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 第13章 皇商养成记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第13章 皇商养成记

作者:河西的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7:43:36

坐在饭厅。

古一贝爷爷一看就是个老学究,人清瘦,文绉绉的。

“你就是画师小朋友?”

听到自家老爷子的话,古主任忙对自己父亲说道:

“爸,现在是吃饭时间,咱不提他的画师之名。”

估计一提永航的画师之名,古主任头顶就有一坨会飞的粑粑在飞啊飞。

“爷爷,我叫范永航。”

“好孩子,坐下吃饭”老爷子亲切,和蔼。

晚餐一荤三素,6个人,吃完饭。大婶在撤碗筷。永航问古主任。

“伯伯,妈妈也忙,我在食堂吃饭,食堂的红烧肉只见土豆不见肉,韭菜炒鸡蛋,也没见到多一点的蛋,就剩韭菜了,量还少。”

古主任并没有多想,没有想他是在和一个小朋友说话。

遂说道:

“我也没办法,国家调配就这么多,有钱也不好买啊。”

“没有啊,李爷爷老家就在农村,李爷爷说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养鸡了,鸡蛋很充足。他们好穷的,伯伯你就买他们的鸡蛋好不好。”

古主任对学校食宿的情况那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国家的调配是按学生和教职工的人数调配的。

量就那么多,他也是多方筹集来丰富学生和教职工的饮食,可远远不够。说白了他就是个大管家,学校人人的吃喝拉撒,桌椅板凳,花花草草,他都要负责。

可国家刚刚才恢复高考,一切的一切都在调整当中。看着老师的瘦弱的身体,学子们单薄的身材,吃着硬邦邦的钢丝面,馒头和米饭,简单的小菜就是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一日三餐。

他已经向校长办公室打了申请报告来增加教职工配额,上面也同意,可就是协调不来多的物资,说破天,就这么多的量,每个学校都一样,又不是就你一家这样。

老师教学的教的那个辛苦,学子学习的那个拼命样。他就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一天能有多少,少了也没啥意义。”

“村上说了一天2000个蛋没问题。需要量多的话要等一等,等今年的小鸡长大会更多。都是自家养的,不是村集体的。”

古主任没有多想,说道:

“你个小娃娃知道什么,有空你让人过来和我谈,如果真是这样,也好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教职工家庭也是需要的。”

“谢谢伯伯。”

“去吧,去玩吧”

摇摇头,才这么大就关心民生问题了。

第二天,永航晚上抽空回家找到李海波交代清楚;

鸡蛋供应价1块钱5到6个。

鸡蛋村上出货价一块钱6到7个。

村委会如果预留款自己负责。这一点永航想都不用想,以村支书的精明不按一块钱8个算才怪呢,能当上村官的哪一个不猴精猴精的。这样也好,多方得利,算是合作共赢。

永航又交代,特别要保证村集体养鸡场规模不能变,要保证上交任务不变,不要让供销社找麻烦。要说清楚我们一块钱里面赚的1个鸡蛋是要打理各方的。以最后和领导谈的价格为准,要保证我们一块钱1个蛋的利润。

约定做好了给李海波每月50元,他老子一个月也才拿个40不到。李海波负责对接,收款。

李海波乐呵呵,想想都高兴,真做成了自己拿的都比自己老子都多。自己还收个什么破烂。不好意思的拿出4.5元钱说道;

“那个,那个.......”

“李哥,叫我永航就好。”

“那个,永航,这是那个大爷买碟子多给的钱,你还是给那个大爷吧。那大爷我见着有点怕。”

永航看着李海波那不好意思的样子说道;

“我师父买你的,是多少就是多少,你这不是让我坏我师父名声吗。”

顿了一会儿,永航继续说道;

“那样的东西有的收就收,收上了就送到我师父那儿,我师父人挺好的,送的多了说不定会感谢你的。

像什么玉石啊,花瓶啊,碗啊,字画什么的。我师父就要旧的,年代越久远越好。把这事儿做成了,不出两个月,华清大学也会谈成,到时候你就能拿两份钱。

有钱了,你就可以找你朋友一起收旧货,我师父一高兴,说不定会介绍更多的单位采购。”

一张张的大饼砸下去,可怜的李海波晕晕的,蒙蒙的,思绪还在飞舞,永航已经出门走了。桌上一张字条是永航学校班级地址。

没想到,第三天中午掐着点永航下课李海波就找到了学校,校卫通知让永航来带人。

永航到校门口一看,好家伙,拖拉机都开来了。

李海波不知所措的给永航介绍。

永航知道了是朱方村村支书王书记,后生是他小儿子。带着两只鸡,一篮子鸡蛋,永航告诉了蔡美姿一声,先带三人去食堂吃了饭。

老支书打发自己的儿子守着拖拉机。永航带着老支书,李海波提着鸡挎着篮子去了古主任家。大人谈大人的事,永航和古一贝玩小朋友的玩具。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看着眼睛都笑眯了的老支书被古主任客气的送出门。回返的路上李海波对永航说;

“价格很好,一块6个,蛋小的话,100个会补5个。还问了蔬菜,价格也按他们的调配价算,可今年农户自留地也没有多少菜,王叔说今年秋菜会供应的。

王叔说,明年农户的自留地都让狗日的种蔬菜,把领导都搞笑了。领导先让我们送几次看看,好的话要和我们签合同呢。”

王书记是村官,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虽然是末级,但官就是官。在朱方村的一亩三分地上的话语权那是杠杠的,那是有权威的。

