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儒道读书人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元夕文会

儒道读书人 第四百七十八章 元夕文会

作者:墨下诗书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3 22:24:23

正月初十。

时至如今,诸国文坛之上依旧还是有大量的读书人在发布文章抨击杜宁,强烈反对杜宁前往岚州任职,质疑杜宁的《华夏新律》,认为杜宁的《华夏新律》将会危害人族秩序,要求圣院收回成命。

还有一些岚州官员则是以辞官威胁,若是杜宁前往岚州担任州牧,他们就集体辞官,让杜宁成为一个光杆司令。

然而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原本反对杜宁革新法律的柯家读书人在文坛上却忽然间失去了诸多动静,辽国文坛方面,也就是以秦家为首的几个世家读书人依旧在大张旗鼓谩骂杜宁。

众所周知,辽国柯家与杜宁之间的恩怨近乎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得知杜宁要革新法律废除刑罚的时候,也是柯家跳出来反对的最为激烈。

在圣院公布杜宁要前往岚州任职州牧的时候,也是柯家的读书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有关于杜宁的主张,柯家都会极力的反对,和杜宁唱反调。

可是这才没有几天的功夫,柯家居然迅速淡出了辽国文坛,停止了对杜宁的抨击。

这让许多辽国的读书人非常不满,虽然说柯家曾经也让辽国蒙受诸多耻辱,可现在,诸国众圣世家都极力反对杜宁的主张,如此局面忽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反常的举动让许多读书人都感觉到非常的奇怪。

杜宁时刻关注着文坛上的众多消息,即便杜宁的心智再怎么坚韧,面对诸国读书人长期的质疑和各种负面评论,心中也难免一阵恼火。

可是转念一想之下,杜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主张。

难道放眼诸国,就没有多少人支持杜宁吗?

其实并非如此。

反对杜宁主张的多数都是世家中人,因为杜宁的主张严重影响到了世家的利益,是在剥削众多世家在法律方面的所有特权,这是众圣世家读书人所不能够容忍的。

而许多寒门学子长期被世家子弟欺辱压迫,自然非常的支持《华夏新律》,如果《华夏新律》可以获得推广,就可以让寒门与世家子弟处在相同的起跑线,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实际上,支持杜宁《华夏新律》的读书人也很多,只是那些有权势的人都在文报之上霸占了头条,不让支持杜宁主张的文章刊登上去,所以在文坛之上才听不见支持杜宁的声音。

退一步来说,就算文坛上出现支持杜宁的文章,也会立即遭到许多读书人的群起而攻之,如此就算是有空白的部分让寒门学子刊登,也不敢有人贸然出头。

不过在云国的文坛之上,则是可以看见少数读书人公开支持杜宁的《华夏新律》,不是别人,真是以范如龙为首的多名世家读书人,以及杜宁的好友。

对于杜宁的《华夏新律》,云国的半圣世家选择站队支持,云国有范家带头,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敢抨击堂堂半圣世家,只能是选择无视。

而对于那些身份背景比较普通的读书人,诸国文坛上的众多世家学子照样怒喷。

“老爷。”

就在此时,管家走进了杜宁的书房,说道:“孔家托人送来了一份请帖,请您过目。”

说完之后放在案桌上,然后就退了出去。

杜宁拾起请帖打开游览,脸色微微一变。

这是一封文会邀请函,邀请杜宁参加正月十五日夜晚,在“春江楼”所举办的“元夕文会”。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杜宁陷入了沉思,现在诸国文坛抨击杜宁的人太多,许多世家读书人假借文会之名,想要将杜宁约出去,都被杜宁谨慎的推辞。

别人的文会请帖,杜宁还可以想办法推脱掉。

可是至圣世家的请帖,还真不是那么好推辞掉的,搞不好还会被别人利用攻击,说杜宁成为文君之后越发嚣张,连至圣世家都不放在眼里,那样一来的话,又会平白无故增加许多不利于杜宁的负面消息,使得诸国文坛更加的八卦。

