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百川在回到墨城西门时,天还未亮透,城门卫正打着哈欠核对入城流民的身份。顾百川混在队伍末尾,轮到他时,他利用“李石”的身份再次成功地进了城,这次的进城比第二次进场要更加的容易,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基础“李石”的身份信息已经记录在册了,因此这次进城就顺利得多了。
入城后,顾百川没有直奔客栈,而是绕到城中的一处废弃磨坊。磨坊的石碾早已锈迹斑斑,墙角堆着半人高的干草。他钻进草堆后的暗格——这是他之前特意搭建成的临时藏匿点,足够容纳一人。
从灵戒中取出装有“易容膏”的瓷瓶,药膏呈半透明的凝胶状,带着淡淡的薄荷清香。他用指尖蘸取少许,均匀涂抹在面部,随着灵力缓缓注入,颧骨的线条逐渐圆润,眉骨的黑痣清晰浮现。
这是昨日在西巷偶然瞥见的中年货郎模样,身材微胖,左眉骨有颗黑痣,此刻通过灵力塑形,连颧骨的弧度、下颌的轮廓都与记忆中分毫不差。最后贴上假胡须,换上粗布货郎装,一个走街串巷的中年货郎形象便彻底成型。
晨光初现时,顾百川挑着空货担,慢悠悠走向墨城最大的黑市。
墨城黑市藏在东市旧城的阴影里,像是从乱世的裂缝中生长出的隐秘角落。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寒风吹过断墙残垣,卷起地上的枯草与碎石,在空荡的旧城广场上打着旋。
三三两两的人影从倒塌的砖墙后钻出来,有的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袄,领口塞着干枯的艾草抵御寒气;有的披着沾着油垢的兽皮,腰间悬着磨得发亮的短刀;还有些流民模样的人,怀里揣着不知从哪捡来的旧铜器,眼神里藏着忐忑与急切。所有人的脚步都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入口处挂着块褪色的麻布帘幕,算是此地唯一的“招牌”。布面被岁月与油污浸得发黑,边缘撕出参差的裂口,风一吹便哗啦作响。帘幕下的缝隙里,隐约能看见巷内昏沉的光影,混着各种各样的气味,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那最后留存的味道闻起来也是让人隐隐感到不适。
掀开帘幕踏入巷子的瞬间,一股更浓郁的混杂气息扑面而来,几乎要将人裹住。巷子不足两丈宽,两侧的摊位挤得密不透风,大多是用破旧木板搭的简易台子,有的甚至直接将货物摊在土上,用石块压着防止被风吹走。
最外侧的摊位多卖些寻常物件:磨得发亮的旧铁器,斧刃上还沾着干涸的木屑;缝补过的兽皮,边缘用粗麻绳加固。
摊主们多低着头,要么用布巾反复擦拭兵器上的锈迹,要么用手指捻着草药分类,只有当有人靠近时,才会缓缓抬起眼,目光里带着审视与警惕,像是在评估眼前人是可以宰割的“肥羊”,还是懂行的“同行”。
往里走,摊位上的东西渐趋珍稀,氛围也愈发隐秘。有个穿玄色短打的汉子,摊位上摆着几口旧铜锅,锅沿却刻着淡淡的符文,顾百川用精神力悄悄探查,能感知到铜锅残留着微弱的灵力,显然是用灵材铸造的法器残件。
再往深处,巷子愈发狭窄,只能容两人侧身而过。两侧的摊主们说话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对方耳边,手指在袖中飞快比划着价格,全程不超过三句话。
有个卖灵液的商贩,将玉瓶藏在宽大的袖袍里,只在确认对方是“自己人”后,才会飞快亮出瓶身——瓶内的灵液泛着淡蓝色的灵光,是能快速恢复灵力的“清灵丹”。
交易时,商贩接过银子,用布巾反复擦拭,确认不是假币后,才将玉瓶用油纸包好,塞进对方手中,同时不忘叮嘱:“出了这巷口,别说是在我这儿买的。”
巷尾的“万宝阁”算是黑市的“体面摊位”,用青砖砌了半尺高的柜台,上面摆着各式玉罐瓷瓶,阳光透过巷顶的缝隙洒下来,在罐口映出细碎的光斑。
掌柜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身着青色长衫,袖口绣着细小的云纹,手指上戴着枚铜戒,戒面刻着简单的符文。
他正用算盘飞快地算账,算珠碰撞的脆响在嘈杂的巷子里格外清晰,却始终用眼角余光扫视着巷口,一旦有陌生面孔靠近,便会不动声色地将最珍贵的灵材往柜台下挪,动作流畅得像是早已演练过无数次。
柜台后的货架上,摆着各式珍稀灵材:装在水晶瓶里的“凝神露”,液体呈淡粉色,泛着甜香;用兽皮包裹的“玄铁砂”,颗粒均匀,在光线下泛着金属光泽;还有几盒密封的“隐匿符”,符纸边缘泛着淡金色的灵光,是躲避灵力探查的佳品。
整个黑市都浸在一种紧绷的氛围里:没人高声喧哗,连咳嗽都要刻意压低,生怕引来夜行卫的注意;交易时没人问“这东西哪来的”,也没人说“买去做什么”,仿佛多一句询问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偶尔有夜行卫的马蹄声从巷外传来,所有人都会瞬间噤声,目光齐刷刷投向入口,直到马蹄声远去,才敢继续交易,却比之前更急促,连收钱的动作都快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