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 第74章 寂静书房里的蓝图

窗外夜色如墨,沉沉地笼罩着翠湖苑。陈羽墨书房厚重的窗帘隔绝了远处城市的流光,只余下书桌上那盏黄铜台灯,在深色木质桌面投下一圈温暖而专注的光晕。空气里弥漫着旧书沉稳的木香和一种近乎凝固的、全神贯注的宁静。

他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桌后,身体微微前倾。台灯的光照亮了他线条清晰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在他常人无法窥见的意识视野里,一幅由幽蓝与银白光芒交织的庞大思维导图正悬浮着,核心赫然是烛龙下达的三座巍峨“基石”:精度、材料、工艺。那些苛刻到近乎科幻的参数如同冰冷的星辰,散发着遥远而迫近的光芒。它们不是终点,而是必须首先征服的、最基础的隘口。

“精度基石……” 陈羽墨的意念集中在思维导图的核心分支上,“眼睛和手必须足够‘稳’。” 钱老的身影瞬间浮现。这位华科院电子所的总工,不仅是电子领域的泰斗,在精密传感和反馈控制系统的交叉领域更是人脉深厚、积累惊人。由他坐镇,能迅速汇聚起国内顶尖的测量与控制团队,解决“看得见”和“控得住”的问题。陈羽墨的指尖在导图的“超精密主轴轴承”和“光栅尺反馈”节点上重重一点。明天必须联系钱老。

他的目光移向“热变形补偿”和“床身结构”。光有钱老还不够。机床是系统集成的艺术,需要能将理论完美转化为钢铁造物的顶级工程师。一个名字跳入脑海——赵明远!华国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定海神针,以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手段老辣、眼光毒辣着称。爷爷陈振国和他有过几面之缘,评价颇高。如果能请动这位“工程大师”负责总体集成和落地,项目的推进速度将不可同日而语。陈羽墨立刻在导图的“团队架构”下添加了“赵明远”,标注最高优先级。

接着是“材料基石”——那如同在钢铁丛林中寻找最纯净的水晶。周老!晶体生长和缺陷控制领域的绝对权威。由他主持建立超纯材料的理论体系和实验室级制备,是稳妥之选。但工业化量产……陈羽墨眉头微蹙。周老的强项在实验室突破,大规模生产的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是另一门学问。他想起了沈青山教授前几日闲聊时提到的一位“奇人”——张博文。此人原是某重点材料所骨干,因执着追求极限纯度、理念过于超前而显得“格格不入”,最终离开体制,自建了一个小型特种材料工作室,专接高精尖的“私活”。业界口碑两极,但技术能力,尤其解决量产中“魔鬼细节”的能力,据说极强。这个人,值得冒险接触。陈羽墨在导图的“材料量产工艺”节点下添加了“张博文”

最后是“工艺基石”——在毫厘之间雕刻世界。赵老的航空动力所团队,在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行为和测试方面经验无与伦比,是解决超高压反应腔稳态控制难题的不二人选。至于原子级抛光……陈羽墨的意念在“能量束精确控制”和“原位监测”上停留。这需要光学、微电子、精密机械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他想起了交大精密仪器系的系主任李文斌教授。李教授思维缜密,擅长组织复杂系统工程,曾参与国家级光刻机项目子系统研发,对精密能量束控制和原位监测颇有心得。是牵头组建跨学科小组的理想人选。

思路渐渐清晰。一张由顶尖大脑和强悍执行力编织的大网在陈羽墨意识中成型:钱、周、赵三位院士坐镇理论高度与资源协调;赵明远、李文斌负责工程落地与系统集成;张博文专攻量产工艺的硬骨头;沈教授及其核心团队作为粘合剂和突击队,负责具体技术攻关和前沿理论的消化转化。

但这只是骨架。

他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烛龙开放的浩瀚信息库。海量的、超越时代的知识如同星河向他涌来。他精准锁定核心:《超精密轴承动力学》、《极限纯度冶金物理》、《纳米尺度表面作用》、《极端环境多场耦合建模》……这些由烛龙整理转译的“基石理论”,是他即将分发给未来核心成员的“弹药”。他需要提前吃透核心脉络,才能在后续讨论中不着痕迹地引导方向,解答关键疑惑,同时完美隐藏烛龙。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加密文档:“盘古计划(一期)——基础工业跃升筹备纲要”。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意识中的团队架构、关键人物(钱伯钧、周文渊、赵启明、赵明远、李文斌、张博文、沈青山团队)、技术路线、初步分工以及需要协调的国家级实验室资源逐一列出。措辞严谨克制,只涉及方向与框架。

陈羽墨依言添加。

下一步,是实验验证的敲门砖。他调出烛龙提供的、经过“降维”处理的几个核心验证实验雏形:

主轴轴承振动溯源实验:需要顶尖动平衡仪、超高分辨率测振仪、恒温隔音环境。(地点:钱老地盘或龙渊基地)

超高纯硅单晶小试: 需要定制超低温熔炼炉、超高真空手套箱、在线高精度检测仪。

原子级抛光监测原理验证:需要超高真空显微镜与离子束联用系统、原位分析模块。

他快速在文档中列出实验名称、目标、核心设备与环境要求、建议依托单位。

【烛龙:实验方案可行性评估通过。设备资源匹配度:87.3%。主要缺口:龙渊基地‘深蓝’级超高压反应腔当前排期饱和。建议:提升宿主权限优先级。】

“替代方案风险大。优先级问题,等‘盘古计划’正式立项,由爷爷和首长秘书协调。”陈羽墨冷静回复,同时在文档“资源需求”部分重点标注了龙渊关键设备优先级申请。

敲下最后一个句号,窗外万籁俱寂。他揉着发胀的眉心,深深陷入皮椅。台灯将他孤独的身影拉长投在书架上。屏幕上那份名为“盘古计划”的纲要,像一份沉甸甸的战书,一张指向荆棘丛生却孕育着无限希望的航线图。

书房门被轻轻敲响,随即推开。苏晚晴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走进来,脸上带着关切:“小墨,很晚了。喝了牛奶早点休息,身体要紧。” 她走到桌边,放下杯子,目光扫过儿子略显疲惫却眼神清亮的侧脸,以及那台刚刚息屏的电脑,没有多问。

“知道了,妈。马上就好。” 陈羽墨接过温热的牛奶,杯壁的暖意驱散了些许指尖的冰凉和精神的紧绷。他仰头一饮而尽,暖流顺着喉咙滑下。

“再忙也要顾着点自己。”陈建国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温和带着关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嗯,明白。”陈羽墨低声应着,放下空杯。母亲没有多问的信任和理解,是此刻无声的支持。

苏晚晴又看了儿子一眼,这才转身离开,轻轻带上了书房门。

房间里再次陷入寂静。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而书桌上那台电脑里,那份名为“盘古”的计划,已然在寂静中悄然启航。它承载着沉重的使命与渺茫的希望,指向无数个需要在冰冷数据与不眠之夜中攻克的堡垒。前路漫漫,但第一步,已在孤灯下踏出。腕间的海浪纹细链,在台灯下泛着微不可察的温润光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