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左宗棠拒绝交出太平天国逆贼蔡元隆,李鸿章气得咬牙切齿,可又别无他法。
难道真的提枪和左宗棠对干?
这个很显然不可能,李鸿章是个何等精明的人,他不可能为了一个蔡元隆,与左宗棠正式翻脸。
当然也要顾及自己的颜面,也要顾及朝廷的面子。
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随后,左宗棠的楚军和蔡元隆的太平军,一面与李鸿章的淮军对峙,一面加紧攻打湖州。
这个时候的蔡元隆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蔡大人,蔡云隆领兵攻打湖州的时候,害怕李鸿章趁机堵自己后路,所以攻城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
他一面攻城,一面还要防备李鸿章。
左宗棠得知这一情况,立刻上书朝廷,将李鸿章屯兵湖州外围给自己的攻城部队十分强大的心理压力情况,给朝廷说明了。
并且专门把太平天国降将蔡元隆和李鸿章之间的恩怨也一并说明,两军互有摩擦的情况。
左宗棠并在奏折中信誓旦旦的表示,湖州由他楚军攻打足矣,不需李鸿章帮忙,希望朝廷把李鸿章的淮军调走。
........
朝廷收到李鸿章的奏报之后,王公大臣爱新觉罗氏大惊失色。
他们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
“”这还得了?......要是李鸿章和左宗棠打起来那可是要出大事儿的“”
........
慈禧以及军机处几位大臣惶恐不安,最后大家一商量,决定让李鸿章离开浙江,转战南京。
“”既然左宗棠不让李鸿章去浙江,咱也不能让李鸿章闲着,就让李鸿章去帮曾国藩打南京吧“”
.......
慈禧太后发话了。
说个心里话,慈禧早就想让李鸿章带着淮军去打南京,以前李鸿章一直在找借口,不愿意去。
如今他与左宗棠对峙,朝廷正好有了这个借口,让李鸿章去打南京了。
圣旨很快下达李鸿章这,李鸿章开始找各种借口,说:
“”我们打仗太久了,粮草准备不足,军士们情绪低落,需需要修整“”
........
反正意思就是不去。
可朝廷不管这些,朝廷是急于拿下南京,所以连发五道谕旨,必须要求李鸿章去打南京。
李鸿章被逼的没法,只能带兵去打南京。毕竟当时太平天国快完了,能打的地方也不多了,所以李鸿章只能调兵遣将前往南京。
.......
可你以为李鸿章真的去打南京吗?,难道他不怕得罪自己的老师曾国藩?
李鸿章会傻到这个地步吗?
肯定不是!
李鸿章去打南京当然是不可能的,他去打南京,只是做做样子,做给朝廷看的。
所以李鸿章的大军从浙江撤出来之后,开始缓慢行军,队伍一天走几里路,故意磨磨蹭蹭。
遇到太平军阻击,他们就磨磨蹭蹭的打。
曾国荃得知李鸿章率军赶往南京,他心乱如麻,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对手下众人急着说:
“”他人至矣.....苦二年,以与他人也“”
这是曾国荃的原话。
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就是:
“”我们在南京打了两年,最苦最累的时候都挺过去了,现在李鸿章到这里来,打下南京那不是功劳,要分他一半“”
.......。
曾国荃的手下人听后,一个个心急如焚,于是拼了命的攻城,想要抢头功。
........
湘军在猛攻南京城。
而李鸿章的队伍在磨磨蹭蹭的行军,队伍花了好长时间才到达南京外围,然后就在金坛和句容驻扎了下来,不走了!
当时句容,金坛,这两个地方离南京只有两百里。
若李鸿章大手一挥,几天便可到达南京,但是他却神奇的停了下来。
........。
说着说着就跑偏题了,我们现在在讲祖宗堂与浙江的故事,结果不知不觉就讲到了南京。
其实,当时战场的形势是错综复杂的,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定要穿插着讲,所以难免会跑偏题。
我们现在把话题回到杭州。
左宗棠赶走李鸿章之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攻打杭州。
自从太平天国皖南计划失败后,太平天国在浙江渐渐颓废,浙江之战几乎进入尾声 ,杭州失守也是时间的问题。
1864年3月底,左宗棠调来常捷军以及常捷军的大炮,开始猛攻杭州。
因大炮太厉害,屡次轰塌杭州城。
轰塌杭州城之后,双方难免一阵恶战,虽说太平军屡次将楚军打退,但是自己也损失严重。
而楚军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有源源不断的援军到达杭州,也有源源不断的粮草到达杭州。
可太平军在杭州城内的部队吃没吃的,睡又睡不好,士兵是打一个少一个。
所以这样打下去,杭州城的太平军吃不消,粮草也吃不消,到后来百姓们干脆就不管了,任由他们生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