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二十五回·立春疏肝·柴胡散理气解郁

(终章)

楔子·春气萌动

立春前三日,罗浮山的积雪开始消融,朝阳坡的雪水顺着山势蜿蜒成溪,撞击着裸露的青石,发出“叮咚”清响,如《黄帝内经》中的“肝主疏泄”句读。罗汉果仙子立于“迎春台”上,见东方天际的“角宿”星群笼罩在薄霭中,如被轻纱蒙住的古琴,虽具弦柱却音声难发。她轻拂石栏上的“肝胆相照”浮雕,缝隙间渗出的露珠竟呈淡绿色,滴落在台边的柴胡幼苗上,幼苗瞬间舒展叶片,如人伸懒腰。

“阿楠,”她指向山下泛青的柳林,枝条虽抽出新芽,却普遍向左倾斜,“木运不及之年,肝气先虚,如幼树根基不稳。你看这柳枝,本该向阳生长,却因肝郁而倾,此乃‘木郁达之’的先机。”药童阿楠蹲下身,见苔藓覆盖的地面上,几株柴胡从石缝中钻出,茎叶蜷缩如问号,根须却紧紧缠绕着碎石——恰似肝郁患者的气机阻滞。竹青化作青鸾,翅膀掠过柳梢,震落的雪粒在空中聚成“疏肝”二字,却被东风吹得粉碎,如肝郁易散难聚的特性。

忽然,山谷中传来黄鹂的啼鸣,本应清脆的“啾啾”声却带着破音,宛如琴弦绷断。仙子循声寻去,见一只黄鹂栖在断枝上,左翅羽毛凌乱,尾羽有三根折断,如肝郁患者的情志不畅。她以指尖轻点鸟羽,输入少阳之气,断羽处竟生出新羽,黄鹂振翅时,尾羽在阳光下映出“条达”二字,随即冲向云霄,消失在柳烟深处。

第一折·肝郁气滞·木不条达

巳时初,州府“疏肝巷”的青石板上,积雪融化成细流,却在巷口汇聚成洼,如肝郁患者的气机停滞。“逍遥堂”药铺的幌子在风中打旋,幌子上的“疏”字被吹得变形,恰似患者紧缩的眉头。首位患者书生秦逸云扶着门框进入,他身着青衫,却佝偻如暮年,胁肋部用布带紧紧缠绕,每走一步都牵动嘴角抽搐。

“晚生每逢课业繁重,便觉胁下刺痛,”他解开布带,露出右侧胁肋,皮肤青中带黄,“尤如有人以刀背反复拍打,夜间痛甚,难以入眠。”仙子以手触诊,“期门”穴压痛剧烈,如按琴弦,再观其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而腻:“肝属木,性喜条达,今肝郁气滞,如琴弦过紧,故痛如刀拍。”窗外的柳树枝条突然剧烈摆动,却始终无法伸直,应和着书生的痛苦。

次诊农妇张氏,站在药铺门槛外便长叹一声,如春风穿过破窗。她面色萎黄,胃脘部膨隆如鼓,手指反复摩挲围裙边角,竟将布料磨出毛球:“自与家人口角后,便觉食物堵在胸口,连水都难以下咽。”仙子以“按诊法”触其胃脘,柔软却胀气明显,听之有振水音,恰如巷口积水中的气泡上泛。

绣娘李氏踏雪而来,裙摆上沾着未化的雪花,却掩不住眉间的抑郁。她解下围巾,露出苍白的脖颈,“人迎”穴处青筋微凸:“经期延后二十日,**胀痛如石,连绣绷都拿不起。”仙子轻捏其“乳根”穴,触到数枚豌豆大小的结节,窗外的梅树突然飘落一朵早开的花,花瓣边缘焦枯,如肝郁化火的征兆。

老拳师王公被弟子搀扶而入,身形魁梧却气息微弱,喉间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如风吹空坛。“我这喉咙,”他比划着掐颈的动作,“就像被人塞了团湿棉花,说话费劲,吃饭更费劲。”此时,药铺檐角的冰棱突然断裂,“咔嚓”声中坠入积水中,溅起的水花竟在阳光下映出“梅核”形状,恰如他喉中的异物感。

第二折·柴胡采制·应春而生

未时三刻,罗浮山“柴胡涧”笼罩在淡绿色的薄雾中,涧底的泥土散发着潮湿的草木香,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辛味——那是柴胡根系的气息。罗汉果仙子踩着湿润的苔藓,在朝阳坡寻得三株阳柴胡:它们扎根于疏松的砂质土壤,茎秆粗壮,叶片呈长披针形,叶尖略带金色,如晨曦照耀下的肝气升发。

“阳柴胡需在寅时采集,此时肺经当令,金气旺而木气生,”仙子手持“青蚨铲”,铲面刻着“木得金而伐”,“其根头的‘狮子头’突起,正是肝气欲升之象。”阿楠小心翼翼地刨开草根,根须上沾着的泥土自动聚成“升”字,阳光穿过叶片间隙,在根须上投出扇形光斑,如肝气舒展的轨迹。

