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二回 立秋凉风至·温燥伤肺耗阴液

《首乌仙录·二十四节气灵枢记》

一、凉风初起·梧桐叶落燥邪生

七月节,立秋初至,罗浮山的清晨被一层稀薄的赤黄色雾霾笼罩。寅时三刻,西北方突然刮起"温燥风",此风不似春风柔和,亦不似夏风湿热,携带着沙漠的沙尘与焦糊气息,触之如细砂纸摩擦肌肤,嗅之令人鼻腔干涩。满山的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竟如金属片相互撞击,一夜之间由翠绿转为枯黄色,边缘蜷缩成锯齿状,叶脉间渗出透明树脂,落地凝结成琥珀状颗粒——此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的具象化显现。

村人晨起清扫院落,干枯的梧桐叶堆积成山,孩童追逐嬉戏时扬起扬尘,不慎吸入后,纷纷出现口鼻干燥、咽喉痒痛的症状。教书先生王夫子更是剧烈干咳,痰少而黏,每次咳嗽都伴随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丝,指甲末端呈现异常的紫黑色,袖口常沾有星星点点的血渍——此乃"燥伤肺络,气血瘀滞"的危象。

何首乌登观星台,见五运六气盘中"阳明燥金"位白气如刀刃般锋利,与"少阳相火"位的赤气激烈交搏,形成"火燥交加"的赤白云气,如同一柄燃烧的刀在空中挥舞。对应人体"肺卫"方位,有白色燥邪如霜降般覆盖,玉简测候时,表面凝结的露珠竟呈白色粉末状,散落时自动排列成"燥"字——此乃"燥金刑克肝木,肺津受灼,金燥木枯"的警示。再观北斗七星,"胃宿"(主五谷)与"昴宿"(主头目)光芒黯淡,被燥气笼罩,形成"金燥伤肺,土虚木乘"的凶象,恰如《医学源流论》"燥气伤人,首犯肺卫,次及脾胃"的预警。

何首乌至王夫子居所诊察,见其案头摆放着润喉的蜜渍梨片,却杯水未动。"夫子为何不饮梨水?"何首乌问。"饮之反觉咽干更甚。"王夫子哑声道。取来其痰液置于琉璃盏中,痰液黏稠如胶,牵拉成丝而不断,在阳光下折射出燥裂的纹路,触之有涩滞感——此乃"肺津被燥邪灼炼,炼液成痰"的实证。"今岁火运余势未消,燥金当令,形成温燥之邪,非凉非寒,最易伤肺。"何首乌对侍书童子道,"《温病条辨》云'燥伤肺卫,头痛身热,干咳无痰',需以辛凉甘润之法,轻透肺燥,滋养阴液。"

二、落叶成精·燥邪蚀肺伤津液

夜至戊子时,何首乌携阿牛至后山梧桐林。但见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阴影,忽然所有落叶腾空而起,聚成三尺高的人形。精怪身着焦黄色长袍,袍角绣着"燥干枯"等病名,手中握着由梧桐叶化作的弯刀,刀刃上凝结着白色霜花,每走一步,足下便留下干裂的脚印。

"吾乃金神蓐收座下枯叶精,司掌秋令燥气!"精怪开口,声音如枯叶摩擦石板,"昔年颛顼帝命吾等收整秋气,今岁火燥相煎,正是吾收割肺津之时!"说罢,挥动弯刀,刀风过处,空气发出尖锐的啸声, nearby 梧桐树的树皮瞬间爆裂,露出干燥的木质部,渗出的树胶迅速凝固成白色晶体。

何首乌以"望诊"观其形,见精怪双目凹陷如枯井,鼻窍狭窄如针孔,皮肤皲裂出血,正是"燥邪伤肺,肺开窍于鼻,其华在皮"的镜像。阿牛见状,本能地举起湿布欲扑打精怪,何首乌急忙阻拦:"燥邪属阳,湿邪属阴,阴阳相搏反生燥热,岂不闻'治燥宜润,治湿宜燥'?若用湿布,反助燥邪蒸腾!"

话音未落,精怪掷出数片"燥叶",叶片如锋利的飞刀,切入树干后,树木迅速枯萎,树皮剥落如纸片。何首乌急从袖中取出"桑杏汤"药末(桑叶、杏仁、沙参等份研末)撒向空中,药末遇叶化作晶莹的露珠,滴落在树干上,枯萎的树木竟重新焕发生机,显露出"润燥"二字——此乃"以润制燥,以柔克刚"的医道显化。

三、肺卫辨证·温燥伤阴析病机

黎明时分,何首乌至王夫子榻前进行细致诊察。首观其面色,两颧呈现异常的潮红,如涂抹了丹砂,口唇干燥起皮,甚至出现血痂,此为"燥伤肺阴,虚火上炎,虚阳外越"之象;次察舌苔,舌苔薄黄而干,舌面布满细密的裂纹,状如干涸的河床,舌质红而少津,正是《舌鉴辨证》中"温燥伤肺舌,苔薄黄质干,肺阴不足"的典型表现;再诊脉象,浮数而细,右寸(肺经)尤显虚弱,如轻风吹竹,此乃"肺卫受邪,气阴两伤,肺气不足"之征。

取来王夫子的唾液,滴在干燥的竹简上观察:唾液黏稠如胶,缓缓渗透竹简,半刻钟方留下淡淡的水痕,而正常唾液应迅速浸透竹简——此乃"肺津不足,津液被燥邪灼耗,无法上承"的实证。以银针点刺"太渊穴"(肺经原穴),进针后血液渗出缓慢,色淡红而稠,如琥珀色糖浆,印证了"肺阴不足,血脉空虚,津液不能充养血脉"的病机。

"《灵枢·本脏》云'肺藏气,肺气实则喘咳,虚则少气'。"何首乌对围聚的村医解释道,"今温燥之邪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失宣降,故见干咳;燥伤肺络,故痰中带血;肺津不足,故口鼻干燥。治宜桑杏汤:桑叶轻清宣透,善散温燥之邪,为君药,《本草备要》言其'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尤善治风温';杏仁苦温降气,止咳平喘,为臣药,《名医别录》称其'主惊痫,心下烦热';沙参甘微寒,养阴清肺,象贝母清热化痰,为佐药,《本草从新》谓沙参'清补肺阴,益胃生津';栀子皮清泄肺热,梨皮生津润燥,为使药,《温病条辨》用其'清肺之燥,滋胃之阴'。此乃'辛凉甘润,轻透肺燥,以润制燥'之法,使燥邪从表而解,肺津从内而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