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如懿传之凤临天下 > 第8章 继后闭宫

如懿传之凤临天下 第8章 继后闭宫

作者:淑仪公主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9:37:22

在那紫禁城的深宫之中,继后如懿,这位曾以温婉与智慧照亮过皇帝心田的女子,此刻正怀着七个月的身孕,却满心不是喜悦与期待,而是被无尽的忧虑与不安所笼罩。她的双眸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难以言喻的沉重,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不祥的预感。

宫墙之内,本就是风声鹤唳之地,一点风吹草动便能掀起层层波澜。这日,一则来自南疆的急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轩然大波。南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此刻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泥石流灾害,无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消息传入宫中,立刻引来了无数流言蜚语,它们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在宫闱间游荡,寻找着每一个可以依附的角落。有人说,这是继后如懿命中带煞,克了皇室的气运;有人说,十二阿哥永基,那位继后的嫡子,因为他的出生,导致了南征战事的失利,让大清的龙旗在南疆的泥泞中黯然失色;更有人言之凿凿,称如懿腹中的皇嗣,还未出世便已是不祥之兆,它的到来,预示着南疆的灾难,乃至整个帝国的动荡。

在这深宫的高墙之内,流言如同无形的利刃,悄无声息地切割着人心。

“继后如懿真是扫把星转世,克得皇室都不得安宁!”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如同冬日里刺骨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

“可不是嘛,”另一个声音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对如懿的厌恶与不屑,“本来兆惠将军可是常胜将军,出征南疆,原本胜券在握,结果十二阿哥永基一出生,战事就失利了。这不是明摆着,她就是个不祥之人嘛!”

“更可怕的是,”又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带着几分惊恐与神秘,“她更可怕的是,如懿那肚子里的孩子还没见天日呢,南疆就遭了大灾,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这不是明摆着皇嗣不祥,连老天爷都不给面子嘛!一时间,宫里宫外人心惶惶,都议论纷纷,说继后如懿是个不祥之人。

“就是,就是,”周围的声音纷纷附和,仿佛如懿的罪行已经确凿无疑,“就是,就是!你们瞧瞧,咱们宫里的皇嗣,哪个不是足月出生的,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就她如懿,生的孩子每次都是七个月就急匆匆地来报到,跟赶集似的。你说这事儿,是不是透着那么一股子诡异?

“说起来也怪,自打如懿被册封为继后,这宫里就没消停过。今儿个东宫失火,明儿个西宫闹鬼,就连御花园里的花儿都开得比往年少了几分颜色。大家私下里都嘀咕,说继后如懿就像是带了股子霉运,走到哪儿,哪儿就不顺当。”

这些流言,如同锋利的刀片,一片片割裂着如懿本就脆弱的心房。她知道自己身处权力的漩涡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她的武器。但她从未想过,自己腹中的孩子,那个还未曾见过世间美好的小生命,竟也会成为他人口中的罪孽。

夜深人静之时,如懿独自坐在寝宫的窗前,望着窗外那轮孤寂的明月,心中五味杂陈。她想起了自己初入宫时的纯真与憧憬,想起了与皇帝共度的那些温馨时光,想起了十二阿哥永基稚嫩的脸庞和纯真的笑容。这一切的一切,如今都似乎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让人喘不过气来。

如懿轻轻抚摸着腹部,那动作轻柔而充满爱意,仿佛手中托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她的目光温柔而坚定,对着肚子里的孩子喃喃自语:“孩子啊,莫要听这些闲言碎语,这世间言语如风中柳絮,随风而起,随风而落,本是无根之物。不管外面风雨如何,额娘定护你周全,定让你在这紫禁城中,也能感受到阳光与温暖。”

她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仿佛是在向孩子许下一个永恒的誓言。然而,如懿的眼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她知道,这深宫之中,人心难测,流言蜚语如同无形的利刃,足以伤人于无形。

此时,欢心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燕窝羹走了进来,看到如懿这般模样,心疼不已。她轻轻地将燕窝羹放在桌上,走到如懿身边,轻声劝慰道:“娘娘,莫要伤神,这些流言不过是小人作祟罢了。您身子骨弱,如今又怀着龙胎,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如懿微微摇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但眼中的疲惫却难以掩饰。她深知,这深宫中的流言蜚语,往往比刀剑更伤人。但她更明白,自己不能倒下,为了孩子,为了腹中的这个小生命,她必须坚强。

第二日,皇帝听闻这些流言,心中虽有疑虑,但念及往昔与如懿的情谊,还是毅然决然地前来探望。他踏入寝宫,看到如懿憔悴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

“朕不信这些无稽之谈,”皇帝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如懿,也向自己证明着什么,“如懿,你安心养胎便是,朕会找出那些散布流言的小人,严惩不贷!”

