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恒星暗灭 > 第283章 逆境求生

恒星暗灭 第283章 逆境求生

作者:Godric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3 14:47:50

卫星电话的电流杂音里,尖叫像被揉皱的布帛,混着某种湿滑的摩擦声。

我握着话机的手在抖,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那声音我太熟悉了,上周在正北阵地,我们用液氮封死地下洞穴时,冰层下也传来过类似的蠕动声,像无数条蛇挤在狭窄管道里,鳞片刮擦岩壁。

\"林博士?\"赵博士的声音带着颤音,他弯腰去捡滚到我脚边的马克杯,指节抵在瓷砖上泛着青白。

我这才发现他衬衫后背全湿了,像被人泼了冷水。

卢峰的平板\"啪\"地磕在桌上,他盯着屏幕里智利矿场的卫星图,喉结上下滚动:\"光斑边缘的螺旋纹...和阵地黏液样本的扫描结果重叠度87%。\"

我猛地站起来,椅子撞在身后的白板上,\"哗啦\"掉下半截磁贴。

世界树的触手已经缠到供应链了——上周智利矿场报\"不明生物入侵\"时,我还以为是当地生态异常,现在看来,那根本是有针对性的摧毁。

铼钼是高能引擎燃烧室的核心材料,全球70%产能在智利,剩下的缺口...

\"必须找替代方案。\"我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袖口擦过桌角的卫星电话,\"赵工,把近三年所有耐高温材料的研发档案调出来;小卢,联系国内前二十的特种材料供应商,今晚前给我一份可追溯的备选清单。\"

赵博士的马克杯在他掌心转了两圈,茶水顺着指缝滴在他磨破的皮鞋上:\"林博,其实...三天前我收到过一家川东小厂的材料样本。\"他从西装内袋摸出个密封袋,里面装着指甲盖大小的灰黑色薄片,\"他们说这是碳基复合纤维,耐高温参数接近铼钼,但...没经过军标认证。\"

\"现在顾不上认证了。\"我扯松领带,喉结像卡着团火,\"明早六点,我们飞成都。\"

连续三天跑了七家供应商。

第四天傍晚,我们在川东丘陵的雾里拐进一条泥路,路边的广告牌褪了色,写着\"宏远化工——特种纤维定制\"。

厂长是个五十来岁的女人,鬓角沾着纤维碎屑,带我们进车间时,脚边跟着只花斑土狗,尾巴扫过积灰的设备。

\"这材料是我们给航天院所做的试验品。\"她掀开铝箔罩,露出成卷的黑色纤维布,\"原本要做空间站隔热层,但院里说稳定性有波动。\"赵博士的放大镜几乎贴到纤维上,镜片蒙了层白雾:\"分子链结构...和铼钼的晶格排列有60%相似性。\"他抬头时眼睛发亮,像溺水的人抓住浮木。

卢峰的平板快速翻动着数据:\"热导率比铼钼低3%,但密度轻15%——如果能解决极端环境下的形变问题,完全可以替代。\"

我摸着纤维布的边缘,触感像粗粝的砂纸,却比想象中沉。

厂长搓着手:\"我们库存有80吨,但...这材料在1800c以上会出现微裂纹。\"她指向墙上的检测报告,红笔圈着\"高温疲劳强度待验证\"。

\"我们要了。\"我打断她,\"所有库存,连夜调运。\"

回基地的路上,越野车碾过连夜的雨,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劈啪作响。

赵博士抱着密封箱,指腹反复摩挲箱盖上的封条,像在安抚什么活物。

卢峰盯着窗外掠过的山影,突然说:\"林博,世界树能定位菌丝衍生物,那这种人造纤维...会不会也被识别?\"

我望着雨幕里的车灯光晕,喉咙发紧。

三天前在智利矿场,那些绿色光斑里的菌丝,细胞壁结构和这纤维的碳链...有0.7%的同源性。

这个数字在数据库里根本不起眼,可如果世界树的感知精度远超我们想象?

基地的灯光刺破雨雾时,赵博士突然抓住我胳膊:\"林博,我申请今晚就做测试。\"他的眼睛熬得通红,像两枚烧红的炭块。

实验室的白大褂还挂在椅背上,赵博士套上衣服时,袖口沾了块咖啡渍——那是上周加班时溅的,现在还没洗。

他把纤维样本放进高温炉,温度表开始跳动:500c,1000c,1500c...观察窗里的材料纹丝不动。

\"1800c。\"卢峰盯着仪表盘,声音发闷。

高温炉发出低沉的嗡鸣,观察窗突然闪过一道裂纹。

我凑过去,瞳孔收缩——黑色纤维表面爬满蛛网状的细纹,像被无形的手捏碎的玻璃。

\"2000c!\"赵博士的手指死死抠住操作台边缘,指节泛白。

\"砰\"的一声闷响,观察窗炸开细小的碎片。

我后退半步,后腰撞在试剂柜上,玻璃管叮当作响。

高温炉里的材料已经扭曲成一团,边缘泛着诡异的暗红,像...像被什么东西啃噬过。

\"热疲劳强度比预估低23%。\"卢峰的声音像冻硬的钢丝,\"极端环境下会脆化断裂。\"

赵博士摘下护目镜,镜片上蒙着层白雾。

他伸手去碰高温炉的冷却按钮,又缩回来,指尖在半空抖了三抖。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突然启动,风里飘着焦糊味,像烧化的塑料。

\"需要调整碳链配比。\"我抓起桌上的检测报告,纸页在手里发出脆响,\"添加硼元素增强韧性,或者...用离子束轰击重组分子结构。\"

赵博士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哭腔:\"林博,你记得吗?

