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黄芩仙缘记》第一卷 春木肇生

第一卷 春木肇生

第一章 立春·雨水:青帝布气开灵草,太昊点化黄芩身

诗曰:

东君拂柳散烟埃,阳气初萌地脉开。

苦草凝脂承木气,灵根孕秀待春裁。

话说上古鸿蒙初辟,天地如鸡子混沌,草木皆蒙昧无识,唯随四时流转荣枯。至太昊伏羲氏执规治东方,以苍龙之甲画八卦於孟津河畔,始分阴阳定五行,天地间方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之气流转。时当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青帝乘震宫之位,驾六龙车巡行木德之野,衣袂所过处,冰谷融雪,岩隙抽绿,连那千年玄铁亦生苔痕。

青帝驻车太行西麓,忽见峭壁之下有株细草破岩而出:茎若削竹,节间生叶如翡翠裁成,三枚鹅黄蓓蕾缀於梢头,虽裹於残雪之中,却自有一股清冽之气冲斗牛。青帝抚掌叹曰:“此草得甲乙木气之正,承震卦初九之阳,当为春之使者。”遂解腰间玉衡星佩,以星芒七十二线穿草茎而过,复取东皇太乙池中春露三滴,点於草心。但见那草瞬间抽长三寸,根须盘结如人形,顶生三花聚於泥丸,叶间露珠折射七彩,竟化出个三尺童子形貌,双目如潭水映星,唇若丹砂点绛。

却说雨水节气至,天河之水倾盆而下,太行沟壑皆成银练。草精立於岩畔,见雨滴落处,枯枝复荣,顽石生晕,遂以指尖接露,轻轻弹向崖下寒梅——那梅枝竟立时绽开五瓣冰晶,蕊心凝着豆大珠泪,隐隐有药香浮动。草精好奇,又以掌心承接山瀑飞漱,朝对岸顽石拂去,刹那间石面生满碧苔,苔花如 tiny 金盏,盏中盛着未曦之露,细闻竟有《黄庭经》吟诵之声。

正自玩赏间,云端忽现赤松子身影,道袍染着昆仑雪,杖头系着蓬莱烟。“小友可识得自身根器?”赤松子掷下一卷竹简,“此《灵兰秘典》乃岐伯所藏,内中尽述五藏为十二官之理。你看这竹简第三篇‘六节藏象论’,正应你根入戊土、花属庚金之性。”草精展卷细读,见竹简空白处忽现脉络图:自身根须如网络,上通肝木,下连脾土,茎中隐有金脉流转,方知自己禀东方木气而生,却兼具土金之质,可清泄木火,调和脾胃。

尔时山下村落忽起瘟疫,草精循声往视,但见村人皆扶额蹙眉,双目赤红如丹砂,胁下胀痛不可触,更有孩童滚地啼哭,声如破竹。草精以鼻微嗅,空气中浮动腥热之气,掐指一算:“今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风助火势,木来乘土,此乃肝经实火上炎之症。”遂攀至崖顶,采来未化之春雪,就着岩凹积水,将自身茎叶揉碎浸於其中。但见雪水遇草汁,瞬间化作青碧之色,蒸腾起淡淡岚气,竟凝成乙木青气之形。

她携药至村口,唤来病最重的老叟,以勺喂其饮下。少顷,老叟腹中作响如春泉破冰,面上赤色渐退,抚胁长叹:“似有清凉之龙,自胸膈游至指尖,胀痛尽消矣!”村人皆惊,围而叩问。草精立於药汁雾气之中,娓娓而言:“春属木,肝应之,今风气过胜则木火妄动,克脾土而侮肺金。吾味苦属阴,可泄实火;气寒属水,能制燥烈;茎中白脉通於经络,叶尖锋芒达於巅顶,故能泻肝经之郁热,清肺胃之浊火。此乃天地之气化,非吾之功也。”

众人方要再问,忽见她鬓间金蕊轻颤,抬眼望向天际——但见惊蛰将至,西方雷云隐隐,如万面战鼓催征。草精指尖露珠坠落尘埃,竟化出细小藤蔓,藤蔓上结着剔透药囊,内中盛着春露与草汁。“雷乃天之号令,惊蛰后风邪更盛,此药可备不时之需。”言讫,她朝众人裣衽一礼,化作青烟腾上崖顶,唯余岩畔草木沙沙作响,似在吟诵《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之篇。

