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重铸天庭 > 第244章 月老系统的“红线”外交

科技重铸天庭 第244章 月老系统的“红线”外交

作者:大象pul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7:53:43

叙利亚,阿勒颇。

战火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断壁残垣间顽强生长着新绿。城市边缘,一个由联合国难民署与当地社区共同管理的临时安置点内,人头攒动,气氛却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疲惫。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尘土和绝望混杂的气息。这里是“信仰炸弹”袭击的重灾区之一,不同教派社区间积怨被邪术瞬间引爆的仇恨之火虽已暂时被强力压制,但留下的创伤和隔阂,如同布满裂纹的琉璃,一触即碎。

安置点的中央空地上,支起了一顶崭新的白色帐篷,帐篷上印着一个醒目的、由古朴卦象线条构成的“伏羲”徽记,旁边是阿拉伯语和英语书写的标语:“天下一家,共御邪魔”。帐篷前,排起了长队。人们手里攥着磨损的照片、写着名字和信息的纸条,眼中交织着微弱的希冀和深沉的悲伤。这里是“伏羲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寻亲信息登记点”。

帐篷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几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包括精通阿语的华夏志愿者和当地社区招募的助手)坐在简易的电脑和扫描设备前。主导这里的,是一位气质干练、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女性,她叫李薇,是“伏羲科技”派出的技术支援小组负责人。她面前的屏幕上,并非“姻缘树”那浪漫的粉红界面,而是一个经过深度定制、界面简洁肃穆的“寻亲信息比对平台”。

“下一位。” 李薇的声音温和而清晰,透过翻译器传递给帐篷外。

一位裹着褪色头巾、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法蒂玛)被志愿者搀扶着进来。她颤抖着双手,将一张边缘磨损、沾着泪痕的照片递到扫描仪下。照片上是一个笑容灿烂、约莫七八岁的男孩,背景是战前阿勒颇着名的倭马亚大清真寺。

“我的儿子…阿巴斯…” 法蒂玛的声音破碎不堪,眼泪无声滑落,“三年前…炮击…混乱…他跑丢了…有人说在土耳其的难民营见过他…有人说…呜呜…” 她泣不成声,递上几张写着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相互矛盾信息的纸条。

志愿者快速将照片高清扫描,将法蒂玛提供的信息碎片(名字、可能的失踪地点、年龄变化估算、外貌特征描述)输入系统。李薇专注地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输入几个指令。

“系统正在比对,法蒂玛女士,请稍等。” 李薇的声音带着安抚的力量。她调用的,正是“姻缘树”系统核心的“文昌星优化算法”的变体。这套算法最初设计的核心是深度挖掘用户兴趣、价值观、生活轨迹中的高维关联性,以极高的精度匹配灵魂伴侣。而现在,李薇团队对其进行了紧急改造和定向优化:

数据源替换: 将“兴趣标签”替换为“离散地点关键词”(难民营、医院、边境检查站、特定社区名称)。

特征权重调整: 极大强化外貌特征(尤其是童年照片AI年龄模拟比对)、口音地域特征、关键时间节点关联的权重。

模糊匹配与概率排序: 引入战乱环境特有的信息模糊性和时间不确定性算法,对疑似匹配结果进行概率排序和关联路径推演。

跨平台联动: 在严格**保护协议下,有限度、匿名化地联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难民署的部分脱敏数据库(需对方授权),扩大信息池。

屏幕上,数据流飞快滚动。文昌星算法强大的关联挖掘能力开始工作,它不再寻找灵魂的契合,而是在浩如烟海、支离破碎的战乱离散信息中,寻找血缘的连线。

几秒钟后,屏幕弹出一个提示框,伴随着一声轻微的提示音。

【发现中概率匹配项(72.8%)】

一张略显模糊、由手机拍摄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照片拍摄于半年前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的一个非正式难民营。背景是杂乱的帐篷,一个瘦高的少年正低头排队领取食物。虽然面容因营养不良和风霜显得成熟许多,但眉宇间,尤其是那双眼睛的形状和微微上翘的嘴角,与法蒂玛提供的童年照片有着惊人的神似!照片下方附有简短的备注信息(由当时进行医疗援助的无国界医生记录):“自称阿巴斯,来自阿勒颇,寻找母亲法蒂玛,记得家旁有石榴树”。

“是他!我的阿巴斯!我的孩子!” 法蒂玛只看了一眼,就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整个人几乎要扑到屏幕上,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抚摸那张模糊的照片。三年的绝望寻找,无数次希望的破灭,在这一刻被冰冷的算法点燃了真实的火焰!希望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她死灰般的眼睛。

帐篷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红了眼眶。李薇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迅速操作:“确认匹配信息!立刻联系土耳其合作方‘伏羲’志愿者,锁定该难民营位置,核实阿巴斯当前状况!启动紧急联络程序!同时,为法蒂玛女士安排最快的前往土耳其的通道和人道主义签证协助!”