十年前我们在普林斯顿做核聚变材料实验,熬了三个月没合眼,最后材料还是裂成了渣。\"他从白大褂口袋摸出颗薄荷糖,剥糖纸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但后来我们加了钇稳定氧化锆,对吧?\"

我望着他把薄荷糖塞进嘴里,喉结滚动着咽下甜腻的清凉。

卢峰已经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蓝光映着他发青的眼下:\"我联系了材料所的王教授,他说离子束设备明天早上能调过来。\"

实验室的挂钟指向凌晨两点,窗外的雨还在敲打着玻璃。

赵博士已经开始调配新的样本,天平上的药匙在他手里稳得像精密仪器。

我摸出皱巴巴的烟盒,又放下——基地禁烟,但此刻我盯着高温炉冷却后残留的暗红痕迹,突然觉得,或许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材料。

\"今晚谁都别睡。\"我抓起件白大褂披在赵博士肩上,他的后颈还沾着实验室的灰尘,\"调整配比、轰击测试、参数验证...天亮前必须出第一版优化方案。\"

卢峰的键盘声突然加快,像急雨打在铁皮屋顶。

赵博士的镊子夹起新样本时,指腹蹭过我的手背,带着常年接触化学试剂的粗糙。

窗外的雨雾里,基地的探照灯扫过远处的山体,光束里浮动着细密的雨珠,像撒了把碎钻。

高温炉重新启动的嗡鸣声里,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一下,两下,和着仪器的滴答声。

明天,或者更久之后,当我们终于找到能对抗世界树的材料时,会不会有人记得,此刻实验室里的每一粒灰尘,每一声仪器的嗡鸣,都是我们在黑暗里点燃的火种?

赵博士突然抬头:\"林博,把硼粉递我。\"他的眼睛在护目镜后亮着,像两颗小太阳。

我弯腰去够试剂架,后颈的皮肤又开始发紧——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某种更烫的东西,在血管里翻涌。

或许世界树的阴影还在蔓延,但至少此刻,我们的火种还没熄灭。

实验室的挂钟敲响三点,窗外的雨势渐大。

赵博士的笔在记录本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卢峰的平板屏幕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

我盯着高温炉上跳动的温度数字,突然想起智利矿场那通电话里的尖叫——或许此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世界树的菌丝仍在生长,但至少今晚,这里有更炽热的东西,正在对抗黑暗。

实验室的挂钟指针在凌晨四点卡了壳,秒针停在“12”的位置,像被谁按了暂停键。

赵博士的笔尖突然在记录本上划出个重墨点,墨渍晕开,把“2000c”的数字泡成模糊的蓝团。

我正往保温杯里续第二泡浓茶,茶叶在褐色液体里打着旋儿,他突然把本子拍在操作台上,护目镜滑到鼻尖:“林博,把硼元素比例调到千分之三,用脉冲离子束轰击三次。”

我手一抖,茶水溅在他前襟的咖啡渍上,两种褐色混在一起,倒像朵歪歪扭扭的花。

“什么?”我凑过去,本子上的公式被红笔圈了又圈,最底下一行是新写的“碳硼键能提升17%”。

赵博士的指节抵着数据图,指腹沾着石墨粉,在纸页上蹭出灰道子:“昨晚测到第12组样本时,裂纹扩展速率突然降了40%。我倒推参数,发现是上回清理离子枪时残留的硼粉混进了靶材——”他突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没擦掉的试剂渍,“误打误撞,硼原子刚好填补了碳链的位错缺陷。”

卢峰的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扑到平板前调出三维模型,指尖在屏幕上快速缩放:“分子模拟显示,硼原子形成的三角键能锁住热应力!”他抬头时,眼下的青影淡了些,像被希望冲散的雾,“热疲劳强度能提到铼钼的92%,密度还轻8%!”