如懿抬眸看着皇帝,眼神中多了一丝欣慰。她知道,皇帝对她的情谊依旧深厚,这份信任与支持,足以让她在这深宫中坚持下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如懿。就在流言愈演愈烈之时,继后如懿早产了。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如懿在痛苦中挣扎,最终生下了一个浑身青紫、气弱游丝的小公主。御医们面色凝重,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小公主随时可能夭折。”

这个消息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插进了如懿的心口。她看着那个脆弱的小生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不肯落下。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为了孩子,她必须坚强。

与此同时,北疆传来消息,靖国公宇麟曾经平定的局势再次紧张起来。边疆烽火连天,战报频传,整个朝廷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皇帝焦虑不已,既要应对边疆危机,又要处理朝中事务,还要分心关怀如懿和小公主的状况。

就在皇帝内心挣扎,犹豫是否真要相信那些关于继后如懿克皇室的流言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皇室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

一向在太后身边养育,活泼健康、聪明伶俐的孝贤皇后嫡子永琮,突然之间病倒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太后心急如焚,她立刻从风景秀丽的圆明园匆匆赶回了皇宫,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安。

“永琮,我的乖孙儿,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太后一边念叨着,一边加快了脚步,直奔永琮的寝宫而去。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与恐惧,生怕这个她视为掌上明珠的孙子会遭遇什么不测。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也传来了更令人心碎的消息。慎嫔和令妃,两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嫔妃,竟然在同一时间小产了。这无疑是给已经动荡不安的皇室再添了一记重锤。

慎嫔满脸泪痕,躺在床上,身体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她紧紧抓着身边侍女的手,喃喃自语:“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没了……”那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

而令妃则更是悲痛欲绝,她原本期待着这个孩子的到来能为她带来一线生机,在后宫中站稳脚跟。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皇帝更加心乱如麻。他一边要面对永琮的病情和太后的质问,一边还要处理慎嫔和令妃小产的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难道真的是如懿克皇室?还是这一切都只是巧合?

太后怒不可遏,那张平日里威严尊贵的脸庞此刻扭曲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在慈宁宫阖宫请安这一庄严而又庄重的时刻,她竟当着皇帝和满宫嫔妃的面,毫不留情地给了继后如懿一个响亮的耳光。

那一巴掌,如同冬日里凛冽的寒风,不仅扇在了如懿的脸上,更扇在了她的心上。如懿的脸颊瞬间红肿,眼眶中闪烁着屈辱与不甘的泪光,但她依然强忍着没有让泪水落下。

太后冷冷地讽刺道:“皇室不幸,有你们姑侄这对扫把星当皇后,真是我大清之耻!你的姑姑当年令先帝皇嗣折损,先帝何其不幸,一生只有四个儿子。再看看如今,孝贤皇后在位的时候,皇上的子嗣哪一个不是平安出生,健康成长?皇贵妃馨澜执掌后宫之时,嫔妃们乖顺有加,嫔妃们的孩子也都一个个平安降生。”

说到这里,太后的语气愈发冰冷,她的眼神如同利剑一般刺向如懿:“可自从你继后如懿执掌后宫以来,这皇嗣就像是邪了门一般,小产的、夭折的,数不胜数。你说,你这皇后当得,还有何颜面面对皇上,面对满朝文武,面对天下的百姓?”

言罢,太后竟不顾皇后尊严,当着皇帝和满宫嫔妃的面,狠狠地给了如懿一个耳光。这一巴掌,打得如懿身形踉跄,脸颊迅速红肿起来,但她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没有丝毫退缩。

宫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等待着接下来的风暴。太后的脸色铁青,冷冷地讽刺道:“你身为皇后,不仅未能母仪天下,保我皇室血脉昌盛,反而使得宫中人心惶惶,皇嗣不宁。你这样的皇后,要来何用?”

