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深渊血裔 > 第119章 络绎友

深渊血裔 第119章 络绎友

作者:赤金蟒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05:30:30

一步踏入“络绎友”,外界的市声仿佛被厚重的门帘彻底隔绝。昏暗的光线下,时间仿佛都流淌得缓慢粘稠。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陈年墨锭、干燥草药、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深埋古墓刚开启时混合着泥土与金属氧化的“时间尘埃”的气息。这味道,比汴梁承古斋秦砚之店里的古董气息更加古老、更加沉郁,带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历史感。

店铺内部比外面看起来要深得多。两侧是顶天立地的博古架和书架,塞满了各种形态的器物:残缺的青铜器皿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绿锈;碎裂的陶俑被精心拼接,用细小的支架固定;卷轴、册页、线装书层层叠叠,有些纸张早已发黄发脆,边缘卷曲;还有大量韩斌叫不出名字的工具、瓶罐、药材,杂乱却又似乎遵循着某种内在秩序地堆放着。中央是一张巨大的、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的实木工作台,上面散落着镊子、毛笔、放大镜、特制胶水、以及几片正在修复中的、布满虫蛀孔洞的竹简残片。

工作台后,那位穿着深灰色棉布长衫的老者——曹嵩,终于停下了手中精细到极致的工作。他缓缓转过身。

灯光映照下,曹嵩的面容清晰起来。他看起来约莫六十许,身形清癯,背微微佝偂,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如同古树虬结的纹路。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带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上下打量着韩斌,眼神平静,却仿佛能穿透皮囊,看到韩斌体内那混乱的三家气息、躁动的深渊之种、以及惊魂未定的灵魂。

“来了?”曹嵩开口,声音温和,带着洛邑特有的腔调。不同于汴梁话的爽利直白、尾音略扬,洛邑的口音更显平缓、低沉、字正腔圆,每个字的发音都仿佛带着历史的重量,有种不急不徐的韵律感,如同缓缓流淌的洛河。“汴梁来的韩小子?” 他再次确认,语气里听不出喜怒。

韩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和因环境骤变带来的紧张感,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是,晚辈韩斌。受汴梁赵叔所托,前来拜见曹老板。” 他恭敬地双手奉上那块刻着“曹”字的黑色令牌。

曹嵩的目光在令牌上扫过,并未伸手去接,只是随意地抬了抬下巴,示意韩斌放在工作台一角。令牌落在堆满杂物的桌面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显得毫不起眼。

“坐吧。”曹嵩指了指工作台对面一张同样老旧、布满刻痕的木凳。他自己则拉过一张高脚凳坐下,动作带着一种修复古籍般的精准和谨慎。他拿起桌上一块干净的白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指上沾染的细微墨渍和胶痕,目光却始终落在韩斌身上,带着审视。

“赵老饕(赵杞中)在电话里把你的事,大概说了些。”曹嵩开口,洛邑口音平缓低沉,却字字清晰,“说你体内儒、墨、阴阳三家驳杂,尚未梳理出主次,更未选定契合自身的路径。啧…”他微微摇头,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毫不掩饰的惊讶和…不赞同。

“精神都三境‘流水不争’了,**也洗髓境了,连个路径都还没定下来…真是少见。”曹嵩的语气里没有嘲讽,只有一种纯粹的不解和审视,仿佛在评估一件结构奇特的古物。“根基不稳,大厦将倾。你这情况,就像一艘造了一半却还没确定航道的船,在风暴里乱闯,随时可能散架。”

韩斌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也感到一丝窘迫。他之前在白鹿洞跟随守拙先生,更多是学习如何稳定体内三家冲突,避免走火入魔,对于选定一条明确的“路径”,确实没有清晰的认知和迫切感。秦砚之似乎也认为他可以再等等看。此刻被曹嵩点破,他才意识到这或许是个隐患。

“请…曹老板指教。”韩斌坐直身体,虚心求教。洛邑的沉静氛围和曹嵩身上那股沉凝的气场,让他不由自主地收敛心神。

曹嵩放下白布,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透了店铺的墙壁,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与历史长河。

“指教谈不上。守藏一脉,守的是器物,守的是典籍,守的…也是这天地间流转不息的‘道’与‘理’。”曹嵩的声音在昏暗的店铺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讲述古老箴言的韵味。

“世人皆知,诸子百家,以‘道’为宗。儒、墨、阴阳、名、农、法、纵横、道、杂,这九家学说,如同九条奔涌不息的大河,各自有其源头、脉络和入海的方向。它们阐述的是天地运行的法则,人伦社会的秩序,是根本性的‘道’。”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用更浅显的方式解释:“而‘路径’(他用了这个词,发音清晰而郑重),则不同。它更像是在这‘道’的大河之上,根据你自己的性情、际遇、兴趣、乃至…心中所求,所选择或开辟的一条具体的‘航道’。”

