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经脉篇第十(二)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经脉篇第十(二)

作者:风云八百里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3 05:52:52

话说有一天,雷公心血来潮,对黄帝说:“嘿,黄帝啊,我一直对咱们身体里的那些经络挺感兴趣的,特别是大肠手阳明之脉,你能不能给我讲讲它的来龙去脉啊?”

黄帝一听,心里暗笑:这雷公还真是好学啊!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好嘞,雷公,您听好了!这大肠手阳明之脉啊,它可是个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家伙。它起源于咱们大拇指旁边的食指尖端,对,就是那个我们经常用来指指点点的食指尖儿。”

雷公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来,这大肠经还挺接地气的嘛!”

黄帝笑了笑,继续讲道:“没错,它确实是从咱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手指开始的。然后啊,这条经络就顺着食指的内侧边缘往上走,走到手掌和手背的交界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合谷穴’那儿。您知道合谷穴吗?就是那个咱们一使劲按就会感到酸酸涨涨的地方,俗称‘万能穴’,头疼脑热、牙疼啥的,按按它都能缓解。”

雷公点了点头:“嗯,这个我知道,合谷穴嘛,我经常让人帮我按按,确实挺管用的。”

黄帝接着说:“对,从合谷穴出来,大肠经就继续往上走,穿过手背的两根骨头之间,进入手臂的外侧前缘。它一路高歌猛进,经过肘关节的外侧,再往上走到肩膀的外侧前缘,最后穿过肩膀的顶端,也就是咱们说的‘肩髃穴’。这个肩髃穴啊,可是治疗肩周炎、肩膀酸痛的宝地哦!”

雷公听得津津有味:“哎呀,这么说来,这大肠经还真是个‘攀登高手’啊,一路往上窜!”

黄帝笑着回答:“没错,它可不止往上窜那么简单。从肩髃穴出来,它还会继续往上走,穿过脖子的后面,到达后脑勺的下方,也就是咱们中医说的‘天柱骨’那儿。然后啊,它会拐个弯儿,进入咱们胸前的‘缺盆’部位,也就是锁骨上窝那儿。在这儿,它会跟咱们的肺脏联络联络感情,再往下穿过膈肌,最终归宿到大肠里。”

雷公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它还有没有别的分支呢?”

黄帝点了点头:“当然有啦!从缺盆那儿,大肠经还会分出一条支脉,这条支脉会上行到咱们的脖子上,穿过脸颊,进入下齿槽,再从嘴唇旁边绕出来,经过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去。最后啊,它会沿着鼻子的外侧往上走,到达鼻翼旁边的‘迎香穴’。这个迎香穴啊,可是治疗鼻塞、流鼻涕的绝招哦!”

雷公一听,哈哈大笑:“哈哈,这大肠经还真是多才多艺啊,既能治牙疼、肩周炎,又能治鼻塞、流鼻涕!那它要是出了问题,会咋样呢?”

黄帝正色道:“要是大肠经出了问题啊,那可就不好玩了。它会导致牙疼、脖子肿,还会出现眼睛发黄、口干舌燥、流鼻血、咽喉肿痛、肩膀和前臂疼痛,以及食指疼痛不能活动等症状。要是经络里的气血太旺盛呢,它就会沿着经络所过的部位出现发热、肿胀的情况;要是气血太虚弱呢,人就会感到发冷、颤抖,久久不能恢复。”

雷公一听,皱了皱眉:“那这可咋办呢?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啊?”

黄帝微微一笑:“当然有啦!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也就是根据病症的虚实寒热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要是大肠经太旺盛了呢,咱们就用泻法来泄掉多余的气血;要是太虚弱了呢,咱们就用补法来补充气血。要是热症呢,咱们就用快针法来清热;要是寒症呢,咱们就用留针法来散寒。要是经络出现陷下的情况呢,咱们就用艾灸来温通经络。要是经络不盛不虚呢,咱们就直接刺激经络本身来治疗。”

雷公一听,眼睛又亮了起来:“哈哈,这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那岐伯啊,你能不能再给我讲讲这大肠经的虚实怎么判断啊?”

黄帝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啦!判断大肠经的虚实啊,咱们主要看‘人迎穴’和‘寸口脉’的对比。人迎穴在脖子侧面,喉结旁边,咱们用手一摸就能摸到动脉跳动的地方。要是大肠经太旺盛了呢,人迎穴的跳动就会比寸口脉大三倍;要是太虚弱了呢,人迎穴的跳动就会比寸口脉小。”

雷公一听,拍案叫绝:“哈哈,这方法真是太简单了!黄帝啊,你可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黄帝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雷公过奖了。咱们中医讲究的是传承和发展嘛,我也只是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您罢了。”

说到这儿啊,咱们的大肠手阳明之脉的故事就讲完了。不过啊,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条经络和它的穴位们,我还是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吧!

