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四回 处暑敛余·燥气归源

壹·暑气敛止:金风肃物,百草承收

戊申年处暑当日,昆仑山「悬圃药洲」的金沙地上,二十四节气柱正腾起袅袅白雾。东王公手持「苍龙杖」点向「处暑柱」,但见柱身刻着的「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三候图文依次亮起,柱顶铜鹰突然振翅,口中吐出金色粉末,洒在药洲中央的人参王上。这人参王经立秋炼形后,茎叶已尽现金色,七片复叶此刻正缓缓卷成玉管状,叶尖「收气眼」如蜂房般细密开合。

「处,止也,阳暑至此而止,阴燥方得归源。」西王母踏着「白露履」走来,鞋尖缀着的二十四颗珍珠随步滚出「申酉戌」三时的光影。她望向天际,见太白星与辰星相视而明,知是「金生水」的吉时,便抬手挥出十二道「庚辛丝」,将人参王茎秆轻轻缚住——此丝用崑仑山金矿的「自然铜」丝捻成,专为镇住暑气余焰。

药栏仙吏们抬来「九宫八卦炉」,炉中燃烧着「夜明砂」与「望月砂」,腾起的烟雾竟凝成「燥」字形状。东王公见状笑道:「好个『燥气现形』!且看某的『九宫敛气阵』如何收它。」他拔出腰间「庚辛剑」,此剑乃采西方庚辛金精所铸,剑身上刻着「秋收冬藏」四篆,挥剑时竟发出金属交鸣之声。但见剑光过处,药洲地面浮现出九宫格线,每格中心都长出一丛麦冬,叶片上还挂着去年的「处暑露」。

贰·九宫布幡:麦冬为引,酸以收之

「取润燥幡来!」东王公喝令道。青鸾童子捧着漆盒上前,盒中整整齐齐摆着九面小旗,每面幡用麦冬根须编织而成,幡面绘着《黄帝内经》中的「肺脏收气图」:肺叶如华盖下垂,周围环绕着酸梅、五味子等酸味药草。西王母以指尖血点在幡头,血珠竟化作「酸」字符文,渗入幡中——此乃「以血引经」之法,专为增强酸味入肝、养肝柔金的效力。

九宫阵布毕,东王公手持中央幡,念动《收金咒》:「阳明燥金,敛余归源,暑随秋去,气与露连!」九面幡顿时无风自动,幡尾飘出缕缕酸雾,在空中聚成「肺欲收」三字。人参王的收气眼感应到酸气,竟如莲花般层层闭合,只留最中心的微孔吞吐秋气,每吞吐一次,就有一丝白气从叶底渗出,那是暑气与燥邪的混合体。

西王母取出「酸梅瓮」,这瓮用终南山古梅的酸汁浸泡三千年,开盖时酸气扑鼻,竟将远处的「三珠树」果实酸得纷纷坠落。她以「秋石勺」舀取酸汁,按「坎一宫补水」「离九宫降火」的方位浇灌,酸汁渗入阵眼时,地下传出「滋滋」轻响,宛如肺脏吸纳津液的声音。药栏仙吏们持「玉石杵」捣动阵中麦冬,捣出的浆液竟化作透明丝缕,缠绕在人参根须上,形成「润燥网」。

叁·清燥炼露:二气交感,刚柔相济

句芒踏着「扶桑屐」从东方而来,手中「木精杖」挑起一串梧桐叶,叶片上的露水正滴滴落入他腰间的「清露瓶」。「处暑属二之气,阳明燥金当令,却需防太阴湿土与少阳相火余孽。」他指着人参王收气眼中渗出的液体,那液体初为淡黄色,混着些许赤色丝缕,正是余暑与燥邪相兼的征象。

