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 第153章 龙骨困境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第153章 龙骨困境

作者:逃离人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1 11:17:48

车子碾过西郊略显空旷的公路,将机场残留的离别气息彻底抛在身后。‘羲和’聚变示范工程实验中心,如同蛰伏于大地之上的钢铁巨兽,再次占据了视野的全部。

陈羽墨将车停入车位,推开车门。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领口,带着金属和冷却剂特有的冰冷气息,瞬间将他身上最后一丝属于尘世温情的柔软剥离。他紧了紧外套,步履沉稳地穿过重重门禁,走向已然成为他第二战场。

巨大的环形指挥大厅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三维结构模型和安装进度图。然而,与往日的紧张有序不同,此刻大厅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工程师们围在几个分屏幕前低声讨论,眉头紧锁。楚老和周老站在主控台前,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应力分析数据,脸色沉得像外面的铅云。

“羽墨!”楚老最先看到他,立刻招手,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快过来!出状况了!”

陈羽墨快步上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主屏幕。上面正显示着示范堆主体环形真空室——“龙骨”结构——关键连接区域的三维模型。几处用刺目红色高亮标注的区域,正闪烁着代表应力严重超限的警告信号。旁边一串串复杂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揭示着问题的严峻性。

“是真空室主支撑环的变形协调问题。”周老指着屏幕上放大的一个复杂节点结构示意图,声音沙哑,带着熬夜后的干涩,“理论上,我们设计的分布式液压支撑和柔性缓冲垫片系统应该能吸收不同热膨胀和电磁形变带来的差异位移…”

“但现在看来,在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预加载测试中,效果远低于预期。”楚老沉重地接过话头,手指敲击着屏幕上一条代表位移偏差的红色曲线,在安全阈值上方剧烈波动,“几个关键耦合点的应力集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材料的疲劳极限!尤其是这个S7节点,”他放大了一个区域,“应力峰值达到了设计值的1.8倍!长期运行,这里必然成为整个‘龙骨’最脆弱的裂痕起点!”

“这意味着什么?”周老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无力感,“意味着我们费尽心力打造的‘太阳之心’,可能还没等到真正点亮,就会被它自身产生的巨大力量从内部撕裂!整个示范堆的工期和安全性,都悬在这里了!”

指挥大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设备运行的嗡鸣和屏幕数据刷新的轻微声响。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主控台前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陈羽墨的眉头也深深蹙起。他凝视着屏幕上那片刺目的深红,意识深处,庞大的信息流无声涌动。

【核心问题:多重复杂载荷动态耦合下,现有分布式柔性缓冲系统无法有效协调异质结构间的非同步变形,导致局部应力剧增。】

【优化路径:引入‘自适应动态配载’概念。需设计具备实时感知结构微变形、动态调整局部支撑刚度的智能缓冲单元,并重构关键节点的力流传递路径…方案推演中…】

烛龙的分析精准地切入了问题的核心——面对聚变堆内那极端复杂、动态变化的力场环境,现有的“被动式”缓冲系统,已经跟不上结构“呼吸”的节奏了!

“楚老,周老,”陈羽墨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冷静,“问题不在柔性缓冲本身,而在于它是‘被动’的。面对聚变堆内瞬息万变的复杂载荷,它无法‘感知’,更无法‘主动’调整去适应不同结构部件在同一时间点产生的不同变形量。”

他拿起主控台上的电子笔,在交互屏幕上快速勾勒起来。原本复杂的S7节点结构示意图被简化,他用清晰的线条标注出几个关键的力流传递路径和现有的缓冲垫片位置。“看这里,我们原来的设计思路,是均匀地吸收所有方向的位移差。但现实是,在动态耦合载荷下,不同部件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形方向和幅度差异巨大且不可预测,导致局部缓冲单元瞬间过载,甚至成为新的应力集中点。”

他的笔尖在几个关键位置点下,画出了几个小小的、带有传感器标识的模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他的语气斩钉截铁,“我们需要在关键的支撑耦合点,嵌入微型化的高精度应变和位移传感器阵列,实时监测毫秒级的微变形数据。”笔尖移动,在这些传感器模块旁边,又勾勒出几个结构精巧、带有液压或压电驱动标识的“智能缓冲单元”。

