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安陵容重生后 > 第十二章 暗流涌动,胤禛南下

安陵容重生后 第十二章 暗流涌动,胤禛南下

作者:爱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3 00:34:51

安陵容深知,胤禛此次南下治水,绝非简单的差事。

江南乃朝廷赋税重地,此次洪灾影响巨大,治水背后牵扯着各方利益。

胤禛前来,必然会引发官场的震动,各方势力也会围绕着他展开明争暗斗。而自己若想趁机入局,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一方面,若能成功引起胤禛的注意,进入雍王府,那将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大道。

可另一方面,若行事不慎,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或是卷入各方势力的争斗中,很可能万劫不复。

她必须谨慎谋划,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切入点,既能接近胤禛,又能确保自身安全。

安陵容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她看向岳振华和岳思盈,说道:“岳大人,思盈妹妹,既然朝堂已派雍亲王前来治水,这对江南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

“只是这治水工程浩大,想必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岳大人在余杭县德高望重,不知可否从书院这边入手,为治水之事出一份力呢?”

岳振华微微点头,说道:“安姑娘所言有理。我身为书院山长,理应为地方事务尽一份心力。只是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安陵容微微一笑,说道:“岳大人,您可以组织书院的学子们,对余杭县周边的地理环境、水利设施进行详细勘察,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报告。这或许能为雍亲王的治水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岳振华眼前一亮,说道:“安姑娘此计甚妙。我这就安排下去。”

安陵容心中暗自高兴,通过协助岳振华完成此事,她不仅能为接近胤禛做铺垫,还能进一步巩固与岳家的关系。

而在这看似平静的交流背后,安陵容已经开始精心布局,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只是前方的道路充满未知,她能否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成功实现自己的计划,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然而,安陵容心中清楚,在这看似齐心协力的背后,各方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必然会展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斗。

而她,即将踏入这场风暴的中心——杭州,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卷入更深的漩涡之中。

夜幕笼罩着余杭县的客栈,安陵容独自坐在房中,微弱的烛光在墙壁上摇曳,将她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她双眉微蹙,在心中复盘着今天得知的信息。目前局势变动最大的,无疑是胤禛下江南治水这件事。

安陵容对胤禛有自己的了解,深知他在处理完水患之后,依照以往的习性,肯定会对风流韵事颇为关注。

而即将举办的江南刺绣大会,正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她想着,若能在刺绣大会上巧妙布局,吸引胤禛的目光,或许就能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往更高处的大门。

再一个,便是余杭县岳振华他们所做的准备。

岳振华在当地颇有威望,且为人正直,他组织书院学子对周边地理环境和水利设施进行勘察,若这些成果能被胤禛所用,那便是一个绝佳的借力机会。

通过岳家,她或许能更顺利地接近胤禛,为自己的计划添砖加瓦。

还有今天拉岳思盈时,那突然变大的力气,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一整天下来,都感觉身体状态格外好,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体内涌动。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她既惊喜又疑惑,只是在这纷繁复杂的局势下,暂时无暇深入探究。

不知过了多久,安陵容在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中渐渐入睡。

梦中,她仿佛已经站在胤禛面前,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才情,赢得了他的赏识,一步步走向那遥不可及却又无比渴望的权力巅峰。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缝隙洒在安陵容的脸上,将她从睡梦中唤醒。

她迅速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开始整理行装。众人准备好行李,即将踏上前往杭州府的行程。

刚准备出发时,岳思盈匆匆赶来送行。

她眼中满是不舍,拉着安陵容的手说道:“容姐姐,此去杭州,山高路远,你一定要保重自己。到了杭州,记得给我捎个信儿。”

安陵容微笑着点头,说道:“思盈妹妹,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在余杭县也要听父亲的话,好好照顾自己。”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岳思盈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荷包,递给安陵容:“容姐姐,这是我亲手绣的荷包,你带在身边,就当是我陪着你。”

安陵容接过荷包,心中满是感动:“思盈妹妹,多谢你,我定会好好珍惜。”

在岳思盈的目送下,安陵容一行人踏上了前往杭州的道路。

马车缓缓前行,安陵容透过车窗,看着逐渐远去的余杭县,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在杭州闯出一片天地,不辜负岳思盈的情谊,也为自己的未来赢得一线生机。

在安陵容去杭州的两天后,胤禛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余杭县。

只见胤禛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袍,虽满脸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威严。

他此次前来,并未带太多随从,轻车简从,只为能更深入地了解灾情,迅速展开治水工作。

苏培盛小声道:“王爷,您一路奔波,可要保重身体。”

胤禛微微摆手:“无妨。此番来余杭,就是要瞧瞧百姓生活与官员作为。”

胤禛想起7天前在兰溪县和建德县所见,不禁皱眉。

胤禛叹道:“苏培盛,那钱塘江周边惨状,你可还记得?村庄冲垮,百姓无家可归。”

