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231集:《太空能源商业开发》

第一章:星尘下的渴望

“嗡——”

巨大的电磁弹射轨道在月球背面的“氦-3矿场”基地边缘发出低沉的轰鸣,一道明亮的白色光柱划破永恒的黑暗,将一节满载着银白色金属锭的货运舱送入深邃的太空。那不是普通的金属,而是每克价值远超黄金的氦-3,是人类寄予厚望的“未来能源”。

李昂站在控制中心的观察窗前,看着那道光柱消失在星幕中,眼底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是“星燧能源”公司驻月球基地的负责人,这家公司是目前太阳系内太空能源商业开发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李总,‘信使号’货运飞船已经捕获了弹射舱,正在进行对接和装载。预计48小时后抵达地球同步轨道的‘中转站’。”通讯耳机里传来基地副主管张倩的声音,冷静而专业。

“知道了。”李昂淡淡地回应,目光却没有从窗外移开。

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在基地探照灯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死寂的灰色。但在这灰色之下,却埋藏着巨大的财富——氦-3。这种在地球上储量微乎其微的同位素,在月球土壤中却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它是核聚变反应最理想的燃料之一,清洁、高效,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并大规模应用,氦-3将成为支撑人类文明向更广阔宇宙迈进的“能量基石”。

而“星燧能源”,以及像它一样的几家巨型能源企业,正站在这场能源革命的风口浪尖上。

“李总,地球总部来消息了,”张倩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是关于‘深空勘探计划’的。董事会希望您能尽快召开一次视频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李昂眉头微蹙。“深空勘探计划”是“星燧能源”压下重注的一个项目——不再局限于月球,而是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太空,比如富含氢元素和其他稀有能源的气态巨行星,甚至是小行星带中那些可能蕴含着更奇特能源物质的天体。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也充满风险的计划。

第二章:资本与星辰的博弈

视频会议的全息投影在控制中心中央亮起,地球总部董事会成员们的虚拟形象依次显现。为首的是公司董事长,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的陈宏。

“李昂,月球基地的氦-3开采和运输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陈宏开门见山,“目前市场对氦-3的需求在稳步上升,但地球那边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项目进度比预期稍慢,这导致氦-3的价格增长没有达到我们最初的预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天穹动力’最近动作频频,他们似乎在小行星带的稀有金属和能源勘探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画面中一位负责市场分析的董事接过话头:“是的,李总。现在资本市场对‘深空勘探’的热情很高,但也很谨慎。‘天穹动力’放出的消息让他们的股价最近波动很大,我们需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才能稳住投资者,并且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来推进我们自己的计划。”

李昂深吸一口气,走到全息投影前,调出了“深空勘探计划”的初步方案。

“各位董事,”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月球的氦-3是我们的基础,但绝不是终点。太阳系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以木星为例,其大气层中含有海量的氢,这本身就是核聚变的重要原料,虽然不如氦-3高效,但储量几乎无穷无尽。还有土星的卫星,土卫二和土卫六,探测显示它们的冰层下可能存在液态海洋,甚至可能蕴含着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能源形式。至于小行星带,那里的许多天体可能富含在地球上稀缺的同位素和矿物,其中一些可能对特殊能源技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虚拟形象:“‘深空勘探计划’的第一步,我们计划先发射一艘无人勘探飞船,目标是近地小行星带中的几颗候选天体,进行详细的光谱分析和初步采样。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飞船的研发、发射,以及后续可能的无人着陆采样任务。但我坚信,这是值得的。一旦我们能在深空能源开发上占据先机,‘星燧能源’将不仅仅是一家月球矿场公司,而会成为真正引领人类进入太空能源时代的标杆。”

“话是这么说,李昂,”另一位董事提出了担忧,“但风险太大了。深空探测的成功率一直不高,而且回报周期太长。我们现在的现金流主要依赖月球的氦-3,如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里,万一失败了,公司可能会陷入困境。‘天穹动力’那边说不定就是想把我们拖入这场消耗战。”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坚守月球,虽然稳妥,但可能会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落于人后;进军深空,前景光明,但荆棘密布。

陈宏看着李昂,眼神中带着审视:“李昂,你在月球基地干得很好,把开采效率提升了30%,运输成本降低了15%。我相信你的能力。但‘深空勘探计划’,你需要给我们一个更具体的、可行的方案,以及一个能说服投资者的‘故事’。不仅仅是能源,还有……比如,对人类文明的意义,这种宏大叙事有时候也能打动那些坐在会议室里的人。”

李昂点点头:“我明白,董事长。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和我的团队整理出一份更详细的报告,包括技术路线、成本估算、风险评估,以及……那个‘宏大叙事’。”