“既然是至圣世家的请帖,那便去一趟吧……”杜宁心想。

…………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日。

孔城举办了许多民间活动,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等等,无比的热闹。

时至傍晚。

杜宁来到了春江楼,递上了请帖。

“原来是云麒君,请上三楼。”

伙计的态度无比恭敬,急忙将杜宁迎上了三楼的文会场地。

杜宁到场以后,身边的伙计立即吆喝了一声:“云麒君到。”

随着伙计话音落下,诸国读书人都投来了各不相同的目光,有人热情,有人冷笑,有人愤怒,有人讥嘲。

“见过杜君。”

“见过云麒先生。“

诸国读书人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见礼,杜宁也立即向众人还礼。

“哈哈……云麒君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

一个男子迎了上来,乃是孔家的读书人孔承顺,如今已晋升为儒道大学士,也是元夕文会的主持。

“我就知道,你一定回来的,我们大家都盼着你。”

孔承顺很是高兴,同时又流露出些许歉意,“大家”二字还故意提高了音调。

杜宁仔细琢磨之下恍然大悟,必然是诸国一些读书人极力推荐杜宁参加这场文会。

原本孔家举办元夕文会的时候,考虑到杜宁在文坛上的处境无比尴尬,所以就没有邀请杜宁的打算。

但是,诸国读书人私底下都强烈请求孔承顺邀请杜宁,所以孔承顺不得不向杜宁发了请帖。

杜宁瞬间意识到这场文会似乎别有文章,猜测诸国读书人都知道自己明天就要前往岚州赴任,却故意请求孔家邀请自己来参加元夕文会,极有可能是想趁着自己前往岚州赴任之前,以文会的手段打击自己的信心,影响自己推行《华夏新律》。

其他读书人见杜宁发愣片刻,一个个都面露讥讽,正欲出声。

杜宁抢先一步道:“别人的文会可以不参加,但至圣世家举办的文会,杜某可不敢不来。”

那些正欲讥讽的人顿时愣在原地,他们本想嘲讽杜宁辞去了多数人的文会邀请,却来参加至圣世家举办的元夕文会,结果杜宁先下手为强,先把其他人想要说的话抢先一步给说了出来,反倒是让其他人无机可乘。

“杜君请坐。”

孔承顺热情的招呼杜宁在席位就坐。

杜宁入座以后,诸国读书人才缓缓坐下。

许多人交头接耳议论,也有一些人对着杜宁指指点点,颇有微词,但是都不敢大声。

杜宁目光扫过全场,发现今天参加元夕文会的人都是诸国文坛有头有脸的人物,有许多熟悉面孔的同时,也有不少陌生面孔,而且全部都是儒道大学士。

就在这时,一个大学士目光看向杜宁,流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目光。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家的大学士秦文溪。

杜宁又看了一眼其他的席位,发现在这场文会之中,竟然没有柯家读书人,让杜宁感到很是诧异。

按理说以柯家的尿性,必然会参加今日的元夕文会,想方设法与杜宁唱反调,不惜一切的让杜宁声败名裂。

柯家虽然已经被降为名门世家,可说到底柯家也是有半圣的人,孔家不可能邀请了诸国世家读书人参加文会,却把柯家遗漏。

这时候杜宁又联想到最近文坛上确实少了辽国柯家读书人活跃的迹象,难道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还是说柯家忽然间就淡出文坛,人间蒸发了?