苏培盛面露不忍:“王爷,奴才怎能忘。那般情景,实在揪心。”

胤禛不语,想直接切实感受一下这余杭县的情况。踏入余杭县,目光如炬,四处打量。街头巷尾,百姓们虽神色间仍残留着对洪灾的余悸,但秩序井然。

他与苏培盛穿梭于人群中,听闻百姓们谈论着官府应对水患的举措。

一位卖菜的老妇说道:“咱县太爷可真是上心呐,自打听说上游发了洪水,就带着人忙前忙后的,又是准备物资,又是组织人手加固堤坝。”

胤禛微微点头,对苏培盛低语:“看来这余杭县的官员,对此次江南水患之事确实尤为积极。”

苏培盛附和道:“王爷圣明,如此看来,余杭县百姓倒是能少受些苦。”

胤禛并未满足于街头听闻,他带着苏培盛,又去往余杭县城周边的村落。

只见田间地头,虽能看出洪水肆虐的痕迹,但已有人在清理淤泥,修缮房屋。

胤禛走进一户农家,一位朴实的农夫正在整理农具。胤禛问道:“老哥,这洪灾过后,日子还过得下去吗?官府可有帮忙?”

农夫憨厚地笑道:“多亏了官府啊,给咱发了粮食,还帮着一起修房子。咱这心里头,踏实着呢。”

胤禛看着农夫真诚的笑容,心中稍感宽慰。他又在周边几个村落细细观察,所见所闻皆印证了余杭县官员的积极作为。

胤禛回到县城,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对苏培盛说:“看来余杭县这边,官员们确实尽心尽力,本王便不再去余杭县官场了解情况了。但金华府和严州府水患严重,咱们得赶紧过去。”

苏培盛应道:“王爷心系百姓,不辞辛劳,真是江南百姓之福。”

于是,胤禛一行人骑上快马,朝着金华府又疾驰而去。

胤禛一行人沿着钱塘江、富春江、衢江水路陆路并行,自余杭出发,途径临安、富阳、桐庐,一路行来,所见皆令人痛心疾首。

沿江的村庄大多在洪水肆虐下被冲毁,残垣断壁在萧瑟的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一路上,他们遇到不少流民,拖家带口,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迷茫,朝着金华府或严州府的方向艰难前行,期望能在那里得到当地官员的赈灾庇护。

苏培盛看着这些流民,忍不住叹道:“王爷,这些百姓实在可怜,这场洪水,可真是害苦了他们。”

胤禛面色凝重,微微点头:“本王定要想办法,让百姓们早日重建家园。”

当他们再次来到之前洪水肆虐严重的兰溪县和建德县时,这里虽依旧一片荒凉,但相较之前,倒也有了些许改观。

胤禛看到,官府已经组织起一些秩序,百姓们似乎也有了主心骨,知道该往何处去寻求帮助,该如何在灾后艰难求生。

胤禛欣慰地说:“看来这几日,官府和百姓齐心协力,还是有了些成效。”

苏培盛笑着应道:“王爷英明,有您的督促,地方官员们也不敢懈怠。”

然而,当他们再次回到金华府,眼前的景象却让胤禛的眉头又紧紧皱了起来。

金华府虽比10天前刚到时好了很多,但外城边依旧安置着诸多流民。

此时,正巧赶上官场施发赈灾粮。

只见粥厂前人声嘈杂,按照清代粥厂“每日辰、申二时放粥,老弱优先”(辰时上午7点到9点;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的规矩,灾民们排着长队。

胤禛让身后的一个随从去领了一碗赈灾粥。

当看到那碗粥时,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只见那粥水多米少,稀得可以照人,饥民们喝下去,根本无法饱腹。

胤禛一看,心中怒不可遏,当即对苏培盛说道:“苏培盛,去把这金华府知府叫过来!”

苏培盛不敢耽搁,匆匆去了。

不多时,金华府李明知府一路小跑着赶来,见到胤禛,赶忙跪地请安:“王爷万安,不知王爷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胤禛怒视着他,将那碗粥重重地放在桌上,厉声道:“你自己看看,这就是你给灾民施的赈灾粥?水可代米,饥民啜之无饱,你这是在赈灾,还是在敷衍了事?”

李知府吓得浑身发抖,连忙磕头:“王爷息怒,下官罪该万死。这几日,粮食调配实在困难,下官也是无奈之举啊。”

胤禛冷哼一声:“哼,休要找借口!本王一路行来,看到兰溪、建德等地都在积极应对,为何你这金华府却如此不堪?”

“你若不想丢了乌纱帽,就立刻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改善灾民的生活。否则,本王定不轻饶!”

李知府连连称是:“王爷放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一定不让王爷失望。”

胤禛看着跪地的知府,心中明白,治水赈灾之路,依旧充满艰难险阻,但他整治江南官场、救助受灾百姓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