东王公以苍龙杖轻点液体,赤色丝缕顿时化作火蛇虚影,嘶鸣着欲腾空而去。西王母见状,迅速撒出「咸寒散」——此散用青海盐与石膏煅制而成,遇火即化,竟将火蛇困在冰晶之中。「火属少阳,金能克之,然暑火挟湿,需以咸寒软坚,酸收固涩。」她解释道,同时将酸梅汁与秋石水按「酸七咸三」的比例调和,泼向人参根部。

奇迹随之发生:人参王的根须竟如活物般扭动,将调和液迅速吸收,收气眼中渗出的液体逐渐转成淡金色,赤色丝缕尽褪,反而泛起淡淡青光——此乃「金生水,水生木」的良性循环。句芒取瓶接露,以「五音诊病法」轻叩瓶身,竟发出「商音」与「羽音」相和的清越之音,正是肺肾相生的征兆。

「此露可名『清燥露』,」西王母凝视着露珠,见其中隐约有肺叶纹路流转,「酸辛化阴,咸寒润下,正合《温病条辨》清燥救肺之意。待得酉时三刻,暑气尽敛,便可收取。」说着她取出「七窍玉瓶」,瓶身有七个孔窍对应肺经七穴,专能锁住露水中的药性。

肆·邪祟作耗:暑火余烬,燥痰为患

正当清燥露将成之际,药洲东侧突然腾起赤云,云中有无数透明小虫翻滚,所过之处,麦冬幡竟开始枯萎,酸雾也变得稀薄。句芒面色一变:「是『暑燥虫』!此虫乃少阳相火与阳明燥金错杂所化,专噬收敛之气。」东王公定睛望去,见虫群形如飞蛾,翅上有「火」「燥」二字交叠,正是余暑未净、燥邪亢盛的产物。

西王母迅速结「白虎拒邪印」,悬圃四周顿时升起金色屏障,屏障上流动着《金匮要略》的条文光影。然而虫群竟化作「火燥」二气,从屏障缝隙中钻入,直扑人参王的收气眼。东王公挥剑斩向虫群,剑气所过之处,虫群竟分裂成更多小个体,如星火燎原般难以遏制。

「须以『酸收火,辛散燥』之法!」句芒急中生智,将梧桐叶上的露水全部倒入酸梅瓮,又加入辛夷花粉末,顿时瓮中升起紫雾,雾中浮现出「酸辛化水」的古篆。西王母趁机将雾泼向虫群,虫群遇雾发出滋滋声,纷纷坠地化作黑灰,黑灰中竟露出些许白色痰状物——此乃「燥痰」凝聚所化,可见邪祟已深入肺络。

经此一战,人参王的收气眼闭合得更紧,清燥露的渗出速度也加快,每滴露珠落入玉瓶时,都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宛如金钟玉磬和鸣。东王公抹去额汗道:「此虫若再晚来半刻,清燥露必被火毒污染,可见处暑敛余,最忌拖泥带水。」句芒点头道:「正是,《素问》云『急食酸以收之』,此『急』字便是要当机立断。」

伍·燥气归源:露成入药,法理昭然

酉时三刻,太阳行至太微垣西垣,正是「金气旺盛」之时。西王母举起七窍玉瓶,对准人参王的收气眼,只见淡金色露珠如金线般精准落入瓶中,每落入七滴,瓶中便响起一次「商音」共鸣。待得九九八十一颗露珠收满,玉瓶表面竟凝结出「清燥救肺」四个霜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

东王公取来「天平星盘」,将清燥露与去年的「暑湿露」放在盘中称量,只见代表燥气的金色砝码下沉,代表暑湿的赤色砝码上升,最终在「土气」位达到平衡——此乃「土载四行,燥湿相济」的妙象。句芒以木精杖点触露珠,露珠顿时分化为三层:上层清液为「清暑」,中层琼浆为「润燥」,下层沉渣为「归源」,恰合三焦分治之理。