满宫的嫔妃们或惊讶、或同情、或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一幕,却无人敢上前劝阻。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想要开口为如懿辩解,却又被太后的威严所震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太后端坐于金碧辉煌的凤椅之上,那双历经风霜的眼眸此刻如寒冰般冷冷地瞪着下方的皇帝,每一丝目光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欲要将他穿透。殿内烛火摇曳,光影斑驳,却照不亮这沉重压抑的气氛。

“皇帝,”太后的声音低沉而冷冽,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难道你是嫌你的皇嗣过多,竟要让你那心爱至极的继后,一一克死他们不成?除却她所出的那个,命中注定活不过三十岁的可怜皇嗣,你便要将其他骨肉至亲,也推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吗?”

皇帝闻言,脸色骤变,眉宇间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痛楚与挣扎。他紧抿着唇,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青筋暴起,显然内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涛。然而,面对太后那凌厉如刀的目光,他终究还是未能说出一个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份来自至亲的质问与责难。

太后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既有对皇帝无声的嘲讽,也有对命运弄人的无奈与悲哀。她轻轻摇了摇头,目光转向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空,仿佛是在寻找着什么答案,又或是在追忆着往昔的种种。

“哀家曾以为,你身为帝王,自当有决断有担当。却不料,你竟也会为了一己私情,置天下苍生于不顾,置皇家血脉于险境。”太后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对皇权、对亲情、对人性深刻洞察后的无力与哀伤。

太后的话语如冰刃般刺入殿内,每一字每一句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冷冽。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复杂,他既惊又怒,却也不得不强压下心中的波澜,面对母亲的质问。

“母后,儿臣绝无此意。”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深知太后此言的分量,也明白这背后所隐含的深意——对继后如懿的指责,实际上也是对他作为帝王的一种质疑。

太后冷冷地瞪视着皇帝,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皇帝,你身为天下之主,当以社稷为重,以皇嗣为念。看看你这些年的作为,皇嗣凋零,难道你还觉得这是吉兆?”

皇帝沉默片刻,他深知太后所言非虚。自他登基以来,皇嗣确实频频遭遇不幸,这不仅是皇室之痛,更是国家之殇。然而,将这一切归咎于如懿,他心中实在难以接受。

“母后,儿臣明白您的担忧。但如懿她……她并非有意为之。她自执掌后宫以来,勤勉尽责,对皇嗣更是关爱有加。那些不幸,或许是天意难违,又或许是其他缘由,岂能全怪在她一人头上?”皇帝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他试图为如懿辩解,却也深知这辩解在太后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太后闻言,冷笑一声:“天意难违?哼,若是天意,那为何孝贤皇后在位时,皇嗣皆能平安?又为何馨澜皇贵妃执掌后宫时,嫔妃乖顺,皇嗣亦无恙?偏偏到了如懿这里,就邪了门了?”

皇帝一时语塞,他深知太后此言虽尖锐,却也不无道理。然而,他更明白,这深宫之中,是非曲直往往难以辨清。他不能仅凭太后的一面之词,就轻易断定如懿的罪责。

“母后,儿臣明白您的心意。但此事关系重大,儿臣需细细查证,方能做出决断。”皇帝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他试图在母亲与皇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违逆母意,也不冤枉无辜。

太后闻言,目光微微一闪,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那其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洞察。她紧盯着皇帝,从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她仿佛读出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坚毅。太后心中暗自叹息,她深知,自己再如何强硬施压,也无法撼动皇帝那颗已做决定的心。

于是,她缓缓站起身,身形虽略显蹒跚,但那份属于太后的尊贵与威严却丝毫未减。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妥协,仿佛是经历了漫长岁月后的淡然与释怀:“罢了,此事就交由你去处理吧。但你要记住,皇嗣乃是国家之根本,社稷之基石,不容有丝毫闪失。”

言罢,太后冷冷地瞥了皇帝一眼,那眼神中既有责备也有警示。她转而吩咐道:“传哀家懿旨,皇后即刻闭宫于翊坤宫,静心修养,深刻自省。至于后宫之事,便由嘉贵妃、纯贵妃、令妃以及新晋的舒妃四人共同协理。哀家倒要看看,在这继后闭宫期间,皇嗣能否平安降生,后宫是否能井然有序。”

随着太后的话语落下,整个大殿仿佛都为之一静。皇帝的神情复杂,既有对太后妥协的感激,也有对后宫即将迎来变动的忧虑。而一旁侍立的宫女太监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怒了这位权倾一时的太后。

太后说完,便转身缓步走向内殿,那背影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她心中明白,这看似平静的后宫,实则暗流涌动,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方能保住皇家血脉的安稳与昌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