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 第54章 海波深圳行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第54章 海波深圳行

作者:河西的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7:43:36

还是王大叔带着他们离开了香港,还是那座桥,那座桥一头是资本主义的香港,一头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大陆。

就像两个娃娃,一个光彩鲜艳,一个穿的破破烂烂,更像是两幅画,一幅色彩鲜艳,一幅灰白破败。

大巴行走在深圳深南大道上,尘土飞扬,道路两旁就是一个个在建工程,坑坑洼洼的地面,忙碌施工的建筑工人挥汗如雨,一排电线杆顺着大路伸向远方。

大巴车里王大叔告诉大伙,左侧那栋在建的20层大楼是深圳电子大厦,达远贸易罗湖的厂房离这儿也不远,说着向大巴车另一侧窗户指了指。

后面的路途更是拖拉机与牛马车并进,道路两旁头戴斗笠遮阳挎着篮子售卖菜蔬水果大妈吆喝声都告诉着过往的人们,这儿在进行着这个时代不同于中国其他地方的改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告牌醒目的挂在蛇口工业区入口,挂在工业区大楼显眼处。

李海波他们不知道到了蛇口工业区的哪儿,王大叔告诉他们不远处的那座山叫大南山。

占地50亩厂区很漂亮,厂区被围墙包围,一栋栋职工6层职工宿舍,整齐排列,职工大食堂吃饭井然有序,服装制衣厂房内一台台崭新的工业缝纫机,头顶是一排排线柱梁架。

王大叔说达远贸易毕总,俞总两人了不得,年纪轻轻的小伙子,魄力不小,大家都不看好大陆这边投资,就敢砸下100万美元建设两个厂。

这几天毕总俞总都不在,两人现在可是粤省政府的红人,有什么事都是优先办理,毕总俞总手上有好多的欧美订单,政府安排了广州国营制衣厂在赶工。

厂子工人都聚集在这边,现在也就400人不到,政府还在帮着厂子四处招人,主要是学历厂子要求最低必须是初中毕业。

达远贸易员工大都是粤省周边农村人,也有部分湖南、江西基建工程兵的农村家属子女,这些已经开始上岗培训的年轻人正在写信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加入达远贸易的大家庭,毕竟这儿吃的饱,还吃得好,饭菜还有肉,工资比工厂的正式工还高。

相信年底两个厂招收满三四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听说香港大老板让培训合格的工人到时候会按件算钱,生产的越多拿的钱就越多,做的好的话,一个月100,200的不成问题。那还不让自己小姨家,大舅家,姑姑家的哥哥妹妹快快过来。

李海波9人被安排在厂区独栋的管理层职工宿舍,两人一个房间,房间配齐了一般的生活用具,区别于员工宿舍的8人房间,条件不知道好到了多少!

到了大陆也就是李海波一伙的天下,手上的人民币购买力还是杠杠的,只是后悔没有带几箱好酒过来,这儿售卖的米酒口感不对,怎么地都喝不惯。

酒桌上李海波问王大叔,香港那么好,怎么的就跑到大陆这边来工作,多辛苦啊。王大叔苦涩的笑笑道:

“居香港,大不易,家里孩子多,住在蜗居里也不是个事,还是要多赚一点钱养老。你们在香港这么多天,也了解了香港人的物价消费了吧。”

大伙点点头,东西贵不说,不过真的漂亮。

“你们这一帮小子只是看到了香港的繁华,香港的黑暗穷苦之地比比皆是,你们没有去,你们是没见那些偷渡来港的年轻女子,为了生活委身老头卖身求活的不知凡几,社团的砍砍杀杀争夺地盘你以为都是假的。”

王大叔喝口酒,吃口菜。

“人活着在哪儿都不容易,在香港这个地方,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钱,就连那些个社团混子都得听你的。”

李海波兄弟几个了然,看来哪儿都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一个多月地时间,赵汉武、童云、黄安平是真地在学习,从原料地采购,入库,出库,裁剪,缝纫,熨烫,包装等各个环节,事无巨细地询问学习,笔记。

李海波问其他几个家伙,咋就感觉还不如自己知道得多。

时间在流逝,眼看着厂区的工人从400个,500,直到1600多工人们的时候,那嘈杂的场面,那些拿着搪瓷饭盆闹哄哄的食堂,

李海波知道中国还是原来的中国,只是在笨拙地前行。

那些还不算是达远贸易的员工笨拙地操作机器,浪费掉那麽多地布匹,那麽多地缝纫线,那可都是钱,都是港币,都是美元好不好,看的李海波也是咂舌不已.

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毕茂生和俞子峰不满足,还在要求着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工人往熟练、精细方面发展。

后面生产的一些裤子,短袖,李海波觉得比他们以前批发售卖的也差不到哪里去,质量上还要更好一点,结果厂检验组告诉他们,这一批的良品率太低。

也就是说李海波他们以前批发销售到燕京的好些产品都是销售不到欧美地区的残次品,香港或者新加坡、小日本厂家又把他们高价卖给像李海波一样的背包客。

本应该是当垃圾处理的产品能卖出去当然怎么地都是赚的。

毕总、俞总和李海波、黄安平他们差不多的年龄,也就程磊,扫帚一个19岁,一个20岁。

人比人气死人,坐在一起,两人无形中给了他们一种仰望的感觉,毕总说的什么美国Gdp,法国人民的穿着,流行的服装样式,他们就像是在听天书,云里雾里。

喝个酒一点不痛快,酒是红葡萄酒,俞总香港带过来的,喝在嘴里酸酸涩涩,毕总、俞总还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件毛衣,一条万宝路香烟,说是他去过燕京,北方那天冷的现在想起都打冷战。

李海波黄安平他们知道,毕总俞总对他们几个好都是道爷的面子,那还说啥,再难喝的酒,那也一杯一杯的干,装的还很享受的样子。

转眼到了10月下旬,员工人数也到了2000人左右,开始分流一半到罗湖厂区。

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当然不会销毁,国内还不会奢侈到糟蹋衣服的地步,也就成本价处理给了李海波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