「诸位看好了,」西王母以玉簪挑起中层琼浆,「此乃『金水相生』之精,可滋肺阴、降肺火,又能通过『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若人间医者遇着温燥伤肺之证,用此露调枇杷叶、阿胶,定能应手而愈。」她说话间,琼浆竟在空中画出肺经循行图,从胸走手,最后汇聚于少商穴,化作一颗珍珠大小的光点。

药栏仙吏们纷纷记录下炼露过程,其中一位童子问道:「若遇着凉燥证,当如何处置?」东王公笑道:「凉燥属风寒束肺,当用『温散』之法,与温燥的『凉润』大不相同。不过今日炼的是清燥露,专对温燥,若要炼凉燥药,需等霜降时分,用麻黄、杏仁为引。」众人恍然大悟,连称「金气从化,果然玄妙」。

陆·人间施药:燥邪为患,露到病除

七日后,姑苏城爆发「秋燥疫」,患者多咳嗽少痰、鼻燥咽干,更有甚者咯血胸痛。叶天士正在诊治间,忽有青鸟衔着玉瓶落在窗台,瓶中正是清燥露,瓶底刻着「处暑炼,救温燥」六字。他忆起立秋时所得参王奇效,知是上神再赐灵药,遂依《温病条辨》清燥救肺汤之意,以清燥露一匙,配石膏、麦冬、桑叶、人参等药,煎成「清金润燥饮」。

首诊患者是位书生长者,咳嗽月余,舌红少苔,脉来细数。叶天士令其以露调药,药汤入口,患者顿觉喉间清凉,仿佛有甘润之气直抵肺腑。三剂后,咳嗽大减,痰中血丝尽退;再服五日,竟能吟诗作赋,面色复归润泽。此事传遍姑苏,百姓皆称「神仙露」现世,叶天士却在医案中写道:「非露有神,乃合于天时、应于病机耳。处暑敛余,燥气归源,此天地大道,医者当顺之。」

此后,叶天士将清燥露的制法融入医书,注明「需得酸梅之收、秋石之降、麦冬之润,三气合而燥邪平」。民间效仿此法,每到处暑便采集酸梅、麦冬,煎制「润燥饮」,竟使姑苏城的秋燥发病率大减。而昆仑山悬圃的「润燥幡」,也成为后世医家「以酸收肺」的象征,每逢处暑,药铺总要挂出绘有麦冬的幌子,暗合上古仙法。

尾声·五行循环:燥极生湿,生生不息

清燥露收取完毕后,西王母将人参王的收气眼重新打开,只见叶片缓缓舒展,竟比之前多了几分润泽。东王公以苍龙杖挑起一片落叶,笑道:「处暑虽曰敛余,却非一味收涩,你看这落叶,看似凋零,实则养根,正是『燥极生湿』的道理。」西王母点头道:「所以炼露之后,需以『湿土』培参,助其收藏。」说着她命仙吏取来「神农赤土」,这土采自烈山氏遗址,色红带湿,正合「土生金」之理。

当赤土覆在参根上时,竟有蚯蚓从土中钻出,蚯蚓身上沾满金粉——此乃「土中金」的异象,预示着金气已深深扎根。句芒见状,播下几粒梧桐种子,种子瞬间发芽,幼树的叶片竟呈现出「燥」与「润」交织的纹路。「待得秋分,便可取此叶制『清燥茶』,」他说,「五行之道,本就循环无端,燥气归源之处,正是湿气萌动之时。」

药洲上空,处暑柱的白雾渐渐凝成「敛」字,随着西风飘向人间。西王母望着参王新生的嫩芽,对东王公笑道:「今岁敛余顺利,多亏木神相助。待得霜降,再与君共炼『凉燥丹』,如何?」东王公抚掌大笑,乘黄兽的嘶鸣声惊起一群寒蝉,蝉声中,悬圃的金沙地上已悄悄冒出了「寒露」的霜花——四季轮转,天地之道,就在这一敛一藏间,默默孕育着下一个轮回的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