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 第11章 绝对的大爷

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第11章 绝对的大爷

作者:河西的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7:43:36

天已经大亮,永航伸了个懒腰,从没有睡过如此舒服的一个觉。

见自己睡在隔壁房间,仍然光溜溜,衣服摆放在桌旁椅子上,迅速的穿好衣服,找出蔡美姿准备的包,拿出洗漱用具,简单整理好内务。

永航饿极了,没看到武永清,跑到前院餐厅。

餐桌上两瓶牛奶一碗粥,再无其它。牛奶是温好的,粥也刚刚好。

囫囵吃完粥,喝了牛奶,舒服多了。

花园内,永航见武永清师父正在往炉内添送那不知是什么树的劈柴,炉火噼啪作响。

炉上大锅上方俨然是那“胖胖”的木桶,就像是蒸馒头,木桶下沿与铁锅上沿用棉布缠绕封的严实,棉布冒着丝丝蒸汽。

武永清看的仔细,听的认真,看着炉火大小,听着木桶咕隆声,时不时还要站在炉灶旁的木凳上观察一番。

太阳慢慢升起,时间在缓缓流逝。

武永清撤去炉火,去除密封的棉布,回到厨房后又拿来一个碗,碗内依旧是药汁,只是没有那样的苦。

花园内侧靠墙边有一张小床。

武永清让永航赤条条的躺在上面,不是按摩,是拍打,揉,捏,指压,戳永航身体的各个部位,位置不同,手法也不同。

永航感觉酸痛,疼,麻,痒,一会是皮肤痛的麻木,一会又疼如针扎,一会是肌肉酸软,一会如有电流自下而上冲击大脑。

永航只是在疼痛时“哼唧”几声,能忍就都忍着。

渐渐地武永清手法主要以拍打为主,由快及缓。

眼看天到正午,武永清上手感受了一下木桶内温度,抱起永航,站上高高木凳将永航放入肥胖的木桶内。

永航闻到浓浓的药汤味,感觉到入水后皮肤针刺般的疼痛。

药汤的温度刚好,疼痛感在慢慢好转,消失。就像泡在温泉内。太阳自木桶顶端射入,暖洋洋,懒洋洋。

武永清时刻看着永航,不时的敲打一下木桶,不让他睡着。

炉火重燃,只是用蒸汽控制着桶内的温度。

———————-

李海波站在清河朱方村口,看着远方破旧的村庄,炊烟袅袅,下工的村民三三两两归家。

碎石道路两旁麦田低矮麦苗显得并不那么茁壮。

麦苗垄间土质疏松,明显是刚刚用小铲子翻整过。

路旁高耸的杨树树叶早已舒展开来,绿意盎然。

一棵老榆树叶子稀稀疏疏,树上的榆钱子早已不知哪里去了。

一群一群的孩子穿着寒酸的衣服,背着五花八门的书包蹦跳着,欢笑着。

李海波嫂子怀孕了,妈妈让他过来买几只鸡和一些鸡蛋,顺便给老娘带点白糖点心,毕竟家里就他一个“闲人”,嫂子还要给家里人做饭。

在京城他活的像个蝼蚁,推开外婆家的大门,还是受到了外婆一家热烈的欢迎。外婆还用金贵的鸡蛋给他炒了个韭菜。

三个舅舅,大舅,二舅已单过,小姨外嫁到东旺村。

说明来意,外婆说今年队里抓的没那么紧了,每家每户都孵了不少小鸡,以前养个五六只,现在都养了20多只了,就是还不能养猪。

李海波记得那个小家伙的话,也是过来问问。于是让三舅带他到大队支书家,大队支书是个50多岁的老头(显得老),家在村东头,离得倒也不远。

老支书一家正吃完晚饭,见来人认识,还带了一瓶酒,也很是客气。

“吃饭了吗”?

“吃过了”

进屋坐下。

李海波递给老支书一支烟道:

“王书记,我邻居战友厂里说是需要大批的鸡蛋,就是想问问咱们村能不能供应。”

李海波直截了当。

王书记接过烟,李海波掏出火柴忙给点燃,王书记猛吸了一口烟,像是要把烟气完全的吸收,好长时间了才吐出一口烟气。

书记没有说话,像是在思索。一会儿后说道;

“村集体鸡场的蛋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可以让农户自己卖吗。”

上了菜,酒开瓶。

老支书喝点酒话匣子就打开了,不知怎的就对城里来的这个小伙侃了起来。

“村民们手上没钱,也是实在没办法卖几个鸡蛋,买一点针线,醋盐啥的,卖给供销社,供销社收的价格太低,摸黑到京城去卖,价格是上去了,可往往是人被抓货物没收。京城卖1块钱5到6个,供销社收9-10个。农户也不笨,就把小个的都往供销社送”。

说着话的书记有无夸,很是无趣的笑笑。道:

“我是明白了,这帮狗日的,上工让他们干活,一个个磨磨唧唧的,你看村西头的地,就是村里最远的那块地,上工走到地头锄了没两下,时间到,下工了。

娘的,自家的自留地,照料的比自家娘们都好。村上的养鸡场,鸡下的蛋都没自家养的鸡下的大”。

看看三舅在笑,书记没好气的骂道:

“笑个球,说的就是你”

“如果真是国家单位要的话,价格便宜一点都没问题,全大队10个自然村408户人家,明天我让人大概统计一下,再问问大家的意见。”

老支书很是希望国家单位来收,这件事如果能成,能为村民多增加点收入也是好的。

翌日,李海波得到老支书的准信已是下午,给了外婆13块钱,鸡笼装了4只老母鸡,篮子放了30多个鸡蛋,便骑车上路。

李海波想着,反正都来了,顺便再去一下小姨那儿,和他们村里也谈谈,万一那个小家伙父亲的战友真的能成事也说不定。

路过镇上百货商店买了点礼品便直奔东旺村而去。

东旺村位于望儿山东向,传说北宋佘老太君驻军此山,盼儿凯旋,驻足山头,向东望望,东向就是东旺村,向北望了望,北向就是北旺村。

和东旺村大队支书商谈后在小姨家住宿一宿,临出门见小姑家大院屋檐下一雕花木椅似要散架,斑斑驳驳的。狗食盆下垫着一个青色花纹的碟子。遂问小姨:

“小姨,那个狗盆下的碟子和这把椅子你们要不要,不要的话卖给我。”

旁边的姨父听了说道:

“要的话,拿去就是,那椅子本身就是要劈了当柴烧的,那碟子,又不能盛多少菜,以前有好几个,就垫这垫那的。”

“没关系的,姨父,给你三毛钱,反正我也是拉过去卖,如果能卖了,说不定能卖个5毛8毛的,那我就赚了。”

李海波笑着说道。

大家没有异议,小姨收了3毛钱。

那把椅子李海波是想自己修好放到自己的蜗居内。那碟子他可是见有人1块钱卖掉的。看这个碟子比上次看到的那个要漂亮。

李海波拍响大门上的门环,地方是几天前问蔡老师要的,他有点踌躇,像这样的地方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住的,李海波也想快点促成给京城国营厂家收外婆村子鸡蛋的事。

李海没敢再敲门,站在门口等了没一会儿功夫,门内出来一老头,老头没说话,只是看着他,看着他那辆三轮车。

李海波忙上前道:

“大,大爷,我,我找范永航。”

大爷还是没说话,只是在看三轮车上的破椅子,还有那用麦草环扎好的碟子。

“小子,椅子,瓷碟多少钱卖?”

李海波有点懵,半天没回过神来。

“小子,问你呢,多少钱卖?”

李海波忙伸出5根手指。

大爷没有犹豫,掏出5元钱给了李海波。

“找航小子啥事?”

李海波将写好的一张纸交给面前的这位大爷。

这位大爷看都不看,拿起椅子,碟子就进门了,门关了。

留下李海波在门口,手中拿着5元钱,风中凌乱。

我说的是5毛,是5毛啊。

大爷,绝对的大爷。

整整九天,每三天休息一天,晚上喝药按摩睡觉,早上吃粥喝奶,中午拍打蒸药浴,下午吃粥喝奶,晚上喝药按摩睡觉。

永航不知道是什么粥,味道怪怪的。已经过去了14天,今天周日,终于吃到了正常一点的饮食。蔡美姿早上就过来了,过来的还有毓秀,梁静,大师兄梁东来。

“啪、啪啪”

永航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不像是门环拍击,不能确定。

响声过后,师父已起身出门而去。永航问妈妈:

“妈妈你听到敲门声了吗?”

“没有啊”

又问梁静;

“梁姐姐,你听到了吗?”

梁静摇头。

师父听力如此厉害。

不久就见师父拿着一个瓷碟走了进来,然后小心的放进一个盒子。

永舰门口还放着一把快要散架的椅子。众人不解的望着那把椅子。

“好东西。”

武永清话说的很是简洁。

顺手把一张纸交给永航。

“门口那小子给你的。”

永航拿过看一眼,也就随手撕了。

小屁孩的事,没人当回事。

蔡美姿,梁静,刘姥姥在收拾大院,浆洗衣物。

大师兄将一块块的砌灶红砖重新铺回地面,真是劳力劳心,还要负责清理池塘淤泥。

淤泥会堆放在旁边花圃,老爷子疯了,让我大早上就过来,累的都趴下了,以前咋不养花花草草,不修剪果蔬,只是看看哪些破鱼,还是让我随便喂的,现在倒好,鱼不让喂了,师父老人家说要自己亲自伺候。

见小师弟和毓秀将淤泥内的泥鳅装了小半盆。

“小兔崽子,哎,我儿子都比他大,现在成了师兄弟,找谁说理去。”

乱七八糟的,不想了,不想了,想想都头大。师父可说了,近几天你小子饮食仍需牛奶为主,果蔬米粥为辅,半月后方转为正常。

老爷子的话他可是深信不疑,老爷子还又找了30斤牛奶票给了蔡老师。

今天的油炸泥鳅你是不要想了。

梁东来想着,觉着自小师弟入门,师父性情变了,人也变的开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