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灯光束在田垄间流淌,像条银线串起无数绿芽。春丫蹲在田埂上,看着芽尖顶着嫩黄的种皮破土而出,种皮上还沾着锈星土的褐红斑点——那是她亲手撒下的传承种,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子叶。
“您看这芽的纹路!”星芽举着放大镜凑近观察,镜中映出子叶背面的脉络,一半是铁锈色的星芒纹,一半是燕回星特有的麦浪纹,“像把小扇子,扇骨是矿脉,扇面是麦田!”
春丫指尖轻触芽尖,种皮簌簌脱落,露出下面泛着荧光的真叶。就在这时,田垄尽头的空气开始扭曲,一道淡金色的光带凭空出现,光带中隐约有个模糊的身影在晃动——是奶奶的轮廓,手里的传承饼冒着白汽,饼香顺着光带飘过来,混着新麦的清香。
“是‘穗灵’要来了。”春丫突然想起《双土农经》的末页插画:一株参天荧光麦,麦秆上缠着光带,穗头坐着个由麦穗组成的精灵,旁注“麦生三寸,守穗者现”。
话音未落,田垄两侧的荧光麦突然齐齐弯下腰,穗尖的光汇聚成道光柱,光柱中浮现出个半米高的身影——躯干是麦秆编织的,四肢是麦穗,头顶顶着三粒饱满的麦粒,像顶王冠,眉心嵌着颗麦粒大小的光球,里面流转着春丫撒种时的画面。
“我是穗灵,守着‘传承抽穗’的约定。”它开口时,声音像麦穗摩擦,带着清越的脆响,“春燕萍种第一茬荧光麦时说,真正的传承不是把种子收好,是看着它长出比自己当年种的更高的穗。”它抬手指向光带中的奶奶,“她在等你种出‘通天穗’呢。”
光柱突然扩散,将整片试验田笼罩。春丫低头,发现脚下的泥土开始发热,荧光麦的根须在土下疯狂生长,根须交织的地方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双土农经》里缺失的“抽穗篇”:“要得通天穗,需过三关:土脉连星轨,穗尖承月华,芒尖落晨露。”穗灵的麦粒王冠射出三道光,落在试验田的三个角落,形成三角形的结界。结界内的土壤开始震动,土下的根须突然停止生长,在地面映出杂乱的阴影——那是“土脉错位”的征兆。
“根须接不上星轨的光,就长不出通天穗。”穗灵的麦穗手臂指向夜空,“看到那些游动的星点了吗?那是燕回星的‘麦轨星’,根须的影子得和星点的轨迹重合。”
春丫抬头,夜空果然缀着淡蓝色的星点,像撒在黑布上的麦粒,正缓缓移动。她突然想起奶奶教她认星象时说的:“星走得慢,根长得急,得让根学会‘等’星。”
她抓起矿灯,光束照向根须阴影最乱的地方:“星芽,记星点移动的规律!东边那颗每刻钟向东移三寸,西边那颗绕着北极星转小圈!”星芽趴在田埂上,用树枝在地上画星轨图,笔尖沾着的泥土随星点轨迹画出弧线。
春丫则跪在田里,徒手拨动根须——荧光麦的根须带着微弱的电流,触得指尖发麻,却比双土灵的土粒更“亲”。她顺着星点移动的方向慢慢捋根须,像在给毛线团顺结。半个时辰后,根须的阴影在地面拼出个巨大的星图,与夜空的麦轨星完美重合,土下传来“嗡”的共鸣声,根须开始顺着星轨方向生长。
穗灵的麦粒王冠亮了一颗:“第一关过了,根接上星的气了。”天快亮时,结界内突然降下银霜,荧光麦的穗尖沾到霜,竟开始发暗——是“月华不足”的征兆。穗灵的声音带着警示:“通天穗要吸足月华才能灌浆,现在霜气太重,穗尖结了‘涩衣’,接不住月光。”
春丫想起奶奶烤饼时总在炉边放盆温水,说“热汽能化霜,就像心热了能融冰”。她跑回灶台,抱来奶奶留下的铜盆,盆里盛着刚烧好的热水,放在田垄中央。热水汽带着跨星酱的余温(盆沿还沾着酱渣),在田里凝成白雾,霜粒遇雾化作水珠,顺着穗尖滚落,露出下面泛着银光的穗轴。
月落前最后一刻,月光穿过白雾,正好落在穗尖上。被月光照到的麦穗开始发光,穗粒从青转黄,每粒都像裹着层月光——是“月华灌浆”成了。
穗灵的第二颗麦粒亮了:“穗里有月的味了,就像春燕萍做的月光饼,咬着会流银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结界内突然刮起小风,荧光麦的芒尖(麦穗上的细刺)被风吹得倒向一边,无法承接晨露——晨露是荧光麦最后“定形”的关键,没有晨露,穗粒会空瘪。
“风是‘试金石’,”穗灵的麦穗手臂指向风口,“芒尖得学会‘站’着迎露,不能被吹倒。”春丫看着被风吹得贴在穗轴上的芒尖,突然想起奶奶晒酱时总在酱缸边插根竹篾,说“竹篾能挡风,就像心有主骨,就不怕歪”。
她扯下头上的发带(那是奶奶用燕回星麦秆编的),将发带撕成细条,小心翼翼地缠在芒尖基部。发带带着体温,又有麦秆的韧劲,芒尖被轻轻撑起,在风中微微晃动,却不再倒伏。
第一颗晨露落下时,正好打在芒尖上,顺着发带缠过的痕迹滑进穗粒——晨露接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