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武侠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180章 三大文豪相聚 上

第180章 三大文豪相聚 上

韩牧笑着摆了摆手:“略懂略懂罢了,辛老的词和东坡词并为豪放两大代表,尤其是那首《青玉案·元夕》,我最为喜爱。”

辛弃疾笑着捋了捋胡须,三人正大笑间,忽然闻得不远处,西湖旁一处酒楼之上,传来一阵弹唱之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歌女和着琵琶和琴声,正在吟唱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三人听着忽远忽近的歌声,但见歌声宛转悠扬,令人沉醉其中。

“这是何处传来的歌声?”

韩牧寻些声音看去,只见远处一座巨大的酒楼灯火通明,静静的矗立在西湖一侧。

“那是丰乐楼的方向吧。”

陆游看着远处那耀眼的酒楼寻思道。

“丰乐楼?”

韩牧微微一怔,他记得清楚,丰乐楼好像就是樊楼,樊楼不是在东京汴梁吗。

“不错,正是丰乐楼。”

辛弃疾望着酒楼方向坚定的点了点头。

“临安也有丰乐楼?”

“不错,此楼乃是高宗年间修建,乃是仿制昔日东京汴京的樊楼,此楼修建于西湖之畔,乃是临安城中官办最大的酒楼,号称是‘据西湖之会,千峰连环,一碧万顷,柳汀花坞,历历栏槛间,而游桡画舫,棹讴堤唱,往往会于楼下,为游览最‘。”

说到此处,辛弃疾当即示意船手靠岸,对着韩牧和陆游开口道:“韩小友,放翁兄,咱们从大内一路游玩至此,想来也是腹中饥饿了,走,咱们去樊楼吃酒。”

陆游正有此意,韩牧在临安也算待了许久,还没有去过这号称临安最大最热闹的酒楼呢。

“甚好甚好,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韩牧一想到中年太监离去,自己不日也要离开临安,下一次再同辛弃疾和陆游把酒言欢,不知道又是何时了。

辛弃疾还好,如今也才六十岁,加上他练武体质和修习了全真内功心法,活到**十也没有什么问题,但陆游年长辛弃疾十五岁,而且还不懂一丝武功,江湖而言,那就是见一面少一面了。

三人从船坊上下船,顺着歌女的弹唱声缓缓向丰乐楼靠近,越走近丰乐楼,歌女的弹唱声,游客的喧哗声越来越大,走近才发觉,丰乐楼体积巨大,临湖而立,雕梁画栋,灯火通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般镶嵌在西湖之畔。

韩牧和辛弃疾,陆游三人从西湖中绕到丰乐楼的正门。

韩牧望着热闹不已的丰乐楼,只见丰乐楼主体是一座高三层、大五开间的酒楼,就从外面直观看的感觉,这栋楼在临安城中也是体积最大,气象非凡。

酒楼门口,不断有进进出出的文人雅士,辛弃疾和陆游抬头望了望丰乐楼的招牌,辛弃疾将手一引道:“韩小友,这便是鼎鼎有名的丰乐楼了。”

三人看着繁华无度的酒楼,只见二楼三楼皆是一片歌舞靡靡之音,门口的迎宾远远朝着辛弃疾三人打着招呼。

韩牧正准备踏出脚步,却听见身后传来一声。

“前方可是稼轩老弟?”

辛弃疾,陆游转身看去,只见远处青石板路尽头,一道有些佝偻的身影正缓缓而来,

从身形样貌来看,几乎同陆游差不多年岁的一个老人,正杵着一根竹杖望着灯火这头。

韩牧定眼看去,只见辛弃疾眯着眼睛,那人身处夜色之中,脸颊若隐若现。

“哈哈哈哈,这才数年未见,放翁老弟就不识得老夫了?”

来人风尘仆仆地走在石板路上,步履有些蹒跚,当他朝着酒楼门口缓缓走近,身影逐渐沾上灯火光亮。

只见他面容清瘦,脸上布满皱纹,从黑夜中走出,目光闪出一道坚毅无比的目光,他的衣衫上沾满了尘土,浑身上下仿佛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哎呀,这不是诚斋兄吗,你这么快就返回临安了?”

