一到,镇上百余乡勇未作抵抗,直接散去,各自回家休息。

镇中乡绅富户恭敬迎接,送上牛羊米粮,颇有箪食壶浆迎接王师之意。

无奈之下,这些大户真是被吓破了胆。

梁山泊仅凭一万兵马,无需正面进攻,只需齐齐跺跺脚,就能让整个三口镇陷入混乱。

“我的天啊,之前听说梁山不过几千人,怎么突然间人数暴增了这么多?”有人疑惑地问。

“谁知道呢?我们又没去过梁山,光看现在这架势,怕是有上万人吧。”

“这群匪徒太过凶狠,如今出动了一万大军,我看那位项节度使这次恐怕悬了。”

“你再说他们是匪徒,信不信连小命都得搭进去?”

……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徐悟锋带着两营亲卫直接进驻三口镇。

镇上的刘大户主动腾出了自己的宅院。

这次,徐悟锋确实没 ** 任何人,一切全是刘大户自愿的。

尽管三口镇人口众多、面积不小,但要容纳一万名士兵仍显吃力,剩余的九千骑兵和步兵只好在外围驻扎。

刘大户家中,徐悟锋召集众人商议应对之策。

徐悟锋首先开口道:“我们此次出动一万人马进入三口镇,估计任城县的项元镇早已得知消息。”

“说到项节度使,他可是我们的前辈。

自接受招安以来,凭借战功坐上了节度使的位置,想必有些真才实学。”

许贯忠笑了笑,说道:“早就听说项元镇当上节度使近十年未曾带兵打仗,即便当年确有能力,如今恐怕也剩不了多少了。”

“况且,即便大宋的军队素质不错,就算是古时名将复生,恐怕也难以扭转这种局面。”

俗话说得好,兵弱弱一个,将弱弱一窝。

大宋官军长期未经历实战,即便将领再出色,受限于朝廷制度,武将难以培养出精锐部队。

即便培养出来,过几年又被调往别处,落得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结局,谁会愿意做这种傻事?

徐悟锋笑着点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毕竟对方是手握重兵的节度使。

在正式交锋前,我想先摸清对方的底细。”

旁边鲁智深问道:“寨主打算如何试探?”

徐悟锋略作思索,开口道:“项元镇既然得知我们前来,定已在任城周围有所安排,其主营设于城外,我打算派个人过去查看一番。”

徐悟锋意在观察项元镇及其部下的应对方式。

众人听闻此言,皆踊跃请缨。

徐悟锋微微一笑,“时迁兄弟已探明,项元镇麾下有一千余骑兵,若派步兵前往,恐遭骑兵纠缠,还是由林教头前去较为稳妥。”

“遵命!”林冲简短回应,随即起身领命。

与此同时,位于任城的项元镇同样忙碌。

他对这批梁山匪寇不敢掉以轻心,因他自己也曾是草莽出身,深知江湖险恶,若官军过于轻敌,必将自食恶果。

当前局势下,其余三路援军均已溃败,项元镇未敢贸然出击,只待制定妥善之策。

为防范梁山匪徒趁夜突袭,项元镇在任城周边部署了多支巡逻队伍。

据情报显示,这伙匪寇屡次以夜袭、伏击取胜。

今日又传来消息,梁山大军离开水泊,驻扎于三口集镇,人数或达万余。

此讯令项元镇大感意外,原以为梁山兵力不过四五千,岂料竟增至如此规模。

若按现有兵力对比,己方显然处于劣势。

看着手下表现出的轻蔑态度,项元镇无奈苦笑。

虽明知此战艰难,但迫于蔡京、高俅的压力,也只能迎难而上。

夜幕降临,半月当空,虽非满月,但皎洁的月光足以照亮四周。

林冲率领五百名骑兵,栾廷玉为副将,马蹄声清脆,谨慎前行至任城县。

此时宋军营外,各路巡逻队伍穿梭不息,项元镇治军严谨,使得巡逻将士丝毫不敢松懈。

不久,一骑快马冲破夜幕,疾驰向巡逻队伍,高呼:“前方发现敌情!有一支敌军骑兵正朝营地进发。”

“骑兵?!”众将士震惊不已,这股敌人竟拥有骑兵部队,实属罕见。

短暂的惊愕后,众人面露喜色,有人说道:“节帅果然料事如神,早已预见敌军来袭,令我们时刻戒备,今日定要让敌军尝尝厉害。”

消息迅速扩散,各路巡逻队伍纷纷朝同一方向集合。

林冲遥见前方火光闪烁,知官军大营近在咫尺,立即下令加速推进。

五百名骑兵迅猛冲锋。

转瞬之间,林冲遭遇首支巡逻队。

豹子头毫不留情,不论对方兵力多少,直接发起攻击。

“杀!”

