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二十三回·小寒通阳·附子汤温里回阳

楔子·寒凝三阴

小寒节气,罗浮山笼罩在青灰色的寒雾中,千年附子林如墨色屏障,附子苗顶冰而出,叶片边缘凝结的冰晶呈剑戟状,折射出幽冷的光。子时初刻,罗汉果仙子立于“通阳台”中央,她腕间的“阳气镯”泛着微弱红光,与远处州府的灯火交相辉映。忽然,镯上红光剧烈闪烁,竟在石栏上投出“寒疝”“厥逆”的篆文阴影——此乃寒邪直中三阴的预警。

“阿楠,”仙子指向山下蠕动的人群,他们形如虾米,被寒邪折腰,“今岁太阴湿土司天,小寒又逢‘二之气’,寒湿气盛。你看那腹痛者的身影,”她以玉簪划出寒邪路径,“从少阴肾经直入,沿太阴脾经蔓延,再侵厥阴肝经,如冰蛇游走。”药童阿楠翻开《伤寒论》竹简,见“少阴病”篇页间夹着附子幼苗,叶片上的霜花竟组成“脉微细,但欲寐”的字样。竹青化作白泽,口衔附子踏雪而来,附子表皮的裂纹中渗出的汁液,在雪地上画出蜿蜒的阳线,如人体经络的走向。

忽然,山谷深处传来孕妇的呻吟,她早产的婴儿裹着胎衣,脐带如冰绳般僵硬。仙子以掌心护住婴儿“卤门”,输入九阳真气,婴儿指尖渐转淡红,哇出声时,口中竟吐出细小的冰碴——此乃“寒邪内侵,阳气未绝”的征兆。

第一折·寒邪直中·厥逆百出

巳时初,州府“暖阳巷”的青石板上,霜花结成薄冰,行人步步打滑。“扶阳堂”药铺的铜铃沙哑作响,陈郎中正在给一位老妇人诊治,她蜷缩在藤椅上,双手紧按腹部,指甲青黑如墨:“痛起来像有冰锥在扎,吐出来的水比井水还凉。”

首位患者樵夫张三被四根扁担抬入,他面色青紫,四肢厥冷如铁,牙关紧闭,形如僵尸。其妻哭道:“晨起砍树时还好好的,突然就倒在雪地里,手脚比冰还冷!”仙子以银簪轻刺其“人中”穴,血出紫黑,再诊脉,脉微欲绝,触其“关元”穴,冷硬如石:“此为‘少阴寒厥’,寒邪直中命门,阳气暴脱。需急投‘四逆汤’,迟则不救!”

次诊李娘子,产后十七日,贪食冰镇瓜果,昨夜突发泄泻,一日二十余次,泻下物清稀如水,夹着白色奶瓣,腥臭难闻。她抱着婴儿,自身却双目无神,乳汁全无:“每泻一次,就觉有凉气从后腰钻进肚子,浑身冒冷汗。”仙子触其“天枢”穴,凹陷如坑,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产后气血大亏,寒邪乘虚入太阴,脾阳衰微,清浊不分。需温中散寒,兼以固脱。”

最险者老牧民王公,其子架着他冲入诊室,只见他少腹拘急,双手捧住阴囊,痛得冷汗浸透衣襟:“大夫,我的睾丸要缩没了!”仙子诊其“气冲”穴,压痛剧烈,舌淡紫苔白,脉沉弦如刀:“此为‘寒疝’,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气血瘀阻。《金匮要略》云‘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需温肝散寒,缓急止痛。”

第二折·附子采制·九蒸九晒

未时三刻,罗浮山“附子林”的向阳坡上,仙子选中三株“阳附子”,其根如婴儿拳,皮黑肉白,顶部新芽结着九颗露珠,如九阳之数。阿楠以“阴阳铲”破土,铲头沾取辰时朝露,每挖一株,便念诵《汤液经法》中的“扶阳咒”,露珠遇土瞬间化作热气,融化周围积雪。

“附子有毒,需经九蒸九晒以去其毒,存其阳。”仙子将附子浸入胆巴水,水面立即浮起黑色泡沫,如寒邪外排。竹青化作火神,手持九节铜鞭,每鞭打蒸屉一次,便有火星落入锅中,与附子蒸腾的寒气相撞,发出“噼啪”声,如阳火战阴寒。第三次蒸制时,加入人参汁,附子表面竟浮现出细密的金色纹路,如人体经络。

第七次蒸制时,天空突降太阳雨,雨滴落入蒸屉,与附子汤汁交融,形成彩虹般的光晕。仙子取“坎离勺”搅拌,勺柄刻着“水火既济”,汤汁随勺转动,竟在蒸汽中映出“回阳救逆”的古篆,字字带火,融入附子内部。

