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儒道读书人 > 第三十一章 文章传天下,一纸重千斤

儒道读书人 第三十一章 文章传天下,一纸重千斤

作者:墨下诗书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3 22:24:23

杜宁缓缓写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行字,来作为经义文章的标题。

然而就在他写完“下”字的时候,一股磅礴的才气力量迸发而出,仿佛要直冲九霄而上。

就在此时,另外一股奇异的力量从天而降,将这股标题产生的才气给压制下去,看起来跟普通的文章没有什么两样。

杜宁知道这是圣庙力量的效果,为了防止才气太强大而影响到其他学子的考试,所以才会将文章的才气压住。

“这七个字居然可以有如此雄厚的才气!”

杜宁心里一喜,这可真不愧是华夏千年总结出来的名言。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像是寻常百姓的言论,更像是以一个君主的角度来看待“民为贵”的这个论点。

为什么是“民为贵”?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难道这还不“贵”么?

有了一个明确的破题思路,即可胸有成竹,下笔有神。

“学生以为,民者,乃众人也,以食为天,自炎黄治世而起,柴米油盐,如是复也……”

“是故穷则饥,饥则乱,乱则变,变则社稷危,社稷危则君主易位也……”

杜宁采用文言文的形式答题,因为用白话文来做文章的话,两张试卷根本就不够写。

文言文的精妙之处,就是在与字简句短,以最精妙的文字,来概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且也很节省墨水。

杜宁举例说明,简单概述了一下民、社稷、君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即是百姓,如果你让百姓饿着肚子,没有饭吃,就会发生民变,各地就会揭竿而起,社稷动乱,改朝换代。

反过来,你让百姓吃得饱,穿得好,百姓就会拥戴你,国泰民安,江山社稷稳定,君主名扬四海。

如此,便是“民为贵”之义。

“社稷者,山河是也,得民以春耕秋收,养育天下万物,故而次之……”

百姓要吃饭,就得去发展农业,去耕耘田地和创建家园。

因此,社稷次与民。

最后就是“君为轻”。

这一句要是说不好,就有可能是在抨击当今皇帝,即便前面的内容写得再好,也会使整篇文章落入下乘。

杜宁原地思考片刻,不慌不忙地写道:“民之大,千千万,社稷之广,养育千千万,君乃千千万之一,是故民为贵,君为轻,”

民众有千千万,江山养活了千千万,即便是君王,也是这千千万之一,相比之下,君王便是最微不足道的。

没了一个君王,就会在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中诞生出另外一个君王。

如果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没了,也就不会有国家,不会有社稷,更不会有君王。

这篇经义文章不仅符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标题,同时还点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与“民为贵”呼应。

文章成后,只听“喀嚓”一声,整张桌子断裂开来。

杜宁惊呆了,自己可是什么都没做,怎么好端端的桌子就坏了?这质量也太差了吧?

低头一看,居然连地面都凹进去了。

文章传天下,一纸重千斤。

除了原作者以外,最起码也得是儒道进士才能够拿得起来。

如果不是其中的才气被圣庙力量压着,恐怕会把杜宁的考棚给拆了。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了?”

监考快步走来,被刚才的动静所惊动。

看到地上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文章砸进地面后,顿时脸色大变,指着杜宁说不出话来。

杜宁将文章放在一起叠好,然后自顾自地离开了考房,仿佛将监考当成了空气一般。

监考尝试着拾起文章,却感觉到了一股重如千斤的力量,脸色无比慎重,也不敢说话,急忙将此事汇报给县文院。

文章传天下,而且还出现在玉林县里,这实在是破天荒。

“居然这么快就交卷了,也不再检查检查。”

“此人多半敷衍了事,不足挂齿。”

有人看到杜宁从其前面经过,发出来很是惊讶的议论,但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此时才到下午,杜宁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人。

文院之内,有寒衣社与杰英社的学子在此等候。

“杜公子交卷了。”

李昌铭走来说道:“怎么样?考得如何?”

“还好,还好。”杜宁笑着回答。

另外一边的严路却讥笑说道:“我从来没见过科举县试的期间,有人能够在下午的时候交卷,距离科举结束的时间足足提早了两个小时,看来杜公子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寒衣社学子皆脸色一变,严路这句话倒是点醒了大家,杜宁交卷的速度确实比一般的学子要快很多。

难道杜宁有漏题未答?

