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296章 独揽军政大权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296章 独揽军政大权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17:24:16

随后半个多月,班第借势双管齐下,既清剿藏地反动余孽,亦让新军借实战磨锋。

新军分赴山南、阿里等地,顶风雪挨村排查。

士兵在村寨地窖揪出密谋串联的叛土司谋士,于阿里深谷追三十里擒获叛乱骨干,数日内拿下余党数千人,起获私藏火绳枪与反清文书。

经此搜捕,士兵熟稔了藏地高寒山地地形,实战配合愈发默契,渐成镇藏铁拳。

同时,班第亲赴前藏格鲁派核心寺院,将查获的土司与寺内下层僧人私通信件掷于堪布面前。

“**喇嘛受朝廷册封护众生,尔等若容僧人勾连乱党,本将必查至寺根!”

堪布们面色凝重,忙遣人禀报七世**。

次日,**便传下法旨:“各寺严守清规,不得干预俗事,涉乱僧人即刻逐出,永不得返寺。”

转往后藏札什伦布寺,五世班禅已率寺内活佛等候。

见班第身后军容严整,先叹一声。

“珠尔默特叛乱,扰得后藏商路断、牧民慌,大人平乱是救藏地。”

班第顺势提议:“后藏部族纠纷,烦请班禅与朝廷共商调处。

朝廷在日喀则至阿里要道设卡,既护商路,也防余孽流窜。”

班禅当即应诺,隔日便派亲信高僧随新军入村,以“佛法戒妄动,顺法度得安稳”宣讲,那些曾附逆的小部族头人,纷纷主动向驻藏大臣衙署报备动向。

世俗政务上,驻藏大臣傅清召全体噶伦议事。

数名与颇罗鼐有旧的噶伦刚以“部族惯例”辩解,见帐外清军按枪而立,顿时语塞。

傅清当场罢其职务,提拔新军中出身贫苦、靠军功晋升者接任,掷下新规。

“自今日起,藏区户籍编查、赋税收缴、商路管理、部族纠纷、寺院事务监管等要务,须有驻藏衙署签章方可推行。

军队调遣、边防布防,及各地藏兵(含旧藏军余部)的整编操练,由驻藏衙署统筹节制!”

余下噶伦听罢,或低头捻着袖口,或偷瞄帐外持枪肃立的新军,再无往日因贵族身份而起的倨傲。

其中一位出身山南小部族的噶伦,率先躬身拱手。

“驻藏大臣所定规制,既合朝廷法度,也安藏地人心,我等遵令。”

其余人见状,也纷纷垂首应和:“愿依新规办事,绝不敢擅越。”

傅清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心中门儿清,这些噶伦多是旧贵族出身,祖辈攥了百余年的特权被生生剥去大半,面上恭顺,心里不定翻着多少怨气。

尤其是刚被罢免那几家的旁支,虽没敢作声,眼底的阴翳却藏不住。

但他毫不在意,只缓缓抬手示意议事结束。

“新规既立,三日后各司履新,衙署会派人督查。

若有阳奉阴违、私传旧权者,休怪本官铁面无情。”

待噶伦们鱼贯退出,亲信侍卫低声道。

“大人,瞧他们那模样,怕是口服心不服,往后怕要生事。”

傅清端起凉透的酥油茶抿了口,淡淡一笑。

“不服才正常。藏地贵族把持政务几代人,哪能指望他们一朝就俯首?

今日不过是先立规矩,断了他们‘靠惯例说了算’的念想。”

傅清望向大殿外的黑龙旗帜,语气笃定,“往后慢慢驯化便是,日子久了,自然知道该站在哪边。”

果不其然,傅清刚回衙署,噶伦们便聚在墙角低声抱怨。

“好好的郡王被清人圈在府里,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

一位来自后藏的贵族噶伦攥着袖口,语气愤愤,“如今连世俗事务都要他们指手画脚,这藏地到底是谁的?”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噶伦叹了口气,眼神复杂。

“何止郡王……**喇嘛不也被警告‘别掺世俗事’?连寺院里的僧人都被逐了好几个,这清人的手,是要伸到每一处啊。”

“那些新军……”有人瞥了眼远处列队的士兵,声音弱了几分,“火枪都架在那儿,真闹起来,咱们哪是对手?”