首先是咱们的“商阳穴”,它就在咱们食指的末节桡侧,距离指甲角0.1寸的地方。别看它小,它可是大肠经的井穴哦!有清热解表、苏厥开窍的作用。要是您突然中暑了、昏迷了啥的,赶紧掐掐这个穴位,说不定就能醒过来呢!

接下来是咱们的“二间穴”,它在咱们食指的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它是大肠经的荥穴哦!有清热解表、利咽止痛的作用。要是您嗓子疼、牙疼啥的,按按这个穴位就能缓解不少呢!

然后是咱们的“三间穴”,它在咱们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它是大肠经的输穴哦!有清热解表、疏经活络的作用。要是您手指关节疼、手臂酸啥的,揉揉这个穴位就能舒服不少呢!

接下来是咱们的“合谷穴”,这个刚才已经讲过了哈!它在咱们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虎口”那儿。它是大肠经的原穴哦!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基本上啥疼都能按按它来缓解一下呢!

然后是咱们的“阳溪穴”,它在咱们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在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它是大肠经的经穴哦!有清热散风、舒筋利节的作用。要是您手腕疼、胳膊酸啥的,按按这个穴位就能缓解不少呢!

接下来是咱们的“偏历穴”,它在咱们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的地方。它是大肠经的络穴哦!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而且啊,它还是治疗耳鸣、耳聋的特效穴哦!

然后是咱们的“温溜穴”,它在咱们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的地方。它是大肠经的郄穴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要是您身上哪儿肿了、发炎了啥的,按按这个穴位就能缓解不少呢!

接下来是咱们的“下廉穴”和“上廉穴”,它们都在咱们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下廉穴在肘横纹下4寸的地方,上廉穴在肘横纹下3寸的地方。它们都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要是您胳膊疼、手麻啥的,揉揉这两个穴位就能舒服不少呢!

然后是咱们的“手三里穴”,它在咱们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的地方。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哦!有理气通络、疏风化湿、止痛的作用。基本上啥疼都能按按它来缓解一下呢!而且啊,它还是治疗肩周炎、网球肘的特效穴哦!

接下来是咱们的“曲池穴”,它在咱们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哦!(注意啦!虽然手三里也是合穴的说法,但按照传统理论,每条经只有一个合穴,这里咱们以曲池为准。)它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要是您发高烧、胳膊疼啥的,按按这个穴位就能缓解不少呢!而且啊,它还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的特效穴哦!

最后是咱们的“肩髃穴”和“迎香穴”,这两个穴位刚才已经讲过了哈!肩髃穴在咱们肩膀上,有治疗肩周炎、肩膀酸痛的作用;迎香穴在咱们鼻翼旁边,有治疗鼻塞、流鼻涕的作用。

有一天,雷公突然对黄帝说:“嘿,黄帝,我听说你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今天我就想问问,那个胃足阳明之脉,它到底是怎么在体内溜达的呢?”

黄帝一听,微微一笑,心想:这家伙,又想偷师了。不过嘛,既然你诚心发问,那我就给你来个详细解说,保证让你听得目瞪口呆,哦不,是耳目一新!

黄帝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胃足阳明之脉啊,它的起点可有意思了,就在你鼻子中间那块,也就是鼻梁的正中央,医学上我们叫它‘鼻交頞中’。从这里开始,它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先跑到旁边去跟太阳经脉打了个招呼,然后顺着鼻子外侧一路向下,悄悄溜进你的上齿里,又绕出来,围着你的嘴巴和嘴唇转了个圈,最后在下巴下面,也就是‘承浆穴’那儿,跟另一位经脉朋友握了握手。”

“这还没完呢!”黄帝继续说道,“它接着往后脑勺方向跑,经过你的下巴下面,到大迎穴那儿稍作停留,这个大迎穴啊,就在你下巴角下方,咬肌的前缘,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凹进去的地方?然后,它沿着你的脸颊,一直跑到耳朵前面,路过一个叫‘客主人’的穴位,这个穴位现在叫上关穴,就在你耳朵前面,颧弓的上缘凹陷处,是不是感觉耳朵都跟着抖了抖?”