第三章:冰与火的试炼

会议结束后,李昂没有休息,而是立刻召集了基地里的核心技术团队。张倩也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李总,董事会的意思很明确,他们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张倩递给他一杯热咖啡,“深空勘探,最难的不是构想,而是技术实现。我们现在的货运飞船技术,用于地月之间的运输没问题,但要飞到小行星带,甚至更远的地方,动力系统、生命维持系统(如果是载人的话)、通讯系统都需要革命性的突破。”

“我知道。”李昂揉了揉眉心,“所以我们第一步计划是无人飞船。动力方面,我在想,能不能在现有的核聚变发动机雏形上做文章?虽然小型化和稳定性还存在问题,但如果我们只是用于无人探测器,或许可以简化一些设计,先实现‘能飞过去’的目标。”

“核聚变发动机……”张倩眼睛一亮,“这倒是个方向。现在传统的化学燃料火箭,效率太低,根本无法支撑长距离的深空探测。离子发动机虽然比冲高,但推力太小,加速太慢。核聚变发动机如果能取得突破,那确实是质的飞跃。”

“不仅仅是发动机,”李昂走到巨大的电子屏幕前,调出了太阳系的星图,“还有通讯。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严重,延迟也越大。我们需要更强大的通讯天线,或者考虑利用量子通信技术,虽然这在太空中的应用也还在实验阶段。还有,探测器的材料,要能承受太空中的各种辐射和微陨石撞击,还要足够轻便。”

团队成员们围了过来,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从推进系统到通讯模块,从材料科学到人工智能导航,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李总,”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突然说道,“我觉得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商业价值的评估。就算我们探测到了一个富含能源的天体,怎么开采?怎么运输回地球或者月球?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成本如何控制?回报率如何?这些都是投资者关心的。”

李昂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没错,这正是关键。我们的‘深空勘探计划’不能仅仅是一个科学探测项目,它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商业化的可行性。所以,我们的无人探测器,除了携带勘探设备,或许还需要携带一些初步的‘可行性验证’设备,比如,一个小型的、实验性的开采工具,或者一个微型的能源转化装置,看看能不能在目标天体上直接产生可用的能量信号。”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人都精神一振。

接下来的日子,李昂和他的团队几乎是连轴转。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地球总部的研发部门紧密协作,甚至联系了一些国际航天机构,寻求技术上的合作可能。

期间,“天穹动力”那边果然有了新动作。他们宣布与某国航天局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火种”的深空探测计划,目标直指一颗据推测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小行星,宣称这些有机物可以在太空中转化为燃料和其他资源。这一消息立刻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轰动,“天穹动力”的股价应声上涨。

“星燧能源”的股东们开始有些坐不住了,催促的电话和邮件不断飞向月球基地和地球总部。

“压力很大啊,李昂。”陈宏在一次私下通话中对李昂说,“‘天穹动力’这一手很厉害,他们找了个好的切入点,而且拉上了官方背景,增加了可信度。我们必须尽快拿出点东西来。”

“董事长,放心,”李昂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我们的‘星尘一号’无人勘探飞船的设计方案已经初步完成,正在进行关键部件的测试。我申请将月球基地的一部分闲置资源和预算调拨过来,加快进度。”

“可以,但你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了氦-3的正常开采和运输,那是我们的生命线。”

“明白。”

第四章:星尘一号的启航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和无数次的测试、修改,“星尘一号”无人勘探飞船终于在月球背面的一个专用发射场准备就绪。

它的外形并不像传统的火箭那样粗壮,而是显得有些“纤细”。主体是一个圆柱形的舱段,前端是密集的传感器和通讯天线,中部是核心的控制单元和能源系统——一个实验性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雏形,后端则连接着几具姿态调整用的离子发动机。在它的侧面,搭载着一个小型的机械臂和几个样本舱。

这并不是一艘完美的飞船,它的核聚变发动机效率还很低,只能提供有限的推力用于轨道调整和加速;它的通讯系统也采用了传统微波和量子通信的混合方案,以确保在远距离下至少能传回关键数据;它的目标也很明确——前往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的“阿瑞斯-7”小行星,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勘探任务。

发射当天,月球基地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聚集在控制中心或者附近的安全区域,观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李昂站在控制台前,脸色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各系统检查完毕,状态正常。”

“通讯链路畅通,地球总部和深空网络支持到位。”

“核聚变发动机预热完成,能量输出稳定。”

张倩逐一汇报着各项数据。

“‘星尘一号’,准备就绪。”李昂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命令,“启动发射程序。”

随着一声令下,发射场的巨大电磁弹射装置再次启动。但这一次,没有了之前货运舱发射时的巨大轰鸣,只有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震动。“星尘一号”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轨道缓缓加速,然后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悄无声息地冲入太空,很快便消失在茫茫星海中。

控制中心里,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声。

“成功了!李总,我们成功发射了!”张倩激动地说。

李昂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通知地球总部,‘星尘一号’已顺利启航。让我们祈祷它能带回我们想要的东西。”

“星尘一号”的启航在行业内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相比“天穹动力”的“火种”计划,似乎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这只是一艘无人探测器,而且目标小行星“阿瑞斯-7”并不算是最热门的候选目标。

李昂对此并不在意。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星尘一号”需要在太空中独自飞行数月,穿越无数未知的风险,然后准确地抵达目标小行星,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探测任务。

在等待“星尘一号”传回数据的日子里,李昂并没有闲着。他一方面关注着月球基地的氦-3开采运营,另一方面,开始着手规划“深空勘探计划”的第二步——如果“星尘一号”成功,那么下一步是否要进行载人的深空探测,或者建造更大型的无人勘探站?

