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一章 秦王轻兵赴交城

见得举着李世民大纛,突然出现在隘口外的唐军,阵型才刚摆成,未有进攻,就又突然地收兵撤走,匆匆赶到隘口内近处高地,正观望唐军阵势的高延霸顿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怪也,这李世民分明是间道潜行,奔袭到至,欲奇袭於俺,怎一矢未交,就撤退去了?”高延霸唬不准虚实,想不明白,摸着须髯,沉吟了半晌,望着收兵的唐军渐渐去远,下令说道,“遣精干斥候出谷,远远地吊着,给老子探清楚,李世民这厮在搞什么名堂!”

他族弟右三军总管高僧奴在旁急不可耐地说道:“阿哥,这可是李世民!确如圣上所评,这厮自恃英武,好冒险,每临敌之际,常或亲自陷阵,或亲出探敌。今竟领了这千把骑,这鸟厮就敢袭我隘口!现其撤兵,料必因见我军容盛壮,他心生怯意。此岂非天赐阿哥的立下大功良机?还等甚么?赶紧遣骑追之罢!俺愿领骑为先锋,为阿哥将这鸟厮擒获,献与圣上!”

“你这贼厮,乱说什么?李世民好冒险,是圣上的金口玉言;我军来扼此隘之前,圣上叮嘱俺的话,就不是金口玉言,你却就忘了么?圣上明令,李世民不可小觑,令俺只需守住隘口,阻他进援善阳即可,不许俺冒进浪战。这话,你若忘了,俺却不敢忽忘!”高延霸拍了下高僧奴的兜鍪,骂了他几句,却不肯遣兵追击,只眺看着这千余唐骑远走而已。

隘口的拒马等障碍搬开,空出了一条道路,数骑驰马而出,即高延霸适令遣出的斥候,个个精悍矫健,身披轻甲,腰悬短刀,手持劲弓。出了谷隘,他们策马疾驰,尾随唐军自去不提。

目送这几个斥候驰去,高延霸忽地想起一事,问从吏说道:“隘西、隘东岗哨的上次禀报,过去多长时间了?有无半个时辰?”——隘西、隘东,他各布置了些岗哨,以警敌情。按他的规定,须半个时辰一报。因李世民等唐骑的到来,高延霸将这茬忘了,这时想将起来。

从吏闻言一怔,忙翻查哨报簿记,额上沁出冷汗:“回禀总管,已半个多时辰无有传讯。”

“速速遣吏查哨!”高延霸脸色微变,赶忙令道。

不多时,查哨军吏回报,隘西、隘东的哨兵皆被割喉毙命,血迹未凝。又见隘西林中,马蹄痕迹凌乱;隘东崖上有断绳垂落,似有人曾缘索攀援。高延霸不听还好,一听此报,额头上冷汗立时就下来了,原来李世民非是仅以千余骑,便来夺隘,而竟是在隘西、隘东都有伏手!如果李世民刚才在隘口发起进攻,然后两面夹击,恐怕隘中这会儿已闹翻了天!

他慌不迭下令,命令再调岗哨到隘西、隘东,并为保险起见,又各调了一队精卒亦往警备。

这可就真的是更古怪了!

李世民都已经布置的这么妥当了,怎么却未战就走?

高延霸挠着脑袋,既庆幸李世民刚才没有发起进攻,又愈加挠破头皮,也猜不出原因。

……

李世民引骑南撤,撤出数里,后边斥候来报:“高延霸只遣了三五斥候尾随,未遣兵追击。”

“闻这厮临阵,常自号‘老公’,自夸自擂,不意却亦把细。”丘行恭在李世民马侧称奇说道。

却李世民虽撤,留了后手,他传令掩至隘西密林的段志玄及其所率之五百精卒,与攀上隘东峭壁的翟长孙及其所率之百人跳荡,不必急於来与本军会师,可埋伏左右道上。如果高延霸遣兵追击,就三面夹击,将其追兵歼之。但高延霸有桩好处,凡是李善道的命令,他从来恭奉无二,因未遣兵追击。却是不仅隘中免了一场激战,李世民设下的伏兵也未能奏效。

李世民就令去将高延霸的斥候逐走,将伏兵收起,召段志玄、翟长孙等前来会合。

两将从后边各率部到后,所率部曲加入行军队列,两将赶来李世民处。丘师利、丘行恭、梁胡郎、浑干、向善志等随军诸将,皆已在此。段志玄已从先前李世民令他撤退、设伏的军令中,知了为何撤退,——自便是因李世民不久前接到的“尉迟敬德等部中伏,尽被歼灭”此讯之故,他与李世民说道:“殿下,功亏一篑,万万没有料到尉迟敬德全军已没,当真无用!”

丘师利亦说道:“依照殿下布置,我军已潜占隘西、隘东,只要发起进攻,此隘必破!昼夜兼程,至多两三日,就能赶至楼烦关。尉迟敬德、高满政统万余代北精锐,却连这两三日都撑不住,一战为汉贼尽歼!确是无用之至!白白浪费了殿下的奇谋,累我等最终无功而还。”

翟长孙问道:“殿下,尉迟敬德部覆灭,纵打下此隘,也已无用。我军撤退,此固当然。但是殿下,尉迟敬德所率是代北主力,他这一覆灭,善阳外再无援,只怕很快也会为汉军攻陷。这样一来,殿下已定的先歼宋金刚、高曦诸部汉军之略,已不可用。不知殿下底下是何计议?”