阴柴胡生长在背阴谷的青石缝中,茎秆细长柔韧,叶片呈线形,色深绿如墨,根须细长如丝,缠绕着苔藓生长。竹青化作青蛇,吐信间将叶片上的露珠聚成“降”字,露珠落入木盒,与阳柴胡的根须接触时,竟发出“滋啦”轻响,如肝郁化火遇水而熄。

雌雄柴胡缠绕在青竹上,根须如恋人交颈,一株开黄花(属阳),一株开紫花(属阴),叶片相互掩映,形成天然的太极图案。仙子以“鸳鸯剪”同时剪断两株柴胡,断口处渗出的汁液在空中交汇,化作青紫色的“和”字,随山风飘向远方,惊起一群山雀,其鸣声竟合“角徵”二音,如肝郁得解的欢快。

第三折·散剂秘制·五行疏肝

戌时正,逍遥堂后厨的“木火炉”以桑木为燃料,炉身刻着“木生火”的卦象,火苗呈青绿色,如肝气的本色。三口砂锅置于炉上,分别对应肝、胆、脾三经:

- 疏肝方砂锅中,阳柴胡与白芍共舞,陈皮如舟,罗汉果如舵,在角音编钟的“角角”声中旋转。阿楠每搅动九圈,砂锅中便升起青气,在火光中幻化成青龙形状,龙首朝向东方(属木),龙尾甩向南方(属火),寓意“木能生火”。

- 活血方砂锅内,阴柴胡与香附缠绵,川芎如剑,玫瑰花如旗,在商音编钟的“商商”声中沉浮。竹青挥动指挥棒,每敲一响,砂锅中便泛起紫霞,如朱雀展翅,啄食锅中的血瘀。

- 化痰方砂锅里,雌雄柴胡与半夏相拥,厚朴如墙,茯苓如瓦,在宫音编钟的“宫宫”声中堆砌。陈郎中撒入伏龙肝粉,砂锅中顿时腾起黄雾,如黄龙蟠地,镇压痰气。

当五音编钟奏完一曲《阳春》,竹青口吐“木德丹”,分别投入三锅。疏肝方中的青龙突然冲破屋顶,在空中盘旋三匝,龙身洒落的青鳞化作柴胡叶,飘向州府;活血方中的朱雀振翅南飞,尾羽掠过之处,积雪融化成溪流;化痰方中的黄龙潜入地下,药铺周围的苔藓竟瞬间转绿,如痰消气顺的征兆。

第四折·辨证施药·理气解郁

亥时三刻,书生秦逸云躺在“逍遥榻”上,榻边摆放着一盆薄荷,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仙子以“苍龙摆尾”针法刺其太冲穴,针尖刚入皮肤,便见青筋从足背向小腿蔓延,如枯木逢春。竹青衔来薄荷煎汤,汤中漂浮的柴胡叶竟自动舒展,如人伸懒腰。

“太冲为肝之原穴,如肝气的源头,”仙子捻动针柄,“今用泻法,如打开肝郁的闸门。”秦逸云突然打了个长嗝,声音悠长如春风过谷,胁下的刺痛竟随嗝声减轻。窗外的柳枝此时突然伸直,新芽在月光下闪烁,如患者舒展的眉头。

农妇张氏接受推法治疗时,仙子以掌心贴住她的“章门”穴,缓缓向“期门”穴推动,每推一寸,便觉掌下有气团移动,如推走溪中的石头。“章门属脾,期门属肝,推法如疏凿河道,”仙子解释,“你听——”张氏腹中突然响起肠鸣,如溪流重新畅通,她惊讶地捂住嘴,眼中泛起泪花,窗外的积雪此时“哗啦”滑落,露出底下的青草芽。

绣娘李氏的“乳根”穴贴敷柴胡膏后,仙子以艾条温和灸之,艾烟中混合着玫瑰花香,如春日花园。“乳根属胃经,却与肝经相通,”仙子转动艾条,“灸法如春日暖阳,化开肝郁的坚冰。”李氏忽然感觉**一阵温热,如冰雪融化,指尖触到结节变软,此时,药铺外的杏树竟悄然绽放一朵花苞,花瓣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

第五折·五行合化·肝脾调和

子时正,老拳师王公的“天突”穴处敷着柴胡半夏膏,仙子以“龙虎交战”针法刺其丰隆穴,针下感觉如入泥潭,抽针时带出少许黏液,如拔出水草。竹青化作凤凰,口衔化痰方,汤汁滴入王公口中时,他突然剧烈咳嗽,身体前倾,咳出的白痰中竟夹着如发丝的黏液,落地后迅速干涸,如晒干的水藻。