消息通过加密线路瞬间传递出去。不到一小时,前方志愿者传回了实时视频连线请求。当法蒂玛在平板电脑上看到那个日思夜想的、虽然瘦削却真实活着的儿子,听到那声带着哭腔和不敢置信的“妈妈?”时,整个安置点都听到了她喜极而泣、穿透云霄的呼喊!母子隔着屏幕抱头痛哭的画面,被现场的“伏羲”工作人员(在获得许可后)记录下来。

这并非孤例。

在伊拉克摩苏尔,一位失去双腿的老人,通过系统比对上了一条由库尔德民兵组织登记在册的、关于他女儿在安全区医院产子的记录,得知自己当了外公;

在也门萨那,一对在轰炸中失散的年轻夫妻,各自在“伏羲”登记点登记信息后不到四小时,系统就根据他们共同记忆中的婚礼地点和亲友姓名碎片,成功将双方信息关联并推送,夫妻在安置点的帐篷里相拥而泣;

在尼日利亚冲突后的社区,“伏羲”工作人员甚至帮助一位部落长老,通过系统强大的模糊地域名称比对和口音特征分析,找到了流落邻国、因惊吓失语多年的孙子…

一个个离散的家庭被重新连接,一个个破碎的心被希望粘合。这些成功的案例,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却如同涓涓细流,通过幸存者的口口相传、社区领袖的感叹、以及部分有良知的国际记者和NGo工作者的社交媒体,悄然传播开来。

燕京,天机阁舆情监控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全球关于华夏的舆情热力图依旧被大片象征负面情绪的深红和橙色覆盖,但在中东、北非那几个曾爆发血腥骚乱的区域,开始零星地、顽强地冒出一些代表“中性”甚至“正面”的浅绿和蓝色光点。

“报告!路透社中东分社记者艾米丽·卡特在个人推特发布长篇报道:《科技缝合战争伤口——华夏‘伏羲’系统在阿勒颇的寻亲奇迹》,详细报道了法蒂玛与阿巴斯母子重逢的故事,并附有现场照片和部分技术原理说明(非核心)。推文已获得数万转发,评论区…出现大量正面评价!” 一名分析师语速飞快。

“bbc国际频道午间新闻插播了一条90秒短讯,标题:《超越婚恋:中国AI在战乱中寻找失散的亲人》,态度相对客观,提及了‘伏羲慈善基金会’的人道主义工作。”

“半岛电视台深度报道节目《聚焦》正在制作一期专题,主题是‘信仰冲突之后:科技能否成为和解的桥梁?’,制作组已联系基金会,请求采访李薇团队和更多受益者!”

“推特话题#hopeReconnected(希望重连)热度正在上升,关联词包括#伏羲、#寻亲、#叙利亚…”

苏晚晴站在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那些顽强生长的“绿点”和开始转变口风的国际报道,一直紧绷的唇角终于微微放松了一丝。“文昌星算法…本为沟通人心,如今用于连接血脉,也算是…物尽其用。” 她轻声道,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输入指令,调取“姻缘树”寻亲模块的实时数据流和算法优化建议,“匹配成功率比预期高出17%,但信息碎片化导致的误报率仍需优化,需要引入更精细的时空模糊模型…”

林默站在她身侧,目光扫过屏幕上法蒂玛母子重逢时那充满原始冲击力的喜悦泪水,又看向另一块分屏上依旧喧嚣的、指责华夏“技术威胁”的西方政论节目。“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他声音低沉,“但再大的山,也怕愚公一锹一锹地挖。玄学会用邪术炸开仇恨的深渊,我们就用科技和善意,一砖一瓦地搭建理解的桥梁。这‘红线’,牵的是血脉,暖的是人心。”

江南小城,晚饭时间。

林父和林母守着电视,频道锁定在国际新闻。画面里不再是血腥的冲突,而是法蒂玛紧紧搂着平板电脑、仿佛搂着失而复得珍宝般痛哭的画面,旁边是主持人用英语解说的声音(配有中文字幕)。

“老头子!快看!那孩子找到了!用咱们那个…那个‘姻缘树’找到的!” 林母激动地指着电视,眼圈也红了,“作孽啊…丢了三年…当娘的这心都碎成啥样了…还好…还好找着了!”