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天穹动力”的“火种”计划进展。据公开消息,“火种”号探测器已经顺利抵达目标小行星附近,并开始进行初步的探测,似乎传回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数据,但具体内容并未详细披露。

“他们在吊胃口。”张倩看着关于“天穹动力”的新闻,对李昂说,“想等拿到更有分量的数据再一起公布,从而最大化市场效应。”

“很有可能。”李昂点点头,“但我们也有我们的节奏。‘星尘一号’的数据才是关键。”

第五章:来自深空的信号

时间一天天过去,“星尘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航行着。它不断向地球传回自身的状态数据,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直到六个月后,它终于抵达了“阿瑞斯-7”小行星附近。

“距离‘阿瑞斯-7’还有10万公里,正在进行减速和轨道调整。”

“传感器阵列启动,开始对目标天体进行全方位扫描。”

控制中心里,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李昂和团队成员们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

“阿瑞斯-7”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石质小行星,外观呈现出一种暗红色,表面布满了撞击坑。

“光谱分析结果出来了!”一位负责数据分析的工程师突然喊道,“李总,张主管,你们看!这颗小行星的表层土壤中,除了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外,还含有异常高浓度的……锂-7和硼-11!”

“锂-7和硼-11?”李昂和张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这两种元素单独存在并不稀奇,但它们的组合却意义非凡。锂-7和硼-11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用于一种被称为“p-b11”的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的优势在于,它产生的几乎都是带电粒子,而不是中子,这意味着反应产生的辐射很低,对反应堆材料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能量转化效率理论上可以很高。

如果“阿瑞斯-7”上真的富含这两种元素,那它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清洁核聚变燃料矿”!

“数据准确吗?有没有可能是误判?”李昂急切地问道。

“正在进行重复扫描和验证,但初步数据非常明确,浓度远远高于一般小行星的平均水平。”工程师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而且,我们还探测到,在一些较大的撞击坑底部,可能存在着水冰的痕迹!虽然含量可能不高,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发现!水在太空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控制中心里一片欢腾。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超他们的预期!相比之下,“天穹动力”那边所谓的“挥发性有机物”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立刻把这个发现加密,传给地球总部!”李昂当机立断,“让他们准备好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投资者说明会。另外,命令‘星尘一号’,准备进行更近一步的探测,包括尝试着陆和采集样本。”

消息传回地球,“星燧能源”总部立刻炸开了锅。陈宏和董事会成员们激动不已,之前的担忧和压力一扫而空。

“干得漂亮,李昂!干得太漂亮了!”陈宏在视频通话中,声音都带着颤抖,“这个发现,足以让我们在太空能源商业开发领域占据绝对的主动权!‘p-b11’核聚变,这可是很多国家科研机构都在研究的前沿方向啊!如果我们能控制这颗小行星的资源……”

“董事长,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李昂保持着清醒,“‘星尘一号’的着陆和采样任务才是下一个关键。而且,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天穹动力’他们肯定会有所动作,甚至不排除其他势力的介入。我们需要立刻制定后续的详细计划,包括如何保护‘阿瑞斯-7’的勘探权,如何开展大规模的开采和运输工作。”

“没错,没错!”陈宏连连点头,“你说的对。我马上召开紧急董事会,调动一切资源支持你!”

第六章:新的纪元,新的挑战

“星燧能源”发现富含锂-7和硼-11的小行星“阿瑞斯-7”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一般,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资本市场上,“星燧能源”的股价一夜之间飙升,市值大幅超越了“天穹动力”,成为了太空能源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投资者们蜂拥而至,希望能在这场新的能源革命中分得一杯羹。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太空能源商业开发迎来新纪元”、“人类能源危机的曙光”等标题层出不穷。公众也对这个遥远的小行星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李昂一时间成为了焦点人物,但他却依旧留在月球基地,主持着“星尘一号”的后续任务。

“星尘一号”成功在“阿瑞斯-7”表面实现了软着陆,并采集到了珍贵的土壤样本。初步的样本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探测结果,锂-7和硼-11的含量高得惊人,水冰的存在也得到了确认。

接下来,“星燧能源”迅速启动了“阿瑞斯-7”开发的初步计划:

- 建立永久勘探站:计划在“阿瑞斯-7”附近或其表面建立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