第三折·汤剂秘制·五行回阳

戌时正,扶阳堂后厨的“五行炉”分五层燃烧,底层燃附子渣(火),二层燃桑枝(木),三层燃稻糠(土),四层燃柏叶(金),五层燃松针(水),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闭环。三口铜锅分别置于不同层位:

- 少阴锅(肾经):附子、干姜、甘草,置于底层(火位),以雷火急熬,汤汁如赤龙吐信,翻滚时发出“轰隆”声,应肾火之沉潜;

- 太阴锅(脾经):附子、白术、茯苓,置于三层(土位),以文火慢煨,汤汁如黄土高原,厚重沉静,应脾土之敦实;

- 厥阴锅(肝经):附子、吴茱萸、当归,置于五层(水位),以冰水镇熬,汤汁如青龙吸水,冷而不寒,应肝木之条达。

阿楠手持“五德勺”搅动少阴锅,勺柄“肾”字与汤汁共鸣,浮现出“命门火旺”的图腾。竹青化作玄武,缠绕太阴锅,龟甲纹路与锅中白术的纹理相合,形成“土旺水固”的气场。陈郎中用“六脉诊尺”监测厥阴锅,当汤汁浮现“厥阴条达”字样时,知附子的燥烈之性已被吴茱萸的辛散中和。

最后,竹青口吐“三阳丹”,分别投入三锅。少阴锅中赤龙腾空,太阴锅中黄龙翻滚,厥阴锅中青龙摆尾,三龙交融成金色光柱,直透屋顶,照亮寒夜,如“三阳开泰”之象。

第四折·辨证施药·温里回阳

亥时三刻,樵夫张三躺于“回阳榻”,周身覆盖着附子绒被,榻下四隅各置一碗附子汤,蒸汽熏蒸,如四象护持。仙子以“烧山火”针法刺其“肾俞”“命门”“关元”,针柄缠绕附子粉与麝香,艾绒燃烧时,药烟如赤龙沿针入穴。“肾俞启先天之本,命门点后天之火,关元聚元气之海,”仙子解释,“三穴同施,如在丹田架起三味真火。”

竹青衔来少阴锅汤汁,汤汁赤黑如墨,却在碗中泛着金光。张三牙关紧闭,仙子以“通关散”吹鼻,待其张口时,灌下汤汁。瞬间,他腹中响起雷鸣,一股热流从丹田迸发,沿督脉冲至百会,再沿任脉下行,四肢末端渐暖,指尖由青转红。次日清晨,他咳出黑痰半碗,痰中夹着冰晶碎片,腹痛竟止,脉息渐起。

李娘子的治疗则需“母子同调”。仙子先以附子汤温其腹,再以“隔姜灸”法灸“乳根”“膻中”,艾炷燃烧时,姜汁渗入皮肤,配合内服太阴锅汤汁,乳汁渐丰。她怀中的婴儿饮乳时,竟将**暖热,此乃“脾阳复,乳汁生”的佳兆。七日后,李娘子泄泻止,面色转红,婴儿体重增加,双颊泛起健康的红晕。

老牧民王公的寒疝治疗堪称神奇。仙子以“暖肝煎”汤剂内服,配合“刺络拔罐”法在“气冲”“归来”穴放出紫黑血,血中竟有絮状凝块。竹青化作穿山甲,用尾巴拍打其“环跳”穴,每拍一次,王公便觉有热气沿肝经下行,直达睾丸。三日后,他能直立行走,少腹拘急感消失,睾丸复位,逢人便称“附子汤是神仙水”。

第五折·五行合化·阳通三阴

子时正,老者陈德安被抬入,他曾是漕运水手,常年在冰水中劳作,今岁小寒突发三阴寒证,腹痛、厥逆、呕吐并作。仙子诊其脉,寸关尺俱沉迟,如冰下流水,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如霜:“寒邪直中三阴,心脾肾阳气俱衰,需心脾肾同治,通调三焦。”

她取“心俞”(火)、“脾俞”(土)、“肾俞”(水)、“足三里”(土)四穴,行“五行连环针法”:先刺心俞,用“补法”九次(火生土);再刺脾俞,用“补法”五次(土生金);最后刺肾俞,用“补法”七次(金生水),三穴针柄以红绳相连,形成“火土金水”的能量闭环。竹青化作应龙,口衔三锅混合汤汁,每滴汤汁都化作五行符号,沿任脉注入丹田。

