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紫府洞中观晷影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紫府洞中观晷影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第六章 夏至藏阴·

第一折 阳极阴萌·火鼎烹油灼玉楼

夏至正午,昆仑山巅的“五运晷台”投下最短的日影,赤鳞君站在晷针之下,看自己的影子缩成一点,鳞片间的火土纹路竟与晷影重叠,形成阴阳鱼的雏形。这日他本应闭关调养,却嗅到风中夹杂着焦糊与冰寒混杂的气息——那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征兆。

“赤鳞君!”小芝的呼喊穿透云层,她的雪莲花苞已完全盛开,却透着反常的嫣红,“玉虚宫的道童们出事了!个个说心口像有火在烧,可脚下却冷得像踩在冰窟里!”

赤鳞君赶到玉虚宫时,只见七名道童横卧丹房,人人袒露上身,胸口皮肤红得发亮,可双脚却裹着三重毡袜,足趾青黑。最年长的道童正捧着冰露往嘴里灌,却在吞咽时剧烈咳嗽,吐出的痰液竟带着冰晶碎片。

“是阴阳格拒之证。”藏红花仙子按住道童寸口,面色凝重,“脉浮洪而中空,尺部沉细如丝,此乃‘阳极于上,阴极于下’的危候。”

雪莲花仙姑手持冰晶瓶欲上前,却被赤鳞君拦住:“不可!他们刚服过寒凉丹药,你看这舌苔——”他翻开道童口唇,只见舌面上半部红如朱砂,下半部却布满白腻水滑苔,“上热下寒,虚阳浮越,若再用寒药,必致阴阳离决!”

正说着,一名道童突然坐起,双目圆睁却失焦,伸手抓向自己胸口——那里的皮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溃烂,露出淡青色的肌肉,却不见流血。赤鳞君惊呼:“龙雷之火上奔!快取红景天、熟地、山茱萸,再加少许肉桂!”

小芝愣住:“熟地滋阴,肉桂温阳,这...不是相反吗?”

“夏至者,一阴生於午。”赤鳞君将药材投入紫铜鼎,以掌心真火慢煎,“阳盛极而阴始生,此时若只知清热,必伤初生之阴;若妄用温阳,更助浮越之火。唯有‘阴阳互藏’之法,方能引火归元。”

他望向晷台方向,只见晷影已开始微微变长——阳极阴生,就在此刻。药汤煎成时,呈现出奇妙的分层:上层澄明如琥珀,下层沉凝如墨玉。赤鳞君以玉匙轻轻搅匀,顿时升起红白相间的雾气,如阴阳鱼般旋转。

“趁热服下,切记缓缓咽下。”他扶着道童坐起,“上焦之热,需甘寒以润;下焦之寒,需辛热以通。然二者不可偏废,故以红景天为舟楫,载诸药通行三焦。”

道童饮下一半时,忽然剧烈颤抖,牙齿相击之声清晰可闻。赤鳞君却面露喜色,以手掌贴其丹田,缓缓注入火土之气:“好!这是真阳与真阴正在交争。”话音未落,道童腹中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继而排出大量清稀粪便,夹杂着黑色血块,恶臭中竟带有冰渣气息。

待排泄完毕,道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胸口红肿渐消,足趾也有了血色。他望着赤鳞君,眼神清明:“方才似有冰火在腹中交战,如今却觉有一团暖气从丹田升起,向四肢蔓延。”

藏红花仙子惊叹:“看这舌苔,上下已渐趋匀净,浮洪脉转为沉缓,真乃奇法!”

赤鳞君望向晷台,见晷影已明显变长,心中了然:夏至一阴生,此刻正是阳气由升到降的转折点。他转头对雪莲花仙姑说:“汝可知为何用肉桂?此非温阳,乃‘导龙入海’——以少许辛热之品,引浮越之火归於肾水,此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理。”

第二折 紫府洞观·阴阳鱼里悟真机

子夜时分,赤鳞君独自登上紫府洞。此洞位于昆仑山巅,终年云雾缭绕,洞内有天然石晷,每逢夏至,月光与日光会在此形成阴阳交缠的光影。他刚踏入洞口,便见石晷上投射出清晰的阴阳鱼图案,鱼眼处分别嵌着一枚红点与黑点——正是红景天与熟地的象形。

“赤鳞,你来了。”药神大人的声音从光影中传来,手中托着旋转的阴阳鱼,“可知今日为何道童会得此怪病?”

“因他们误服‘夏日清火丹’。”赤鳞君望着石晷,“此丹以黄连、石膏为主,虽能清上焦实热,却伤下焦真阳,致阳气浮越,形成‘上假热、下真寒’之象。”

药神点头,袖中飞出《周易参同契》竹简,书页自动翻开至“龙虎上经”篇:“龙呼于虎,虎吸于龙,阴阳为度,水火相包。红景天性属火土,熟地禀至阴之气,二药相合,正如龙虎交媾,水火既济。”

赤鳞君恍然大悟:红景天虽属阳,却生于高原寒地,得天地火土之气而兼具沉降之性;熟地虽属阴,却经九蒸九晒,得太阳真火而具温升之德。二者配伍,恰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互藏之理。

