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日常养生常识 > 第37章 秋季厨房养生食疗:党参加黄芪

秋风微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开,不少朋友开始感觉到一种说不清的疲惫:早晨起床格外困难,明明睡眠时间不短,却仍感精力不足;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气短乏力,甚至有些心悸;明明天气转凉,却还是容易手脚冰凉,甚至出点虚汗;脸色也似乎不如夏天红润,显得有些苍白或萎黄。

如果你也正被这样的“秋乏”所困扰,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气血告急”的信号!

中医认为,秋季燥气当令,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生命活动。当秋燥伤津耗气,或者人体本身气血不足时,就会出现上述种种不适。这时,合理进补,尤其是注重“气血双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滋养气血的食材药材中,党参与黄芪的配伍,堪称秋季养生的“黄金搭档”。这两味药食同源之品,一个擅长补气生津,一个功专补气固表,协同增效,能温和而有力地帮助我们充盈气血,提升正气,从容应对季节转换带来的挑战。

一、 识得黄金搭档:党参黄芪,补气界的“珠联璧合”

1. 党参:温和补气,滋养津液的“谦谦君子”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核心功效:

补中益气: 党参的核心作用在于补益脾胃之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充足,才能有效运化食物,生成充足的气血滋养全身。秋季脾胃易受凉燥影响,党参的补益作用尤为适宜。

健脾益肺:不仅能补脾气,还能益肺气。肺主气,司呼吸,秋季燥邪最易伤肺。党参补益肺气,有助于改善气短、懒言、易感冒等肺气不足症状。

生津养血: 这是党参区别于黄芪的一个显着特点。它性质平和,补气的同时不易燥热上火,更能滋养津液,促进生血。对于秋季常见的口干舌燥、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党参能提供更全面的滋养。

适用人群: 体质偏弱、容易疲劳、食欲不振、消化功能欠佳、气短懒言、声音低微、面色萎黄、口干舌燥、病后或产后体虚者。特别适合秋季气阴两虚(气虚兼有津液不足)的人群。

2. 黄芪:补气固表,升阳利水的“力量担当”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核心功效:

补气升阳:黄芪的补气之力被认为强于党参,尤其擅长升举阳气。对于中气下陷导致的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有改善作用。也能提升整体的能量感。

固表止汗: 这是黄芪最独特的功效之一。它能强化人体卫气,犹如给身体加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增强抵御外邪(如风寒感冒)的能力,并能有效减少因气虚不固导致的自汗(白天不活动也出汗)、盗汗(夜间睡眠出汗)现象。秋季易着凉,此功效尤为重要。

利水消肿:黄芪能补气以推动水液运行,对于气虚导致的水肿(如面部浮肿、下肢浮肿)有一定改善作用。

托毒生肌: 能促进疮疡等伤口愈合。

适用人群: 气虚乏力、精神萎靡、容易感冒、自汗盗汗严重、内脏下垂、慢性水肿、伤口久不愈合者。特别适合秋季气虚明显、卫表不固、易感风寒的人群。

3. 为何是“黄金搭档”?协同增效,1 1>2

目标一致,力主“补气”: 两药都以补气为核心功效,强强联合,补气之力倍增。尤其针对脾肺气虚(乏力、气短、懒言、易感冒等)效果显着。

优势互补,全面覆盖:

党参生津养血,弥补了黄芪偏温燥、可能略伤津液的不足,使整个配伍更加平和滋润,适合秋季干燥特性。

黄芪固表止汗、升阳举陷,增强了抵御外邪和提升正气的效果,这是党参力所不及之处。

温和普适: 相较于人参(尤其是红参)的峻补,党参黄芪配伍性质更温和,不易上火(除非个体本身是热性体质或过量服用),适合更广泛的人群进行日常调理和季节养生。

性价比高: 作为常用大宗药材,党参黄芪价格相对亲民,适合长期养生保健。

一句话总结:党参如“水”,补气生津,滋养温和;黄芪如“墙”,补气固表,力量强健。二者合用,气血同调,内外兼固,是秋季夯实健康根基的经典之选。

二、 秋日养生实战:党参黄芪食疗方,把健康炖进生活里

理论知识有了,关键是如何将它们融入我们的一日三餐。下面精选了6道以党参黄芪为核心的秋季养生食谱,兼顾汤、粥、茶、膳食,操作简单,滋味温润,助你把气血补得实实在在。