我抓过他的平板,模型里的碳链像被金线串起的黑珍珠,硼原子是其中几颗亮得扎眼的金粒。

后颈的皮肤突然发烫——不是恐惧,是某种发涨的热流从胸腔涌上来。

三天前高温炉炸碎观察窗时,我以为这材料要和十年前的核聚变实验一样,死在最后一步;可现在赵博士眼里的光,比当时普林斯顿实验室的氙灯还亮。

“现在能量产吗?”我问,声音哑得像砂纸擦过铁皮。

赵博士扯下护目镜塞进口袋,白大褂袖子沾着硼粉,走起路来簌簌响:“需要调整离子束参数,再校准高温炉的温控系统。”他指节叩了叩操作台,“但车间有现成的设备,只要——”

“现在就去车间。”我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袖口带翻了卢峰的马克杯,咖啡在桌沿积成小滩,“小卢,联系张主任,让车间提前两小时开机;赵工,你带三组数据过去,路上说调整方案。”

基地的走廊还浸在夜雾里,顶灯每隔三步才亮一盏,我们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叠在一起晃荡。

路过仓库时,我瞥见堆在角落的纤维布卷,最上面那卷的封条被雨水泡得发皱——那是三天前从川东拉回来的,现在它们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车间的灯在五点十七分准时亮起,橙黄色光晕里,张主任的工装裤还沾着早饭的油星子,他搓着手迎上来:“林博,设备全预热了,就等您——”

“先调离子枪的脉冲频率。”赵博士已经爬上操作平台,手指戳着控制屏,“从10赫兹提到15赫兹,每次轰击间隔3秒。”他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冷却管,溅起的水珠在灯光里闪了闪。

我站在观察窗前,看机械臂夹起纤维布送进离子舱。

蓝色的离子束像活物般窜动,在材料表面织出细密的光网。

卢峰的平板紧贴在玻璃上,他盯着实时数据,喉结随着数字跳动:“硼含量0.31%……键能9.2电子伏特……裂纹扩展速率0.05微米\/小时!”

“停!”赵博士突然喊,声音撞在金属天花板上嗡嗡响。

所有人的动作都顿住,张主任的手悬在急停按钮上方,指节泛白。

赵博士从平台上跳下来,鞋跟磕在钢板上“当”的一声,他抓起刚出炉的样本,放大镜几乎贴到材料表面——

没有裂纹。黑色纤维在日光灯下泛着亚光,像被打磨过的黑曜石。

车间突然爆发出欢呼。

张主任的大手掌拍在我背上,震得我肩胛骨发疼;操作台上的技工们互相捶着肩膀,有人吹了声跑调的口哨;赵博士把样本举得老高,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发烫,像揣着团火。

卢峰的平板“啪”地掉在地上,他蹲下去捡,我看见他耳尖通红——这小子向来冷静,上回在北极站冰盖塌陷时都没红过耳朵。

我弯腰帮他拾平板,指尖触到地面的钢板,还带着离子舱的余温,烫得人心里发颤。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像被按了快进键。

车间三班倒连轴转,质检组的老陈带着放大镜在流水线旁蹲了整宿,镜片上蒙着材料碎屑;赵博士守在离子舱前,用记号笔在控制屏上画满调整箭头,笔帽咬得坑坑洼洼;卢峰在实验室和车间之间来回跑,平板里的数据流比基地的通风系统还吵。

当第一箱成品被封进防震箱时,我摸着箱盖上的“St - 7”标识,指腹蹭过凹凸的字母,像在确认某种真实——我们真的造出了能替代铼钼的材料,真的在世界树的绞杀链上撕开了道口子。

变故发生在第七天傍晚。

我正核对最后一批质检报告,老陈的放大镜突然“当啷”掉在桌上,他盯着显微镜目镜,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林博……样本边缘有绿色斑点。”

我的心脏猛地一缩。

凑过去时,显微镜下的纤维表面,几丝极细的绿线正沿着碳链攀爬,像谁用绿墨水画上去的。

“是菌丝?”卢峰的声音从背后窜过来,带着冰碴子。

“不,”老陈转动微调旋钮,“结构不同,更像……某种分泌物。”他摘下眼镜擦了擦,“但和智利矿场的黏液样本……荧光反应一致。”

警报声就是这时炸响的。

尖锐的蜂鸣刺进耳膜,红色警灯在天花板上旋转,把所有人的脸染成血紫色。

保安队长老周的声音从对讲机里挤出来,带着电流杂音:“林博士,监控显示……东墙外有个穿黑大衣的人。”他顿了顿,呼吸声粗得像破风箱,“是尤里。”

我抓过对讲机的手在抖。

尤里——那个三个月前在日内瓦会议上威胁要销毁我们研究资料的情报贩子,那个上周刚在莫斯科炸了家量子计算机实验室的疯子。

他出现在基地外,只能说明……

“加强所有出入口警戒。”我的声音比自己想象中稳,“启动红外扫描,调三队巡逻兵去东墙。老周,你亲自带人过去。”

对讲机里传来跑动声,老周的应答被警笛声撕成碎片。

我转身时,赵博士正攥着那片带绿斑的样本,指节发白;卢峰的平板亮着,上面是尤里的资料照片,灰眼睛里的冷光和监控画面重叠。

车间的机械臂还在嗡鸣,离子束的蓝光穿透警灯的红,在地面投下交错的光网。

我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后颈的皮肤又开始发紧——这次不是因为材料的脆弱,而是因为某个更危险的东西,正顺着世界树的阴影,向我们的火种逼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