“心为君火,脾为中土,肾为水火之宅,”仙子解释,“今以火暖土,土制水,水济火,如环无端,方能破三阴之寒。”陈德安服药后,腹中寒气如冰遇火,连续矢气数十次,排出的浊气夹着陈年水湿之气,恶臭熏人。三日后,他能进食羊肉粥,舌上白滑苔退去,露出淡红舌质,脉息转为和缓有力。

此病例中,仙子特别强调:“三阴寒证非独肾寒,乃心脾阳气俱虚。如漕运破冰,需多船协同,单靠一船难行。故以附子温肾,干姜温心,甘草温脾,三药合璧,方得全功。”

第六折·虚中夹实·温通兼施

丑时三刻,商贾赵公由八位壮汉抬入,他体胖如瓮,腹痛拒按,泻下赤白黏冻,气味腐臭。“每日宴客,必食冰酪、海鲜,”他喘息着说,“昨夜痛得满地打滚,竟拉出冻块!”仙子触其腹部,有硬块如西瓜,舌苔白腻中夹着瘀斑,脉沉涩如刀刮竹席:“阳虚为本,寒积为标,需温阳通滞,攻补兼施。”

她先以“温通导滞汤”(附子、干姜、山楂、神曲)灌服,再以“三棱针”点刺“中脘”“天枢”“足三里”,放出紫黑血,血中夹着未消化的鱼脍、冰酪残渣。竹青化作穿山甲,用前爪在其腹部“痞块”处画圈,每圈皆发出“咔嚓”冰裂声,如寒积破碎。赵公服药后,连续泄泻五次,初为黑冻,渐转黄稀,最后竟排出一条长尺许的“寒积”,状如冰柱,表面裹着黏液。

“此寒积非一日所成,”仙子展示寒积,“附子温阳以化冰,保和导滞以除积,如春日融雪,溪流自通。”赵公康复后,改食温补之品,每日清晨练习“通阳导引术”,半年后,体重减轻三十斤,腹痛未再发作,舌苔转为淡红,脉息充盛。

第七折·顺时养生·冬令通阳

寅时初,东方既白,附子林旁的草庐内,百姓围坐火盆,听仙子讲解“小寒养生”。她手持“阳气运行图”,图中阳气如春日溪流,贯通三阴:“小寒养生,需‘通阳于内,散寒于外’。饮食当以温阳为主,起居需避寒就暖。”

她演示“附子生姜粥”的熬制:“附子先煎两时辰,去其毒性,加生姜五片、粳米二两,粥成后加少许红糖。辰时胃经当令时服用,可温胃散寒,启动阳气。”又传授“扶阳七式”,每式对应一条阳经,如“乾卦托天”壮督脉,“坤卦蹲坐”暖任脉。

竹青化作药童,分发“小寒通阳散”,内有附子、肉桂、砂仁、陈皮,外包以姜黄纸:“每日一钱,温水送服,可预防寒邪。若有湿热,加茯苓、黄柏各三分,先清后补。”一位老者问:“老朽有眼疾,能服附子吗?”仙子答道:“眼疾属‘寒证’者,附子配细辛,可温通目络;属‘热证’者,需配生地、菊花,寒热并用。”

结语·阳通三阴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樵夫张三送来晒干的附子叶,李娘子抱着婴儿送来绣有“回阳救逆”的锦旗,老牧民王公则牵来一只驯鹿,鹿角上挂着附子花环。

回望州府,扶阳堂的屋檐下挂着七串附子,在晨光中如七盏明灯,驱散寒雾。阿楠摸着腰间的“通阳袋”,问:“师父,为何附子能治如此多症?”仙子停在“阳通三阴”石旁,石上的冰纹竟化作“阳”字:“附子如将,能斩关夺隘,通行十二经。然用之需谨慎,如良将用兵,知其能亦知其险,方得万全。下一站,大寒养正,当以人参固脱,善其后也。”

赞诗

小寒阴盛锁三关,附子回阳破冷颜。

九蒸去毒存真火,七法通阳化寒顽。

针药合和调五行,阴阳燮理定坤乾。

若问扶阳终极义,一团真火暖人间。

预告·第二十四回·大寒养正·人参粥补气固脱

却说罗汉果仙子归山后,见附子林的新芽已长成寸许,瑞兽白泽口衔人参踏雪而来,人参芦头的冰晶化作珍珠,滚落雪地。忽闻山下村落传来“虚劳喘促”之声,百姓声低气弱,动则汗出如浆,舌淡苔白,脉细如丝。时值大寒,阳气衰微至极,需补气固脱,培元固本。欲知仙子如何以人参粥配伍罗汉果,补气固脱、养正除邪,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