虽然不知道柯家为什么没有参加今天的元夕文会,但是少了柯家读书人的捣乱,也让杜宁感觉到无比的清净。

夜幕降临,元夕文会正式开始。

孔承顺先是向大家介绍了一下元夕文会的规矩。

今天的元夕文会围绕元宵节写诗作词,众人写好诗词以后递交到中央的案桌之上,先由孔承顺阅读诗文,再由三位德高望重的大儒进行评判,名列前三者可得一套大儒文宝,第四名和第十名可得大学士文宝,皆是由孔家赞助提供,出手绝对不会小气。

杜宁目光看向大儒桌席的三位大儒,分别是辽国的大儒鲁雄华,云国的大儒范河山,还有一位则不认识,稍作打听才知道那是法家大儒卫伯清,乃是卫伯诚的堂兄。

大儒卫伯清也看向杜宁,眼中闪过一道狠厉之色。

卫伯诚因为在杜宁的府邸面前与杜宁辩论失败,而导致文胆彻底破碎,使得卫伯诚的儒道再也无法进阶,让卫家痛失一位未来的法家大儒。

这对卫家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若不能找回场子,卫家的颜面何在?法家的尊严何在?

杜宁心中思忖,既然参加了文会,自然是免不了要写诗作词,若是连一首诗文都不肯留下,不仅有失文君的气度,而且也让孔家的面子上有些难堪。

而文会之上争的就是文名,若是杜宁的诗文写得好,没有人会说杜宁的闲话,若是不尽人意,卫伯清和鲁雄华必然会攻击杜宁的文名,让杜宁在前往岚州之前,打击到杜宁的士气。

杜宁在诗词方面颇有名誉,在文坛之上绝对是一杆大旗,若是说杜宁要争夺文会魁首,恐怕无人能与杜宁较量。

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诸国读书人都在文坛上抨击杜宁,在众多负面的影响之下,杜宁未必可以写得出什么好的诗文。

写诗作词,读书人的心境最为重要。

就算杜宁心智坚韧,面对诸国的质疑和诸国抨击,不可能一点负面情绪也没有。

所以在众多读书人看来,杜宁今晚未必可以正常发挥,极有可能会写出拙作。

到了那个时候,众多读书人群起而攻之,将杜宁激怒,让杜宁出丑,毫不留情的践踏杜宁的声誉。

哪怕杜宁没有争到魁首,而是取得第二名的成绩,诸国读书人都有的是个各种办法让杜宁难堪,甚至寻找诸多借口让杜宁成为笑柄。

对于诸国众多世家读书人而言,只要可以影响到杜宁推广《华夏新律》,他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

许多人暗中得意洋洋,看向杜宁的表情充满了浓浓的轻蔑和不屑。

随后,杜宁不经意间对上了范河山的眼神。

范河山冲着杜宁微微一笑,给与鼓励。

这让杜宁心中一暖,范河山肯定是担心自己参加文会的时候被鲁雄华和卫伯清针对。故而自告奋勇担任文会的评委。

不管鲁雄华和卫伯清如何针对杜宁,有范河山在,便可以和他们二人据理力争。

孔承顺宣布文会正式开始以后,诸国读书人便开始了创作。

杜宁则是坐在桌子上喝着酒,一语不发。

不多时,一名读书人呈上了自己的诗文,乃是秦文溪。

孔承顺打开诗文,对众人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辽国大学士秦文溪先生的作品。”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孔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念完之后,四下里响起阵阵叫好声。

“秦先生这首诗写得极好,非常附和元宵节的意境和气氛。”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极有可能名列前三。”

“恭喜秦先生。”

许多人向秦文溪恭贺。

此时此刻的秦文溪简直是春风得意,一边向众人拱手,一边说着谦虚之语,“哪里哪里,诸位实在是过奖了,秦某抛砖引玉,让诸位献丑了。”

随后下意识的看向杜宁,似乎是在向杜宁炫耀。

“哈哈……”杜宁忍不住发出轻笑声。

就在杜宁面露笑容的时候,法家大儒卫伯清忽然扭头看向杜宁,笑着道:“云麒君,您在一旁何故发笑?莫不是认为秦先生所写的诗不过尔尔?”

就在这时,旁边的鲁雄华阴阳怪气道:“卫先生此言差矣,杜君在诸国文坛极具才名,曾经写过不少着名的诗词,自然是有资格不将秦先生所写的诗文放在眼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