正是:一元肇启草木灵,五行暗含药性明。欲知惊蛰雷动如何引出新症,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章 惊蛰·春分:雷泽惊虫扰肝木,草仙初试清泻功

诗曰:

震雷惊破九渊眠,风动千山绿浪旋。

莫讶肝阳随气动,且看苦草化清泉。

话说惊蛰时节,太行深处雷泽怒吼,苍龙之尾扫过云层,万钧霹雳劈开幽岩。草精立於崖顶,但见地脉震动处,冬眠之虫皆破土而出,其色青黑,背生甲胄,口吐涎沫中竟带血丝。忽有山风卷着虫群扑向村落,所过之处,村民皆觉头目眩晕,筋脉拘挛,更有甚者腰背反折如弓,状若中邪。

草精掐指一算,惊道:“此乃厥阴风木当令,雷气引动肝风,虫毒乘虚而入,致肝阳化风,上扰清空。《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於肝’,正应此症。”遂踏云至雷泽之畔,见那虫群聚於腐木之下,背甲映着雷电青光,触之则腥气冲鼻,果然禀足风木之邪。她取自身茎叶,以雷泽之水研磨成浆,浆汁遇风即化作千万细针,遍洒村落内外。但见细针所至,虫群纷纷落地,化作春泥,而村民眩晕立止,筋脉渐舒。

看官且知,此中暗藏医理:雷属震卦,对应肝经,惊蛰虫动如肝风内扰;黄芩禀木气而味苦,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直入肝经泻风木之实。更妙在以雷泽水为引,水可涵木,使肝火不致上炎,此乃“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

至春分日,昼夜均分,阴阳相半。草精见村中有老妇扶杖而行,面白如纸,却两颧泛红如涂丹,腹中雷鸣不止,泄泻如水注。她切其脉,弦细而数,叹曰:“此乃肝木乘脾之候,春分阴阳失衡,风木过旺则克脾土,虚火上浮则面赤,脾虚失运则泄泻。”遂采来崖顶百年茯苓,与自身根须同煎,汤成时色如琥珀,香带松烟。老妇服后,腹中鸣声渐止,泄泻立停,两颧赤色亦退。

村人奇之:“何以不用君药?”草精解释:“肝木过旺,若直折其锐,反致木郁生火。今以茯苓健脾渗湿,培土以抑木;吾之根须炒至微黄,入脾经而燥湿,兼以柔肝。此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法也。”说罢,她取春分日正午阳光晒过的黄土,和成泥丸,埋於老妇门前三尺处,曰:“土旺则木安,此乃五行生克之理。”

正言语间,忽有牧童抱琴而来,指缝间渗出血痕,琴身竟缠着青蛇数条。原来牧童晨起闻雷,心怯而抱琴避於树下,不想惊了冬眠之蛇,被缠伤手指,此刻头晕目眩,舌謇难言。草精见状,急取自己茎叶捣汁,和以童便,灌入口中,又以汁涂抹伤处。但见青蛇闻药气,皆昂首吐信,蜿蜒退入草丛,牧童须臾苏醒,指伤已结痂如琥珀。

“此蛇禀厥阴风毒,”草精抚琴而言,“琴属木,音通肝,故蛇闻琴音而应。吾之药苦能下气,寒能解毒,兼以童便引火下行,故能解风毒之缠。”言毕,她随手拨琴,琴弦间竟流出青碧药汁,滴在山石上,化作丛丛细草,叶间皆有三道金纹,正是后世所称“枯芩”“条芩”之别。

至暮春时分,草精见漫山草木皆发新枝,唯独崖下老松郁郁寡欢,针叶枯黄如染秋霜。她近前细察,见松根处有虫蛀之孔,孔中流出胶状黏液,腥而带苦。“松树属木,得金气而坚,今金气不足,木失所制,遂为虫蛀。”她取自身花穗,研末撒於松根,又以唾液调和山泥封孔。三日后,老松针叶复绿,且枝头结出金色松果,内藏药香,竟成日后疏肝理气之良品。

