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快穿:回收金手指从种田开始 > 第156章 天幕直播系统(32)

御书房燃了一宿的火烛。

朝廷核心班子连夜商讨出一个方案:兵分两路,一拨人负责寻觅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另一拨人研究水稻、小麦的增产。

就在这时,守在外头盯着天幕做记录的御前侍卫小跑着进来禀报:

“陛下,有个自称是岭南某村猎户发出的心声,道他们家后山挖到过一种名为‘甘薯’的粗粮,与天宫的红薯相仿……”

“啪嗒!”

萧衍泽倏然起身时打翻了砚台。

墨汁溅上了龙袍袖口,他也不予理会,大踏步走出御书房,仰头望向天幕。

弹幕区此刻全是关于猎户说的甘薯:

[岭南啊?那地方可穷了,真有天宫里那等神仙作物?]

[你们岭南哪个村啊?我媳妇娘家的侄女婿做走货商人的时候到过岭南,要是真有天宫的那种高产红薯,我得想办法联系上他,托他帮我带几个甘薯过来。]

可惜那猎户不识字,只在诺诺爸提到红薯产量时,出于震撼,吐露了心声。

之后跟两个儿子商量后,决定摸黑上山,去找找去年挖到过的甘薯。

要是此甘薯和天宫的红薯真是同一种东西,那今后还怕吃不饱吗?

猎户吐露的这条心声在大梁境内引起了骚动。

民以食为天。

尽管,天上飞的客机、地上跑的高铁汽车同样令人神往,却也仅仅只是神往,可一旦涉及关乎民生饥饱的粮食,谁还坐得住啊!

[刚刚村长派人来通知,让每家出个劳力,明儿一早上山。]

上山干什么?当然是寻找类似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了!

[我们村也说明天要开会,多半也是这个事。]

[真羡慕你们这些离山近离海近的,俺们这既不靠山又不靠海,能种的荒地都开出来种水稻了,可惜这几年年成不好,稻粒好多空瘪的,还没收上来就晓得撑不到明年秋收,唉……]

[要是小侯爷的姑姑能说点增产的法子就好了。]

话音刚落,就听吃着烤鱼的谢姎很快提到了一个让大梁子民齐齐竖起耳朵的话题:

“这鱼是稻花鱼吧?烤着吃又嫩又香!”

“嘿!看来您是吃鱼行家!这的确是稻花鱼。”

接她话的是负责农家乐烧烤区的经理。

今天十一,游客实在太多,农场临时请了不少帮工,依旧有些忙不过来。

这不连经理都亲自下场了,给谢姎这桌送来一扎鲜榨玉米汁。

正好听她提到稻花鱼,顺势为农场的稻花鱼做了一波宣传:

“水库的鱼苗、生态的稻田。插秧前放的鱼苗,秋收前放水时收的鱼,别看只养了四五个月,但就得这样大小的鱼吃起来才鲜嫩,煲汤喝保管鲜掉舌头,烤着也好吃,烤得酥酥脆脆的,骨头都能嚼着吃。”

谢姎顺着这话题问道:“鱼稻共生是不是有什么弊端?为什么现在的稻田都不怎么养鱼了?”

“嗐!哪有什么弊端!相反是双赢的好事儿,鱼吃稻花,省了饲料钱;排出的粪便肥沃稻田,省了肥料钱,这不是双赢是什么?”

“那为什么这些年没怎么见到卖稻花鱼的了?”诺诺妈也好奇地问,“照您这么说,稻花鱼应该很好卖,生态养殖,味道又好,比普通养殖鱼应该更有市场才对。”

她几乎每天都去菜场买菜,最常光顾的就是淡水水产摊了,如果有稻花鱼,她不可能没听说。

“那是现在的种植大户为了赚钱又为了省事,给水稻打好多化肥啦、农药啦、催熟剂什么的,鱼还能养活?”经理摇摇头,吐槽起来,“前儿还听一个朋友说,他们老家现在的种粮大户,往外卖的大米他们自己都不吃。你们品品!”

“……”

这时,其他桌客人要点酒水饮料,经理连忙过去招呼了。

谢姎把刚烤好的稻花鱼递给侄子:“慢慢吃,小心刺。锦宝还想吃吗?”

小锦宝正在啃一串孜然羊肉串,小嘴吃得油光光的,闻言点点头:“锦宝还要吃鱼鱼。”

“好。姑姑再给你弄点鱼肉。”

谢姎一边给侄女挑刺一边继续稻花鱼这个话题:

“我听老一辈说,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时候,稻花鱼着实红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种田很少用化肥,都是农家肥,所以稻田适合养鱼。”

诺诺爸赞同地点点头:“我爷爷那辈就养过稻花鱼,不止鲫鱼,鲤鱼、黄鳝、泥鳅都养过。养鱼的稻田,收成能增加10%左右。何况还有鱼的进项,所以稻花鱼成熟的时候,往往意味着稻田大丰收。”

大梁上下:“!!!”’

“陛下!!!”

朝廷核心班子成员这下是真激动了。

红薯、土豆、玉米的产量再高,可到底远在天边,究竟能不能在大梁本土找到并推广种植,谁也没把握。

但稻花鱼就不一样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谁没种过稻子?

又谁没见过湖里河里溪沟里的鱼?

只要把这两样东西组合到一起,就能让水稻增产,还能收获不用喂就肥美的稻花鱼,何乐而不为?

“陛下,您若担心,准许臣雇几个种田老把式在城外庄子上先行试验,再行推广。”

“可。”

萧衍泽点了头,但没让户部尚书雇人找庄子,直接让人在皇庄上试验。

待来年收成结果出来,再决定要不要大行推广。

但朝廷虽然没有立即推广,地方官员中也不乏有脑子活泛的。

最先动心的是永安县一心为民的县令。

永安县地处大梁中部平原,既不靠山、也不靠海。

但有湖有田,湖里有鱼,田里种稻。

倘若稻鱼共生真能让水稻增产,对永安县来说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哦,顶多费点劳力。

而劳力,恰恰是最不值钱的。

不过今年来不及了,秋收之后很快入冬,饶是鱼能养活,稻子可不一定熬得过寒冬,还是等春耕再施行,但可以先把鱼苗保护起来。

于是,永安县的城门口,于次日张贴出了一份出自县衙的告示:凡是永安境内的湖泊、河流,今后一概不许私自捕捞,违者严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