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末世:雷帝逆袭系统 > 第154章 合作拓展

重生末世:雷帝逆袭系统 第154章 合作拓展

作者:墨玄苍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7:54:19

随着与友好势力初步合作框架的达成,营地上下都沉浸在对未来的期待之中。然而,大家都清楚,要将合作意向真正落地,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敲定。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叶晨、陈风等营地核心成员与友好势力的代表们展开了多轮深入商讨。

双方首先聚焦在资源分配的具体比例上。友好势力凭借对周边地理环境的熟悉,找到了几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点。经过实地勘察和评估,确定了各个资源点可能产出的资源种类和大致数量。对于这些资源,双方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营地由于正在大力推进重建和科技发展,对矿石、木材等基础资源以及一些用于科研的特殊材料需求较大;而友好势力则更侧重于食物资源以及一些能够提升防御能力的物资。

在商讨过程中,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双方代表各抒己见,都希望为本方争取到更有利的分配比例。友好势力的代表提出,鉴于他们在寻找资源点上的贡献,应该在最终分配中占据较大份额。叶晨则表示理解,但同时强调营地在资源开采过程中投入的人力、技术以及设备成本也不容忽视。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双方逐渐找到了平衡点。最终商定,对于矿石资源,营地将获得六成,友好势力获得四成;食物资源方面,友好势力得六成,营地得四成;而对于那些特殊材料,将根据实际需求和用途进行灵活分配。这样的分配方案既考虑了双方的贡献,又兼顾了各自的发展需求。

在技术交流频率和方式上,双方也达成了共识。决定每月举行一次面对面的技术交流会议,地点轮流设在营地和友好势力的驻地。每次会议前,双方的技术人员会提前整理好近期的研究成果和遇到的技术难题,在会议上进行详细分享和讨论。为了确保交流的高效性,还将建立一个线上的技术交流平台(尽管末世网络条件有限,但双方通过简易通讯设备和一些自制的信号增强装置搭建了相对稳定的联络渠道),方便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沟通交流。同时,双方同意互派技术骨干进行短期的学习访问,深入了解对方的技术研发流程和实际应用情况,以促进技术的快速融合和创新。

关于联合防御的责任划分,经过反复研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根据双方营地的地理位置和防御优势,划分了不同的防御区域。对于可能来自北方的威胁,由友好势力负责主要防御,营地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情报共享;而对于南方方向的潜在危险,则以营地的防御力量为主,友好势力随时准备增援。在遇到大规模外部攻击时,双方将迅速集结兵力,共同制定作战计划,统一指挥调配。为了保证联合防御的协同性,双方还将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磨合战术配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一系列细节商定完毕后,双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文本由营地内擅长书写的成员精心抄写在一张坚韧的兽皮上,双方首领郑重地在上面按下手印,标志着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营地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一次,庆祝活动比上次更加热闹。营地里张灯结彩,人们用彩色的布条和自制的灯笼装饰着街道和广场。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营地。营地成员和友好势力的代表们再次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举杯畅饮,共同庆祝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些成员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惊险的武术表演,展示着末世生存所必备的战斗技巧;还有充满温情的歌曲演唱,表达着对和平与合作的向往。

庆祝活动结束后,双方迅速按照合作协议启动了联合项目。第一个联合项目是建立联合资源采集点。在友好势力提供的一处富含矿石的山谷中,营地和友好势力的成员们共同努力,开始了采集点的建设工作。

营地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开采团队,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在山谷中寻找矿石的矿脉。友好势力的成员则负责周边的警戒工作,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他们在山谷周围设置了多个了望哨,并安排巡逻队定时巡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险,如变异野兽的袭击或其他心怀不轨势力的窥探。

在开采过程中,双方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营地的开采人员向友好势力的成员传授如何更高效地挖掘矿石,以及如何对矿石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分类。友好势力的成员则分享了他们在野外生存和应对突发危险方面的经验。例如,他们教会营地成员如何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提前预警潜在的危险。