抱怨声渐渐低了下去,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终究没人敢再说“反抗”的话。

珠尔默特叛乱被剿的惨状还在眼前,谁也不愿拿全族性命赌。

最后只能叹着气散开,心里却都憋着股劲,只盼着往后能寻着机会,再把失去的权柄抢回来。

……

1744年十二月底,藏区骤变消息伴着塞外风雪抵达紫禁城。

加急奏折由驿卒递入军机处,再转呈养心殿时,弘历正召集群军机大臣,于暖阁中密议军国要事。

看到奏报上“珠尔默特举事之初即遭伏,五千叛众半日溃散”扫到“余党肃清、新军镇藏,**班禅皆承诺不涉世俗政务”,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淡却真切的笑意。

“班第与傅清,果然没负朕的托付。”弘历将奏折放在御案上,对侍立的内阁首辅张廷玉道。

“此前朕总觉藏地贵族权势过盛,珠尔默特更是恃宠而骄、暗蓄异心,便令班第早做防备,没想到竟真在他刚要动作时,就一举掐灭了祸根。”

张廷玉躬身赞道:“皇上洞察秋毫,提前遣精锐入藏、密令布防,方能如此干脆利落地平定隐患。

班第奏折中说‘噶伦旧权已削,军政要务尽归驻藏衙署’,这是彻底断了贵族擅权的路子,藏地长治久安的根基算是扎下了。”

弘历颔首,指尖轻点御案:“藏地乃西南屏障,若真等他羽翼丰满再叛乱,不知要折损多少官兵,扰得多少百姓不得安宁。

如今既平了乱,又练了兵,还让**、班禅看清了朝廷的底线,那些旧贵族瞧着珠尔默特的下场,也该知收敛。”

说罢,弘历抬眼看向张廷玉,语气沉稳吩咐:“即刻传朕旨意,令内阁拟诏——”

“班第、傅清调度有方、处置得当,各赏黄金千两,御赐‘镇疆安藏’牌匾,以旌其勋。

凡参与平叛之将士,每人赏银五十两,另赐皇家御酿千瓶,犒劳全军。

藏地新政着令稳妥推行,务使藏民沐朝廷恩德、敬畏法度,让各方势力清楚,藏地是大清固有疆土,绝不容许半点妄动!”

张廷玉闻言,忙躬身垂首,双手在前恭敬一拱,沉声道:“臣,遵旨!”

弘历话音刚落,目光转向兵部尚书鄂弥达,语气添了几分凝重。

“藏地新军经实战磨砺,已成镇藏之力,朕心稍安。

但蒙古五省、琉球、南掌、苏禄等地的新军,底细到底如何,朕始终难放全下心。”

弘历顿了顿,指尖点向舆图上蒙古五省的地界。

“尤其是蒙古五省,与准噶尔汗国、沙俄接壤,边患未绝,乃北疆重中之重。

密探奏报纵是详细,终究不及亲见督察来得真切,军容是否齐整、军纪是否严明、将士对朝廷是否真能归心,这些都得有人实地勘验。”

鄂弥达忙上前躬身:“皇上思虑深远。蒙古五省新军自去年底整编,臣虽按月收阅文书,也忧心边地将官或有虚应故事之弊。”

“正因如此,非得派得力之人前去不可。”弘历眼神锐利,“你即刻从兵部遴选忠诚英勇之辈,持朕手谕速往边地,重点盯紧蒙古五省。

若有玩忽职守、阳奉阴违者,不必回奏,先就地拿问,再报朕处置!”

“臣明白!”鄂弥达沉声领命,“臣这便回部挑拣干练官员,明日一早即令他们启程,务必尽快将四地新军实情禀明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