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 第7章 攒钱生娃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第7章 攒钱生娃

作者:醉倒不得了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3 13:16:35

第7章 攒钱生娃

郑桐也帮着劝说赵舒城,说道:

“回去吧,别跟这儿把身体弄垮了。等回头毕了业,你也可以回来看我们,反正我们要在这里扎根一辈子。”

钟跃民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说道:“去去,说什么呢。好男儿要当兵啊,宁伟你的家庭出身挺好的,回去养上两年,到时候招兵一准能当上,到时候去找袁军,张海洋他们。”

郑桐说道:‘对,你得努力啊,争取比他们升的快,这也算是给我们哥俩争口气。’

赵舒城却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不用劝说我了,既然要一两年后才能当兵,还不如留在这里,我也可以锻炼自己。”

“这儿能锻炼什么呀,吃都吃不饱,到时候身体垮了,你体检都过不了。”

赵舒城说道:“那就想办法让自己吃饱了,都是一个脑袋两个鼻孔,别人能够吃饱饭,我们为什么不行?”

说罢,赵舒城直接转身离开,任由后面的钟跃民跟郑桐等人面面相觑。

等回到村里,赵舒城看着石川村,知道让村里人都吃饱,土地多打几袋粮食,才不会跟这次一样每年都要去县城要饭。

不过赵舒城这段时间早就把石川村周围转了一圈,知道想要真的自给自足,甚至每家每户都吃饱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石川村的耕地都是梯田,河水也只是从山脚下流过,所以缺少灌溉设施,大部分的耕地只能看天吃饭。按说大部分的耕地应该种植一些耐旱的粮食或者经济作物,比如说小米或者玉米,小麦、高粱等等。

可因为时代原因,以粮为纲,所以石川村主要的种植作物是小麦跟玉米,却也因为缺少灌溉条件,只能看天吃饭,所以每年打的粮食根本不够村里人吃,总是有那么几个月,需要村里人去外面讨饭。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小麦磨成的面粉是细粮,玉米粉跟小米却是粗粮,用小麦可以换更多的粗粮,也可以让村里人有更多的粗粮来充饥。可他们却根本没想过,靠天吃饭的手段种植小麦,虽然可以得到细粮,却产量低下,还不如种植一些高产的小米品种。

可惜赵舒城可是很清楚的知道,在后世,小米被研究发现营养丰富,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还能健胃消食,价格比大米或者小麦不知道要高多少。可惜现在却被划分为粗粮,所以石川村这边反而很少有人种植。不像是以后,米脂这个地方,反而大力发展小米种植,甚至特意开建产业园。

既然赵舒城没办法改变当地的种植习惯,那么就只能想办法让这里的土地增产增收。土地贫瘠是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耕种,加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所以土地肥力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所以亩产才并不高。

要想改变这一点,那么就要增加土地的肥力。按说化肥才是最好的选择,可因为时代原因,化肥产量上不来,石川村能够分到的化肥更是只有那么一点,还是全村人最看重的,只能给那几亩水浇地使用。

这让这才是不由怀念当初双水村的日子,虽然他们那儿的条件也并不是很好,但是起码村子周围有两条河,可以让村里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尤其是后来赵舒城他们修建水坝之后,更是让村里多了不少的水浇地以及优秀的耕地。

可石川村却不具备这样修建水坝的条件,虽然紧挨着无定河,可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如果真的修建水坝,可能让村里为数不多的耕地被淹没,反而减少了粮食产量;也没办法给上面的梯田提供灌溉条件。

双水村还有比石川村好的一点,那就是村里还有一个枣园,可以给村里每年一次的额外收入。石川村却没有这样的条件,除了有限的梯田之外,就只有附近的一些荒山。那些荒山除了提供少量的柴火或者让村里放羊,并不能带来其他的收益。

