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小寒凛冽·荆芥暖脏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小寒凛冽·荆芥暖脏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荆芥仙缘传》第十二章

第一回 小寒料峭侵琼瑶,荆芥蜷根气欲凋

且说冬至已过,时序至小寒。花仙谷中,青儿晨起浣纱,忽见溪水上的冰层厚达尺许,捣衣杵落下竟震出细密的冰纹。远处的炼丹炉腾起的白烟,在空中瞬间凝成冰蝶,扑在琉璃瓦上碎成齑粉。荆芥草灵抱着一坛荆芥膏走过,坛口的蜡封竟被冻得裂开细纹,轻声道:“姐姐可闻得风中的铁锈味?那是小寒的肃杀之气。”

二人至望仙台俯瞰,只见关中平原千里冰封,渭水如一条银蛇蜿蜒,两岸的麦田被雪压得喘不过气,偶有几株露出雪面的荆芥,叶片蜷缩如铁,茎秆上结着紫黑色的冰棱,宛如被投入炼钢炉的铁条。田间的农夫们裹着三层棉袄,却仍弓着背咳嗽,吐出的白痰落地即冻成硬块,敲之竟有金石之声。

青儿指尖凝聚灵力探向人间,收回时竟有冰渣嵌入指甲缝:“此乃‘小寒寒脏’之邪作祟。小寒本是一年中最冷之时,寒邪直中脏腑,如今却因人间滥食生冷,致使脾胃阳气大虚,寒邪趁机凝滞,连带着荆芥也被抽走了暖脏之气。”荆芥草灵取出神农玉简,玉简上浮现出被冰覆盖的脏腑图:“小寒胜大寒,防风邪入脏,荆芥温中,可暖脾肝。”她望着人间的冰棱世界,目中泛起焦色:“须得在三九前暖热荆芥根系,否则百姓将面临脾寒之疫。”

第二回 寒脏邪祟锁丹田,温泉谷里探幽玄

青儿与荆芥草灵驾云至关中腹地,甫一落地,便有西北风卷着沙砾冰屑扑来,如刀割面。举目四望,只见村落中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唯有村头的土地庙前,摆着几碗结冻的粥,粥面上插着荆芥茎秆,却已冻成黑色。

“看那土地庙!”荆芥草灵指向庙后一口枯井,井口冒着黑色寒气,寒气中隐约有无数透明的手爪,正朝着荆芥田的方向抓挠。二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忽闻井下传来孩童的啼哭声:“冷……好冷……”青儿取出“照幽灯”照亮井底,竟见无数阴寒之气凝结成“寒脏鬼”,正围着一株荆芥幼苗啃食,幼苗的根系已被啃得千疮百孔。

“吾乃‘寒脏君’,专司人间脾胃寒邪。”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寒雾中传来,显现出一个身着黑袍、肚腹膨大的老者形象,“世人不知保暖,贪食冰饮,脾胃虚寒,正合我意!这荆芥本是温中良品,若被我啃食殆尽,人间再无暖阳!”

第三回 辛香入脾驱阴寒,艾火灼穴焕阳和

寒脏君言罢,鼓胀的肚腹突然裂开,无数寒虫如黑蚁般涌出,扑向青儿与荆芥草灵。青儿忙施展“花气袭人”仙法,以玫瑰、茉莉等暖性花香结成屏障,挡住寒虫。荆芥草灵则取出神农氏所赐的“温脏艾”,点燃后抛向寒雾:“艾火之温,可驱三阴寒邪!”

但见艾烟袅袅,化作无数细小的火蝶,所到之处,寒虫纷纷蜷缩成球,寒脏君的黑袍也被烧出数个破洞。他惊怒交加,挥手拍出一道寒波,竟将艾火扑灭,转而扑向荆芥草灵,枯槁的手指瞬间变成利爪,直取她丹田。

青儿见状,急中生智,取出随身携带的荆芥糖瓜,抛向寒脏君:“尝尝人间的暖甜!”糖瓜遇寒竟化作糖浆,黏住寒脏君的利爪,糖浆中蕴含的姜汁与荆芥香,顿时让他发出阵阵惨叫:“好个辛辣的丫头!”

荆芥草灵趁机以艾条在地面画出脾胃经络图,引动人间灶火之气,只见家家户户的烟囱中升起炊烟,化作金色光带,注入经络图中。青儿则将荆芥膏涂抹在图中“中脘穴”位置,膏体遇火即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暖宫,将寒脏君困在中央。

第四回 小寒煮粥暖脾胃,荆芥熏穴保康安

寒脏君在暖宫中四处碰壁,终于服软:“我愿退去寒邪,只求留我一丝灵魄,守护脾胃正气。”青儿与荆芥草灵相视点头,以荆芥茎秆为笔,在他额间写下“温”字:“可念你本是天地间的寒凝之气,今封你为‘脾胃守护灵’,但若再敢作祟,定不轻饶!”

寒脏君化作一缕青烟,钻入荆芥根系,顿时,关中平原的荆芥田上腾起阵阵热气,积雪融化成春水,渗入地下。百姓们惊异地发现,自家地窖里的生冷食物竟变得温暖,脾胃中常年的冷痛也减轻了许多。

青儿与荆芥草灵遍访村落,教百姓们用荆芥与小米、红枣同煮“暖脏粥”:“小寒时节,每日晨起喝一碗,可温脾暖胃,抵御寒邪。”又取出随身的艾灸盒,为老者们熏烤“足三里”“脾俞”等穴位,艾烟中夹杂着荆芥香,所到之处,寒气尽散。

第五回 雪夜温炉话养生,芥火通明照岁寒

是夜,明月照彻关中,百姓们在檐下挂起荆芥灯笼,灯光透过窗纸,在室内投下细碎的光影。青儿与荆芥草灵坐在热炕上,看农妇们在灶前熬粥,火苗舔舐着锅底,荆芥的辛香与小米的甜香交织,竟让整个窑洞暖如春日。

荆芥草灵轻抚窗台上的荆芥盆栽,轻声道:“寒邪虽烈,却怕人间烟火。你看这荆芥,一旦融入百姓的食疗养生,便成了最温柔的守护者。”青儿点头,取出花仙谷的“小寒笺”,将今日之事刻于笺上,系在农家的灶台前。夜风拂过,笺纸发出沙沙轻响,与灶膛中荆芥秸秆的爆裂声相和,竟成一曲养生之道。

从此,每逢小寒,关中百姓便有了“食荆芥、熏艾穴、喝暖粥”的习俗。他们将荆芥晒干后缝入布包,置于枕边、灶台,甚至小儿的肚兜中,谓之“暖脏包”。而那株受过寒脏君滋养的荆芥,从此成了“脾胃灵草”,叶片上的脉络如脾胃经络般清晰,传说用其煮水熏洗腹部,可治一切寒症。正是:小寒凛冽寒脏侵,荆芥辛香暖脾心,一碗热粥驱岁冷,留得阳和满杏林。欲知大寒时节又有何传奇,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