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七回 霜降豺祭兽·燥湿夹杂伤肺脾

《首乌仙录·二十四节气灵枢记》

一、豺祭兽时·燥湿相搏伤肺脾

九月中,霜降节气至,罗浮山的清晨笼罩在青灰色的薄纱中,山风裹挟着细碎的冰粒,打在枯枝上发出沙沙声响。五更时分,山林深处传来低沉的嚎叫,数十只豺狼如鬼魅般涌出,它们身形瘦长,毛发干枯如深秋的枯草,左半身毛发焦卷如被火燎,右半身黏着湿泥如在沼泽浸泡,捕得野兔、山鸡后,整齐陈列于风化的巨石之上,行"豺祭兽"之礼。祭品的血液滴落在地,瞬间凝结成半冰半泥的硬块,阳光照射下折射出灰白带红的诡异光芒——此乃《礼记·月令》"霜降,豺乃祭兽,示报本也"的应时之象,却因今岁燥湿失调,呈现出"金燥刑肺,土湿困脾"的异常征兆。

村民晨起开门,扑面而来的除了寒意,更有一股混杂着焦糊与酸腐的怪味。村西头的王秀才本就体弱,首当其冲:晨起便觉喉间奇痒,引发剧烈干咳,痰黏如胶,卡在喉间难出,每次咳嗽都震得胸口作痛,偶有血丝随痰而出。更苦的是脘腹胀满不舒,即便半日未进饮食,仍觉胃脘如塞棉絮,口中黏腻却感咽干,舌苔白腻而干,舌尖红赤如杨梅,脉濡数无力,左手寸部(肺)细数,右手关部(脾)濡滑——此症上见肺燥,下见脾湿,恰如《医学心悟》中"燥湿相搏,上焦如旱,中焦如涝"的生动写照。

何首乌登观星台,见五运六气盘中"阳明燥金"与"太阴湿土"如两条巨龙相互缠绕,白色燥气与灰色湿气绞杀成灰白云气,对应人体"肺脾"方位,上焦肺脏区域有无数细小的裂纹,中焦脾胃区域则如泥潭般凝滞。他以玉简测候,玉简表面左半凝结着薄霜,右半沁出细密水珠,霜水交界处显露出"上燥下湿"的古篆,笔画间有无数小箭头相互冲击——此乃"金燥伤肺津,土湿困脾阳,肺脾同病,气机升降失常"的微观显象。再观北斗七星,"胃宿"(主土)与"昴宿"(主金)光芒相互渗透,形成暗黄色的浑浊光团,恰如《医宗金鉴》"燥湿夹杂,如油入面,需润燥并行,不可偏废"的预警。

何首乌至王秀才书斋诊察,见其双眉紧蹙,正捧着青瓷碗试图饮下梨汁,却皱眉放下:"每次饮梨汁,初觉润喉,片刻后脘腹更胀,似有一团痰湿堵住中焦。"何首乌取来其痰液,置于双层琉璃盏中观察:上层痰液黄黏如蜜,牵拉成丝而不断,下层隐约可见白色絮状物沉淀——此乃"燥伤肺津,炼液成痰,湿困脾土,痰浊内生,燥痰与湿痰胶结"的实证。"《临证指南医案》云'燥自上伤,湿自下受,上燥下湿,治需分消'。"何首乌对王秀才的书童道,"今霜降节气,燥气未退,湿气已动,肺脾同病,需清燥润肺与燥湿化痰并行,不可偏废其一。"

二、豺精作祟·燥火湿泥困肺脾

夜至戊子时,何首乌携阿牛至豺狼祭兽的"豺狼谷"。但见谷中巨石上的祭品突然活化,野兔、山鸡的尸体化作血水,与湿泥、燥灰混合,聚成一尊巨型豺精。其形若成年公牛,左半身覆盖赤白色燥火,毛发根根竖立如钢针,右半身裹着灰黑色湿泥,黏液不断滴落,腐蚀地面生出青苔。精怪张开巨口,左颚喷出赤白色燥火,右颚吐出灰黑色湿泥,中间牙缝间刻有"燥湿"二字古篆,每呼吸间便有"燥湿相搏"的雾气弥漫。

"吾乃西方白虎座下豺官,奉金神之命,以燥湿二气炼就人间百病!"豺精嘶吼道,声如铁器刮擦青铜,"今岁金气独旺,土湿不化,正是吾成道之时!"说罢,左尾扇动燥火,所过之处,灌木焦枯如炭,叶片蜷缩成黑色粉末;右尾甩动湿泥,触到岩石便生出层层绿霉,岩石表面酥软如腐木。何首乌以"闻诊"细嗅,燥火中夹着铁锈与硫磺的气味,直入肺腑,令人咳嗽;湿泥中透着腐草与淤泥的腥气,沁入脾胃,引发恶心——此乃"燥火伤肺络,湿泥困脾土"的双重毒气。

阿牛见状,本能地取出火把欲驱赶湿泥,又泼洒清水试图扑灭燥火,却见火把遇湿泥腾起更浓的烟雾,清水遇燥火化作热浪反扑,反而加剧了燥湿相搏的态势。何首乌急忙阻拦:"不可!燥火宜润不宜攻,湿泥宜燥不宜湿,若强行以水火相抗,反助其势。《医方集解》云'燥者润之,湿者燥之',需用桑杏汤合二陈汤,润燥兼施,如春风化雨,自然调和。"话音未落,豺精再次喷吐燥湿二气,形成"燥湿"二字,如利刃般飞来。何首乌急从药囊取出"桑杏汤"药末(桑叶、杏仁、沙参等份研末)与"二陈汤"药末(陈皮、半夏、茯苓等份研末),双手齐撒,药末在空中交织成阴阳鱼图案,竟将"燥湿"二字分解为清气与浊气,消散于无形。

三、肺脾同治·燥湿夹杂析病机

黎明时分,何首乌至王秀才榻前,进行深入的脏腑辨证。首观其面色,左颊潮红如涂丹砂,右颊萎黄如蒙尘,形成鲜明对比,此为"左肝右肺,肺燥肝旺,脾虚湿困"的复杂表象;次察舌苔,白腻而干,舌尖红赤起刺,中部厚浊如豆腐渣,根部却见水滑,正是《舌鉴辨证》中"上燥下湿舌,舌尖属心属肺,燥则红赤;中根部属脾属肾,湿则厚腻"的典型表现;再诊脉象,左手寸部(肺)细数而涩,如轻刀刮竹,右手关部(脾)濡滑而滞,如棉裹砂,此乃"肺燥津伤,脉道不充;脾湿痰阻,脉气不畅"之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