对方百余人齐声呐喊,奋勇扑来,带队的将领满脸亢奋。

然而靠近时,他突然意识到自身处境——仅一百人,而迎面而来的敌人显然有数百之众,且皆为骑兵。

此时再想撤退已然不及,林冲已挥兵杀到,蛇矛如闪电般刺穿了他的胸膛。

“跟我冲锋!”

栾廷玉持浑铁枪,斗志昂扬,枪法凌厉,瞬间击毙数人。

区区百人怎能抵挡五百骑兵冲击?几番交锋后,仅剩寥寥几人生还。

就在此时,前方再次传来动静,伴随着密集的马蹄声……

在项元镇的安排下,大营外围的巡逻兵力以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

若梁山军队来袭,骑兵将作为主攻先锋,而大营内外的步兵则形成层层防线,试图将敌军围困。

听到梁山贼寇夜袭的消息,巡逻的骑兵与步兵迅速集结。

此刻,林冲和栾廷玉面前已有数百步兵及数百骑兵。

“随我冲锋!”林冲高声疾呼,月光下他的长矛闪烁寒芒,率先冲向敌阵。

“进 ** 军!”栾廷玉随之怒吼,身后的五百骑兵亦齐声呐喊,犹如汹涌洪流般直扑官军。

“放肆!”对面官军阵营内有人厉声回应,领军迎战。

双方正面交锋,本应激烈碰撞,但实际上却是一边倒的局面。

林冲手中丈八蛇矛横扫,数杆长枪瞬间折断,矛尖灵动无比,转瞬间便击溃多名敌骑。

栾廷玉亦毫不示弱,丈二钢枪宛如蛟龙出水,势不可当,一枪贯穿一名敌兵。

后方骑兵乘胜追击,官军虽有防御,却如同不堪一击的脆弱堡垒,迅速崩溃。

惨叫声此起彼伏,官军伤亡惨重,形势急转直下。

林冲见状不禁感叹形势之利。

这是项元镇的重大失误。

他部署的巡哨队伍理论上应如铁索拦江般牢不可破,但忽略了士兵的实战能力。

大宋禁军多年未曾实战,面对久经沙场的梁山将士,自然无法抗衡。

士兵素质低下,即便战术再完美,也难堪大用。

所谓铁索拦江,实则是腐朽的绳索,在梁山军冲击下瞬间崩塌。

任城县内。

“节帅!梁山贼寇果然前来偷袭,节帅英明!”

项元镇正酣睡之际,被一名亲兵唤醒。

亲兵急切地说:“快准备盔甲,我要上城头查看。”项元镇闻讯立刻清醒,吩咐披甲后,迅速率领亲兵赶往城头。

抵达城头时,城外哭喊声四起,喊杀声此起彼伏。

夜深人静,项元镇虽见火光漫天,却难辨细节。

远处火把连成火海,那是官军驻扎之地,然而在他眼中,这支火海正被一股强大力量逐步分割吞噬,火把数量锐减。

项元镇定睛细看,发现是一支骑兵部队,在战场中反复冲锋,打得官军溃不成军。

就在此时,一名偏将慌张攀上城头,向项元镇报告:“节帅,梁山贼寇势不可挡,巡逻兵难以抵挡。”

项元镇脸色阴沉,这些精心布置的防线在梁山军面前形同虚设。

他心中怒火中烧,不仅针对敌军,更对自己部下失望至极。

尽管早有预感,但实际战况仍让他震惊。

项元镇冷声道:“传我命令,所有骑兵即刻出击,务必拖住贼寇。

再调四个营兵力,彻底歼灭这股敌军!”偏将领命急速离去。

不久,城外官军营地传来阵阵马蹄与脚步声。

林冲、栾廷玉等人几乎扫清了巡逻的官军,仅存者或死或逃。

面对这样的结果,林冲并未轻举妄动,而是果断下令撤退。

一声令下,林冲与栾廷玉率五百骑兵,携带两百余匹战马,迅速转向三口镇方向,避免陷入追击。

此役意在试探官军虚实,如今目的达成,无需再作无谓交锋。

城头之上,偏将复来禀报:“贼寇见我军出动大军,已撤退。

节帅,是否追击?”

