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日常养生常识 > 第3章 厨房里的养生食材: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厨房里的四时养生智慧

初冬的风带着细碎的凉意,掠过张伯家小院的青砖黛瓦,却穿不透那扇糊着棉纸的木窗。窗内,煤炉上的铁锅正咕嘟作响,白萝卜与羊肉在沸水中舒展相拥,乳白的汤汁翻滚着,氤氲的雾气在窗玻璃上凝成细密的水珠,又顺着木纹缓缓滑落。张伯坐在炉边的藤椅上,手里攥着个暖手炉,看着锅里渐渐软烂的萝卜,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暖意。

\"这萝卜啊,得选霜降后的。\"他转头对来串门的邻居笑着说,枯瘦的手指点了点案板上剩下的半截白萝卜,\"你瞧这皮,瓷实发亮,切开里头水汪汪的,甜着呢。\"说着掀开锅盖,用筷子戳了戳萝卜块,\"炖到这样能用筷子轻轻夹起来,又不会散,才算到了火候。\"雾气裹挟着肉香与萝卜的清甜漫出来,扑在人脸上,连鼻尖都暖融融的。

邻居凑近看,只见萝卜吸饱了羊肉的汤汁,原本莹白的截面染上淡淡的琥珀色,轻轻一抿,那股子温润的甜便在舌尖化开,混着羊肉的醇厚,竟丝毫不觉油腻。张伯舀了一勺汤递过去:\"尝尝?冬月里喝这个,从喉咙暖到脚心,比穿件棉袄还管用。\"

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盛夏的午后暑气蒸腾,柏油路被晒得发软,蝉鸣聒噪得让人心烦。李婶家的堂屋却摆着盆井水镇过的西瓜,她从厨房端出个玻璃罐,里面泡着糖醋嫩姜,粉红色的姜片浸在琥珀色的卤汁里,还浮着几粒鲜红的枸杞。

\"刚从菜园摘的子姜,嫩得能掐出水。\"李婶用竹筷夹起两片,放在白瓷盘里,\"天热贪凉,早上喝了碗冰绿豆汤,这会儿胃里有点发沉,吃两片姜正好。\"嫩姜入口脆嫩,糖醋的酸甜裹着淡淡的姜辣,先是清爽,而后一股暖意从胃里慢慢散开,刚才还黏在背上的汗,仿佛都变得清爽了些。

院子里的老槐树影影绰绰,李婶摇着蒲扇说:\"我妈那会儿就教我,伏天别光想着吃凉的,灶台上备点姜,比啥都强。\"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这句在市井巷陌流传了千百年的谚语,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中国人厨房里的秘密。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却藏着祖先们在与自然相处中悟得的生存智慧,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哲学。

一、 顺天应时:老祖宗的四季饮食密码

推开古籍的窗扉,《黄帝内经》里的字句仍在闪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古人早已懂得,人就像田埂上的草木,身体的节律始终追随着四季的脚步。

冬日的清晨,天光大亮时已近辰时,太阳仿佛也贪睡,爬得慢悠悠的。此时天地间阳气收敛,阴气最盛,连屋檐下的冰棱都冻得格外结实。人体也如这天地,阳气悄悄藏进脏腑,体表的气血流动放缓,稍不留意就会被寒邪钻了空子。就像炉膛里的火,冬天要把柴添得足些,可若是烟囱堵了,火再旺也暖不了屋子。人在冬天爱吃羊肉、狗肉这些温补的食物,确实能添把\"火\",可吃多了又容易上火,嘴角起泡、喉咙发干,这便是\"火\"旺了却排不出去。

而到了夏天,太阳刚露脸天就亮了,正午的日头毒辣得能晒脱皮,天地间阳气盛得像是要溢出来。可这时候的人体,却像开了窗的屋子,腠理舒张,汗毛孔都张着,阳气都跑到体表来\"站岗\",内里的脾胃反而成了\"薄弱环节\"。冰箱里的冰饮、空调房的冷气,就像往炉膛里泼冷水,不知不觉就伤了脾胃的阳气。这时候若是再吃些西瓜、梨这些寒凉的水果,脾胃就更扛不住了,轻则拉肚子,重则整个人都蔫蔫的,提不起精神。

