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 第89章 吕应知的忧虑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第89章 吕应知的忧虑

作者:河西的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7:43:36

吕应知早就让童云打听清楚了,他的这个老伙计育有三子二女,大儿子和二儿子中学文化,跟他一起也是学得一手好木工活,且在当地口碑极好。

两儿子都分家单过,东方云层老两口在和三儿一起生活,虽然分家单过,老爷子权威不减,三个儿子儿媳对他还真的没敢呲牙的。

想来如果办厂的话,担子最终会落在老大老二身上,老大东方风还干过村大队长,只是带领村民偷着养猪被批判过几次后给撸了。

自己想干的事太多,可是又没人可用,李海波童云他们,已经放野了,让他们出计划书,一水的要开香港那样的大超市,让他们开工厂搞生产,没个愿意的,吕应知还没有到让人做自己不喜欢,没兴趣的事上去。

家具工厂的事也只能把东方云层老伙计搬出来用用。香河小木匠王勇也一样是一把年纪了。

吕应知仰天长叹一声,愿苍天能够再给自己20年。

永航见过三师父的小本本,本本上记录了一些商品在巴黎、罗马等地的价格,老爷子发现欧洲生活常用商品的价格都远远高于国内价格,也就是说只要把国内的商品卖到欧洲就是大赚,可是国内生产跟不上不说或者压根没有。

同样的把国外的一些商品卖到国内,价格同样也会翻番,但是这样会给国内脆弱的消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让老外大把赚中国人的钱。

还好这些商品也仅限于国内未发展起来的电子消费产品,老爷子最后是一个大写的 哎!......

李海波、童云、黄安平、赵汉军、彪子、寒江、李明江、程磊、扫帚九人年后实实在在的把吕应知气到了,扶不起来啊,让他们在深圳呆了一个多月,怎么的都应该有开工厂办实业的人才是。

可是这些个家伙年前一顿饭吃的,脑袋都吃到一起了,就连他最为看好的黄安平,童云、赵汉军是当时深圳建厂学习最认真的三个,也没有开工厂的想法。

这就打击到老道吕应知了,难道老道我看错人了。至于扫帚,程磊纯粹年龄太小,20岁也干不了啥,跟在他俩后面的小弟还没20岁呢。程磊倒有想法,可有几个的屁股不怎么干净,人啊,什么时候能够认清自己......

后面他的造鞋计划也不得不搁浅,没有可用,可信任的人,还不如不做,干脆让香港公司来做,总之在“衣食住行”上面一定要有中平的一席之地。

吕应知坐在书桌边,摊开宣纸,用镇尺压好,拿起毛笔,蘸墨,运笔间,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二十一字便跃然纸上。

永航还是太小了,三个老家伙年纪都大了,大和尚上次给自己理疗,我老道能感觉不到吗!!!

一想到大和尚,吕中平就想到大和尚体内还存在的小小弹片,给自己理疗时头顶的细微汗珠,略微抖动了一下的手,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老的老,小的小啊。

毕茂生、俞子峰站在蛇口工厂门口,这是公司两位总经理年后一起视察内地工厂,看着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员工井然有序,进料,出货车辆忙碌。

两位总经理不免感叹,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真的能创造奇迹。

公司现在可以说是有五套班子,香港总部负责总控、深圳服装加工生产基地,广州三水饮料基地,欧美分销事业部也已初步成型。公司发展的越大,作为公司总负责人他现在占有公司6%股权;俞子峰占有达远贸易6%股权;王香菱占有正和饮料1%股权,5%期权;汪全占有欧洲事业部下属公司6%股权;钟会占有北美事业部1%股权5%期权。除去致远投资做了实质的分离,他只占有正和饮料1%的股权,但依然是他毕茂生领导。

算起来这些公司都是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毕茂生,俞子峰反正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被吕应知给调教的明明白白,那老头就是个妖怪,用起人来不拘一格,什么人该在什么地方,管什么事,该干什么。

财务、生产、销售、综合分配的清楚明白。你说,你一个糟老头子,怎么就能够精确的抓住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的关键节点。公司离开了综合部,生产和销售会脱节,离开了销售,综合部会有备案补充。综合部信息,财务部又有备份。财务是总控,又各自核算,权力集中,又各自分散。

每个管理者都给予了最大的权利。没有了你,也不会影响公司运转。这就是吕中平吕应知。

达远贸易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公司管理层太年轻,特别是基层管理的短缺还无法做到有效的扩张。这个没办法,最少需要2年时间,自己培养,这需要企业管理层集体的智慧。

再一个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拳头品牌产品始终是达远贸易要找别人合作,是求着别人赏饭吃,要自己去找订单,如果有了自己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自己的品牌,那么就会是别人来找自己合作。自己就会处于有利地位,只要保证自己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活跃度,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

这就是达远贸易、致远投资的目的。

现在有了产品,如何让产品创作出知名度,就更加是领导层智慧的体现。

付明翰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都会乘着大巴自蛇口工业区去往罗湖区看看,不为别的,就是要看看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是怎么样快速的变化着,眼看着高楼一幢幢拔地而起,一栋栋住宅住满新人,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那是香港人、新加坡人、日本人的厂房开始新建,开始招人,开始生产。电子大厦竣工之时,也是招商入驻满员之日,随后在电子大厦周围就出现了更多建筑,涵盖餐饮、宾馆,歌厅等。深圳罗湖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原来的小渔村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有了好多的工厂,宾馆大楼。内地则缓慢的让人窒息,虽然也在变。

这是今年付明翰和几个同事回到燕京过节时的感叹。

达远贸易深圳公司厂区大门口也形成了一个个的商贸区,这好像都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像蛇口达远贸易两个厂区这儿现在差不多7000员工的消费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达远贸易深圳公司首批上岗的3000多名员工如今成了香饽饽,技术熟练,还懂点管理,这就了不得了。常常有其他小公司的老板亲自出马来挖人,许诺高薪,高管。反正不一而足就是只要跟着他干,我老大,你老二的架势。

问你心不心动。

走,肯定是会走一部分,但是技术主干并没有走多少,因为达远贸易现在也缺这样的人才,技术精湛的在各工段已近担负起了中下层的管理职务,不管是薪酬,还是住宿条件都不是一个外来漂泊者能够轻易放弃的;

再者说,跳槽在这个时代还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接受的。所以挖走的大多是比较“聪明的”,脑子比较灵活的,不安于做个打工仔的人。

早走、晚走、这些人肯定都会走,也算是达远贸易为社会培养了技术管理队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