当李海波告诉他是燕京大学采购时,当时就把村委会的领导班子找来,定下了主基调。做,一定要做。

那么大的学校,如果做好的话,每天3百5百的不是问题,每月是多少,一年又是多少,村上提留一部分不过分吧。一想到那糟糕的村上烂账,那叫一个穷,不但没有盈余,还欠镇上几百。

至于李海波提到的那些建议,那还叫事。保证上交任务,那不就是我们农民的主要任务吗,一块1个蛋的利润,那是必须要保证的,不但要保证,还要保密。谁会把这么好的事让出来,还偏偏找你,就是亲爹都不行。

和学校那什么主任,当时有点小紧张。谈的很顺利。事当然成了,今后咱村子就要给国家最高学府供蛋,供蛋,咋这么别扭。应该叫皇商,还是皇商霸气。

送货几次合同签定,王书记对人情世故门清。不定时的让海波给古主任送点鸡,蛋,河里的鱼啊什么的土特产。当然接货的,还有财务都打理得很是到位。永航觉得李海波办事靠谱,就把所送物资折合成钱财,村上和他各出一半。反正也没几个钱。

永航感觉麻烦了,每天有25元30元的进账,一个月就是750元900元的,让李海波存在银行,千儿八百的没问题。

多了,你不是资本主义都是资本主义了,看来只能把这个锅甩给师父了。妈妈他可不敢说,他怕妈妈会让他给古主任写检查,然后让他给学校退款。

永航拿着从李海波收破烂收来的一个瓷碟,和一块黄玉佛。见到师父贱兮兮的说道:

“师父,给你看个好东西。”

永航见师父看到手上东西,眼光明显一亮。

“哪来的?”

“我买的。”

“你哪来的钱买这些?”

说着话就拿过物件看了一下,放在了桌上。看着永航的眼睛,语气有点重。

“说,怎么回事。”

“就是,就是我手上现在有笔钱,比较多,我不知道怎么办。”

永航完完全全的把自己和李海波如何完成与朱方村鸡蛋供给给燕京大学的事项说的明明白白。师父听得惊讶不已。

“你怎么想的?”

“师父,我想还是让李海波拿现金给你,你收起来。”

师父没有说话,算是同意。

“师父,可能再过一段时间,钱会更多,到时候,隔壁的华清大学,旁边的师范大学都有可能加进来,他们还要供给蔬菜呢。”

永航用无辜的眼神看着师父。

“好好学习,好好练功,我让你做的都做到了吗,净整些有的没的。”

“师父,徒儿都是按师父要求天天锻炼,冥想。就是不知道咋冥想。”

拉过永航,在永航大腿,小腿,脊椎处推捏一会说道:

“冥想,就是要用心感受周围,不是用眼睛看,慢慢来,你时刻要有这个意识,知道吗。现在绑腿感觉如何。”

“跑起来,还不能像平常那样。”

“顺畅了就说,知道吗。”

师父不再说话,拿起桌上瓷碟看了起来。

“师父,那钱?”

“就让那小子送到这儿。”

“师父,上次你买的瓷碟和这个瓷碟都是李海波收破烂收的,他说瓷碟是农户家垫狗槽盆的。和那个烂椅子才几毛钱。我看你喜欢,就让他继续收,就收旧的家具啊、玉啊、碟子、碗、花瓶、古画,古书什么的,他都会送到这儿。师父你要收什么旧货,下次你见了他,你和他说。”

这个锅终于甩出去了。

暑假,学校的老师,同学放假了,永航也放假了,何彩玉的肚子已经很显怀了,有时候永航会盯着何彩玉妈妈的肚子看好大一会儿,何彩玉会嗔怪的拿拳头捶打他一下,引得文奶奶也是笑呵呵。

永航想知道何彩玉妈妈肚子里的孩子是谁,会不会是何涛。何啸天也经常会回来,通州一家暖水壶厂的副厂长,也算是年轻有为。

文奶奶,黎彩凤总是对田田,和晓晓更好一点,也更宽容一点。不像对文强,文魁动辄不是打就是骂,整的一时文强,文魁都以为田田,晓晓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

对于这一点,蔡美姿和他说过,黎彩凤在生下文魁之后还生过一个女儿,都一岁多了,一场大病没有撑下来。所以黎彩凤觉得女孩子调皮一点都可爱。

永航现在会每个月给文魁哥2元钱,说好的咱不能耍赖。

田田很喜欢唱歌,永航哥哥告诉田田,要想歌唱得像妈妈唱的一样好听,就要下苦功夫,要每天早早起床,练习“啊,啊”。

为此,田田还向妈妈求证了,何彩玉告诉她是真的,一定要好好的,坚持不懈的练。

于是乎,大家遭殃了,田田早起了“啊,啊,啊......”的声音在四合院内唱响。

蔡美姿还在加班,出差了,说是大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她是大学招生办成员,要到下面去招生。永航,晓晓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在何彩玉家,文奶奶家混吃混喝。

燕京大学伙食的改善不久就反应到了华清大学,京师大,华清大学总务何主任,京师大总务于主任就先后到燕京大学取经。

于是乎,才与燕京大学合作一个多月,华清就找到了李海波,不久师大也找到了李海波。华清仍然是和朱方村签,不过师大是和东旺村签的。这一切当然少不了古处长的推荐。现在改了,以前的总务科变成了总务处,现在要称呼古处长。

量不够,拉人凑,两个村子的村支书发动了周边村子参加到了他们轰轰烈烈的供蛋皇商大业中。

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不知不觉中,永航撬动了燕京周边农村人的那颗不屈的,向上的,要过好生活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