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 第429章 点火成功

会议结束后,科罗廖夫和核心团队留下来讨论技术细节。火箭制导系统负责人米申担忧地说:\"老实说,我们的陀螺仪精度仍有问题。最新测试显示,长时间工作后误差会显着累积。\"

科罗廖夫沉思片刻:\"能否增加冗余设计?使用三套独立系统,取平均值?\"

米申摇头:\"这会增加重量和复杂性。我建议简化任务目标,先确保将卫星送入轨道,轨道精度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科罗廖夫无奈地同意了。作为一个务实的工程师,他知道北极熊国的工业基础与星条国相比仍有差距,某些关键部件的精密制造能力尤其不足。但他们有其他优势——坚韧不拔的意志,充足的资源投入,以及不惧失败的决心。

与此同时,北极熊国也在秘密推进另一个与太空竞赛紧密相关的计划——\"暴风雪\"洲际弹道导弹项目。在乌拉尔山脉深处的一个军工综合体内,这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R-7导弹的设计已经定型,\"项目负责人格鲁什科向军方代表报告,\"这将是世界上第一枚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能够从我们的领土直接打击星条国本土。\"

\"生产时间表?\"军方代表追问。

\"第一批五枚导弹将在八个月内完成,一年内可以部署。\"格鲁什科回答,\"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导弹与我们的太空火箭共享大部分技术,两个项目相互促进,可以大幅提高研发效率。\"

军方代表满意地点头:\"很好,加快进度。首座特别关注这个项目,他认为在太空竞赛和战略威慑两个领域,我们都不能落后。\"

……

就这样,在世界的三个角落,三个大国同时在进行着秘密计划。

有趣的是,星条国和北极熊国都认为自己将成为第一个征服太空的国家,却完全不知道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已经悄然走在了前列。

回到龙国的\"东方基地\",李明远正带领团队进行火箭发动机的首次点火测试。

测试台上,YF-1发动机的简洁而有力的轮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倒计时开始!10、9、8...\"控制室内,技术人员紧张地盯着各项参数。

\"...3、2、1,点火!\"

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伴随着耀眼的火焰,YF-1发动机成功点火!巨大的推力让整个测试台剧烈震动,但所有结构都稳如磐石,完美承受住了考验。

控制室内爆发出一阵欢呼,李明远紧绷的面容终于放松下来,露出满意的微笑。

\"推力18.3吨,燃烧室压力稳定,涡轮泵运行正常,所有参数都在预期范围内!\"数据分析员兴奋地报告。

这次测试的成功,标志着\"长空一号\"计划迈出了关键一步。

YF-1发动机的成功点火让\"东方基地\"士气大振,但李明远深知,火箭只是太空计划的一部分。要真正掌握太空主动权,还需要一双能够\"看透\"一切的眼睛。

\"下一步,合成孔径雷达。\"李明远在个人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大字,然后合上本子,伸了个懒腰。

凌晨三点,基地大部分人都已经休息,但李明远的\"思维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他站在黑板前,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移动,写下一个个复杂的公式和图表。

\"脉冲压缩...\"他自言自语,\"多普勒滤波...相位校正...\"

黑板很快被密密麻麻的公式填满,这些在现代人看来也颇为复杂的雷达原理,在五十年代简直就是天书。李明远停下手,后退几步,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这帮老爷们儿肯定得傻眼。\"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但现在,睡觉。\"

第二天一早,李明远召集了\"东方基地\"最顶尖的无线电专家和信号处理工程师,十多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围坐在会议室里,好奇地看着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

\"各位,今天我要宣布一个新项目——合成孔径雷达。\"李明远开门见山,\"这将是一种革命性的对地观测技术,能够透过云层,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获得高清晰度的地面图像。\"

老教授们面面相觑,表情从困惑到怀疑。终于,无线电组的陈教授忍不住开口:\"李总工,恕我直言,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现有的雷达分辨率受限于天线口径,要达到你说的效果,天线得大得装不进任何飞机。\"

李明远不慌不忙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传统思路确实如此,但如果我们利用飞行平台的移动,合成一个虚拟的大口径天线呢?\"

他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一系列公式,解释道:\"通过记录飞行路径上各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再通过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我们可以合成一个等效口径巨大的天线系统。\"

陈教授皱着眉头走近黑板,仔细研究着那些公式,突然双眼瞪大:\"这...这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和相位差...\"

\"没错!\"李明远继续解释,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通过精确计算飞行路径上每个点接收到的信号相位差,我们可以在计算上'合成'一个巨大的天线阵列。\"

几位老教授凑到黑板前,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摇头,有人惊叹,还有人直接在黑板上修改公式,试图找出漏洞。

\"即使理论上可行,计算量也是天文数字。\"一位专攻信号处理的黄教授指出,\"需要对每个回波点进行复杂的傅里叶变换和相位校正,我们没有这样的计算能力。\"

李明远神秘一笑:\"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思维中心'一直在秘密研发一种特殊的信号处理设备。\"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把陈教授单独留下,带他去了\"思维中心\"。

当陈教授看到那台半成品计算机时,下巴几乎掉到了地上:\"这...这是什么东西?\"

\"未来的计算力量。\"李明远简单解释道,\"它能在几小时内完成传统方法需要几个月的计算。\"

陈教授走近这台机器,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那些电路板:\"这不像是真空管技术...\"

\"不是真空管,是晶体管。\"李明远回答,\"更小,更快,更可靠。\"

陈教授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无线电专家,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种技术的革命性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