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这一世我要享受尽这人间快乐 > 第170章 溯源迷踪:技术浪潮下的匠心坚守

老街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时,“咖乐多” 与 “默雯陶艺” 的 “溯源计划” 正式启动。陈默站在新搭建的透明工坊前,看着玻璃墙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手心沁出薄汗。工坊内,360 度旋转摄像头对准拉坯机,直播画面实时同步到全国门店的电子屏上,这与他记忆中昏暗、充满泥土气息的老窑厂截然不同。

“陈师傅,该调试 AR 滤镜了。” 技术团队的小王举着平板走过来,屏幕上,陶瓷杯的虚拟模型正叠加着绚丽的光影特效,“扫描杯底二维码,就能看到您拉坯的全息投影,还能定制专属花纹。”

陈默摸着工作台边缘的月牙形刻痕,那是他和小雯创业初期留下的记号。“这样会不会……” 他犹豫着开口,“让陶瓷失去质朴的味道?” 话未说完,“咖乐多” 市场总监西装革履地走进来,袖口的咖啡渍已换成崭新的袖扣:“陈师傅,数据显示年轻消费者对 AR 技术的接受度高达 82%,传统工艺要想活下去,就得拥抱变化。”

工坊开张当天,老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沈野骑着摩托车在巷口维持秩序,皮衣上别着 “匠心护卫” 的徽章;张阿姨现场表演剪纸,剪刀翻飞间,“溯源求真” 的字样跃然纸上;李大爷的三弦声混着电子音乐,改编成了充满现代感的《新窑火令》。

小雯穿着淡青色旗袍,站在产品展示区为顾客讲解。当她举起一个带着天然冰裂纹的茶杯时,人群中突然传来质疑声:“这些瑕疵真的是自然形成的?不会是刻意做旧的吧?” 说话的是个戴着墨镜的时尚博主,身后跟着扛摄像机的助理。

陈默的心跳陡然加快。他走上前,手指抚过杯身:“您看这裂纹的走向,机器模仿不出泥土在高温下挣扎的痕迹。” 他转身打开窑炉监控回放,视频里,火焰在坯体表面跳跃,裂纹如蛛网般缓慢蔓延,“每一道纹路,都是泥土与火焰的对话。”

然而,质疑声并未就此平息。当晚,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对比视频,将 “默雯陶艺” 的产品与高价古董瓷器做对比,嘲讽 “所谓匠心不过是营销噱头”。更有甚者,黑客入侵直播系统,插入一段经过剪辑的视频 —— 画面里,陈默的手在转盘上机械地重复动作,配文 “揭开手工陶瓷的遮羞布”。

“是‘茗韵轩’!” 林叙盯着不断跳动的代码,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他们买通了黑客,还雇佣了网络推手。” 他调出 Ip 追踪记录,“这次攻击来自境外服务器,很难追责。”

工坊内,陈默对着黑屏的直播设备发怔。王秀兰默默递来一碗绿豆汤,碗沿还沾着她在超市打包时蹭到的标签:“要不咱们退一步?把 AR 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撤了,专心做陶瓷。” 老人的话让陈默心头一颤,他想起签约时 “咖乐多” 提出的 KpI:三个月内销量翻番,否则终止合作。

深夜的四合院,月光透过槐树的枝桠洒在青石板上。苏婉晴咬着焦糖味棒棒糖,晃了晃手机:“我联系了央视非遗纪录片组,他们对‘溯源计划’很感兴趣。” 她挑眉看向陈默,“但拍摄周期长,可能会影响‘咖乐多’的进度考核。”

陆沉翻阅着市场调研报告,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合约:“如果放弃技术元素,年轻客群流失率预计超过 60%。可坚持下去,又可能背离你们的初心。” 他推了推眼镜,“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陈默在工作台前来回踱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陶泥。突然,他抓起一块泥,转盘飞转间,一个造型古朴的茶杯逐渐成型。“我明白了,” 他的眼睛亮起来,“我们做双轨制 —— 面向大众的量产款保留 AR 技术,限量收藏款回归传统工艺,每一件都附上烧制日记。”

方案推行初期,争议不断。技术团队抱怨传统工艺无法适配 AR 系统,要求简化流程;老陶艺师们则抗议量产款的标准化操作 “亵渎了手艺”。陈默白天泡在工坊调试设备,晚上跟着老师傅学习古法柴烧,双手布满新烫的水泡。

转机出现在纪录片拍摄现场。央视导演将镜头对准陈默布满老茧的手,捕捉他凝视窑火时专注的眼神,记录小雯在深夜灯光下绘制设计图的身影。当镜头扫过工作台角落的 “月牙杯” 时,导演突然叫停:“这个杯子的故事,一定要放进正片。”

纪录片播出当晚,收视率创下非遗专题新高。有观众留言:“原来每一道火痕都是岁月的诗”;收藏家们开始高价竞拍 “默雯陶艺” 的古法作品;甚至有大学教授联系陈默,希望将他的创作过程编入工艺美学教材。

“咖乐多” 总部,市场总监看着节节攀升的销量数据,终于松口:“保留双轨制,但限量款的产量必须增加。” 陈默却摇头拒绝:“古法柴烧成功率不足四成,我不能为了数量牺牲质量。” 他掏出一本烧制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开窑的心得,“这些文字,比任何营销都有说服力。”

雪落老街的那天,“默雯陶艺” 举办了首次作品拍卖会。拍品中,既有带着 AR 特效的现代款,也有古法烧制的孤品。当编号 “月牙 001” 的杯子以十万高价成交时,陈默和小雯相视而笑,泪水模糊了视线。台下,王秀兰悄悄抹着眼泪,沈野吹着口哨鼓掌,李大爷的三弦声与掌声交织在一起。

散场后,陈默独自走进工坊。窑炉里的余温还未散尽,他拿起一块陶泥,感受着泥土特有的湿润与坚韧。手机突然震动,“手作之魂” 发来消息:“真正的匠心,不是抗拒改变,而是在浪潮中坚守本心。”

窗外,老街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着纷飞的雪花。陈默打开直播镜头,对着屏幕轻声说:“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泥土的语言。” 转盘转动,陶泥在他手中渐渐成型,直播间的弹幕不断刷新,“期待”“支持” 的字样如温暖的溪流,涌现在屏幕上。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博弈,或许永远不会停止,但陈默知道,只要心怀热爱,匠心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