即便没有漏题,那就是杜宁答题太快太焦急,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失误。

想到这里,寒衣社学子都有些紧张了。

李昌铭说道:“可能是对杜公子而言,许多题目都比较简单,答得自然也就快了。”

“我看未必,答得快不一定就答得准。”

严路笑道:“况且经义才是县试的重中之重,若是稍有出错就会名落孙山,杜公子还是太年轻了,想要在经义方面胜过我们权贵子弟,还是太困难了。”

寒衣社无人反驳,因为严路这番话比较中肯,也很在理。

就在此时,又有另外一个读书人走出了考场。

不是别人,正是严军。

“不愧是昔年神童,居然也这么快就交卷了。”

严路上前询问道:“贤弟辛苦,不知你考得如何,有几分把握争得案首?”

严军微微昂首,得意洋洋道:“今年的考题对我而言非常简单,经义也没有难倒我,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案首非我莫属。”

“哈哈……吾弟有大学士之资!”

严路非常的高兴,笑得合不拢嘴,看向杜宁的眼神充满了讥讽,甚至非常的不屑和轻蔑。

杰英社学子也都昂首挺胸,认为这一次,他们可以扳回一局了。

“我们家严军有大学士之资,又经常在府文院读书学习,无论杜公子多么有文才,也断然不可能在经义方面胜过严军,杜公子,这一次你输了!”严路得意道。

杜宁说道:“在明日公布金榜之前,谁输谁赢尚不可知,我劝足下还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免自打嘴脸。”

“哈哈……”

严路与严军闻言,放声大笑起来。

严军说道:“今日的经义考题乃是《孟子》中的文章,我专攻《孟子》之道,我不信我的专长会不及你这个寒门学子。”

寒衣社学子皆脸色大变。

杜宁也是面露惊讶之色,问道:“倘若明日我输了,我能否设宴向二位认错,以免去磕头之罚?”

“放肆!”

严军毫不犹豫地说道:“你当初逼得我堂兄向你磕头,如今却只想道歉了事?天底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情?我现在就告诉你,明天的头你磕定了,你若是敢耍赖皮的话,我敢保证你走不出玉林县!”

杜宁闻言,冷漠的扫了一眼严军。

“很好,希望你能够记住今天说得话。”杜宁说道。

“杜公子放心,明天你朝我们磕头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取笑你的。”严路笑道。

“最多看不起你。”严军补充道。

“哈哈……”

杰英社学子发出笑声。

李昌铭说道:“哼!倘若明天文院揭榜,是杜公子名列第一的话,那你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话,将会成为整个玉林县的笑柄。”

“说得好像杜宁能够争到案首似的,我告诉你!玉林县的头名案首非我莫属,谁也抢不走,我说的!”

严军的声音大了起来,他实在是太自信了,因为在儒家经典之中,《孟子》就是他的专长。

他相信以他对《孟子》的了解,写出来的经义文章一定可以胜过杜宁。

“你说的不算。”

杜宁怼道:“谁的经义最好,考官说了算。”

严路轻蔑道:“县文院主考官何全,乃是家父挚友,你就死了那条心吧!”

寒衣社众人脸色狂变起来,如果严路说的是真的,那么只要主考官审核杜宁经义的时候,只要鸡蛋里头挑骨头,找出一点不足之处,也有筛选掉杜宁经义的可能,这种手段属于阳谋。

“是吗?那太好了。”

杜宁讥笑道:“严松整我的时候,他的乌纱帽被国学宫给摘了,我倒是想看看文院的主考官敢不敢整我,主考官若是不公不正,我就敢在文院面前请圣裁,到时候你们谁也逃不了干系。”

若是有学子在科举的时候蒙受不白之冤,可以发起请圣裁,由半圣进行裁决,通过的人将会彻查文院,牵连的官员一个也逃不了。

但万一过不了请圣裁,不仅文名尽毁,也会受到国学宫严厉的惩罚。

“可笑!无知!就你也想请圣裁?你算个什么东西啊!”

严路又是生气,又是觉得好笑,认为杜宁不自量力。

“李兄,我们走,喝酒去。”

杜宁一挥手,与寒衣社众学子离开文院。

“莫非杜宁真的有把握在经义方面胜我?荒唐!绝不可能!”严军心里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