“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黄帝笑眯眯地说,“它从耳朵前面继续往上,沿着发际线,一直跑到你的额头,也就是额颅那里。这一路上,它可是风光无限好啊,跟好多穴位都打了交道。”

“但是呢,它可不是个专情的孩子,一路上还分了几个支脉。”黄帝接着说道,“其中一支,从大迎穴前面下来,到人迎穴那儿,这个人迎穴啊,就在你喉结旁边,颈动脉搏动的地方,是不是感觉心跳都加速了?然后,它顺着喉咙,溜进缺盆,也就是锁骨上窝那里,再穿过膈肌,跟胃成了亲戚,还跟脾攀上了交情。”

“还有一支更调皮的,直接从缺盆那儿跑到你**的内侧,然后沿着肚子两边,跑到腹股沟那儿,也就是气街中,也就是现在的气冲穴,这个位置啊,你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感觉肚子都跟着鼓起来了?”黄帝边说边比划着。

“再来说说另一支吧,这支是从胃口,也就是胃的入口处开始的,它沿着肚子里面一路向下,也跑到气街中跟其他支脉汇合,然后一起继续往下,经过大腿前面的髀关穴,这个穴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是不是感觉大腿都在颤抖?”黄帝问雷公。

“接下来,它们就跑到膝盖那里的膝膑中,也就是膝盖骨下方的凹陷处,再沿着小腿外侧,也就是胫骨外侧,一直跑到脚背上,进入中趾的内侧。”黄帝继续描述着,“还有一支更调皮的,从中趾内侧往下三寸的地方分出,跑到中趾的外侧去了。另外一支呢,从脚背上分出,跑到大趾的中间,最后从大趾尖端溜走了。”

雷公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胃足阳明之脉也太会跑了吧!

黄帝看着雷公那惊讶的表情,笑了笑说:“这还没完呢!它要是动起来,你可就有的受了。你会觉得浑身发冷,不停地打哆嗦,还老想哼哼唧唧的,好像有多难受似的。你的脸色也会变得黑黑的,看到人和火就烦,听到木头的声音都会吓得一哆嗦,心里还老想动来动去的。严重的时候,你还会想爬到高处去唱歌,或者光着身子到处跑,肚子也会胀得跟气球似的,这就是所谓的‘骭厥’。”

“不过呢,它也有好的一面。”黄帝话锋一转,“它主管的是跟血有关的病,比如狂躁、疟疾、发热、出汗、流鼻血、嘴角歪斜、嘴唇生疮、脖子肿、喉咙痛、大肚子水肿、膝盖和小腿肿痛等等。它经过的地方,比如胸口、**、气街、大腿、小腿外侧、脚背上,要是痛起来,可都是它的杰作。要是中趾用不上力,也是它在捣鬼。”

“要是它太旺盛了,你身体前面就会觉得热乎乎的,胃里的火大了,你就会饿得特别快,尿也会变得黄黄的。”黄帝继续说道,“要是它不够用了,你身体前面就会觉得冷飕飕的,胃里也会觉得胀胀的。”

“所以啊,治疗这些病,就要看它是太旺盛了还是不够用了。”黄帝总结道,“太旺盛了就泻一泻,不够用了就补一补。要是热了,就快点扎针;要是冷了,就让针多留一会儿。要是陷下去了,就灸一灸。要是不太旺盛也不太不够用,就按照经脉来取穴治疗。要是太旺盛了,人迎穴的脉象就会比寸口穴大三倍;要是不够用了,人迎穴的脉象就会比寸口穴小。”

雷公听完,感叹道:“哎呀妈呀,这胃足阳明之脉也太复杂了吧!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懂了点皮毛了。”

黄帝笑道:“皮毛可不够啊!你得好好学学,不然怎么当天庭里的老中医呢?”

说完,黄帝还特意给雷公画了一张胃足阳明之脉的示意图,上面标明了所有的穴位和它们的位置。雷公拿着图,看得津津有味,心想:这下我可有宝贝了!

那么,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些穴位吧!

鼻交頞中:就在鼻梁的正中央,是个起始点,也是个很重要的穴位,能够治疗鼻塞、流涕等症状。

大迎: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肿,唇吻不合等局部病证。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牙关不利、口歪、颊肿、齿痛、失音、颈项强痛等局部病证。

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瘲。

人迎: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缺盆: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脚冷。

髀关: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髂前上棘直下平齐会阴处。主治腰膝冷痛、痿痹、屈伸不利、下肢麻木不仁、腹痛。

伏兔: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上缘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主治下肢麻痹,腰痛,膝冷,髋关节炎,腹股沟淋巴结炎。

足三里(虽然原文没提,但它是胃足阳明之脉的重要穴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主治泄泻、痢疾、小腹痛等肠腑病证;下肢痿痹;乳痈。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