村里的羊算是集体的资产,每年只能卖那么几只羊来帮助村里人,却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赵舒城思来想去,觉得想要让村里生活的好,还是要一步步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堆肥,从而给土地提供更多的肥力,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这一步完成之后,才是让村里完善当地的水利设施,从根源上解决村里人只能看天吃饭的问题。

不过要想做到这一步的困难却要大的多,毕竟石川村本来就很穷,饭都吃不饱,怎么才能说服村民去修建水利设施呢?何况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还是赵舒城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钟跃民从马主任那儿知道了他们的粮食被克扣的事情,虽然跟马主任说不怨,是因为当地条件太艰苦了。可回到村里后,直接带着郑桐就去找村支书常贵算账。

他们悄悄的来到常贵的窑洞外,就听到里面呼噜呼噜的喝粥声。这下可让钟跃民跟郑桐气坏了,觉得就是常贵克扣他们的粮食,却自己大吃大喝的。

钟跃民说道:“咱俩掀开帘子就进,让他没时间藏。”

说罢掀开帘子,直接走进去喊道:“常支书!”

常贵看着钟跃民跟郑桐,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碗,说道:“是你们两个呀,吃了吗?”

“没呢!”

“一块儿吃啊。”

钟跃民不客气的坐下来,说道:“好啊,谢谢支书,谢谢您了。”

可等看到常贵媳妇端过来的碗,说道:“我不喝稀的,吃干的。”

常贵媳妇说道:“没有什么干的!”

常贵说道:“我还想吃干的,来找我是有事?”

钟跃民说道:“支书,你有几个娃啊?”

“五个,养不活。”

钟跃民说道:“那您要是不在了,这婆姨跟娃有人管吗?”

常贵听到钟跃民这样说,停下吃饭,看着他,说道:“啥意思?”

钟跃民说道:“您呀,赶紧收拾一下东西,被子有吗?把被子带上,您那光板皮袄也带上,里边冷,多带点衣服没坏处。”

常贵问道:“跃民,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不害怕。”

“支书啊,您的案子犯了,县里马上派人来抓你了。您坐过小车吗?肯定没坐过吧。得,这回您可露脸了,小车一坐,屁股一冒烟,全队的老少爷们都知道了,您多风光啊。”

常贵这才知道钟跃民来找他干什么,尤其是钟跃民跟郑桐后面的话,知道是为了自己扣下来的知青的口粮。

常贵沉吟了片刻,说道:“行了,你们知识青年口粮是我扣的,你们跟我走。”

说着直接带着钟跃民、郑桐来到村里五保户的家里,让他们看看这些人的家里是什么情况,粮食到底用在了哪里。

“跃民,走的这几户,你也看到了。一般是粮食不够吃,咱们这队上,就是这个军属烈属五保户多,又没什么劳力,就只能靠队上。我咋办呢?听说县上给咱们队上分下了知识青年,还拨下了口粮,我就盘算着,把你们的口粮扣下来一部分,反正你们也不知道,他们把今年也就混过去了。谁知道了,还是让你们给发现了。”

“要到公安局,不用你们送,我一个人去。虽然这个名声不好听,到那儿管吃管住,我还不操这个心了。”

听到常贵这样说,钟跃民跟郑桐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虽然很讨厌常贵扣下他们的口粮,但是看到五保户他们的情况,也不忍心让他们真的就这样饿着。

“常支书,是我们误会你了,就算是把我们所有的口粮都给他们,我们也不会说个不字。”

常贵却说道:“翻过这个梁,还有两个五保户,咱们去看看去。”

钟跃民拦住了常贵,说道:“不,不用去了。”

常贵说道:“娃啊,你们一来都是好娃,可咱们这些地方,委屈你们了,我也没办法。”

郑桐说道:“常支书,我们以后能省就省,年轻人嘛,怎么也能混个饱。”

这时候羊倌杜老汉坐在山坡上唱信天游,钟跃民带着郑桐跑过去,坐下来听信天游。

等杜老汉唱完之后,钟跃民好奇的询问跟着杜老汉的小孩:“憨娃,你放羊为了啥?”