即便一个普通的统帅,在与敌对阵时,通常也不会孤注一掷,只有一套方案。李世民不世英才,当然更不可能只有一套方略。这次出兵之前,他就已定下,若是顺利,就按决定方略进兵;若是不太顺利,或者遇到挫折,就暂时改用第二套方略应付。

“尉迟敬德勇名素着,高满政慎重之将,却被汉军伏歼,实是出我意料。其军既覆灭,先歼宋金刚、高曦部,合刘武周部南下太原此策,诚是已不可行,然太原我军仍可去的。并刘武周被困善阳,静乐的其部守军,探报已明,军心恐惑,我军亦可往取之。

“志玄,便你引骑千人,持刘武周与朝廷的上奏,以应其请,我军来援为由,令静乐放你入城。入城后,礼遇其将,整顿城防,等待后续援兵。——其若不肯放你入城,你亦不必攻打,就驻城外,仍旧等我援兵。”李世民遇变不惊,毫无气馁之色,意气自若,从容说道。

他这般姿态,落入诸将眼中,诸将心稍自安。

段志玄大声领命。

李世民接着说道:“师利,你引百骑还定胡,传我军令,令我阿舅、辅机分兵两千南下,增援修化、平夷,严守离石南界;调兵三千,往赴静乐。静乐若降从,就入城据守,以护我定胡侧翼;若不降从,便宣扬善阳已为汉军所陷,刘武周等尽被汉军杀之,静乐守军本就惶惶,闻此,定自乱矣,其城亦易取之。再令遣兵三千,经静乐南至交城,与我会师。”

丘师利应诺,旋即愕然,说道:“与殿下会师?”

“我与长孙等先往交城。”李世民轻描淡写地说道。

段志玄、丘师利等尽皆吃惊,彼此相顾。丘师利说道:“殿下万金之躯,岂可孤身涉险?且今殿下奉旨出征,身为三军之主,更不宜轻率行事!善阳也许旋即就会被汉军攻克,到时,高曦、宋金刚等部必合兵南下,交城正当其冲。殿下若有失,军心必乱,后果不堪设想!”

静乐,是楼烦郡的郡治,位置在离石郡的东北、太原郡的北边。如前所述,离石郡与太原郡之间有吕梁山相隔,而现下离石郡内的吕梁山口隘,都已被汉军占据,则是唐军若欲从离石往太原,要想不动兵戈,就只有北上绕经静乐。是故李世民令段志玄等改往静乐,去取此城。

又交城,位处在太原郡的西北,与静乐接壤,则又是从静乐南下到太原城的必经之地。——交城北与静乐接壤,东南与太原县接壤。一条汾水,自静乐南流经交城,直抵太原城下。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师利,你既知高曦、宋金刚等部如果南下,交城正当其冲,却又怎不明了我先去交城之意?交城、汾阳虽尚在太原我军手中,然此两城,驻兵皆不为多。一旦汉军挟大破刘武周之势,南下而至,恐两城不易守也。而这两城又一旦丢失,便是静乐已为我有,我大军援太原之道也将被断绝。太原势将为孤城矣!故我须赶在汉军南下前,先到交城,整顿城防,激励军心,并亦振奋汾阳守军士气。至若危险,善阳就算刘武周已经守不住了,汉军攻克后,亦尚需安抚城中、料理俘虏、分取马邑余县,待其得有余力南下,少说十天后的事了!十天的时间,我令我阿舅、辅机调来交城的兵马难道还能不至?实无险也!”

——汾阳,在交城的东边。西边交城,东边汾阳,系太原城北边的屏障。

段志玄忍不住也进劝,说道:“殿下自也说了,等高曦、宋金刚部南下到交城时,我军援兵必已到至。既然如此,殿下又何必先往交城?”

“志玄,卿从我征战久矣,岂不知临阵对敌,侦敌为先?我先去交城,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即由此遣斥候南下西河、临汾诸郡颇便,北探高曦、宋金刚等部虏情亦捷,故我先至此地,亦是为详察南北贼势,为决战备也。兼自我军入河东,与太原守军音讯阻隔,通讯不畅,我也正好顺道可往太原,察看一下城中的士气、民情及守备之状。”见段志玄、丘师利还要再谏,李世民摆了摆手,笑道,“卿等知我脾性,我意已决,毋庸复谏,诸君从令即可。”

诸将无奈,只好从令。

后方传来禀报,已经逐走了高延霸所遣的斥候。便又前行一二十里,分作三路,一路段志玄领之,赶赴静乐;一路丘师利领之,还定胡县;李世民自率余部主力,东向交城。

……

李世民分兵的这天下午,马邑郡,善阳城头。

汉军的围攻半个时辰前稍歇,数将出汉军阵,驰到了北城门近处。

刘武周目瞪口呆地望着这几将,惊怒至极,破口大骂!

这几将,便是尉迟敬德、高满政等降汉之诸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