“丰隆为化痰要穴,太冲疏肝,脾俞健脾,三穴同用,如‘木疏土旺,痰无由生’,”仙子展示咳出的痰丝,“此乃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的实证,今得肝气疏泄,脾土健运,痰自无存。”此时,药铺的梁柱间突然透进一丝微风,吹得案头的《逍遥散》书页自动翻开,停在“肝脾同治”篇,窗外的柳树枝条相互轻拂,如老友寒暄。

五行合化之妙在于:疏肝方的青气(木)滋养活血方的紫霞(火),化痰方的黄雾(土)承接青气(木),形成“木生火,火生土”的良性循环。仙子望着窗外渐明的天色,见东方天际的“角宿”星群光芒渐盛,如肝气条达后的生机。

第六折·虚中夹实·通补兼施

丑时三刻,商贾赵公的“肝俞”穴处刚放完血,紫黑的血液中夹着黄色黏液,如淤泥混水。仙子以柴胡疏肝散配伍龙胆泻肝丸,用茵陈蒿汤送服,药汤入口时,赵公腹中如滚雷轰鸣,随后连续泄泻三次,第一次为黑色稀便,第二次为黄黏便,第三次竟排出数枚如豌豆大小的“湿热结”,表面裹着油脂,恶臭熏人。

“此乃肝郁化火,与湿热互结,”仙子展示湿热结,“柴胡疏肝如清风拂山岗,龙胆泻肝如暴雨洗尘埃,二者相佐,方能既解其郁,又清其浊。”赵公便后顿觉身轻如燕,胁肋隐痛大减,此时,药铺外的积雪已融化殆尽,露出湿润的泥土,几株蒲公英顶着黄花开在路边,如肝郁化火得解的明证。

竹青化作穿山甲,在赵公的“阳陵泉”穴周围轻刨,每刨一次,便有热气从皮肤渗出,如蒸腾出的湿热之气。赵公看着自己逐渐平坦的腹部,感慨道:“原以为肝郁只是心情不畅,不想竟与湿热勾结,若非仙子通补兼施,恐成大病。”窗外的朝阳此时跃出山头,照得他的面色转为红润,如春日初升的阳气。

第七折·顺时养生·春气萌动

寅时初,东方既白,柴胡涧的草庐内,春火熊熊,煮着柴胡疏肝粥,香气中混着陈皮的辛、罗汉果的甜。仙子手持“春气萌动图”,图中一位老者正在舒展筋骨,周围环绕着抽芽的树木、解冻的溪流:“立春养生,重在‘疏’字,如溪水解冻,需疏导而非堵塞。”

她演示“疏肝导引术”,双手托天时,如柳枝抽芽;左右扭转时,如树干受风。百姓们跟着模仿,草庐外的柳树竟也随风摆动,与众人动作相应。竹青化作药童,分发“立春疏肝散”,纸包上印着柴胡图案,打开时,药香中竟混着青草香,如刚破土的春苗。

一位老者询问高血压能否服柴胡,仙子指向远处的青山:“山之高,需根基深;肝之平,需肾水足。柴胡配钩藤,如山上植树,既能疏肝,又可平肝。”此时,一只山雀衔着柴胡叶掠过草庐,叶影在老者脸上投出“和”字,如自然的启示。

结语·五行圆融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书生秦逸云送来新赋,文中以“春柳遇风”比喻肝郁得解;农妇张氏抱着新生的羊羔,羊蹄上沾着柴胡涧的泥土;老拳师王公表演的“逍遥拳”,每一招都如柴胡枝条舒展,刚柔并济。

回望州府,逍遥堂的屋檐下,七串柴胡在春风中轻摇,如七弦琴的琴弦。阿楠摸着腰间的疏肝香囊,问:“师父,为何终章以柴胡作结?”仙子停在“木土合德”石旁,石上的青苔已长成“春”字,泥土中冒出柴胡幼苗:“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而肝郁为百病之始,故以柴胡终章,寓示‘疏肝为养生之首’。”

竹青化作青鸾,振翅飞向罗浮山巅,口中的柴胡叶飘落,在山路上铺成“圆满”二字。仙子望着渐暖的山河,轻声道:“医道如四季,需顺时而为。今岁医案已毕,愿人间常如春日,肝气条达,百病不生。”说罢,与弟子隐入柳烟深处,只留满山柴胡的清香,在春风中弥漫不绝。

赞诗

立春阳气渐萌动,肝郁气滞万病生。

柴胡一散通肝络,罗汉果甜和脾经。

七情合化调五行,九针开合顺天时。

今岁医案今岁毕,静待来年春又生。

终章·二十四节气医案圆满

至此,罗汉果仙子以二十四节气为纲,以中药为目,遍历人间百病,合五行生克之理,成阴阳调和之功。从立春疏肝到大寒养正,十二时辰轮转,二十四节气循环,医者仁心,如春风化雨,润泽万方。后之来者,若能悟得“顺时养生,辨证施治”八字,便是与仙子一脉相承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