“攒钱。”

“攒钱为了啥?”

“长大了娶媳妇。”

“你小子才多大啊,就惦记着娶媳妇了,我还没娶呢。那你娶媳妇为了啥?”

憨娃说道:“生娃。”

“生娃之后呢?”

“再攒钱,给娃娶媳妇。”

众人听到这里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憨娃说的事情很可笑,可实际上,这其实是很多贫困地区孩子现在最朴素的想法。

“给娃娶媳妇,生娃,再攒钱,再给娃娶媳妇是吧?”

看到憨娃点头,钟跃民说道:“杜爷爷,咱们农民这辈子图个什么啊?”

“咱们受苦人,有地种,有饱饭吃,有娃娃能继承香火,就行了,咱还要什么呢?”

钟跃民问道:“那杜爷爷,您眼下最盼望的是什么?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能选择的话,您最想得到什么?”

“我就想吃白面馍馍。”

听到这个话,尤其是看到杜老汉拿出来的黑乎乎的野菜窝窝头,其他人都沉默了。

钟跃民从包里拿出一个玉米面窝头,说道:“憨娃,来你吃这个。”

赵舒城其实就在一边,看到钟跃民的举动,却没有说什么。毕竟之前自己跟着杜老汉放羊的时候,自己的窝头,其实也是跟憨娃换。

不过憨娃的窝头,说实话真的不好吃,尤其是其中没有多少玉米面,更多的是高粱或者野菜,味道不好不说,还有些拉嗓子。

钟跃民这是准备跟杜老汉学信天游,所以才讨好杜老汉。

赵舒城却在想着自己这段时间思考的计划,看看怎么才能实行。不过现在想这些都还太早,春天还没来到,就算是想要种地,天不下雨,也没办法让种子生根发芽。

不过赵舒城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跟村里人这段时间也熟悉了,所以直接找人要了一些南瓜种子。不过数量也不多,也就十几颗种子,其他的早就成为村里人的食物进了肚子。

赵舒城还特意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钱,买了两个花盆,撕了一本书,用纸张把花盆的泥土分割成一小块小块,然后开始在窑洞里面给南瓜种子育苗。

毕竟这在窑洞里面,每天都可以及时浇水,早一点发芽,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栽种。

其他人自然看到了赵舒城的举动,也只是觉得赵舒城是因为好玩,却根本不知道赵舒城心中的计划。

赵舒城想的其实很简单,既然种地这一年只能看天吃饭,那么自然要尽可能的积攒资源才行。窑洞外面的土地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种上几颗南瓜,好歹也能有点蔬菜,也能当饭吃。

尤其是几个月后,南瓜成熟后,到时候就有了新的南瓜种子,甚至还来得及再种一茬,收获更多的南瓜。

当然这也只是赵舒城的一个实验,具体能不能成功,一切都要看运气了。反正赵舒城不可能跟其他人一样,都指望着老天来吃饭,还是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行。

想到这里,赵舒城不由有些后悔,自己其实在穿越之前,应该在现实社会中采购一批高产的作物种子,这样起码能多一些产量。

不过赵舒城也心存疑虑,毕竟现代社会的种子,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种子,种植一茬之后,如果用种子继续种植,就会产量下滑。所以最好还是选择那些原先的品种,才能不会出现减产,甚至还能优化种子。

钟跃民看到赵舒城每天忙忙碌碌的,好奇的问道:“小宁伟,你最近忙什么呢?又是种花,又是看书的。”

赵舒城看着钟跃民说道:“我可不是在种花,而是在给南瓜育苗。石川村的情况,咱们在这里这么多时间,其实也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村里土地收获的粮食肯定不够村里人吃的,要不然也不会五十年才有两年不用外出乞讨。”

“但是我们作为知识青年,不可能跟村里人一样因循守旧,甚至还看天吃饭,所以总要想办法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带动村里人都能吃饱肚子。既然麦田灌溉需要看天吃饭,那么就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