然而,建设联合资源采集点并非一帆风顺。山谷的地形复杂,给开采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一些矿脉隐藏在陡峭的山壁之下,开采难度极大。而且,随着开采的深入,时常会遇到一些不稳定的地质情况,如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面对这些问题,陈风带领营地的技术人员迅速制定解决方案。他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些简易的支撑结构,用于加固山壁,防止岩石滑落。同时,改进了开采工具,使其更适应复杂的地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采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另一个联合项目——合作研发新型防御武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双方的技术人员组成了联合研发团队,在营地的科研室里日夜钻研。他们结合双方现有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

经过反复讨论和试验,最终确定了以强化能量护盾为基础的新型防御武器研发方向。这种能量护盾能够在营地周围形成一层无形的屏障,有效抵御外部的攻击。研发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提高能量护盾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陈风提出利用营地改进后的矿石能源系统为护盾提供能量,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现有的能量转换装置无法满足护盾所需的巨大能量输出。于是,技术人员们开始对能量转换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提到这矿石能源系统,就不得不详细说说营地能源装置的工作原理。营地能源装置主体是一个半人多高的圆柱体,由特殊合金打造的外壳不仅坚固耐用,还具备屏蔽外界干扰的功能,确保内部精密结构稳定运行。

装置顶部设有专门的矿石放置凹槽,用于放置经过筛选和处理的特殊矿石。这种矿石内部存在着独特的晶体结构,晶体由多种稀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的原子在晶体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晶格排列方式。

当矿石放入凹槽后,装置启动,底部的电磁线圈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强大且稳定的磁场。这个磁场的磁力线穿透矿石晶体,与晶体内部原子的外层电子相互作用。由于晶体结构的特殊性,这些外层电子受到磁场力的影响,开始在晶格中产生定向移动的趋势。

与此同时,位于装置下方的电极板释放出特定频率的电场。这个电场与磁场相互配合,进一步引导和加速电子的定向移动。电场的频率经过精确调试,与晶体内部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匹配,形成共振效应。这种共振极大地增强了电子的移动能力,使得电子能够更顺畅地在晶体内部的“电子通道”中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产生的电能沿着采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线路传输。超导材料的极低电阻特性,使得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线路将电能引导至装置底部的能量储存模块。

能量储存模块类似于一个高性能的电池,它由多个特殊的储能单元组成。每个储能单元内部包含着能够储存电荷的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当电能输入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与电极发生化学反应,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为营地设备供电时,这些储能单元则反向工作,通过化学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重新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为营地的照明、设备运行等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持。

此外,装置还配备了一套智能调节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分布在装置各个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矿石的能量转换效率、磁场和电场的强度、能量储存模块的电量以及温度等参数。一旦某个参数出现异常,智能调节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例如,如果监测到磁场强度下降,系统会自动增加电磁线圈的电流强度,以维持磁场的稳定;若发现能量储存模块温度过高,系统会启动散热装置进行降温处理,确保整个能量转换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经过对能量转换装置的升级改造,技术人员通过调整装置内部的电磁结构和晶体排列方式,成功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使得能量能够更稳定地输出到护盾系统中。

接下来,研发团队又面临着如何精确控制能量护盾的范围和强度的问题。友好势力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感应的控制方法,通过在护盾周围设置多个感应节点,能够根据外部攻击的强度和方向,实时调整护盾的能量分布,确保在关键位置提供足够的防护。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双方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攻克难题。他们经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又能在争论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型防御武器逐渐有了雏形。

随着联合项目的稳步推进,营地与友好势力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双方成员在共同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的信任也进一步增强。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使得双方在物资储备上都得到了显着提升。技术上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让营地和友好势力的科技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联合研发的新型防御武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初步成果,经过多次模拟测试,能量护盾能够成功抵御各种常规攻击,为营地和友好势力的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营地内,成员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看到了合作带来的巨大潜力,也更加坚定了共同应对末世挑战的决心。大家深知,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里,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重建美好家园带来更多的希望。而友好势力那边同样士气高昂,他们期待着与营地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在末世中生存和发展的新道路。在合作的推动下,营地和友好势力正携手迈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共同书写着在末世中团结求生、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