1. 元气根基汤:党参黄芪炖鸡汤

作用:气血双补,强健脾胃,温中益气,增强免疫力。经典中的经典,尤其适合深秋微寒时节。

食材:

党参 15-20克

黄芪 15-20克

老母鸡 半只或鸡块 500克(去皮更清爽)

红枣 5-8颗(去核)

枸杞子 10克

生姜 3-5片

清水 适量

盐 少许(最后调味)

做法:

1. 鸡块冷水下锅,加几片姜和少许料酒,焯水去除血沫和腥味,捞出洗净。

2. 党参、黄芪稍冲洗(如需更清澈汤品,可装入纱布袋)。红枣洗净去核。

3. 将所有食材(除枸杞外)放入砂锅或炖盅,加入足量清水。

4. 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1.5-2小时(老母鸡需更久),直至鸡肉软烂。

5. 出锅前10-15分钟,加入枸杞子。

6.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肉。

适用人群与时节:气血两虚明显者(乏力、面色差、怕冷、易感冒)、产后术后体虚者、秋冬进补主力。深秋初冬最佳。

2. 温和滋养粥:党参黄芪小米粥

作用:补气健脾,养胃安神,滋阴润燥。早餐或晚餐佳选,温和易吸收。

食材:

党参 10克

黄芪 10克

小米 50-80克

粳米 30克(可选,增加稠度)

清水 适量

冰糖或红糖 少许(可选,或配小菜咸食)

做法:

1. 党参、黄芪洗净,加适量清水(约300-400ml)浸泡20-30分钟,或直接放入锅中。

2. 将泡好的药材连同水(水量不足则补充)一起煮沸,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滤取药汁备用。

3. 小米(和粳米)淘洗干净。

4. 将药汁倒入锅中(可再加适量清水),加入小米(和粳米),大火烧开。

5. 转小火熬煮30-40分钟,至粥稠米烂。

6. 可加入少许冰糖或红糖调味(也可不加,搭配清淡小菜食用)。

适用人群与时节:脾胃虚弱者(消化不良、易腹胀)、老人、儿童、病后初愈需调养者、秋季日常保健。整个秋季皆宜,尤其晨起胃气未开时。

3. 便捷能量饮:党参黄芪红枣茶

作用: 补气养血,提神解乏,温和不上火。办公室、居家随时补充能量。

食材(一人份\/日):

党参片 5-8克

黄芪片 5-8克

红枣 3-5颗(撕开或剪开去核)

做法:

1. 将所有材料放入保温杯或茶壶中。

2. 冲入沸水。

3. 加盖焖泡15-2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变化与贴士:

怕燥可加几粒麦冬(5-6克)润肺。

体寒明显可加1-2片生姜。

口感追求可加少量枸杞或桂圆肉。

最推荐焖泡法,简单方便,有效成分释出充分。煮水法也可,将材料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即可。

适用人群与时节: 上班族、学生党、易疲劳人群、气虚自汗者、秋冬日常保健饮品。初秋微燥至深秋皆宜。

4. 润养甜汤羹:党参黄芪银耳羹

作用: 补气养阴,润肺生津,美容养颜。完美应对秋燥,口感清润。

食材:

党参 10克

黄芪 10克

银耳 半朵(干品约10-15克)

莲子 15-20克

百合 10-15克(干品)

红枣 5-6颗(去核)

枸杞 10克

冰糖 适量

清水 适量

做法:

1. 银耳提前冷水泡发2-3小时,去蒂撕成小朵。莲子、百合、红枣洗净(莲子百合干品需提前浸泡)。

2. 党参、黄芪稍冲洗。

3. 除枸杞、冰糖外,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加入足量清水。

4. 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1.5小时,至银耳软糯出胶、莲子软烂。

5. 加入枸杞和冰糖,再煮5-10分钟至冰糖融化即可。

适用人群与时节:阴虚燥咳者(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者、熬夜人群、追求养颜者、秋燥明显时(中秋前后尤佳)。

5. 巧手养生膳:党参黄芪蒸排骨

作用:补气养血,强筋健骨,健脾开胃。将养生融入家常菜,肉食者的福音。

食材:

党参 10克

黄芪 10克

排骨 300-400克(优选肋排)

生姜 3-5片

葱段 1-2根

料酒 1汤匙

生抽 1汤匙

蚝油 半汤匙(可选)

淀粉 1茶匙

盐、白胡椒粉 少许

食用油 少许

做法:

1. 排骨洗净沥干,用料酒、生抽、蚝油(如果用)、盐、白胡椒粉、淀粉抓匀腌制20-30分钟。

2. 党参、黄芪洗净,稍微剪短。姜切片,葱切段。

3. 将腌制好的排骨铺在深盘或蒸碗中。

4. 撒上党参、黄芪、姜片、葱段。

5. 淋上少许食用油(可使肉质更嫩滑)。

6. 蒸锅水烧开后,放入排骨,中大火蒸40-50分钟,至排骨软烂脱骨即可。

适用人群与时节: 需要补气血又想兼顾美味者、青少年生长发育期、体力消耗大者、秋冬进补家常化选择。整个秋季适用。

6. 暖身轻补汤:党参黄芪鲫鱼汤

作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通乳下奶。汤色奶白,滋味鲜美,补而不滞。

食材:

党参 15克

黄芪 15克

鲜活鲫鱼 1条(约300-400克)

生姜 5-7片

葱 2根(打结)

料酒 1汤匙

清水 适量

食用油 少许

盐、白胡椒粉 少许

做法:

1. 鲫鱼处理干净(去鳞、腮、内脏,尤其腹内黑膜),洗净沥干,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防溅油)。鱼身两面可轻轻划几刀。

2. 锅烧热,倒入少许油,放入姜片爆香。

3. 放入鲫鱼,中小火将两面煎至微黄定型(这是汤色奶白的关键一步)。

4. 烹入料酒去腥。

5. 一次性加入足量开水(务必是开水!汤色奶白的关键之二),水量要没过鱼身。

6. 放入党参、黄芪、葱结。

7. 大火烧开,保持大火滚煮5-10分钟,此时汤色会迅速变白。

8. 转中小火,盖上锅盖(留条小缝),继续炖煮20-30分钟,至汤浓白。

9. 捞出葱结,加入适量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即可。适用人群与时节: 脾胃虚弱兼有浮肿者、产后哺乳期妇女(需遵医嘱)、需要温和进补者、初秋微燥至中秋皆宜。

三、 用好党参黄芪的贴心指南

药食同源虽好,但智慧养生离不开“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何让党参黄芪发挥最佳效果,同时规避潜在风险?这些实用贴士请收好:

1. 品质甄选:好药材是养生的第一步

党参:

看外形:条粗壮、根头部有“狮子盘头”状突起(芦头密集疣状芽痕)、皮松肉紧、断面有菊花心(黄白色放射状纹理)者为佳。

闻气味:有特殊香气(参味),无霉味、酸败味。

尝味道: 味甜,嚼之无渣或少渣。

黄芪:

看外形: 条粗长、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呈“金盏银盘”(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粉性足者为佳(如内蒙古、山西产的道地黄芪)。

闻气味:有豆腥气(生晒芪明显,蜜炙芪带蜜香)。

尝味道: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购买建议: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药店、品牌中药饮片或大型商超专柜。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可能熏硫)或发霉变质的药材。

2. 科学用量:过犹不及,恰到好处为佳

日常保健:党参 黄芪总量建议在15-30克\/日\/人(如各10-15克)。例如:炖汤用15-20克党参 15-20克黄芪(供2-3人食用);泡茶用党参片 黄芪片各5-8克。

短期调理(如感觉特别疲劳): 可酌情增加至各15-20克\/日,但连续服用不建议超过1-2周,之后恢复保健量。

关键原则:从小剂量开始(如各5克),观察身体反应(有无上火、腹胀等),无不适再逐渐增加。 “细水长流”式的温和进补,远胜于短时间大剂量猛补。儿童用量需在成人基础上减半或咨询医师。

3. 重要搭配与禁忌:安全有效是底线

经典增效搭配:

当归:形成“气血三宝”(当归补血汤基础方:黄芪 当归),气血双补力量更强,适合血虚明显(面色苍白、月经量少色淡)者。当归用量通常为黄芪的1\/5(如黄芪30克,当归6克)。

麦冬\/玉竹:润燥生津,平衡黄芪的温性,特别适合秋燥明显、口干咽燥、阴虚有热倾向者。

陈皮\/砂仁:行气健脾,防止补气药滋腻碍胃,改善服用后可能出现的腹胀、食欲下降。

枸杞\/红枣\/桂圆:养血安神,增加甜润口感,增强滋补效果。

使用禁忌与慎用人群(非常重要!):

感冒发烧期间:必须停用!补气药可能“闭门留寇”,不利于外邪发散,加重病情。

实热证明显者: 如高热、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此时进补如同火上浇油。

阴虚阳亢\/肝阳上亢者: 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眩晕耳鸣、急躁易怒、血压偏高(未控制好)。单用黄芪可能加重症状,需搭配滋阴潜阳药(如麦冬、生地、菊花)。

气滞湿阻者: 如脘腹胀满、胸闷、食欲差、舌苔厚腻。补气可能加重胀闷感,需先理气化湿或搭配行气药。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如需使用,务必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黄芪可能有轻微抗凝作用,合用需谨慎并咨询医生。

4. 常见问题解答(q&A):

q: 党参黄芪吃了会上火吗?

A:可能性存在,尤其对于体质偏热、阴虚或短期内用量过大者。黄芪性微温是主要原因。预防措施:从小剂量开始;搭配麦冬、玉竹等凉润之品;选用生晒黄芪而非炙黄芪(蜜炙后更温);多喝水;注意观察,如有口干咽痛、长痘等“上火”迹象,立即减量或暂停。

q: 可以天天吃吗?吃多久合适?

A:作为保健,在没有禁忌症且身体无不适反应的前提下,可以间断性或周期性服用。例如:秋季连续服用1-2周,停1周;或每周选择3-4天服用。不建议365天不间断地长期大量服用。身体感觉精力充沛、状态良好即可,无需一直依赖补药。感觉“补不进去”或有不适时,应暂停。

q: 党参和人参哪个更好?可以代替吗?

A:各有侧重。

人参(尤其红参、野山参)补气力量峻猛,大补元气,回阳救逆,适用于危重虚脱、元气大伤。但价格昂贵,性偏温燥,易上火。

党参补气力量较为温和、平顺,更擅长补益脾胃之气,且能生津养血,不易上火,性价比高,适合日常保健和慢性虚损调理。

在日常补气、健脾益肺方面,党参常作为人参的良好替代品。但在急救、大补元气时,人参不可替代。

q: 买回来的党参黄芪需要清洗吗?怎么清洗?

A:建议稍作冲洗。方法:用流动的清水快速冲洗表面浮尘即可,避免长时间浸泡,以免有效成分流失。对于炖汤或煮粥,洗净后直接使用即可。泡茶用的饮片,冲洗后需晾干或烘干再密封保存。

四、 互动时刻:你的秋日养生智慧,值得被看见!

秋光潋滟,正是养藏好时节。党参黄芪这对“黄金搭档”,如同秋日里的一抹暖阳,温和而坚定地为我们补足气血,筑牢健康的根基。无论是清晨一碗温润的小米粥,午间一杯提神的元气茶,还是晚餐那碗鲜美的鸡汤,都能让养生的智慧融入日常的点滴。

亲爱的读者朋友,秋日养生,你已启程了吗?

你尝试过党参黄芪的哪种吃法? 是暖心暖胃的炖鸡汤,还是方便快捷的保温杯茶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配方或烹饪小窍门!

*在对抗“秋乏”、提升精力方面,你还有什么私藏的高招?是坚持早睡早起?是特定的穴位按摩?还是其他有效的食养方子?期待你的宝贵经验!

关于党参黄芪养生,你还有哪些疑问?是担心自己是否适合?还是想了解更具体的搭配?尽管留言提问,我们一起探讨交流!

养生,从来不是孤独的修行。分享你的智慧,汲取他人的经验,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共享气血充盈的活力与温暖。评论区的大门已敞开,期待你的声音!

> 一勺参芪汤,胜过秋日寒霜凉。

> 气血盈满处,心定神闲自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