“打个比方。”曹嵩拿起工作台上一支细长的修书毛笔,笔尖沾了点清水,在桌面上轻轻画出一道弯曲的水痕,“‘道’是这条水脉,它决定了水的流向、特性。而‘路径’,是你驾驭这条水脉的方式。你可以是顺流而下的轻舟(顺心而为),可以是逆流而上的勇者(挑战磨砺),也可以是岸边垂钓的渔夫(专注一隅),甚至…是引水灌溉的农人(利用转化)。”

他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韩斌身上,眼神锐利:“关键在于,‘路径’必须与你所修的‘道’,以及你自己的‘心源’(他用了这个词)相契合!要顺心!顺心才能通明,通明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这听起来似乎很宽泛?”曹嵩嘴角似乎勾起一丝极淡的、洞察世事的笑意,“确实。只要‘顺心’,理论上,任何‘道’都可以衍生出无数条‘路径’。比如,你修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之道。”他用毛笔在“墨家”二字旁点了点。

“那么,你的‘路径’可以是‘工’(精研器物,以工济世),可以是‘道’(行侠仗义,守护弱小),可以是‘文人’(传道授业,教化世人),甚至…可以是‘盗’!”曹嵩的语气加重,目光灼灼。

韩斌微微一愣:“盗?”

“不错。”曹嵩肯定道,“若你心中秉持的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侠义’,是打破不公秩序的‘非攻’,那么以‘盗’为路径,行那盗亦有道之事,劫取不义之财散与贫苦,又有何不可?只要你的‘心源’与墨家的‘道’不悖,与这‘盗’的路径能自洽,那未来未尝不能成就一条‘侠盗’的大道!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奇人异士并非没有。”

这个例子让韩斌心中豁然开朗,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路径的选择并非被“道”死死框住,而是有着如此灵活的可能!他体内那墨家“非攻”、“尚贤”的意念,似乎也因这个例子而微微活跃起来。

然而,曹嵩话锋一转,语气骤然变得严肃而凝重,如同在敲响警钟:

“但是!有些‘道’与‘路径’,是天生相克、水火不容的!它们的本质截然相反,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强行结合,只会导致‘心源’撕裂,道基崩毁!”

他手中的毛笔重重地点在桌面上,仿佛要钉死一个真理。

“最极端的例子,便是‘儒家’与‘娼’!”曹嵩的声音带着斩钉截铁的否定。

“儒家之道,核心是什么?‘仁义礼智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规范与秩序追求!是‘克己复礼’,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它要求的是对礼法的遵从,对道德的持守,对自身**的克制!”

“而‘娼’这条路径呢?”曹嵩的语气带着一丝冷冽,“无论其背后有多少无奈与悲欢,其行为本质,是以身体为商品,以满足他人**(尤其是肉欲)为业。这与儒家‘克己’、‘重礼’、‘修身’的核心要义,从根本上就是冲突的!是对儒家所维护的‘礼’与‘秩序’的直接践踏!”

他直视着韩斌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试问,一个真正信奉儒家之道、以‘礼’为行为准则、以‘修身’为毕生追求的人,他的心源,如何能与‘娼’这条路径自洽?他如何能在践行‘娼’的同时,不违背自己的‘道’,不撕裂自己的‘心’?这是根本性的矛盾!是灵魂层面的冲突!所以——”

曹嵩的声音在寂静的店铺里回荡,带着历史的尘埃落定的沉重感:

“从来没有儒家的娼!”

“强行走这条路的人,要么是伪儒,心口不一,道基早已败坏;要么…便是被自身**或外力扭曲了心源,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道毁人亡,沦为笑柄或悲剧。这是铁律!”

这番振聋发聩的阐述,如同重锤般砸在韩斌心头!他瞬间明白了“道”与“路径”关系的精妙与残酷之处——自由与束缚并存!选择路径,既要顺心,更要守道!绝非随心所欲!

他体内的儒家意念(仁义礼智)、墨家意念(兼爱非攻)、阴阳意念(平衡流转)仿佛也因曹嵩的话语而产生了不同的波动。儒家意念对那“礼”与“秩序”的强调似乎更加清晰;墨家意念对“非攻”的理解似乎多了一层“行侠”的路径可能;阴阳意念则在思索着如何平衡这三者,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航道”。

同时,他胸口那枚被封印的深渊之种,似乎也在这关于“心源”、“道基”的严肃讨论中,隐隐传来一丝冰冷的悸动,仿佛在提醒他,他体内还潜藏着一个能扭曲一切“心源”的恐怖存在。

曹嵩看着陷入沉思、脸色变幻不定的韩斌,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他。他不再多言,重新拿起工具,开始专注地修补那片脆弱的竹简残片,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婴儿。昏暗的灯光下,他佝偂的背影与满屋的古物融为一体,仿佛本身就是这漫长历史与无尽“道”“理”的一部分。

店铺内只剩下毛笔尖划过纸面的细微沙沙声,以及韩斌自己越来越清晰的心跳声。洛邑老城的繁华市声被隔绝在门外,此刻,这间名为“络绎友”的古老店铺,成为了韩斌梳理混乱、直面自我、选择未来道路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道场。而曹嵩关于“道”与“路径”的箴言,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长久地回荡在他的修行之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