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 第716章 思念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第716章 思念

作者:皇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02:51:45

数日后,保定府衙门内。

景象已大不相同。

往日的衙役踪迹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身披棉甲、头戴铁斗笠的精锐甲兵。

他们身姿挺拔,气势如虹。

厅堂之中。

皇帝朱佑极身着一袭紫色常服,与朝服上九条龙的威严不同,常服上仅绣有四条龙,分别盘踞于前后及左右臂,彰显内敛。

明朝皇帝龙袍种类繁多,朝服、常服、衮服、冕服、道袍、青服等琳琅满目,其中朝服与常服最为常用,而青服则最为特殊,它是唯一一件没有绣龙的龙袍,专为丧礼所备。

一旁架子上,悬挂着皇帝专属的罩甲,这是皇帝征战沙场或巡游天下时的战袍,自永乐年间便已刀枪不入。

至成化年间,为抵御火枪之威,罩甲又经改良,加入棉甲材质,使其能抵御一定程度的火枪射击,尽管民间势力难以拥有火枪,甚至铠甲亦属罕见,但仍需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朱佑极望着窗外,陷入沉思。

这时,门外东厂厂督刘瑾步入厅内。

恭声道:“主子!”

朱佑极恍若未闻。

着狴犴服曳撒的刘瑾只得再次呼唤:

“主子……主子……”

朱佑极猛然回神,步至太师椅前坐下,问道:“朕的吩咐,你可都安排妥当了?”

刘瑾恭敬回道:

“主子,奴婢已悉数安排妥当。

主子,您……可是思念林姑娘了?”

朱佑极轻轻颔首,随即转移了话题。

沉声道:“此番,朕倒要亲眼瞧瞧,那荆王的行事作风究竟如何,若他尚存一丝人性,念在父皇的情分上,朕赐他个全尸。”

刘瑾躬身道:“主子,您南巡的消息。

早已传遍四海,山东、河南、湖广三省的官员皆已整装待发,恭候主子圣驾。”

朱佑极微微眯眼,说:

“根据西厂密报……

东林党如今已是日薄西山,众多官员纷纷见势投靠首辅李秉,他势力日渐庞大,其他党派自是心生不满,此次南巡,除了荆王之事,朕亦欲栽培些许官员。

“你可有何良策?”

朱佑极目光锐利地望向刘瑾。

刘瑾小心翼翼道:“主子,南京通政司左通政焦芳,此人颇有才干,只因一心忠于主子,便被文人士子冠以‘阉党’之名,饱受排挤,仕途坎坷,至今未得提拔。”

朱佑极闻言,微微颔首:“焦芳?

朕略有耳闻,他在南京通政司已近十载,待寻得合适时机,朕自会提拔于他。

忠臣良将,朕皆爱之,诸如岳飞、文天祥之辈,更是令朕钦佩不已。

毕竟,能力不足,尚可磨砺;

若思想有瑕,此人便不可用。”

刘瑾连忙附和:

“主子所言极是,奴婢……”

望着刘瑾拘谨的神色,朱佑极不禁哑然失笑:“大伴,自离京以来,朕还是头一回见你如此模样,有何言语,但说无妨。”

刘瑾犹豫片刻,终是鼓起勇气:“奴……奴婢,不似汪直、梁芳那般,是……

“汪直与梁芳自幼伴于主子左右,奴婢深恐主子疑我之心,故而迟疑不敢轻言。”

刘瑾心中自知,虽然皇帝很重用自己,但在皇帝朱佑极的心目中,自己的信任度或许尚不及那二人,犹豫着是否该举荐人才。

朱佑极见状,淡然一笑:

“你无须介怀此事。

自幼相伴左右之人。

未必就对朕忠心耿耿;

反之亦然,你看那怀恩。

侍奉父皇与朕两代,我们都曾对他深信不疑,岂料他竟是商辂之人,还害了朕,自朕重用宦官以来,身边宦官众多,但所倚重之大伴,唯你、汪直与梁芳三人。

此乃朕对你的信任。

有何言语,但说无妨。”

刘瑾闻此,眼眶微湿,轻轻拭去眼角泪水,哽咽道:“奴婢自微末内侍起身。

得主子重用,方有今日之权势。

奴婢此生,定当忠心耿耿,誓死效忠主子,若违此誓,愿受人神共弃之罚。”

朱佑极见状,递过一条绣着蛟龙的丝巾,轻声道:“来,擦一擦,莫再哭泣。

朕要告诉你,朝中各地文官皆结党营私,并非所有事情都会如实上报于朕,那些不符合他们心意的人才,往往会被埋没。

东、西、内及锦衣卫,虽然遍布天下,可人数始终有限,朕不想错过。”

刘瑾调整情绪,轻声禀报:

“奴婢自担任神宫监掌印太监以来,虽有不少人前来攀附,但奴婢皆拒之门外。

然而,其中不乏真才实学之士。”

朱佑极轻抿一口茶水,目光锐利:

“说吧,究竟有何人?”

刘瑾恭敬回答:

“主子,除焦芳外。

尚有三人,堪当大任。”

言罢,递上一份奏本于朱佑极。

朱佑极细细审阅之后,缓缓言道:

“朕观你对周经一家及其女婿曹元。

刘宇等人,颇为倚重。”

刘瑾躬身回道:

“主子明鉴,此皆乃奴婢再三甄选之人,若无真才实学,奴婢怎敢举荐于圣前。”

朱佑极微微颔首,分析道:“曹元乃成化十一年进士出身,初授工部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现任浙江左参政。

刘宇则为成化八年进士,由知县起家,现任御史之职,朕所言无误吧?”

刘瑾恭维道:

“主子记性之好。”

朱佑极微微一笑,转而问道:

“不过,朕对这周经,倒不甚了解。”

刘瑾轻声道:“主子日理万机,不识周经亦是常理,但他和其父周瑄。

一家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正统九年(1444年),周瑄时任刑部主事,随英宗爷北征归来,荣升代理刑部郎中,后又越级拜为刑部右侍郎。

曾奉命前往顺天、河间两地赈济灾民,更上奏八条便民之策,诸多得以施行,造福一方,天顺二年,周瑄再升刑部左侍郎。

至元年他更是荣任右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迅速革除积弊,使粮仓充盈。

他又上奏关于南京城防的八项建议,诸多被采纳,同年,升任南京刑部尚书。

周瑄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均未获准。

任期考核结束后,他再次上奏恳请辞官,先皇终允其请,准其归隐南京。”

朱佑极闻言,微微颔首:

“朕忆起来了,此人确是贤臣,其子周经亦是才俊,其两个儿子亦是不俗之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