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最长的墓志铭 > 第518章 格物致知

最长的墓志铭 第518章 格物致知

作者:游隼之心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9:14:09

2020-09-07 21:44:57

时间消耗:游戏大于锻炼大于学习

虽然已经快9月份了,天气还是蛮热的,今天买的凉水杯已经到了,还是蛮大的,而且比较超值,只花了几角钱,准备给家里买一个,可惜链接已经下架了。

(不得不是咱们国家的电商发展和竞争,着实给我们这些薅羊毛的老百姓,占到一些便宜,不顾资本教练还是资本家,他们以此为饵,让我们都爱上了网购,的确是减少了中间环节,让不少老百姓获了利)

今天看书看到一个词叫做【格物致知】,这个词我很早之前就已经学习到了,只不过刻板印象是理解成——做事要用心去做,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代表你的品格,换言之,人是由自己做的的事情构建的(所以谨言慎行,学会优雅高端,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清爽一点,而不是为了博爱,包容这个世界,当然只是一个与造物主契合的偶然罢了),我已经不知道是哪里看到的,但是一直记到现在,今天看到的理论应该算是比较正确的解释吧,【格物致知】这个词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动点脑子,虽然每个人都怕动脑子,但是动脑子动的多了就会上瘾,就好像刀一样,如果刀不磨的话,是不会锋利的!宝剑磨从锋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言归正传,说到【格物致知】这个词可以分三个层面,我想了一个例子,可以形象的指出三方面的不同,首先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红绿灯,进而联想到一些规则,这就是南宋朱熹的学说,那如果我们在心里构想规则,进而实践修建起来一个红绿灯,这就是明朝王阳明的学说,那么红灯停绿灯行就是祖传下来的规则,依照这个原则去建造红绿灯,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则则是儒家的学说。

可能有些绕,这个例子也不太好,更简单明了的说,【格物致知】就是实干家,通过实干,来走进自己想要的【良知】世界,所以实干家是真正的造物主,是神!神是深知一砖一瓦皆是自己的。

这样说起来还是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儒家学派的解释跟南宋朱熹的解释是大同小异,他们都是通过探究事物的原理规则,进而达到自己的智慧,但是明朝王阳明的学说则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这里的【格物致知】指的是致良知。所谓的一切都是发生在内心中,通过内心来寻找和琢磨规则,进而实践,以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和智慧。

更加通俗的说,儒家和朱熹的学说是主张通过一花一草一沙来感受心,从可见可感的世界出发,而王阳明的学说是主张通过心来感受一花一草一沙,颇为类似禅宗的直指人心,从人心出发。

还可以这样说:

儒家和朱熹-我看了无数的美女,才在心中拼凑我的想要的女神模样。

王阳明-我心中有了清晰的女神模样,需要在世界里找寻和拼凑成她的完全形态。

比较着名的案例有王阳明的格竹子和龙场悟道,至于儒家学派和南宋朱熹的学说之分,我觉得前者是用圣人先贤总结出来的一些亘古未变的准则,一一实践,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可以说得上是【拿来主义】。而朱熹更加关注的点,应该是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去探究,从而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智慧,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朱熹跟王阳明的学说又有一点类似,两者都是需要思考,只不过思考的对象不同,朱熹思考的是身外物,而王阳明是在内心顿悟。而更加显着的不同,应该是王阳明的致良知,这是他最终目标,这里的良知指的是正确的,符合自己的准则或者说智慧的世界。

不管哪种学说都是殊途同归的,为了是给自己一个解答世界的思路,我即是世界,世界是我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很少一部分,李敖点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