老祖宗们正是看透了这四季阴阳的消长,才琢磨出\"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道理。冬天用萝卜的清润,化解温补食物带来的郁热,就像给炉膛通了烟囱,让阳气能顺畅运行;夏天用姜的温热,护住脾胃的阳气,抵挡外界的寒凉,好比给开着的窗户挂了层纱,既能通风又能挡雨。这不是简单的食物选择,而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是在顺应自然中求得身体的平衡。

二、 冬日珍馐:萝卜的温润智慧

霜降过后,菜市场的摊位上就堆起了小山似的萝卜,青的、白的、红瓤的,带着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泥土气。卖菜的老农会告诉你:\"打了霜的萝卜赛人参。\"这可不是夸张,经历过寒霜的萝卜,把水分收得更足,糖分也攒得多了,咬一口脆甜多汁,连那点微辣都变得清爽起来。

化解冬日饮食之滞

冬至前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总少不了炖肉的香气。张伯炖羊肉时,一定要等肉煮到七八分熟,再把切滚刀块的白萝卜放进去。\"羊肉性热,多吃容易上火,配上萝卜就正好。\"他边搅锅边说,\"你看这萝卜,看着白净,性子却实诚,能把肉里的油腥气都吸走,汤也变得清亮。\"

确实,冬天人的胃口特别好,炖肉、红烧肘子、腊味拼盘,都是饭桌上的常客。这些食物虽然暖身,吃多了却容易觉得胸口发闷、嘴里发腻,这就是中医说的\"食积\"。而萝卜里的淀粉酶就像个勤快的清洁工,能帮着分解肉类里的脂肪和淀粉,让肠胃轻松些。有回张伯的小孙子吃了两块红烧肉,晚上说肚子胀,他就把萝卜切丝煮了碗水,加了点白糖,小孙子喝下去没多久,就说舒服多了。

守护呼吸之畅

北方的冬天不仅冷,还特别干燥。暖气房里待久了,鼻子干得像要冒火,喉咙也痒痒的总想出痰。这时候,张伯会把萝卜切成薄片,撒点盐腌十分钟,挤去水分后拌上香油和醋,当作佐餐的小菜。\"萝卜能润肺化痰,生吃更有劲儿。\"他说自己年轻时在煤矿上班,冬天总咳嗽,就常吃生萝卜,\"比吃药舒坦多了。\"

萝卜里的芥子油带着点辛辣,吃下去能刺激呼吸道,让痰更容易咳出来。有经验的老人还会把萝卜切成小块,加冰糖煮水,放温后给孩子喝,对付冬天的干咳特别管用。清代的《随息居饮食谱》里就说萝卜\"润肺化痰,祛风涤热\",看来古人早就发现了它的这个好处。

助力脾胃运化

小寒过后,张伯会用萝卜炖牛肉,说要\"补一补\"。但他从不只炖肉,总在汤里加些萝卜、山药这些素菜。\"冬天脾胃就像个懒汉,得给它搭把手。\"萝卜里的膳食纤维就像小刷子,能帮着肠胃蠕动,把积在里面的东西排出去。有回邻居家的孩子吃了太多零食,不爱吃饭,张伯就教她把萝卜擦成丝,和面粉、鸡蛋调成糊,煎成小饼,孩子觉得香脆,不知不觉就吃了两块,第二天胃口就好了。

水分与滋养的仓库

冬天人总忘了喝水,可萝卜里94%都是水分,吃萝卜就像在给身体补水。而且它还带着维生素c、钾这些好东西,冬天蔬菜水果少,多吃点萝卜,能帮着提高抵抗力。张伯冬天很少感冒,他说自己的秘诀就是\"三天两头吃萝卜\",有时候做萝卜丸子,有时候用萝卜干炒腊肉,换着花样也吃不腻。

萝卜的百变风味

市场上的萝卜五花八门,吃法也各有讲究。白萝卜耐炖,和排骨、牛肉一起煮,能把肉香吸得足足的,炖到软烂时,入口即化,最适合老人孩子吃;青萝卜更脆,生吃像水果,天津人喜欢用它蘸酱,说\"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心里美萝卜红瓤脆甜,切丝凉拌,撒上香菜和芝麻,又好看又爽口,能给油腻的冬日餐桌添点亮色。

有回张伯的女儿从城里回来,带了盒沙拉酱,他就把心里美萝卜切成条,蘸着沙拉酱吃,说:\"这洋吃法也不错,就是不如咱老祖宗的糖醋拌法对胃口。\"