林父没说话,只是用力地点着头,端起饭碗又放下,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里那对隔着屏幕相拥的母子。他不懂什么算法,但他看得懂眼泪,看得懂那份穿透屏幕的、失而复得的巨大喜悦。他闷闷地说了一句:“这‘月老’系统…干这事,比牵红线实在!”

林母立刻掏出手机,对着电视拍下这感人的一幕,发到家庭群里,语音里带着哭腔和骄傲:“晚晴!默默!你们快看新闻!咱们的‘月老’系统帮外国妈妈找到儿子了!太好了!真是积德啊![大哭][大拇指]”

群里很快有了回应。

苏晚晴:[拥抱] 阿姨,看到了。技术能用于帮助离散家庭团聚,我们也很欣慰。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更是那些父母不放弃的希望的力量。

林默:[微笑] 嗯。善用其器。

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旁听席。

华夏常驻联合国代表正在就“信仰炸弹”事件进行严正发言,驳斥污蔑,揭露玄学会。会场内,西方阵营的代表依旧带着质疑和挑剔的神情。

这时,一位来自中东某国的代表(其国家正是骚乱受害国之一)举手要求临时发言。他走上讲台,没有直接回应争论,而是打开了一段只有两分钟的视频。

视频里,是阿勒颇安置点,法蒂玛与儿子阿巴斯实时视频连线的场景。母亲泣不成声的呼唤,少年颤抖的回应,以及周围人群自发响起的祝福掌声…没有解说,只有最原始的情感冲击。视频最后,定格在“伏羲”徽记和“天下一家,共御邪魔”的标语上。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 这位代表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沉重的情感,“我的国家,经历了地狱般的时刻。仇恨被邪恶的力量点燃,兄弟相残…我们痛恨制造这一切的元凶!但今天,我想让大家看到另一面。在废墟和泪水之中,有一种力量,没有区分信仰和派别,它只是在帮助一位母亲寻找她丢失的孩子。这种力量,来自科技,更来自人道主义的关怀。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深的黑暗里,人性的光辉和科技的善意,也能成为指引我们走出仇恨、走向和解的微光。我呼吁,国际社会应将矛头对准真正的恐怖分子——玄学会,而不是让偏见蒙蔽双眼,让政治操弄掩盖了真正的善意与努力!”

会场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许多代表,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看着视频中那对重逢的母子,神情动容。视频传递的情感力量,比任何雄辩都更有力地冲击着“华夏技术威胁论”的脆弱壁垒。

华夏代表抓住时机,沉稳接话:“我们感谢xx代表的发言。这正是我方一直强调的,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人类,增进福祉,而非制造分裂和灾难!玄学会的邪术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嫁祸和污蔑,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我们呼吁各国摒弃偏见,携手合作,共同打击玄学会,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会议结束后,那位播放视频的中东代表主动走向华夏代表,伸出手,郑重地说:“感谢你们在阿勒颇所做的一切。‘伏羲’带来的,不仅是找到亲人的希望,更是在我们破碎的社区里,种下了一颗名为‘可能’的种子。也许…和解与重建,真的可以从这根‘红线’开始。”

华夏代表有力地握住对方的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对抗黑暗,我们需要共同点亮更多这样的‘微光’。”

“月老”系统这根曾经只牵姻缘的“红线”,在战火与仇恨的废墟上,意外地成为了一条连接离散血脉、传递人道关怀、并悄然扭转国际观感的特殊纽带。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威力,却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重逢故事,如同水滴石穿,一点点消融着由玄学会“信仰炸弹”筑起的坚冰,也为华夏在这场凶险的全球舆论战中,开辟了一条充满人性温度的侧翼战场。科技的温度,在这一刻,超越了信仰与国界的藩篱,闪耀出真正动人的光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