正是:雷动风摇肝木旺,草仙妙手调阴阳。欲知清明谷雨又有何症候,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章 清明·谷雨:浊湿困脾伤土德,金刃斩露显归经

诗曰:

清明雨细湿烟重,谷雨春深苔径滑。

莫教浊阴蒙土德,且看金刃剖清浊。

话说清明时节,细雨如丝,连月不开,太行山下村落皆笼罩於青霭之中。草精见村民多患身重如裹,脘腹胀满,口中黏腻如含饴糖,甚者下肢浮肿,小便短赤。她踏过青苔遍布的田垄,见秧苗萎靡不振,叶尖垂露如泪,遂叹曰:“此乃太阴湿土当令,脾阳被困,清浊不分所致。《素问》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今湿邪盛於东南,当以苦燥之法除之。”

遂登至山顶,采来清明日未时之露,以青铜刀将自身根须切成薄片——但见刀过处,根肉鲜黄如金,汁液沾刀即凝为珠,落地化作穿山甲鳞片形状。她将根片置於竹匾,以灶心土拌炒,至色变深黄,香气透出,方取来与炒白术、茯苓同煎。汤成时,雾气中隐约可见土黄色气团旋转,正是土旺制水之象。村民服后,腹中浊气下行如雷,周身汗出如浆,次日便觉身轻如燕,脘腹胀满尽消。

看官须知,此中大有妙理:黄芩根属土,本可健脾,然生用则寒滑伤胃,故以灶心土炒之,借土气助脾;青铜刀属金,金能制木,木不克土则脾土自安;清明露水性清轻,可载药上行,分消湿浊。此乃合四气五味、归经炮制之法也。

至谷雨节气,雨生百谷,草木繁茂,然湿气亦随阳气蒸腾而上。草精见山中有樵夫昏迷於石径,身旁斧头上生满绿霉,触之黏手。细查樵夫脉息,濡缓而迟,舌苔白腻如积粉,知是寒湿困脾,兼感山岚瘴气。她取自己三年陈根,以炭火焙至焦黑,研末后调入蜂蜜,用谷雨日新汲井水送服。少顷,樵夫腹中鸣响,吐出黑痰半碗,痰中竟有细如发丝的虫类蠕动,醒后连称:“恍若从泥沼中拔出,头目清明如见日月。”

草精解释道:“焦苦入脾,能燥寒湿;蜂蜜甘润,可防苦燥伤阴;井水禀北方水气,能引药入肾,以水制火,以火生土。此乃‘塞因塞用’之法,治其本也。”说罢,她以斧柄蘸药汁,在岩石上刻下“脾喜燥恶湿”四字,字迹遇水不化,竟成后世医家之训。

却说村西有老圃,善种瓜瓞,然今岁瓜藤皆萎,果实未熟而烂,腐处生白霉如蛛网状。老圃哭告於草精,草精视之,谓曰:“瓜属土,霉属金,金气过胜则土虚,此乃土不生金反为金所乘。”遂取自身茎叶,捣汁后和以灶灰,遍洒瓜田。次日,白霉尽退,瓜藤复挺,且结出金黄果实,咬之甘中带苦,竟成解暑良品。村人食之,暑月泄泻之症亦少发,方知此瓜得黄芩之气,可兼补脾肺。

又一日,草精见溪流中漂来死鱼,鱼鳞泛青,鳃边生疔如墨痣。她溯流而上,见上游有矿洞,工人皆咳嗽痰多,面如菜色,口中腥甜。“此乃金石之毒伤肺,肺属金,土为金母,脾土虚则肺金不足,毒邪乘之。”她教工人采挖自身根须,与山药、薏米同煮,每日服食。半月后,工人咳嗽渐止,吐出黑痰如墨,溪边死鱼亦变少,偶见小鱼衔着黄芩花叶游过,鳞片竟泛健康之光。

正是:湿浊困脾脾失运,金刀剖露露生香。欲知夏火炽盛如何展奇功,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