三、 夏日良伴:姜的温热守护

立夏过后,菜市场的角落里就冒出了嫩姜的身影,带着浅棕色的芽,裹着薄薄的皮,看着就鲜嫩。卖菜的阿姨会吆喝:\"新上市的子姜,腌着吃、炒着吃都成!\"到了三伏天,老姜也摆上了摊,皱巴巴的表皮下,藏着一股子辛辣的劲儿。

温煦内在之阳

李婶夏天做饭总少不了姜。早上煮面条,她会切几片姜爆锅,再加水下面;炒青菜时,姜末是必备的调料;就连做凉拌黄瓜,也得滴几滴姜汁。\"天热总想吃凉的,冰啤酒、冻饮料、凉菜,吃着过瘾,可脾胃受不了。\"她说有年夏天,儿子连着吃了三晚冰镇西瓜,拉了两天肚子,后来她用生姜煮水,加了点红糖,让儿子趁热喝,喝了两回就好了。

生姜里的姜辣素就像个小火苗,能给脾胃添点暖意。夏天在空调房待久了,肩膀发僵、膝盖发冷,喝杯姜枣茶,就能觉得那股寒气慢慢散了。李婶的儿媳妇是白领,天天在空调房上班,她就给装了瓶姜末,让儿媳妇泡水喝,\"比贴暖宝宝管用\"。

化解湿浊之困

南方的梅雨季,空气潮得能拧出水,墙上都能长出霉斑。这时候人也跟着犯懒,头重脚轻,吃饭没胃口,李婶就做姜炒鸭。\"鸭肉性凉,配上姜正好,能去去湿气。\"她把老姜切成片,和鸭肉一起爆炒,再加点辣椒和啤酒焖煮,出锅时满屋都是姜的辛香,吃一口,辣得微微出汗,身上的困重感都轻了不少。

中医说\"长夏多湿\",湿气重了就像身上裹了层湿棉被,怎么都不舒服。生姜的辛香能让气血流动起来,把湿气赶出去。李婶还喜欢用生姜煮水泡脚,说:\"晚上泡十分钟,浑身冒汗,睡得都香。\"

提振精神之气

三伏天的午后,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人也昏昏沉沉的,只想打瞌睡。李婶会泡杯浓茶,里面放两片生姜,\"喝了提神,干活都有力气\"。生姜的辛辣能刺激神经,让人清醒些。有回她孙子考试前复习,熬得没精神,她就用生姜擦了擦孙子的太阳穴,又泡了杯姜茶,说:\"这比喝咖啡管用,还不伤胃。\"

调和寒凉之食

夏天的餐桌上少不了凉菜、冰饮、瓜果,李婶做凉拌菜时,总会在调料里加些姜末或姜汁。\"黄瓜性凉,加点姜能中和一下。\"她拌的拍黄瓜,脆嫩爽口,带着点姜的辛香,吃着舒服。家里做冰镇酸梅汤,她也会放一小片姜进去,\"喝着不那么寒,小孩子也能多喝两口\"。

最经典的要数吃螃蟹时配的姜醋汁。李婶说:\"螃蟹性寒,多吃伤胃,蘸着姜醋吃,既能去腥,又能护着脾胃。\"她还会在蒸螃蟹时,肚子里塞几片姜片,\"从里到外都调和了\"。

姜的灵动身姿

嫩姜和老姜用法大不同。李婶腌糖醋姜只用子姜,\"嫩姜没那么辣,腌出来脆生生的,下饭得很\"。她把嫩姜洗净晾干,切成薄片,用盐腌半小时,挤去水分后,放进熬好的糖醋汁里(糖醋比例是2:1),再加点白酒封口,放冰箱里腌三天就能吃。早上配粥,中午佐饭,都特别开胃。

老姜则适合炖煮、爆炒。冬天熬鸡汤,她会放几块老姜,说\"能去腥味,还暖身\";做红烧肉时,姜片是少不了的调料,能让肉更香。而干姜是她婆婆的宝贝,说是\"冬天受凉了,煮碗干姜水,比吃药还灵\"。

有回李婶试着用嫩姜炒肉丝,嫩姜的脆嫩配着肉丝的香,竟比用青椒炒还好吃,\"这新吃法,倒也合咱老规矩\"。

四、 厨房里的四季养生实践

把\"冬吃萝卜夏吃姜\"融进日常饮食,其实一点都不难,老辈人传下来的做法,简单又实用。

冬日萝卜暖身心

1. 萝卜羊肉汤:张伯的做法是先把羊肉切块,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砂锅里加水,放羊肉、葱段、姜片、八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一小时,再放萝卜块炖半小时,加盐和胡椒粉调味。\"萝卜不能放太早,不然就炖烂了,没嚼头。\"炖好的汤奶白浓郁,萝卜酥软,羊肉鲜嫩,喝一碗浑身都暖烘烘的。