项元镇缓缓开口:“传令收兵,不必追赶。”

心中已有定论,麾下兵马并非精锐,况又值深夜,贸然追击恐遭埋伏。

“遵命!”偏将领命而去。

任城县外,行出三四里后众人稍作停歇。

见官军未追来,林冲等人略感遗憾。

栾廷玉道:“此支官军与往昔无异,唯独项元镇谨慎,显非庸碌之辈。”

林冲点头:“其部署无误,但朝廷之兵实难堪大用。

若是我等布防,五百骑兵夜袭,必全歼之。”

栾廷玉叹道:“适才观之,项元镇似亦在城头,可见其恪尽职守,并非临危方至。”

“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此人确乃良将。”

林冲附和:“可惜朝廷有此人才,却闲置不用,满朝皆昏庸,令人叹息。”

二人感慨一番后,遂直赴三口镇。

至三口集镇,知徐悟锋尚未安歇,即刻前去汇报战果。

徐悟锋听罢莞尔:“可惜项元镇这般才智,仅率弱兵,人少力微,何以与我梁山为敌?”

栾廷玉问道:“寨主,我等下一步如何行事?”

徐悟锋沉思片刻:“暂且不急,待观项元镇有何动作。”

林冲点头道:“眼下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项元镇。

蔡京和高俅都在盯着他,若他不能迅速立功,这两位奸臣恐怕会想办法撤了他的节度使之职。”

栾廷玉摇摇头,也明白了项元镇的处境,感慨大宋武将确实不易。

此刻任城的项元镇同样心生感叹。

原以为五路大军围攻梁山,即便没有十足把握,六七分胜算总是有的。

可还没等到他到达,青州、东昌、高唐三路就已经失败了。

如今只剩下万余兵马,项元镇感到孤掌难鸣。

他反复思索,仅剩濮州一军可用,而济州尚有四营禁军,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于是他立即亲笔写了几封信,派人连夜送往济州与濮州。

项元镇派出的使者很快抵达了济州和濮州。

先说濮州知州张觷,他与蔡京有亲戚关系,早年还是蔡攸的老师,后来考中进士后被调到濮州任职。

尽管如此,他对蔡京并无好感,为官也算清廉。

然而此次围剿梁山,他内心并不愿参与。

张觷清楚地意识到,梁山势力庞大,以当前兵力难以奏效,至少需要一位良将带领五万以上的大军,再辅以水师配合,才有可能成功。

得知青州、东昌、高唐三路失败的消息,他叹息不已,明白此役又将无果而终,遂命兵马都监张横不得轻举妄动。

此时,张觷收到项元镇的来信,请求濮州出兵支援。

权衡之后,他召见都监梁横说道:“梁山贼众势大,项节度驻守任城,若专心防御,应该无忧。

但这样做会让蔡京、高俅不满,所以项节度让我濮州出兵助阵,希望能一举击溃敌寇。”

梁横立刻表示:“此次五路大军征伐梁山,我濮州原本就在其中一路。

既然项节度有信来,我即刻点齐兵马前去。”

张觷缓缓摇头,对梁横说道:“梁都监掌管濮州军务,难道对此不知吗?我濮州兵力不过千余禁军,其余皆为厢军和乡勇。

那梁山贼寇骁勇异常,屡次击败官军,岂是我们濮州军力能够应对的?”

梁横犹豫片刻,问:“不知府尊意下如何?”

张觷答道:“此次围剿,虽有官军多路齐发,但彼此间距过远,各部互不统属。

如今已有三路失败,项元镇孤军难撑大局。

梁都监此行若要增援,应以保全兵力为先,无功即为大功。”

梁横叹息一声,“末将明白了。”

随即,梁横调动两千兵马,其中禁军千人,余下全是乡勇,厢军则留守濮州守卫城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