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夏点点头:“他是最后一辈完整掌握这种技艺的人。我不想让它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
她将一张刻有古老花纹的织机木片递给林砚:“这是我父亲临终前交给我母亲的,他说‘只要还有人在用,这个图案就不会消失’。”
林砚接过木片,指尖轻轻摩挲那斑驳的纹路,仿佛触到了时间深处的温度。
他在方案中写下:“每一件实物都是文化的脉搏,每一次使用都是对传统的延续。”
他们一直工作到凌晨,才将完整的申报材料整理完毕。
方案中不仅包括了详细的项目规划、预期效益、资金预算,还特别附上了库勒其兰壁画、织机刻纹等实物证据,以及“活态传承 生态保护”的理念说明。
当最后一行字落下,阿依夏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渐泛起鱼肚白的天空,轻声道:“你说,十年后的新疆会是什么样子?”
林砚笑了笑,合上笔记本电脑:“我相信,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好。”
第二天清晨,林砚带着申报材料来到文化局。
刘建国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你们考虑得很周全。”他沉吟片刻,“不过,有一个问题我必须提醒你们——你们打算怎么解决游客承载力的问题?”
林砚一愣,正欲开口,刘建国继续道:“喀什不是大城市,基础设施有限。如果真的成功申报,大量游客涌入,可能会带来环境压力,甚至引发文化误读。”
这句话如一盆冷水,浇熄了刚刚燃起的热情。
“我们会找到办法的。”他最终说道,语气坚定却带着一丝不确定。
刘建国点头,放下文件:“我可以协助你们对接自治区的专家资源,提供历史沿革研究支持。但你们必须想清楚,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林砚从文化局出来后,心情沉重却坚定。
刘建国提出的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脑海中沉思已久的那扇门——游客承载力,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活化”与“保护”之间平衡的关键命题。
当天晚上,他召集核心团队成员在老茶馆开会。
“我们要重新审视整个项目的空间布局。”林砚摊开一张新的地形图,“不能再只盯着库勒其兰,必须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阿依夏靠在桌边,双手交叉:“你是说,要分散人流?”
“没错。”林砚点头,“我提议构建‘一核三辅’的空间格局:以老城区为核心展示区,辐射带动库勒其兰、巴楚古村、托克逊布拉克三个辅助发展区。每个村落承担不同功能——有的主打非遗体验,有的侧重生态民宿,有的则作为文化研究基地。”
众人纷纷点头,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第二天清晨,天还蒙蒙亮,林砚便带着阿依夏、李志刚、吐逊大叔的儿子艾尔肯等人出发,踏上了实地考察之路。
他们穿梭于喀什东部的三个传统村落之间,记录下每一条街巷的宽度、每一处水源的位置、每一个可能用作公共接待点的老宅。
在库勒其兰村口的高坡上,林砚望着远处蜿蜒而来的土黄色山脊,缓缓说道:“我们要让传统真正‘活’起来,不是靠复制,而是靠共生。”
阿依夏站在他身旁,风吹起她深色头巾的一角:“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怎么解决承载力的问题?”
林砚回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是的。我们不追求短期爆发式的旅游热潮,而是走‘小规模、高质量、慢节奏’的发展路线。每个村子最多每天接待一百名游客,实行预约制,配套建设本地导览员、手艺人讲解机制,既保障体验质量,也减轻环境压力。”
李志刚听后点头:“这样既能控制流量,又能创造就业机会,还能提升村民的参与感。”
几日后,方案初稿完成。
就在大家准备休息时,塔依尔忽然推门冲了进来,脸色苍白,语气急促:
“赵明远被保释了!有人看见他和县里新来的文旅公司负责人密会……”
夜色沉沉,喀什老城区的空气里透着一丝不安。
林砚站在老茶馆二楼窗前,手中紧握着刚从塔依尔那里得来的消息——赵明远不仅被保释了,还和县里新来的文旅公司负责人秘密会面。
“这不是巧合。”王建国翻着手中的资料冷笑一声,“他们已经抢先一步提交了‘丝路遗产生态旅游带’项目申请书,内容竟和我们的草案高度相似。”
“伪造数据、篡改年份,典型的盗版申报。”他语气冷静但锋利,“这帮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文化传承,只想拿个壳子去套钱。”
林砚的脸色阴沉下来。
他知道赵明远背后有资本撑腰,也知道这些年来,一些外地企业打着“开发”的旗号,实则破坏传统、榨取资源。
但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在短时间内摸清他们的布局,并抢先下手。
“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林砚低声说,随即拨通了李志刚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窸窣声,随后是李志刚沉稳的声音:“我已经听说了,县文旅局那边已经收到他们的材料。不过别急,我这就联系自治区专家评审团,看看能不能提前介入。”
挂断电话后,林砚转身对众人说道:“大家现在分头行动。阿依夏,你负责协调非遗技艺展示部分;吐逊大叔,您带着村里的老人们整理口述史资料;王建国,我们一起去比对他们的申报材料,找出破绽。”
话音未落,帕提古丽突然站了起来:“还有我。我可以带领手艺人整理艾德莱斯绸的完整工艺流程档案,这是我们非遗 旅游的核心模块之一。”
她语气中透出一股执拗:“不只是为了申报,更是为了让人知道,这门手艺不是表演,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根的延续。”
阿依夏看着帕提古丽,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这不是一份冰冷的方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真实存在。
时间紧迫,整个团队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林砚打开电脑,调出备份的壁画影像资料。
那是他在修复老茶馆时,亲自带队拍摄的原始墙面图像,记录了不同年代的手绘图案与历史痕迹。
这些图像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承载着老城的历史记忆。
“这些影像可以作为我们古建保护理念的重要支撑。”林砚一边操作一边解释,“他们抄袭不了细节,也模仿不出真实。”
王建国点头,迅速将关键信息整理成对比文档,准备在评审会上做交叉验证。
与此同时,帕提古丽带着几位熟练的手艺人连夜赶工,将艾德莱斯绸的织造流程、染色配方、纹样寓意等一一整理成册,并附上视频演示。
阿依夏则协助她,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清晰呈现其文化深度。
夜已深,屋内却依旧忙碌。
每个人都明白,这次申报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更关乎这片土地上文化的命运。
第二天一早,林砚便带着整套资料前往乌鲁木齐,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项目答辩会。
临行前,阿依夏为他整理背包,轻声叮嘱:“记得把三维建模文件带上,还有村民们的口述史视频……这些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林砚点点头:“我们会赢的。不只是为了这个项目,也是为了所有愿意留下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