2. 萝卜丝鲫鱼汤:李婶的丈夫喜欢钓鱼,钓回的鲫鱼就用来做萝卜丝汤。他把鲫鱼两面煎黄,加开水煮沸,汤立马就变成奶白色,再放白萝卜丝,煮到萝卜丝透明,加盐、葱花调味。\"这汤鲜得很,萝卜丝吸了鱼的鲜味,比鱼还好吃。\"

3. 红烧萝卜牛腩:邻居张阿姨做这道菜有诀窍,牛腩要提前用冷水泡两小时去血水,焯水后加调料炒出香味,再加开水没过牛腩,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两小时,最后放萝卜块炖半小时。\"萝卜要切大些,不然炖烂了不成形。\"炖好的萝卜吸饱了牛腩的汤汁,入口即化,牛腩也软烂入味,是冬天餐桌上的硬菜。

4. 爽口腌萝卜:张伯的老伴喜欢做这个,把白萝卜切成条,用盐腌一小时,挤去水分后,加白糖、醋、蒜末、辣椒圈,拌匀后密封放冰箱,第二天就能吃。\"酸甜带点辣,解油腻最好。\"她还试过用心里美萝卜做,红丝丝的看着就有胃口。

5. 萝卜丝饼:李婶的儿媳妇教她做的,把白萝卜擦成丝,加盐腌十分钟,挤去水分,加面粉、鸡蛋、葱花、少许水调成糊状,锅里刷油,舀一勺面糊摊成饼,煎到两面金黄。\"外酥里软,早上当早饭,配碗粥正好。\"

夏日姜香驱暑湿

1. 姜枣茶:李婶每天早上都煮,生姜带皮切几片,红枣去核,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加红糖调味。\"早上喝最好,能暖一天。\"她还会加几片桂圆,说\"补气血,女人喝着好\"。

2. 糖醋嫩姜片:这是李婶家夏天的常备菜,嫩姜切片,盐腌半小时挤水,糖醋汁(醋2份、糖1份)煮沸放凉,倒入姜片,加少许白酒,密封腌三天。\"配粥、配面条都好吃,天热没胃口时,吃两片就想吃东西了。\"

3. 姜汁撞奶:李婶的孙子最喜欢这个,把生姜榨成汁,牛奶加热到80度左右,倒入姜汁中,静置几分钟就凝固了,加少许白糖,滑嫩香甜。\"比买的布丁健康,还暖胃。\"

4. 姜丝炒时蔬:炒空心菜、菠菜时,李婶都会先爆香姜丝,再下蔬菜快炒,\"姜的香味能盖过菜的土腥味,还不寒胃\"。

5. 姜末入凉拌:调凉拌菜的酱汁时,她会剁点姜末放进去,\"尤其是凉拌木耳、海蜇这些凉性食物,加姜末能中和一下\"。

6. 姜米入粥底:早上煮粥时,李婶会放一小勺姜米,\"粥里带着点姜香,喝着暖和,还不容易饿\"。

五、 智慧与平衡:厨房里的养生之道

张伯和李婶都不知道什么是\"阴阳平衡\",但他们凭着老辈人的经验,把\"冬吃萝卜夏吃姜\"过成了日常。这其实就是养生的真谛——不刻意、不勉强,在顺应自然中找到身体的平衡点。

应时而食是根本

张伯只在冬天买萝卜,\"夏天的萝卜没味儿,水垮垮的\";李婶夏天只买嫩姜,\"冬天的嫩姜贵不说,还没夏天的新鲜\"。他们知道,当季的食材最养人,就像春天的韭菜、秋天的梨,都是大自然给的馈赠。菜市场的老农也说:\"啥时候吃啥菜,这是老天爷定的规矩,错不了。\"

适度适量是关键

张伯再爱吃萝卜,也不会顿顿吃,\"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腻\";李婶的糖醋姜再好吃,每天也只吃两三片,\"姜吃多了上火,嗓子眼会发干\"。养生有度,不要盲目养生,记得多看看养生常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