“看这石晷。”药神手指光影,“阳极之处,必有阴根;阴盛之地,必有阳种。就像红景天的温,非燥烈之温,乃含润之温;熟地的滋,非呆滞之滋,乃流动之滋。此等配伍,方能在夏至阳极之时,护持初生之阴。”

话音未落,石晷上的阴阳鱼突然旋转加速,化作红景天与熟地的药形,在虚空中交织成太极图。赤鳞君但觉鳞片间的火土纹路与石晷共鸣,竟清晰感知到体内阳气正缓缓沉入下焦,与肾中阴气交融,形成一团温润之气。

“去看看你的药圃吧。”药神挥手撤去幻象,“天地已在此时种下至理。”

第三折 水火既济·八卦炉中炼真丹

回到六气药圃,赤鳞君发现火土区的红景天竟在月光下渗出露珠——这是从未有过的景象。露珠落在根部,竟发出“滋滋”轻响,如热铁投入寒水。他蹲下身细察,见红景天根系周围环绕着细小的冰晶,却丝毫未损其根,反让叶片更显润泽。

“这是‘火降水升’之象。”藏红花仙子手持《本草图经》走来,“书中说‘红景天能通利九窍,调和营卫’,今观之,果然兼具水火之性。”

赤鳞君点头,取来红景天、熟地、山茱萸、肉桂,按“三阳七阴”之比例配伍——这是根据夏至“一阴生”的数理而定。他将药材放入八卦炼丹炉,以“文火煎三候,武火煅七辰”之法炼制,只见炉中先冒赤烟,后出白气,最终凝成三十六颗紫金丹,每颗丹丸上都隐约可见阴阳鱼纹路。

“此丹名曰‘既济丹’,取‘水火既济’之意。”他将丹丸分给药灵童,“可用于治疗上热下寒、阴阳离决之证。记住,夏至前后服药,需在子夜阳生之时,借天地之气助药力归元。”

正说着,远处传来金蜂的振翅声。蜂后率领蜂群飞来,翅膀上竟驮着晶莹的冰露——那是从昆仑山巅的万年冰川采来的“至阴之水”。

“听说你们在炼阴阳互藏之丹。”蜂后的声音不再刺耳,竟带了几分清润,“此水可引浮阳入阴,愿助一臂之力。”

赤鳞君欣然接纳,将冰露洒在丹丸上,只见丹丸表面顿时泛起一层薄霜,却又迅速融化,与丹体合而为一。他忽然明白,金蜂之性已从燥烈转为清肃,正如夏至的金气,虽旺于秋,却已在夏日埋下收敛的种子。

第四折 地天泰交·黄庭关内证道心

夏至最后一日,赤鳞君带着既济丹来到玉虚宫。道童们已能在庭院中散步,却仍有两人自觉胸中烦热,夜间盗汗不止。他诊脉后微微一笑,取来红景天切片与乌梅炭,用夏至日的正午阳光暴晒三时辰,再以井水淬之。

“此为‘阳中求阴’之法。”他解释道,“红景天经日光晒后,阳中之阳更盛;以井水煎之,又得阴中之阴。二者相合,能引上焦浮火下交于肾。”

药汁煎成时,呈现出奇妙的绛紫色,饮下后但觉一股清凉从喉间直抵丹田,继而有暖意从足底升起,如春日融雪般舒畅。待药汁尽,两名道童同时打了个寒颤,吐出数口粘痰,痰中竟带有细小的冰晶与火星。

“看这痰色。”赤鳞君指着痰盂,“清稀者属寒,稠浊者属热,二者同见,正是阴阳互结之象。今既济丹已破其格拒,阴阳自能交感。”

夜幕降临时,昆仑山迎来夏至的第一场雷雨。赤鳞君站在紫府洞口,看闪电如金蛇游走,雷声中竟带着水润之音——这是火水相济的吉兆。他望向药圃,见红景天在雨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露珠一半晶莹剔透(属阴),一半泛着金光(属阳),恰如阴阳鱼的双眼。

“赤鳞,”药神的声音从雷雨中传来,“汝观此雨,可知为何夏令多雷雨?”

“雷为阳之气,雨为阴之液,雷雨天正是天地阴阳交感之时。”赤鳞君仰首接雨,雨水落在鳞片上,化作红蓝双色,“人身之阴阳,亦当如天地般交感互藏。红景天配熟地,正是模拟此理,使心火下济肾水,肾水上承心火,此乃‘泰卦’之象。”

药神大笑,手中阴阳鱼飞向天际,与雷雨融为一体。赤鳞君但觉鳞片间的火土纹路已完全化作阴阳鱼形态,而那枚“四气五味珠”,此刻正静静悬浮在鱼眼位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章末诗赞

夏至阳极阴始藏,火炎冰结锁玄关。

熟地滋阴涵坎水,红鳞温阳透离光。

一丸既济通天地,两气交感化雪霜。

若问真机何处是?紫府洞中晷影长。

此章以夏至“阳极阴生”为核心,通过“上热下寒”病案展现“阴阳互藏”治法,融合《周易》卦象、药物炮制等理论,下一折《小暑伏藏·地火冲霄焚药圃》将聚焦“伏藏”理论,探讨“以毒攻毒”与“炮制去毒”之法,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