陆游一听到诚斋两个字,脸上当即露出欣喜之色。

他这才认出来,眼前的人正是杨万里。

只见辛弃疾快步向前,对着杨万里抬手道。

“上次一别,六七年未见,城斋兄脸上的皱纹更加繁密了呀!”

辛弃疾笑着打量起杨万里来。

杨万里手中握着一根竹杖,杖头已被磨得光滑发亮,显然陪伴他走过了无数路途。

听到辛弃疾同他打趣,杨万里的背微微佝偻,但腰杆依旧挺直,将手中竹杖缓缓杵在地上一震。

陆游也走上前对着杨万里微微躬身道:“城斋老弟,你我得有二十年未曾见过了吧,不知可还记得老夫否?”

陆游冲着杨万里微微一笑,杨万里将目光放到陆游脸上,一通打量后,这才认出陆游来。

“你是……放翁兄呀”

“真是二十年未见了,放翁兄风采不减当年呐!”

杨万里对着陆游抱拳一笑,陆游却是摆了摆手。

辛弃疾继续开口道:“城斋兄,如何来的这般快,官家下诏也才不过十日,你难道是飞来的不成?”

面对辛弃疾的戏谑,杨万里用手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

“说来也巧,老夫自从罢官免职后,本来一直赋闲在家,三个月前,我觉得有些闷得慌,便四处游历,正游历到两浙一带,十日前忽然接到朝廷下诏,我便马不停蹄的赶来临安了。”

“城斋兄,如今官家下诏,命你出任三司副使,你昔日痛斥朝廷在江南多路实行铁钱一事,如今身居三司,掌管天下钱粮,正好可以革除弊端,为民减轻负担。”

杨万里听完点了点头道:“实不相瞒,老夫对于仕途原本已经心灰意冷,就此病弱残身老死于乡下。”

“然老夫接到诏书之后,又听闻稼轩老弟与放翁兄竟然同时启用,稼轩老弟出任枢密副使位宰执,放翁兄出任翰林学士,老夫顿感朝局有希望,故而马不停蹄直奔临安而来,就是想同两位一道,商议如何在未来改变局势。”

韩牧站立在一旁,看着三个年龄加起来超过两百岁的人,从辛弃疾和陆游的态度来看,韩牧大差不差猜出他定然就是杨万里。

在南宋四大爱国诗人中,陆游和杨万里占据其二,尤袤和范成大已经相继离世。

今夜,“词中之龙”辛弃疾,还有陆游和杨万里四大家之二,三人齐聚一处,韩牧只觉得这样的文坛轶事,就是在历史中也是极为少见。

要不是他向皇帝赵扩举荐三人,三人恐怕也不会有今日这般相遇。

韩牧正在寻思,却见一旁的辛弃疾拉过韩牧给杨万里介绍道。

“城斋兄,这位乃是韩小友,别看他少年模样,乃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此次官家能有收复之心,并且启用你我三人,背后便是这位韩小友的功劳。”

当杨万里听闻皇帝赵扩当下身体孱弱,决定在后宫静修身体,朝廷政务尽数托付与韩侂胄,还拜眼前的少年道士为师,令杨万里感到接二连三的震撼。

“不成想,临安居然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还真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呀!”

杨万里感叹之余,细细打量了韩牧一眼,只觉得他气质出尘,身上隐隐散发出一道无形的气场,连辛弃疾都十分敬佩赞扬的人,一定是天纵奇才了。

杨万里对着韩牧抬手道:“连稼轩都敬佩的人,可是世间少有呀,老夫杨万里,字廷秀,号城斋,同稼轩,放翁具是多年好友,今日能见到如此少年,老夫也是三生有幸呀!”

面对杨万里的言语,韩牧只是恭敬的回礼道:“城斋先生的诗文,在下久有听闻,今日得遇到先生,我也顿感有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