“这些智能单元,不再是简单的橡胶或金属垫片,而是集成了感知、计算和微执行机构于一体的‘主动关节’。”笔尖在屏幕上快速描绘着概念图,“它们能根据传感器实时传回的数据,通过内置的微型处理器进行快速运算,判断当前耦合点的应力状态和位移偏差趋势,然后瞬间驱动内部的微作动器——可能是微小的液压活塞,也可能是压电陶瓷——对自身的局部刚度进行毫秒级的动态调整!硬的变软一点,吸收冲击;软的变硬一点,提供支撑!就像给这巨大的‘龙骨’装上了无数个能自动调节松紧的‘智能螺栓’,实时、动态地引导和均衡这些狂暴的内应力!”

他最后在几个主要的力流路径上画出了优化的引导线,避开了原本应力集中的深红区域。“同时,配合对节点本身结构进行微调,优化力的传递路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适应动态配载’,让整个支撑环像活的筋骨一样,在巨大的力量撕扯下,也能保持韧性与协调!”

随着他清晰而富有逻辑的阐述,以及屏幕上那直观的概念图,楚老和周老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眼中疲惫被一种越来越亮的、近乎狂喜的光芒取代!困扰多日、如同死结般的难题,在这位年轻院士的剖析下,竟然展现出一条清晰、可行、甚至带着革命性的解决路径!

“感知…计算…执行…动态调整…”楚老喃喃自语,猛地一拍控制台,“妙!太妙了!把柔性缓冲从‘死’的变成‘活’的!羽墨,你这思路简直是点石成金!”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周老也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正的笑容:“自适应动态配载…智能缓冲关节…好!这才是解决复杂耦合变形的根本之道!老楚,立刻召集结构力学组、传感器组和精密机械组的负责人!不,所有相关领域的骨干,马上到一号会议室!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智能关节’的方案落地!”

整个指挥大厅如同被注入了强心针,瞬间活了过来!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转的指令声、急促的脚步声和充满干劲的讨论声。工程师们迅速行动起来,奔向各自的岗位。

陈羽墨被楚老和周老簇拥着走向会议室,步履依旧沉稳。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巨大的白板上很快被陈羽墨勾勒出的概念图、传感器布局、微执行器原理草图填满。他站在白板前,条理清晰地向汇聚而来的各领域专家阐述着“自适应动态配载”系统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实现路径。

时间在高度专注的研讨和碰撞中飞速流逝。窗外的天色由白昼转为黄昏,再沉入夜色。会议室的灯光成为这片钢铁森林中一处不眠的灯塔。

当初步的技术路线图和分工方案终于敲定,散会时已是深夜。陈羽墨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拒绝了楚老安排车送他回去的提议。“我开车了,楚老、周老,你们也早点休息。”

走出灯火通明、依旧人声鼎沸的工程中心大楼,冬夜的寒风裹挟着霜气扑面而来,刺骨的冷意让他精神微微一振。他坐进车里,没有立刻发动,而是靠在椅背上,闭目片刻。

他拿出手机,屏幕亮起,指尖划过屏幕,点开置顶的聊天框。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几个小时前,她发来的一张照片:魔都戏剧学院图书馆灯火通明的阅览室,她的课本摊开在桌上,旁边放着一杯奶茶,

配文:【乖乖啃书中!墨墨别太拼,记得想我!(??????)??】

照片里,她对着镜头比了个小小的V字,笑容清澈,眼神专注,带着学生特有的、为学业努力的认真劲儿。那鲜活的气息,透过冰冷的屏幕,瞬间驱散了实验室里所有的金属冷硬和工程重压。

陈羽墨深邃的眼眸里,冰封的专注悄然融化,漾开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却无比真实的温柔暖意。他指尖在屏幕上轻点:

【嗯,知道了。乖乖加油。】

发送。

放下手机,他深吸一口冬夜清冽的空气,发动了车子。车灯划破黑暗,驶向城市的方向,也驶向那个亮着一盏灯、有一只叫康康的大猫在等待的家。羲和工程那庞大“龙骨”的难题有了方向,而支撑他走下去的,是另一份同样重要的、名为“人间”的锚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